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與腫瘤 當前我國工農業迅速發展的同時,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發生明顯的變化,人們在市場經濟競爭中,生活節律日益加快,人們的精神壓力不斷增加,我國城市地區主要原因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和心臟病;農村為呼吸系統病,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可見當前我國惡性腫瘤在死因中占重要位置。 當前,隨著生物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生命科學的發展,人們對腫瘤的認識有所進步,如癌基因的突變,重排,擴增,抑制癌癥基因失活,變異和丟失等與腫瘤發生,發展有密切相關性;與腫瘤發生發展相關的微量元素較多,國際上意見一致的有砷,鉻,硒,鋅,銅,鎳,鎘,錳,鉬,鐵,鍺等。 微量元素在不同條件下情況下與腫瘤有不同的關系,微量元素在人體內濃度及其存在形式不同,影響腫瘤的發生與發展也不一樣。如硒含量不足導致癌癥,但過量的硒則可以引起中毒,甚至導致癌癥;鉻的三價狀態則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對人體有益,然而六價鉻則具有毒性和致癌作用。因此研究微量元素與腫瘤關系,需十分重視元素的含量和存在形式 硒與腫瘤 一、硒在人體內的代謝: 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在體內的代謝較為復雜。都離不開其在體內的生理功能、吸收、排泄等代謝過程的了解。人體硒的攝入量,受到土壤中和食物中含硒量的影響。食物含硒量以內臟最高,依次為魚類、肉類、谷物、蔬菜等,不同的食物結構與飲食習慣都影響人體內硒的含量。 硒可以通過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將有毒的過氧化物還原為無害的羥基化合物,使細胞不受到破壞,是人體酶系統的主要成分,促進機體的代謝,增強機體產生抗體的能力,提高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水平,促進吞噬細胞的功能,增加抑制癌癥基因的轉錄 二、硒與腫瘤相關性: 1、硒與口腔癌:研究表明口腔癌癥患者的血硒濃度明顯低于正常人,不同病理類型惡性腫瘤患者間的血硒水平無顯著性差異,不同分化程度及淋巴結轉移與否的惡性腫瘤患者,血硒濃度無明顯差異,但隨著病程進展血硒水平有降低趨勢,不同分期的患者血硒也無明顯差異。 硒能促進免疫系統各部分的功能;對非特異性免疫,缺硒可使中性粒細胞趨化轉移性能及趨化因子的產生受到抑制,對體液免疫,降低人體的抗感染能力,抑制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使免疫細胞識別抗原。 2、硒與腫瘤:在我國全身惡性腫瘤中,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城市較農村多,發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研究資料表明,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與體內,外環境的含硒水平有關,通常是負相關。人們對患有肺癌患者的肺組織進行硒含量測試,結果較低,但癌組織較癌旁組織硒含量為高。分析認為癌細胞對硒有非特異性的攝取能力,造成全身癌旁組織的含量下降,除此之外,與肺癌關系密切的有砷,鉻,鋅,錳等。肺癌的治療,應重視全身的支持療法,適當補充微量元素硒、鋅、鍺等制劑。 3、硒與肝癌:肝癌是肝細胞或肝內膽管細胞發生的癌變,是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之一。肝癌的臨床癥狀,主要有肝區持續性的脹痛或銳痛,肝臟有質地堅硬,表面高低不平的腫大,晚期可以出現黃疸,肝硬化,門脈高壓可以有脾腫大,腹水,全身發熱,食欲不振,營養不良,消瘦等,還有全身性轉移灶,可以產生相應的癥狀。治療方法較多,主要以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抗癌藥物治療,中醫中藥治療,免疫治療,全身支持療法,適當補充鋅,鍺,硒等,以改善全身情況,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臨床癥狀。 