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肺食物
平日容易感冒,或是肺與支氣管常不舒服、易咳嗽的人,要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如白蘿卜、白菜、椰菜花、洋菰、白木耳、甘蔗;中藥材有杏仁、山藥、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等等,但有過敏性體質(zhì)者則選前述之溫性、補元氣的白色食物。 一、百合 用于潤肺止咳、寧心安神。常用來治療慢性咳嗽、乾咳、燥熱咳嗽,或痰中帶血等癥狀。 二、銀耳(雪耳)具生津潤肺、益氣活血、滋陰養(yǎng)胃、補腦強心的作用,適用于肺熱咳嗽、肺燥乾咳、胃腸燥熱、便秘等癥。要注意的是,感冒初期口乾者,或風寒感冒,如感冒怕冷、咳嗽、痰多清稀如水者,忌食銀耳。 三、梨子 有潤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功用。秋燥出現(xiàn)口渴、便秘、乾咳等癥狀,或因內(nèi)熱導致煩渴、咳喘及痰黃等癥狀,可多食梨。 梨子性質(zhì)偏寒,所以體質(zhì)虛寒、寒咳者不宜生吃梨,必須隔水蒸過、煮湯,或與藥材清燉就可;若有長期腹瀉的人,不宜多吃水梨。 四、豬肺 豬肺以形補形《本草綱目》載:豬肺療肺虛咳嗽,又治肺虛咳血。中醫(yī)以形補形的理論,與近代醫(yī)學的「臟器學說」相類似。用豬肺配羅漢果、菜乾、南北杏及無花果煲湯,有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絲瓜杏仁肉排湯 清暑除痰治支氣管炎、胸脅肋痛、肺癰膿痰及腮腺炎。 材料:絲瓜三條、肉排骨半斤、生姜三片、南北杏四錢。 制法:絲瓜去瓤洗凈切件,肉排切件,與生姜、杏仁同煲,水三至四碗,一至兩小時湯成。 百合蜜棗湯 滋陰潤肺,止咳化痰,風散寒感冒咳嗽,兼治肺燥熱咳者。 材料:豬肺一個、南北杏共五錢、百合三錢、蜜棗六枚。制法:洗凈豬肺,擠除泡沫數(shù)次,以沸水燙過再過冷河,再撈出擠水切片,以文火炒乾后放進瓦煲,加入清水,煮滾后再撈去泡沫,加上各藥材,文火煲三小時,加調(diào)味即成。 西洋菜杏仁瘦肉湯 清潤下火,健肺去痰,呼吸道系統(tǒng)有疾患者均可飲用此湯,全家老幼適合飲用。 材料:西洋菜半斤、瘦肉半斤、南北杏三錢、羅漢果半個、蜜棗六枚。制法:洗凈西洋菜,瘦肉整塊,各藥物洗凈,水四碗,同煲三小時,湯成,撈起瘦肉加醬油作佐膳。雪耳紅蘿卜湯 清潤滋陰,化痰止咳。 材料:紅蘿卜一斤,瘦肉半斤,雪耳二兩。 制法:紅蘿卜去皮切件,雪耳先行浸發(fā),瘦肉洗凈,水四碗,同煲二小時已足夠。雪梨瘦肉湯 治咳頻而痰稠、肺燥久咳、肺熱咳血痰、日間多咳、喘咳胸痛。 材料:雪梨兩個、瘦肉四兩、冰糖三錢或蜜糖一匙。麻黃一錢半(此需慎用,全家同用去之)、南北杏各三錢、蜜棗兩枚。 制法:用鴨嘴梨較潤,不用去皮,只去心核,切四塊;加各藥物和瘦肉,水三碗,煲二小時后,加入冰糖或蜜糖,再煲五分鐘,即可飲用。 梨 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癥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葡萄 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入蜂蜜煎膏,以開水沖服,對煩熱口渴尤佳。 石榴 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者,可用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 柑桔 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于身體虛弱、熱病后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癥,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甘蔗 蔗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yǎng)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zhèn)咳、治噎止嘔,有“天生復脈湯”之美稱。