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學》歌訣
(一)十問歌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 再兼服藥參機變;婦人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麻痘驚疳全占驗。 (二)脈診 01、浮:浮脈為陽表病居,遲風數熱緊寒拘;浮而有力多風熱,無力而浮是血虛。 寸浮頭痛眩生風,或有風痰聚在胸。關上脾虛肝氣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02、沉:沉潛水蓄陰經病,數熱遲寒滑有痰;無力而沉虛與氣,沉而有力積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關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濁遺并泄痢,腎虛腰及下元同。 03、遲:遲司臟病或多痰,沉痼徵瘕仔細看;有力而遲為冷痛,遲而無力定虛寒。 寸遲必是上焦寒,關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腎虛腰腳重,溲便不禁疝牽丸。 04、數:數脈為陽熱可知,只將君相火來醫;實宜涼瀉虛溫補,肺病秋深卻畏之。 寸數咽喉口舌瘡,吐紅咳嗽肺生瘍。當關胃火并肝火,尺屬滋陰降火湯。 05、滑:滑脈為陽元氣衰,痰生百病食生災;上為吐逆下蓄血,女脈調時定有胎。 寸滑膈痰生嘔吐,吞酸舌強或咳嗽。當關宿食肝脾熱,渴痢頹淋看尺部。 06、澀:澀緣血少或傷精,反胃亡陽汗雨淋;寒濕入營為血痹,女人非孕即無經。 寸澀心虛痛對胸,胃虛脅脹察關中。尺為精血俱傷候,腸結溲淋或下紅。 07、虛:脈虛身熱為傷暑,自汗怔忡驚悸多;發熱陰虛須早治,養營益氣莫嗟跎。 血不營心寸口虛,關中腹脹食難舒。骨蒸痿痹傷精血,卻在神門兩部居。 08、實:實脈為陽火郁成,發狂譫語吐頻頻;或為陽毒或傷食,大便不通或氣疼。 寸實應知面熱風,咽痛舌強氣填胸。當關脾熱中宮滿,尺實腰腸痛不通。 09、洪:脈洪陽盛血應虛,相火炎炎熱病居;脹滿胃翻須早治,陰虛泄痢可躊躇。 寸洪在左主心炎,右寸洪時肺不堪。肝火胃虛關內察,腎虛陰火尺中看。 10、微:氣血微兮脈亦微,惡寒發熱汗淋漓;男為勞極諸虛候,女作崩中帶下醫。 寸微氣促或心驚,關脈微時脹滿形。尺部見之精血弱,惡寒消癉痛呻吟。 11、緊:緊為諸痛主于寒,喘咳風癇吐冷痰;浮緊表寒須發越,緊沉溫散自然安。 寸緊人迎氣口分,當關心腹痛沉沉。尺中有緊為陰冷,定是奔豚與疝疼。 12、緩:緩脈營衰衛有余,或風或濕或脾虛;上為項強下痿痹,分別浮沉大小區。 寸緩風邪項背拘,關為風眩胃家虛。神門濡世或風秘,或是蹣跚足力迂。 13、弦:弦應東方肝膽經,飲痰寒熱瘧纏身;浮沉遲數須分別,大小單雙有重輕。 寸弦頭痛膈多痰,寒熱微瘕察左關。關右胃寒胸腹痛,尺中陰疝腳拘攣。 14、弱:弱脈陰虛陽氣衰,惡寒發熱骨筋痿;多驚多汗精神減,益氣調營急早醫。 寸弱陽虛病可知,關為胃弱與脾衰。欲求陽陷陰虛病,須把神門兩部推。 