4、硒與胃癌:胃癌是我國惡性腫瘤中常見病,通常以西北發病率最高,東北和內蒙次之。中老年為多,男女比例為3:1。胃癌的癥狀不典型,生長在不同部位癥狀可以不同,出現上腹部疼痛不適,嘔吐,嘔血,黑便。晚期有全身癥狀,貧血,營養不良,食欲不佳,厭惡肉類,精神不振,疲乏無力。常有的診斷為胃液分析,胃酸較低,糞便持續性隱血,胃鏡檢查可見病理變化。 5、硒與食道癌:次于胃癌的常見病,為鱗狀上皮癌。食道癌發病原因與微量元素有關,某些微量元素在環境中偏低,不良的飲食習慣,喜歡刺激食物,過量飲酒,吸煙,日常生活中的霉變食物酸菜,蘿卜干,薯干,玉米面等,其中多含有較多的亞硝胺及前身物質,容易導致癌癥。主要癥狀表現為難以下咽食物,適量補充可防止食道癌的發生,改善全身情況,有助于腫瘤的治療 三、硒抗癌的機制 1、調節代謝和免疫功能:硒分布在網狀內皮細胞內,包括淋巴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等,能促進淋巴細胞的增殖及抗體的合成,調節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對網狀內皮細胞的免疫細胞毒性有重要的作用,控制肝細胞和肝癌細胞的結構和功能,選擇限制肝癌細胞的能量代謝,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2、硒可抵抗環境致癌物質對細胞DNA的侵襲,并能修復被損傷DNA。有人使用含硒的化合物或鉑絡合物中引入硒的方法,來抵抗臨床常用的抗腫瘤藥物順鉑的毒性,通過轉變致癌的代謝,而將其轉變為非活性的化合物,從而起到抑制癌癥的作用。 3、硒能選擇性地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蛋白的合成和DNA的復制,從而起到抑制癌癥作用。 4、硒通過在GSH-PX中的作用發揮其防治癌癥和抗癌功能,保護細胞的完整性,增強細胞的活性,調節體內不飽和脂肪酸的代謝而起到抗腫瘤轉移的作用。 鋅與腫瘤 1、鋅與腮腺腫瘤:腮腺惡性腫瘤患者血清鋅極顯著低于對照組,惡性腫瘤標本中的鋅含量高于正常腮腺組織。血清鋅降低腮腺患者的特殊表現,也由于腫瘤對鋅有非常特異性的吸收的結果。適當補充鋅對腮腺腫瘤的治療上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2、鋅與鼻咽癌:患者的發鋅明顯低于正常人,但具有五年生存的患者,發鋅含量與正常人相似,說明鋅含量與鼻咽癌的發生和發展有密切相關,有助于早期診斷及預后的判斷。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改善全身狀況有重要的意義。 3、鋅與肺癌:肺癌患者代謝紊亂,通常認為攝取食物較少,導致低蛋白血癥使鋅載體減少,尿鋅丟失過多,癌組織攝取鋅增加,癌病灶壞死和感染,使白細胞源性介質析放等,引起血鋅濃度的降低。 4、鋅與胃癌:增強細胞的活性,抑制巨噬細胞上的ATP細胞酶,減弱趨化作用,抑制吞噬細胞中的氧化酶的活力,造成過氧化氫的生成不足,減少免疫細胞器官的損傷。缺乏時,人體對胃癌致病因子過敏感,促進胃癌的發生與發展,但鋅濃度過高也有利于癌腫的發生。 三、鋅抗癌機制: 鋅是100多種酶發生生物活性所必需的因素,參與聚合酶的合成,直接影響蛋白質及核酸的代謝,參與免疫機制等重要生理功能。抑制巨噬細胞上的ATP細胞酶,減弱趨化作用,抑制吞噬細胞中的氧化酶的活力,造成過氧化氫的生成不足,減少免疫細胞器官的損傷。缺乏導致免疫功能變化直接影響腫瘤的發生和發展。 鎳與腫瘤 1、鎳與呼吸道癌:空氣污染中的粉塵,蒸汽與呼吸道癌的發病密切相關。 2、鎳與白血病:無論是急性或是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清鎳都比正常人高,隨著病情的加重發展,血清鎳升高呈現正相關。 三、鎳導致癌機制: 1、鎳損傷遺傳物質,導致遺傳物的損傷。 2、鎳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的降低,細胞活性下降,殺傷細胞。 3、鎳與致癌劑協同作用,苯并芘處理的細胞與鎳微粒同時作用進入細胞,導致癌癥的發展。 4、鎳可誘發EB病毒早期抗原的表達,EB病毒陽性的淋巴母細胞樣的細胞系增生,增加抗原表達,與鎳粉接觸的工人呼吸道腫瘤明顯增加,是腫瘤的促進因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