可用于治療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jié)、高燒煩渴等癥。 柿子 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癥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干唇爛、心中煩熱等癥。 百合 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對肺結(jié)核、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及各種秋燥病癥有較好療效。熟食或煎湯,可治久咳、干咳、咽痛等癥。 蘿卜 能清熱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生食可治療熱病口渴、肺熱咳嗽、痰稠等癥,若與甘蔗、梨、蓮藕等榨汁同飲,效果更佳。 荸薺 有清熱生津、化濕祛痰、涼血解毒等功效,可治療熱病傷津、口燥咽干、肺熱咳嗽、痰濃黃稠等癥,與蓮藕榨汁共飲效果更佳。 銀耳 能潤肺化痰、養(yǎng)陰生津,做菜肴或燉煮食用,可治療陰虛肺燥、干咳無痰或痰多粘稠、咽干口渴等癥,與百合做羹食用療效尤佳。 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新鮮水果和蔬菜一定要適量,過食或暴食亦會影響身體健康。新鮮水果含糖量較高,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尤須慎食。 小兒咳嗽的食療方法 1、玉竹粥:玉竹15g鮮者加倍,粳米50g 。用法:將玉竹洗凈,切碎,加水煎湯取汁去渣,用玉竹汁液煮粥(應添水煮粥)。每日早晚分2次溫熱服食。1周為1療程,停1周再行第2療程 2、百合梨糖:百合10g(鮮百合更好,用量加倍),梨1個,白糖15g。將百合洗凈,梨切片。百合、梨、白糖三者混合放入碗中,蒸熟,放冷后1次頓服。1日2次。 3、花生煲冰糖:花生米100~150g,冰糖適量。將花生米洗凈,加入冰糖及清水同煮熟,吃花生米飲湯,1日分3次吃完。 4、銀耳羹:銀耳5g,雞蛋1個,冰糖60g,豬油適量。將銀耳用溫水浸泡約30分鐘,待發(fā)透后,摘除雜質(zhì),洗凈并分成片狀,然后加適量水煮開,并用文火再煎2小時,待銀耳煮爛為止。將冰糖另加水煮化,打入雞蛋,并兌入清水少行攪勻后,入鍋中煮開,并攪拌,將雞蛋糖汁倒入銀耳鍋內(nèi),起鍋時,加入少許豬油。 5、蔗漿粥:新鮮甘蔗若干,粳米50g。將粳米加入400ml煮成稀粥,然后將新鮮甘蔗洗凈切碎,榨取汁150ml左右,加入稀粥中即可服食。每日2次,早晚服。 6、大蒜白糖汁:大蒜頭15g,白糖30g。將大蒜頭去皮,搗爛,加白糖和開水約500ml,浸泡5小時即可服用。每日1劑,分3次服,連服4~5天。 7、松子仁粥:松子仁20g,糯米50g,蜂蜜適量,將松子仁搗成泥狀,與糯米一起加水500ml,用文火煮成稀稠粥,然后調(diào)入蜂蜜,早晚分2次溫熱服食。 清肺的食物,如胡蘿卜、梨子、木耳、豆?jié){、蜂蜜等。清肺梨:可生津止渴,清熱止咳等。一種做法是把內(nèi)部掏空,放入川貝、冰糖、蜂蜜等煮食。二是帶皮切塊,放到碗里再蒸,碗里最好再放上冰糖,煮好后可拌入蜂蜜,趁熱吃效果最好。三是連皮切成塊,和木瓜、蜜棗、豬骨一起煮湯,有清肺熱、開胃作用。四是將銀耳泡發(fā)后,和梨一起放到?jīng)鏊兄鬁鶕?jù)口味不同可再放入枸杞、棗等。另外,還可搗泥成梨糕,加冰糖后食用,也能清熱、治療咳嗽。。
