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和途徑
李東生 孟祥秋 呂 優 汽車學院 【摘 要】本文對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要性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對高校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途徑進行了具體的闡述。對高校培養具有全面禮儀素養的高素質的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等教育 加強 大學生禮儀教育 重要性 途徑 禮儀是人類社會為了維系社會正常的生活秩序,所需要共同遵循的那些符合“禮”的精神的行為規范、準則和儀式的總和。它是個人道德修養的一種反映,組織維系的一種紐帶,是我們整個民族素質的體現,是人類進步的一種標志。當代大學生作為青年中的優秀群體,是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言行文明,知書達禮,是他們應當具備的一種基本素養。因而,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禮儀”的內涵 在古代中國,禮儀是作為一種政治制度而存在的,是“經國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左傳·隱公十五年》)的根本,能夠區分“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內外、大小”(《左傳·襄公二十年》)。在我國古代,禮儀被視為區分社會尊卑貴賤的標志,并制訂一系列繁瑣的、無所不在的禮教規范,是為奴隸主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服務的,是束縛人民的枷鎖。 在當今社會,伴隨著社會價值觀的根本改變,禮儀也被賦予了全新的現代意義。如果說傳統意義上的禮是一種涵蓋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社會行為規范的話,今天的所謂禮儀則僅僅是對禮貌和相關活動的外在表現形式而言的,是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涉及穿著、交往、溝通、情商等內容。 對于大學生來講,他們即將步入職場,在新的人生上,他們要作為獨立的個體融入社會,所以大學生必須掌握符合社會要求的各種行為規范。大學生應該懂得如何稱呼、介紹和問候;懂得如何著裝、怎樣待客、得體地對待贊美與批評;還應該懂得如何同各種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 在不斷變化的場所游刃有余, 充滿自信地與人交往。 二、高校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要性 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體現,是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是大學生成才成功的內在要求,也是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因此,對大學生加強禮儀教育無論是對國家、社會、集體、個人均具有重要意義。 (一) 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體現 道德規范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禮儀作為一種道德規范,它的實行主要是體現在“禮”的行為上,通過儀態、語言、動作和活動表現出來。由于禮儀規范可以在人的外部行為中進行準確的描述和規定,可以在社會交往中進行標準化的操作,因而具有很強的操作性。禮儀規范所具有的操作性強的特點,正是我們對學生加強道德教育的優勢。如果我們善于利用這種約束性、操作性強的優勢,通過禮儀教育,加強對學生行為的道德約束,幫助學生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道德教育操作性不夠強的弱點,從而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禮儀的可操作性,使大學生更能接受同時也有利于自我約束和監督,真正做到“誠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明白“不學禮,無以立”這個道理。把內在的道德品質和外在的禮儀形式有機地統一起來,成為真正名副其實的有較高道德素質的現代文明人。從而加強大學生的禮儀教育,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抓手和有效載體。 (二) 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是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 加強禮儀教育有利于大學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和諧心理氛圍,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任何社會的交際活動都離不開禮儀,而且人類越進步,社會生活越社會化,人們也就越需要禮儀來調節社會生活。禮儀是人際交往的前提條件,是交際生活的鑰匙。 實踐表明,良好的人際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緩解內心的沖突和苦悶,宣泄憤怒、壓抑和痛苦,減少孤獨、寂寞和空虛等。這些都十分有益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而且也會使大學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緒的產生,即使產生了不良情緒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排遣。同時,社交禮儀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讓大學生學習和掌握禮儀的基本知識和規范,他們就能憑借它去順利地開啟各種交際活動的大門和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所以,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不僅是形成良好的社會心理氛圍的主要途徑,而且對于大學生個體來說,也具有極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三) 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是大學生成才成功的內在要求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深入發展,國際交往的日益廣泛,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禮尚往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禮儀已經成為人際交往乃至事業成功的橋梁和紐帶。荀子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也包含有這個道理。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面試時都在禮儀方面進行考察。考察學生的儀表儀容、言談舉止,往往還在學生不經意處設置禮儀考題,考核學生的禮儀修養。金利來公司的曾憲梓先生在招聘員工進行面試時,看其能否將放在門口地上的掃帚撿起來放好。組織中極簡單的禮節所起的作用是相當不簡單的。戴爾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與約翰·麥克斯韋爾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導出同一條公式: 個人成功=15%的專業技能+85%的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可見,豐富的人際關系和正確的處世技巧對于渴望成功的大學生是多么重要。 對大學生加強禮儀教育,使大學生掌握符合社會要求的各種行為規范,不僅滿足大學生走向社會的需要,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社會化;而且,還可以培養大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社會心理承受力和社會競爭力,更好地體現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認知水平和尊重程度,從而使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價值得到社會更加充分的認可和尊重,禮儀教育就可以幫助大學畢業生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為自己爭取機會進而取得成功。 (四) 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是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 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體系中最基礎的內容。講文明、講禮貌是人們精神文明程度的最具體表現。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儀表和服飾都能反映出他的思想修養、文明素質教育程度和精神面貌, 不僅關系到個人形象, 也會影響到其所在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精神面貌。通過禮儀教育可以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禮儀修養, 培養應對酬答的交際能力, 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具備基本的文明教養。如果人人講禮儀, 文明之花將遍地開放, 社會將充滿和諧與溫馨。禮儀教育的根本目標是要教育、引導全體公民自覺遵循社會主義禮貌道德規范以及相應的禮儀形式, 提高人們的文明意識, 養成文明行為的良好習慣, 形成良好社會風尚, 使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達到高度和諧與有序, 從而推進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高校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途徑 良好的個人禮儀、規范的處事行為并非與生俱來,也非一日之功,是要靠后天不懈努力和精心教化才能逐漸地形成。因此,可以說個人禮儀由文明的行為標準真正成為個人的一種自覺、自然的行為的過程是一個漸變的過程。而完成這種變化則需要有三種不同的力量,即:個人的原動力,教育的推動力以及環境的感染力。 (一) 個人的原動力 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需要調動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它是人的行為和思想發生變化的根本條件,也是人提高自身素質,形成良好禮儀風范的基本前提。作為社會個體,我們每個人只有首先具備了勇于戰勝自我,不斷完善自身的思想意識,才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行動中才可能表現出較強的自律性,自覺克服自身的不良行為習慣,自覺抵御外來的失禮行為。與此同時,只有努力學習,不斷進取,使個人禮儀深植人心,才能真正成為優良個性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說,個人禮儀的形成需要個人的原動力,需要個人的自律精神。從根本上講,個人禮儀修養就是要求人們通過自身的努力,把良好的禮儀規范標準化作個人的一種自覺自愿的能力行為。 (二) 教育的推動力 中國的應試教育導致學生和家長乃至學校從小學開始就把考分當成第一要務,禮儀教育處于初等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盲區;而到了大學,在我國高校開設的課程中,重視專業理論和技術,基本不涉及交往禮儀問題,不進行相應的禮儀教育。絕大多數高校又沒有把禮儀教育當作必修課設置,于是導致學生從小學進入校門,到大學畢業步入社會整個過程中禮儀教育的缺失。追求個性是當代年輕人的特點,在追求突出個性過程中,許多不文明、不禮貌,甚至丑陋、陳腐、粗俗的東西都被當做了“新潮”、“瀟灑”,在我們的周圍,經??梢钥吹揭鹿诓徽摺⑿袨椴欢苏?、張口罵人者、隨地吐痰者……。諸如此類不良行為的存在,已嚴重損害了大學生的形象,成為他們健康成長的障礙。所以, 高校必須把禮儀教育引入課堂,專門開設《大學生禮儀修養》課, 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禮儀基本理論和具體規范的教育。通過禮儀這個“尺度”,規范大學生的言談舉止,矯正粗俗、丑陋行為。培養大學生良好形象、優雅氣質和風度。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的22名理工科大學生,開展了為期10周的“世界禮儀”課程,主講此課的教師是該校媒體及文化研究系的系主任琳達女士。她指出,隨著國際交往的日趨頻繁,世界愈來愈變得像個“地球村”,由此引導新一代人如何與世界水乳般地融合也就成了美國式的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開設“世界禮儀”課的目的就是為幫助這些理工科大學生重視商業禮節和國際禮儀,以便在畢業后能更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并在今后更能贏得上司的賞識,從而能更快地獲得晉升。琳達還披露,該課程要求學生研究世界各國不同民族不同的“職業行為”,并學會如何在不同國家組辦各類活動。西方國家尚且如此重視大學生的禮儀教育,我們素有“禮儀之邦”美譽的中國更應該使大學生接受系統的、專業的禮儀教育。 (三) 環境的感染力 加強禮儀教育必須發揮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修養、自我完善的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禮儀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各種禮儀活動和社會公共活動,不斷積累交往經驗,展示禮儀的魅力和大學生的風范。例如:開展“明禮誠信”活動,制訂修身計劃,發揮禮儀的自律作用;發動全校師生尋找校園中的不文明現象,開展辯論、演講、小品表演等活動,弘揚文明禮貌之風,使禮儀之花遍地開放;還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宣傳欄等媒體工具,介紹名人處世修身的軼事,推動學校的文明建設。同時,網絡信息的豐富性、即時性和開放性,使得網絡禮儀教育能更好地與時代接軌,使小小教室與大千世界緊密相聯。網絡環境下的禮儀修養教育有助于貼近學生、貼近社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梢杂嗅槍π缘亟⒔∪@網主頁, 鼓勵德育工作者個人設立網頁,制作生動直觀的德育軟件用于禮儀教學, 在網上進行思想道德和禮儀教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快樂體驗, 健全其人格。當然, 大學生禮儀素養的提高,僅靠學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得到家庭和社會的大力配合才好。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營造一個大的講文明、講禮貌的氛圍,大學生的禮儀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市場經濟大潮之下,社會對大學生的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更加具體的要求。在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之下,在家庭教育和初等教育對學生禮儀教育的缺失的前提下,高校作為每個年青學生即將步入社會的最后加油站,必須加強大學生的禮儀教育,用禮儀規范塑造大學生的自我形象,樹立自信心,增強自尊心,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造就時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黃菊良.大學生禮儀修養[M]//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金正昆.大學生禮儀//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書系[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胡克培.思想品德修養與職業道德[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4]趙昆.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徑[J].中國農業教育,2006(1). [5]鄧洪健.淺談大學生禮儀教育[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5). [6]丁珊.禮儀文化與人格塑造[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0(6). [7]曹鈺娟.邱顯清.向波濤.開設“大學生禮儀基礎”課程的啟示[J].北京教育,2004(12). [8]李琳.淺談大學生社交文明禮儀教育[J].暨南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 [9]王玉麗.當代大學生禮儀教育的意義和途徑[J].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學報,2005(2). [10]劉紅娟.關于加強當代大學生禮儀教育的思考[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4(4). 本文來自學生工作研究,原文地址:http://localhos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