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7 11:32:01) 實用記憶 前言 常言:“理解是記憶的前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如何,是記憶好壞的決定性因素。人們對于同一事物的理解可以各有不同,興趣也可以因某種方式的激發(fā)而產(chǎn)生。今天的中學學生學習任務繁重,對于一些可行的學習方式也許探究得不夠,許多知識學了但記不牢,特別對一些開卷考的科目:歷史、地理,考試時八、九十分,但半年或一年后,他們似乎對一些基礎知識都沒有掌握好! 二十年前我學習諧音等方法記住的一些知識,今天還沒有忘記!并且,這些學習方法增強了我當時對歷史、地理的學習興趣。這兩年我重新對記憶的方法進行了回顧和學習,有了些新認識,有學生和學生家長希望我能把學習記憶的心得寫出來,我今天斗膽一試,利用假期做了此編寫,希望同學們能以此借鑒,為學習史、地和別的科目知識能有所啟發(fā)和幫助。 諧音更意聯(lián)想記憶法 因為下面的記憶方法多通過諧音產(chǎn)生聯(lián)想、派生而得,所以我們對諧音應有個基本認識。“諧音”,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魚”可以象征“余”,“年年有余”。“雞”變“吉”,“荷”變“和”、“合”等。現(xiàn)在一個人的車牌號碼是“1818”,大家一定知道這是“要發(fā)要發(fā)”,這就是諧音更意(諧音所表達的另一種意思)。數(shù)字諧音是為了把無意義的數(shù)字變成有意義的文字來記,這種方法很實用,一般記憶書都有介紹;文字諧音是為方便自己記憶另起“更有趣的爐灶”,文字諧音在一般記憶書我知道談的很少(記憶書我也看得很少)。文字記憶有無必要“轉(zhuǎn)個彎子”諧音去記憶?我先舉個例子:在美術色彩協(xié)調(diào)中有一種機械方法,配綠色為主的基調(diào)用白、藍、黑、橙、黃、棕六種顏色。用諧音去記憶:路白難黑成棕黃。注意用“路”的物象去想(色彩),我此一編馬上就記住。而如果采用死記硬背機械記憶,效果如何我想大家心里會清楚。從此例我們可以認定:有些文字知識可以用諧音去記,而且比較適合記無意義的難記而又分散的人和事,或說“對那些難以記憶的文字知識進行重組”(賦予意義)。 諧音更意不太適合記英語單詞,它可能“越組越亂”,但中文的諧音對英語的讀音還是起一定幫助的;“轉(zhuǎn)個彎子”的“諧音”不宜什么都用、多用。 初用諧音記憶的同學要避免為諧音而諧音,如果編得平常,沒有特性,就達不到諧音記憶的效果,要注意“創(chuàng)造一個強烈而生動的聯(lián)想諧音這種巧妙的技術”。 諧音的最大目的是為了“賦予意義”;“更意”的最大目的是為了重新更出“一個強烈而生動的聯(lián)想”。因此找那些本無意、散意、亂意的數(shù)字、文字來做諧音更意,你“最劃算”! “易記住”的事物,一般應有以下因素:你好奇、你特別需要,你很專注;你覺得幽默好玩、愛它、場面愉快、興趣濃;你注意培養(yǎng)觀察事物的技巧,你善于用形象、物象賦予意義及醒目特征,形象生動、聯(lián)想怪異,你善于以自己熟知的事“掛上鉤”發(fā)生聯(lián)系等等。因此諧音只是記憶的一種方法,諧音記憶還需多種方法“幫助”方可成功。各種記憶方法不可能一兩天就可以掌握好,諧音更意學習史、地,我經(jīng)過好奇“諧音”,到少量成功、產(chǎn)生興趣,失敗、再努力這個逐漸提高的過程。到今天(二十年來我并沒有注意研究)我積累了一點諧音記憶歷史和地理知識的方法,提供給大家參考。諧音更意是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能產(chǎn)生聯(lián)想,聯(lián)想能提高我們的想象力、集中力、創(chuàng)造力,它能開啟智慧,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有的學生認為:“歷史學習并不重要,又開卷考,我何必去記住它?”這首先就少了專注和興趣,記憶效果就失去一半。今天我學歷地學得輕松愉快興趣濃,并感慨三十年前沒有這樣的學習興趣!