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海文的祖上是由昌黎遷徙到遼寧省北鎮縣導臺子村的農民。1916年,他出生在北鎮,自幼在關東大地長大,經受了多次水災和兵災,并趕上了‘九一八‘事變的爆發。他不甘做亡國奴,和家人逃離東北,高中畢業后毅然考入杭州筧橋航空學校,學做轟炸機飛行員。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的抗日戰爭拉開帷幕。到這時,閻海文已成為一名少尉飛行員,駕駛‘霍克三型‘戰斗轟炸機,正在中國空軍第5大隊第25中隊服役。 1937年8月初,閻海文駕機隨隊進駐江蘇揚州機場,旋即進入實戰狀態,隨時準備升空作戰。8月13日,淞滬抗戰爆發;14日凌晨,閻海文和戰友們駕機沿長江河道追擊日軍侵華艦船。當日,由于軍事機密被人泄露,中國空軍又缺乏決戰能力,50多艘日軍艦船已經連夜溜走,他們僅在吳淞口白龍港外擊毀一艘日軍炮艇。緊接,閻海文和戰友們,與當時云集在江、浙地區的中國空軍主力頻頻出擊,擊落擊傷敵機24架,擊傷擊沉敵艦數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戰績。 8月l7日,閻海文再度升空,與第25中隊的另外7架‘霍克三型‘戰斗轟炸機奉命空襲設在上海虹口地區的侵華日軍司令部。不料,在激戰時,他駕駛的第2510號飛機被日軍的炮彈擊中,他不得不棄機跳傘。當時,天空正刮著東南風,他的降落傘被刮向了雙方正在激戰的閘北方向,并偏偏降落在天通庵路附近日軍控制的一個陣地近處。日軍見有中國飛行員從天而降,急欲活捉,十幾個全副武裝的義勇隊員鉆出戰壕,呈散兵線包抄過來,圍向閻海文。閻海文落地以后,見無處躲藏,索興躲在一堵斷壁之后,假裝昏厥;但他的手指卻緊緊按在隨身攜帶的一支小巧的德國左輪手槍扳機上,決心與敵人同歸于盡,寧死不當俘虜。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待那十幾個敵人撲上來時,他猛地坐起身來,扣動扳機,接連擊斃5個敵人;然后,他從容不迫地把最后一粒子彈打進了自己的太陽穴。閻海文就這樣壯烈地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當時年僅21歲。 |
|
來自: 昭忠祠 > 《抗日空,海軍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