中醫(yī)一向講究藥食同源,很重視通過調(diào)節(jié)飲食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因此,通過養(yǎng)肺氣來達到提高免疫功能的食療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不過,人們食用時應首先了解清楚食物的藥效,如食用白蘿卜,以痰多、咳嗽者較為適宜;食用百合,以熬粥、煮水飲效果較佳;食用綠豆,適宜于內(nèi)火旺盛的人;而荸薺能清熱生津,生吃、煮水均可。同時,由于人的個體素質(zhì)差異較大,所以服用時要根據(jù)自身的情況對癥選食,而且要注意同時忌食過于辣、咸、膩等食物。以下是幾款清肺、潤肺、養(yǎng)肺的湯粥,可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 一、清肺湯兩種: 1、雪耳、蓮子、百合、排骨湯: 原料:雪耳75克,百合100克,排骨500克。 做法:將上述選料清洗之后加水一起放入煲內(nèi)煮沸,煲3小時。 2、桑百皮、百合、排骨湯: 原料:桑百皮50克,百合75克,排骨500克。 做法:將上述選料清洗干凈后加水,然后一并放進煲內(nèi)煮沸,煲一個半小時。 二、潤肺銀耳羹: 原料:銀耳5克,冰糖50克。 做法:將銀耳放入盆內(nèi),以溫水浸泡30分鐘,待其發(fā)透后摘去蒂頭、揀去雜質(zhì);將銀耳撕成片狀,放入潔凈的鍋內(nèi),加水適量,以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熬1小時,然后加入冰糖,直至銀耳燉爛為止。 三、潤肺豆?jié){粥: 原料:豆?jié){1000克,糯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糯米洗凈放入鍋中,加水適量,武火燒沸后改用文火慢慢熬煮,煮至米粒開花時倒入豆?jié){,繼續(xù)熬10分鐘,加白糖適量即可。 四、鴨肉粥: 原料:鴨肉150克,糯米250克,料酒、鹽少許。 做法:先將鴨肉切丁;糯米加水煮粥,然后加入鴨肉、少許料酒和鹽,煮至粥熟。 五、毛肚血湯: 原料:鴨血300克,毛肚150克(注意不要加入羊肉,因為羊肉屬熱,不適宜在氣溫漸高、天氣干燥的春夏之交食用)。 配料:黃喉、鱔魚、午餐肉、黃豆芽、粉絲各100克,重慶火鍋底料、泡姜、大蒜、味精、白糖各少許。 做法:先將鴨血切成片,放在炒鍋中用清水氽一下待用;再放少許清油把姜片、蒜片炒一下,放入重慶火鍋底料燒開;湯味熬好后,加入鴨血、毛肚、黃喉、鱔魚、午餐肉、黃豆芽、粉絲等直至煮熟(注意毛肚不要煮得太老)。 提示:俗話說“血能洗肺”。因此,對于這種綿軟滑爽又非常便宜的血豆腐,此時不吃更待何時? 六、火腿冬瓜湯: 原料:火腿片,冬瓜片。 配料:蔥絲,姜絲,蝦皮,鹽,糖,麻油。 做法:鍋內(nèi)放清水煮沸,將冬瓜片及配料下鍋煮10分鐘后加入火腿片,2分鐘后即可出鍋;出鍋前加入蔥花、麻油、鹽、糖。 提示:此湯清新可口,去燥潤肺,適合春夏季節(jié)食用。 參考資料:http://www./life/health/item/2003-05-16/117642.html 有一些日常的水果、蔬菜和副食品在秋冬時節(jié)食用也非常有益身體健康,尤其對肺部而言。單獨選擇下面的食物或者搭配一些其他的食物一起食用,潛移默化中,你的肺部會更加健康。
蜜棗 性味甘、平。能夠益氣生津,潤肺。 平時煲湯或者煮糖水的時候可以放入幾粒蜜棗。
蜂蜜 性味甘、平,入脾、肺、大腸經(jīng)。功能補中,潤燥,解毒。常用于治療肺燥咳嗽。《藥品化義》記載“如怯弱咳嗽不止,精血枯槁,肺焦葉舉,致成肺燥之癥,寒熱均非,諸藥鮮效,用老蜜日服兩許,約月,未有不應者,是燥者潤之之義也”。 其實估計很多人都知道蜂蜜是一種百利而無一害的絕佳食品。每天清晨起床的時候倒1到2調(diào)羹,用溫水沖開,空腹飲用,長此以往不僅能潤肺,而且可以解毒養(yǎng)顏。
白蘿卜 《日華子本草》說它“能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四聲本草》認為它“亦主肺嗽吐血”。《隨息居飲食譜》則記載它有“治咳嗽失音,咽喉諸痛”的功能。性味辛甘、涼,入肺、胃經(jīng)。含葡萄糖、蔗糖、果糖、維生素C、萊菔甙等。 江浙滬一帶民間有“冬天蘿卜賽人參”之說法,就是這個道理。平時可以煲小排蘿卜湯喝。
