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這問題可以分解成以下幾個問題:
1、真誠的定義
2、真誠的對象(該對哪些人真誠)
3、真誠的方式(怎樣做才叫真誠)
4、當真誠被看作一種付出,期望得到的回報如何實現(不被騙)
這種關于人生觀和價值取向的問題自然是沒有標準答案。本人僅奉上自己拙見以供參考。
1、真誠的定義。翻翻詞典就知道,真誠的解釋多從字面入手,即真心誠懇。所謂真心,即不是玩弄對方,有著對對方認真的態度和交往中的謹慎心態。誠懇則是誠實而自然,不惡意隱瞞某些應當為“真誠”對象所知的事實。同時,真誠中必然要包含一個“自然”的含義,這有兩層意思:一、對待對方態度自然,用平和的狀態去對待,不驕不媚。二、關系發展自然,不刻意高攀或提攜,而是用人際之間的潛規則去不為的推動。
2、深入了解了定義,問題才能展開,進入你問到的實質問題:真誠的對象。本人認為,真誠的理想對象自然是同樣真誠的人。但這有個邏輯悖論,也就是,如果你的真誠始終建立在對方真誠的基礎上,則世界將永無真誠可言。
因此,我的觀點是:真誠的對象是你認為值得付出真誠的人,而這值得的標準就容易找到得多了:父母至親、我愛的人或愛我的人、可以信任的人比如守口如瓶的不八卦的沒有利益關系的朋友等等、具有特殊身份而不必擔心其缺乏信譽的人。
3、真誠的方式。很簡單,從定義中可以認為,真誠的方式主要體現在交流中,具體來說就是說該說的話,不說不該說的話。該說的話,比如關懷對方的話,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的話,某些不刺激對方的忠言,不涉及他人隱私的交談等等。不該說的話反之。當然如果從你被騙這個角度來說,你可能對交流和相處的過程中還要增加一些界限,比如,兩人說話的禁區,不可泄露的個人秘密,交往中不要過多的親密身體語言等等。
4、期望值無法達到問題。也就是說,你對對方真誠,如果化開來說,你的真誠可能還會包括到比如對自己的男朋友毫無保留的托付終身等。雖然這不是這里說的“真誠”的確切含義,但也勉強可以一起就第四個問題一并回答。這就是說,你可能在對對方真誠的起端就已經抱有回報的企圖,但我的勸告是,首先,不要把期望值放在一個過高,因為除了道德,沒有規則規定誰應該向你的真誠道謝。其次,過高的期望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己的價值觀,而對方未必認同你的期望,你的回報期望如果過高,反而成了不真誠的表現。
說了這么多,相信你已經暈了,這我理解,但你應當明白一個簡單明了的適用原則,真誠本身只是一種態度,你完全不應該要求對方和你持有一種態度,就好象你恨一個人,但你未必希望對方也恨你。至于被騙,則是你的投入沒有得到回報,因此,你對此所應當做出的防御措施是:
1、不要投入太多特別是對自己而言如果投入則風險太高的東西,比如過多的金錢、身體、完全的感情等;
2、堅持日帳日清的原則,也就是,如果你今天做出了真誠的表示,對方如果在你可以接受的較短的時間里沒有做出相應的回應的話,你就中止對這段關系的投入,直到對方作出平等的回應,你再提高自己的投入。
3、在真誠前,對對方進行充分的了解,特別是那些能夠制約對方不真誠行為的因素,比如家人、輿論、單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