不然兩次考技校不會考不上。諧音更意聯(lián)想能讓我“天馬行空”自由自在地去想象,而這種“想象興趣”的產(chǎn)生,讓我學習歷史知識輕松愉快。并認為歷史知識適合用來訓練記憶方法:它有數(shù)字年代,適合用諧音去記憶;它有故事、又可以編故事,編故事好玩,能增加學習興趣;編故事需先收集、概括重點材料,又可培養(yǎng)收集、概括材料的能力。總之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讓你感到學習是輕松愉快的方法,我認為各種記憶方法在學歷史上易得到應用,先找到 “輕松愉快”,理解“知識是形象的、生動的、富有魅力的。”找到興趣學習,就是找到了一把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并因此而能全面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這也是我寫此書的目的和意愿。 為共同打造鑰匙,我先舉些成敗例子: 有易成的諧音如“日本富士山山雞吃驢(3776米)”,它的成功在于適合“山”,也說明在適合中 “越怪異的聯(lián)想越有效”;可在“重點、非重點”上,其次要記憶太深刻而有時會讓你產(chǎn)生苦惱!編得好的老早記住,請不要老想它則可。 在編記“阿拉斯加”,我諧音成“阿拉思家……”故事來記,(一般編得好的到第二天內(nèi)容不長的會記住,內(nèi)容長的也能記住一個大概,)但到第二天我就想不起了!后來我把“阿拉思家”改成“阿拉伯思家”, “阿拉伯”我很熟悉、我記住了。這說明以自己熟知的事“掛上鉤”便于記憶。 我在編岳飛戰(zhàn)王彥,王彥舉“八字”(意舉手投降!)后就覺得好笑,王彥武藝比不上岳飛合理而幽默,這說明“幽默”讓你成功。上面三例、兩例都有較為鮮明的或栩栩如生的形象。下面書中“馬尾曾冠”、 “司馬光如不砸缸,二狗死(卷在缸里死)”也有較為鮮明的形象;記“踴躍”時想“一幫青蛙在路邊跳躍、踴躍。”“瑯瑯”是金石相擊聲,老師如用玉做的鈴在手中搖一搖,“瑯瑯書聲”誰都不會再寫錯?這是鮮明的形象幫助、理解,記憶自然深刻。 剛編記時記憶效果不會很好,因“記憶術”少。有時也經(jīng)常是“靈感”沒有來,如下面書中“馬尾曾冠”,因前面編了兩三次都沒有記住!一天我再想編記,看到還有“馬周”此人,人物雖不重要,但他讓我想到了“馬魏征(貞)觀(冠)”,一下子我就把唐太宗周邊的不少事都編上了,且有較為鮮明的形象,“一次”成功。 有些學習內(nèi)容想了、難編不一定編,處理好實用與訓練關系或待靈感來時再試編。學習的探究興趣很重要,一些學習內(nèi)容編兩三次方成功也屬正常. 初二時,我寫了一首“詩”,我那幫要好的“差生”同學,在放學排隊回家的路上個個都念得那么起勁:“雄赳赳,氣昂昂,牛頭嶺上擺戰(zhàn)場。紅雞蛋來鞭炮響,做清明來工作忙。”“我就像詩人”,“自以為是”! 這說明自作聰明的心態(tài),瑯瑯上口的“順口溜”,能幫助記憶,“差生”也只是看了一兩遍就記住了。 美術可提高我們的形象思維、形象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繪畫立像、腦中的形象“電影”最能“幫助記憶”。 諧音記憶只是一種方法,諧音讀音越相越好,不要為“諧音而諧音”,要“創(chuàng)造一個強烈而生動的聯(lián)想”。 多學習記憶方法,諧音、對比、概括、有趣、形象、熟聯(lián)、少而簡單等等去記憶知識。不要小覷學習方法,“記憶實效”是一個漸進過程,“失敗中成長”也比“反正就這樣學”要好。學習學習的方法。我的有少量編得不錯,對我而言想象或聯(lián)想不錯,你可以記,但絕大部分或最終學習目的是要你自編記。沒必要花更多時間去記我的,自己出好的聯(lián)想自己更易記住。 注意復習。自編的記憶,一般到明天都要想一想,看記得沒有?這樣形成習慣后,也就形成此記憶復習的習慣。(但不要睡前想) 聯(lián)想創(chuàng)意因諧音更意而產(chǎn)生不可欲知的結(jié)果,也使史地、古詩等學習充滿了情趣。諧音聯(lián)想,將使你的記憶更加靈活,并且得以升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