柚子 性味甘、寒。含柚皮甙、枳屬甙、新橙皮甙、胡蘿卜素、維生素C、B1、B2、煙酸、鈣、磷、鐵、糖類和揮發(fā)油等。功能下氣,快膈,化痰,止咳,益肺。 不過由于柚子性寒,所以也不能過量食用。吃2到3塊即適可而止。
金橘 性味甘酸、平溫、無毒。入肺、胃經(jīng)。甘甜潤肺,開胃健食,止渴生津。 桔子都有此功效,不過最有益身體的是水果攤上售的小金橘,完全應該把它納入自己的日常水果單中。
蓮藕 入肺、心、脾經(jīng)。熟蓮藕性味甘、溫、無毒。食用熟的蓮藕可以補心生血,健胃開脾,滋養(yǎng)強壯,蓮藕湯利小便,清熱潤肺。 平時可以用豬瘦肉或者豬骨頭和蓮藕再加入適量綠豆一起煲湯喝。
肺虛的人可以參考以下的食品進補:
宜常的食物如下: 鴨肉 性平,味甘咸,能滋陰養(yǎng)胃。《本草匯》說它“滋陰除蒸”。《隨息居飲食譜》稱它能“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養(yǎng)胃生津”。民間也認為鴨是最理想的清補之物,陰虛體質(zhì)宜食之。 豬肉 性平,味甘咸,有滋陰和潤燥的作用。清代醫(yī)家王孟英說:“豬肉補腎液,充胃汁,滋肝陰,潤肌膚,止消渴。”《本草備要》亦載:“豬肉,其味雋永,食之潤腸胃,生精液,澤皮膚。”所以也適宜陰虛體質(zhì)者食用。 雞蛋 性平,味甘,不僅能益氣養(yǎng)血,而且無論雞蛋白或雞蛋黃,均有滋陰潤燥的作用。雞蛋被醫(yī)學界認為是很好的蛋白質(zhì)食品,其中卵白蛋白、卵球蛋白和卵黃磷蛋白,是很完全的蛋白質(zhì)。凡陰虛之人食之頗宜,尤其是雞蛋同大豆一起食用,如民間習慣用雞蛋與豆?jié){同食,更有益處。 牛奶 性平,味甘,不僅營養(yǎng)豐富,更具有滋陰養(yǎng)液、生津潤燥的功效。歷代醫(yī)家對牛奶的滋陰作用頗多贊譽,或稱牛奶“潤肌止渴”,“潤皮膚”,“潤大腸”,或曰“滋潤五臟”,“滋潤補液”。凡體質(zhì)屬陰虛者,宜常食之,裨益頗多。 甲魚 性平,味甘,有滋陰涼血作用,為清補佳品,對陰虛之人,食之最宜。《本草備要》中說它能“涼血滋陰”。《隨息居飲食譜》也認為甲魚可以“滋肝腎之陰,清虛勞之熱”。所以,甲魚對陰虛血熱或陰虛火旺、虛勞骨蒸者,更為適宜。甲魚的背殼,又稱鱉甲,也有滋陰補血作用,陰虛之人食之亦宜。 龜肉 性平,味甘咸,能滋陰補血,故陰虛者宜食之。《醫(yī)林纂要》中就曾說它能“治骨蒸勞熱,陰虛血熱之癥”。由烏龜殼加工而成的龜板或龜板膠,同樣具有滋陰補血的功效,陰虛之人也宜服食。 干貝 又稱江珧柱、馬甲柱,為一種海鮮食品。性平,味甘咸,能滋陰補腎。《本草求真》說它能“滋真陰”。《本草從新》稱它“療消渴”。干貝肉質(zhì)細嫩,味道鮮美,屬高蛋白食品,故陰虛之人宜常用干貝燉湯,最為有益。 海參 有滋陰、補血、益精、潤燥的作用。《藥性考》說它“降火滋腎”。《食物宜忌》亦載:“海參補腎精,益精髓”。清代食醫(yī)王孟英認為海參能“滋陰,補血,潤燥”。海參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海味珍品,大能補益,又能滋陰,陰虛體質(zhì)宜常食之。 海參 有滋陰、補血、益精、潤燥的作用。《藥性考》說它“降火滋腎”。《食物宜忌》亦載:“海參補腎精,益精髓”。清代食醫(yī)王孟英認為海參能“滋陰,補血,潤燥”。海參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海味珍品,大能補益,又能滋陰,陰虛體質(zhì)宜常食之。 蛤蜊 性寒,味咸,能滋陰、化痰、軟堅。古代醫(yī)家認為“蛤蜊功同蚌蜆,滋陰明目”。明·繆希雍曾經(jīng)指出:“蛤蜊其性滋潤而助津液,故能潤五臟,止消渴,開胃也。”可見陰虛體質(zhì)或陰虛病人,包括糖尿病、干燥綜合癥、結(jié)核病以及腫瘤病等,食之頗宜。 蚌肉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有滋陰、清熱、明目的功效。清·王孟英也認為蚌肉能“清熱滋陰,養(yǎng)肝涼血。”