15、細:細脈縈縈血氣衰,諸虛勞損七情乖;若非濕氣侵腰腎,即是傷精汗泄來。 寸細應知嘔吐頻,入關腹脹胃虛形。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遺精號脫陰。 16、促:促脈惟將火病醫,其因有五細推之;時時喘咳皆痰積,或發狂斑與毒疽。 17、結:結脈皆因氣血凝,老痰結滯苦沉吟;內生積聚外癰腫,疝瘕為殃病屬陰。 18、代:代脈原因臟氣衰,腹疼泄痢下元虧;或為吐瀉中宮病,女子懷胎三月兮。 (取材于《頻湖脈學》) 熟讀部分:(一)診色歌 五色辨證,望診之要。色分常病,浮沉澤夭。微甚清濁,散搏宜曉。一生不變,是為主色。 四季轉移,名為客色。病色異常,善惡宜量。含蓄明亮,預后不祥。五色主病,宜細分認。 青主寒痛,青白虛風。青紫瘀阻,青赤肝火。赤主熱證,虛實宜分。顴紅如妝,證屬戴陽。 面黃浮腫,脾虛濕阻。面目身黃,病屬黃疸。黃如橘子,濕熱陽黃。黃如煙熏,寒濕陰黃。 白主寒虛,脫血奪氣。淡白氣虛,光白陽虛。白而無華,脫血奪氣。黑主腎虛,寒痛飲瘀。 面色黧黑,腎陽虛衰。黑而干焦,虛火上熏。眼眶發黑,腎虛水泛。面色紫黑,瘀血內停。 (二)察舌辯證歌 舌之與苔,首須辨識。苔察氣病,舌候血疾。陰陽表里,寒熱虛實。邪氣淺深,察苔可知。 臟腑虛實,舌質可識。舌質淡白,主寒主虛。淡白胖嫩,陽虛寒證。淡白瘦薄,氣血兩虛。 紅舌主熱,尚有區別。舌紅苔黃,證屬實熱。紅而無苔,證屬虛熱。絳色深紅,變主熱證。 舌絳起刺,溫熱傳營。舌絳無苔,陰虛火旺。紫絳干枯,熱盛傷津。淡紫濕潤,血瘀寒凝。 青舌主病,唯一主寒。寒凝陽郁,瘀血凝滯。蒼老嬌嫩,虛實分明。堅斂蒼老,皆屬實證。 浮胖嬌嫩,均屬虛證。胖大瘦薄,容易辨識。胖嫩淡白,脾腎陽虛。胖大色紅,脾胃濕熱。 腫脹色紫,中毒所致。瘦薄色淡,氣血兩虛。瘦薄色紅,陰虛火旺。舌生芒刺,芽盛熱熾。 兼焦黃苔,氣分熱極。絳舌無苔,熱入營血。舌面裂紋,熱盛傷陰。血虛不潤,脾虛濕侵。 舌邊齒痕,脾虛濕盛。光滑無苔,津液枯竭。強硬舌體,活動不靈。熱入心包,高熱傷津。 肝風夾痰,阻于廉泉。痿軟舌體,無力屈伸。痿廢不靈,氣血俱虛。熱灼傷津,陰虧已極。 顫動不定,不能自主。蠕蠕微動,氣血俱虛。熱極生風,習習煽動。歪斜一側,風中經絡。 吐弄舐舌,心脾積熱。小兒驚風,臨床可見。短縮舌體,不能伸長。寒凝筋脈,痰濁內阻。 熱極生風,病屬危險。白苔主表,亦主濕寒。薄白而潤,外感風寒。苔白舌紅,風溫初染。 白滑舌淡,里濕里寒。白而積粉,瘟疫內癰。苔白燥裂,津液暴傷。黃苔主病,屬里屬熱。 淡黃熱輕,深黃熱重。舌苔焦黃,陽明熱結?;姨χ骼?,有寒有熱。苔灰而干,熱熾津傷。 苔灰而潤,痰飲內停。黑而燥裂,熱極津枯。黑而滑潤,寒極陽衰。苔質厚薄,主邪淺深。 薄苔主表,邪淺病輕。厚苔入里,濕食痰飲。潤燥滑苔,可察津液。潤澤正常,津液未傷。 燥舌主病,熱盛津傷。舌苔水滑,為濕為寒。腐苔松厚,揩之即去。正將化邪,陽氣有余。 膩苔粘膩,刮之不去。痰濕踞中,陽被陰遏。舌苔剝落,氣陰兩傷。苔薄漸厚,邪盛病進。 苔厚漸薄,正復邪退。驟增驟退,病情暴變。有根無根,胃氣存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