,諸如:陰陽五行、干支生肖、四時五方、八卦九風、三元運氣等,所以又稱三元理法。
;陰宅風水,即陰宅葬法,專悟煞費苦心者的陵墓墳冢的擇址布置。中國風水學的形勢派,注重覓龍、察砂、觀水、點穴、取向等辨方正位;而理氣派,注重陰陽、五行、干支,八卦九宮等相生相克理劃方位;建立了一套嚴密的現場操作工具——羅盤,。
(1)理氣法
理氣法,注重形以目觀,氣須理察,故曰理氣。常須借用羅盤察之,定其位而察其氣。理氣法將天、地、人三個復雜巨系統納入風水學理論,尋求天地人相互協調,在時間和空間上審理氣,地徑是山川,原有形跡之可見;天紀是氣候,未有形跡之可窺。故其重在方位,強調分野,辨方正位,“法天地,象四時”。以日月、天干、地支相配,論五行生克,辨陰陽之變,有四時五方、八卦九風、三元運氣等推理方法。理氣法理論繁奧,術法幽僻,其與形勢法相得益彰。在自然環境基礎上融入動變因素,將天地人的動變因子綜合在風水學的大系統中。
(2)形勢法
形勢法,即巒頭法,五大要素是龍、砂、水、穴、向。覓龍、察砂、觀水、點穴、取向,則是巒頭法的五大步驟。巒頭法對五大要素的要求是:龍要真、砂要秀、穴要的、水要抱、向要吉。巒頭法主要是以形觀風水,形中寓理。
①覓龍
龍脈,即山脈,包括山脈的走向和起伏變化。因山脈在形態上多方面與龍相似,故比喻作龍脈。常言中的“來龍去脈”、“尋龍捉脈”等之說,即由此而來。龍脈有分支,分干龍(大干、小干)、支(大支、小支)龍,干龍,地域綿延千百里,山脈必為名山,如昆侖山,龍又陰陽龍。如果山脈由起點按順時針方向盤旋,則為陽龍,反之為陰龍;龍又分順逆龍,龍脈的干支,當干龍與支龍方向一致時,稱為順龍;反之為逆龍。風水寶地往往是位于順、逆龍保持平衡狀態的地方,否則就無法聚生氣。
②察砂
砂者,泛指穴之環衛諸山,反映山之群體關系;隸屬來龍之主山。《地理人子須知》說:“砂者,古人授受,以砂堆撥山形,因名沙爾。”沙、砂相通。軍事用來描述地形地貌的立體地圖稱為“沙盤”,正是中國風水學砂法的古為今用實例。關于砂法最典型的有“四神砂”之說。如《地理人子須知》:“《曲禮》注云: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然則地理以前山為朱雀、后山為玄武、左山為青龍、后山為白虎。”
,如《葬經翼》:“以其護衛區穴,不使風吹,環抱有情,不逼不壓,不折不竄,如云青龍蜿蜒,白虎馴俯”,“玄武垂頭”、“朱雀翔舞”。案山、朝山,皆屬與主龍脈相對應的穴前之山,統稱朱雀。案山要低小形美,朝山要情朝拱,凡迢迢遠來,兩水夾送,拜伏而至者謂之“特朝山”,為最上格。龍、砂、穴法,對人聚環境“生氣、納氣、聚氣”的要求,以今日現代建筑的景觀、外部空間設計等理論比較,其意匠也是相當高明的。對于水口,又有水口山,或稱水口砂。“水口砂者,水流去處兩岸之山也。且不可空缺,令水直出;必欲其山周密稠疊,交節關鎖”。實際上,水口砂所居地位不啻天然門戶,又 稱之為“地戶”。與此相類似將水來處的水口砂又稱為“水來處為天門”。將門、水口喻為“氣口”,如人之口鼻息道,實與運命攸關,故對水口砂極為重視,既須險要,又須至美,以壯觀瞻。
察砂有兩層含義:
一是砂山的位置。在主山脈的前后左右要有環護山。在中國風水學中以“四靈”或“五行”喻意理想中的砂山配置,同時,為具體實踐提供了可操作性。左有青龍,為木;右有白虎,為金;前有朱雀,為火;后有玄武,為水;中央有穴,是建筑基址位置,為土。前面的砂山又稱作案山。
二是砂山的形態。砂山以端裝方正、秀麗為吉,而以破碎尖削、廳形怪狀為兇。這就是風水學所說的“砂要秀”。在實踐中,也按“五行”原則將砂山的形態歸納為:木形砂山,頭圓身直;金形砂山,頭圓足闊;火形砂山,頭尖足平;水形砂山,頭平生浪;土形砂山,頭平體秀。
③觀水
水指水源、水流。觀水實際是考察地上地下水源和水流的形態及水質。中國風水學認為:山不能無水財貿水則氣散,無水則地不養萬物。“覓龍點穴,全賴水證。龍非水送,無以明其來;穴非水界,無以觀其止。”“風水之法,得水為上”未看山時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吉地不可無水”。水法主要是論證水的功用利害與其形勢、質量、以及水與生態環境即所謂“地氣”,“生氣”之間的關系。中國風水學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了著名的“山環水抱說”。所謂山環,具體是指:西要有山,以遮擋西面而來的剛風;西北要有山,以遮擋北面而來的折風;北要有山,以遮擋北面而來的大剛風,東北要有山,以遮擋東北方而來的兇風,所謂“氣遇風則散”,這種使氣散的風便是;而東方、南方、東南方則不宜有山,以接納東方來的嬰兒風、東南方來的弱風、南方來的大弱風,所謂“風為送氣之媒”,便為此種聚氣之風,等等。
④點穴
中國風水學論穴,來自在人體脈絡穴位的比擬。風水學認為:地理脈絡與人體脈絡具有相同的規律。認為“穴者,山水相交,陰陽融凝,情之所鐘處也。”穴又引申為龍脈止聚、砂山、纏護、川溆縈回,“沖陰和陽,土厚水深,郁草茂林”之一區域點。故又有稱“區穴”、“明堂”、“堂局”,穴為它們的核心之點。明堂,“明,取義于臨而忌塞;堂,則取義中正忌偏”。明堂源自“祭祀之所”,故有明堂“以潔凈為德”,且“惟貴乎寬平”。風水學巒頭法認為“有龍必有穴”。“龍真穴亦真,龍假穴亦假。”在綿亙的龍脈中,遠者百里千里,近者十里二三里,尋龍于浩遠之間,選穴場實非易事。正召《葬經》所云“三年尋龍,十年點穴。”
⑤取向
向即方向、朝向。一般指與建筑基址垂直相對的方向。建筑基址的選定及布局,方向是一個重要的參照系數。方向是按八卦四正四隅:震、巽、離、坤、兌、乾、坎、艮代表現代的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并且,按五行學說方向也具有五行特性,根據建筑與人的一行相生相克的原則判定吉兇。這部分內容,在后續的發展中逐漸與三元法結合,將八卦、方位、五行、干支等都納入其中推演,形成了一套獨立的體系。
形勢派,無論審視周圍山水大格局,還是布置建筑內外形的小格局,其追求目的是獲得“迎氣”、“納氣”、“聚氣”、“藏氣”的養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