陰虛之人常用蚌肉煨湯食用,最為適宜。 烏賊魚 性平,味咸,既能補血,又善滋陰。《醫(yī)林纂要》就曾說它“大能養(yǎng)血滋陰”。清代醫(yī)家黃宮繡亦云:烏賊魚肉“其性屬陰,入肝補血,入腎滋水。”對肝腎陰虛者,食之最宜。 鰒魚 又稱石決明肉。有滋陰清熱、益精明目的作用。如《醫(yī)林纂要》說它“補心暖肝,滋陰明目”。清·王孟英亦說:“補肝腎,益精明目,愈骨蒸勞熱。”鯉魚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高蛋白食品,尤其是對肝腎陰虛的目翳目暗或雀目夜盲,對結(jié)核病陰虛的低熱不解、潮熱、骨蒸盜汗,對癌癥患者的陰虛體質(zhì),最為適宜。 梨 有生津、潤燥、清熱的作用,對肺陰虛,或熱病后陰傷者最宜。《本草通玄》曾說梨“熟者滋五臟之陰”。《重慶堂隨筆》還說:“溫熱燥病,及陰虛火熾,津液燔涸者,搗汁飲之立效。” 桑椹 性寒,味甘,有滋陰補血之功,最能補肝腎之陰。《本草述》認為:“烏椹益陰氣便益陰血”。《本草經(jīng)疏》亦稱桑椹“為涼血補血益陰之藥”,還說“消渴由于內(nèi)熱,津液不足,生津故止渴,五臟皆屬陰,益陰故利五臟。”尤其是肝腎陰虛體質(zhì)之人出現(xiàn)消渴、目暗、耳鳴者,食之最宜。 枸杞子 性平,味甘,有滋陰益壽之功,尤其是對肝腎陰虛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視物昏花、耳鳴耳聾,或是肺陰虛的結(jié)核病盜汗、虛勞咳嗽,糖尿病的陰虛消渴等,食之更佳。 燕窩 性平,味甘,有補氣陰的功用,尤其能益肺陰,為清補佳品。凡陰虛體質(zhì),尤其是肺陰虛者,如肺結(jié)核病、支氣管擴張、肺痿、老年氣管炎 target=_blank>慢性支氣管炎等,最宜食之。清代醫(yī)家張璐說它能“調(diào)補虛勞,治咳吐紅痰”。吳儀洛說:“燕窩大養(yǎng)肺陰,補而能清。”《本草再新》中也有“大補元氣,潤肺滋陰”的記載。 銀耳 性平,味甘淡,有滋陰養(yǎng)胃、生津潤燥的作用。銀耳含有豐富的膠質(zhì)、多種維生素和17種氨基酸、銀耳多糖和蛋白質(zhì)等營養(yǎng)物質(zhì),為民間最常用的清補食品,尤其是對肺陰虛和胃陰虛者,最為適宜。 西洋參 性涼,味甘微苦,能益氣養(yǎng)陰,對氣陰兩傷之人最宜。《本草從新》說:“虛而有火者相宜”。《藥性考》亦云:“西洋參補陰退熱。”《增訂偽藥條辨》還說:“西洋參滋陰降火。”所以,陰虛或兼氣虛,兼肺虛,或陰虛火旺者,食之最宜。陰虛之人忌吃人參,這是因為人參性溫,有助火之弊,若改用西洋參,清補氣陰,最為合拍。正如《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所說:“西洋參,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 獺肉 俗稱水狗肉。能補虛弱,并能養(yǎng)陰除虛熱,故凡陰虛體質(zhì)或陰虛內(nèi)熱骨蒸之人,食之頗宜。《醫(yī)林纂要》中即云:“獺肉益陰。”《本草圖經(jīng)》也說它“主骨蒸熱勞”。獺肝也能養(yǎng)陰除蒸,所以,陰虛體質(zhì)者,食之亦宜。 阿膠 性平,味甘,既能補血,又能滋陰。正如《本草綱目》所言:“阿膠,大要只是補血與液。陰不足者,補之以味,阿膠之甘,以補陰血。”尤其是肺腎陰虛之人,食之尤宜。 海參 屬補陰食品,有滋腎益精、養(yǎng)血潤燥的作用。《本草求原》中就說它“潤五臟”。《隨息居飲食譜》也認為海參“滋陰”。故凡陰虛體質(zhì)者食之頗宜。 此外,陰虛體質(zhì)還宜服食牡蠣肉、鮫魚、馬奶、羊奶、酸奶、蜆肉、淡菜、蛙肉、蹄筋、豆腐漿、菠菜、青菜、黃芽菜、山藥、銀耳、蘑菇、金針菇、草菇、平菇、西米、糯米、黑木耳、番茄、枸杞頭、綠豆芽、甘蔗、酸梅湯、葡萄、百合、水煮花生、橘子、柑子、橙子、草莓、柚子、無花果、香蕉、西瓜、蜂蜜、蜂王漿、芝麻、南北沙參、地黃、何首烏、白芍等。 |
|
來自: 依諾諾靜 > 《養(yǎng)生 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