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畢業照曾經看哭過無數人,照片上的人,一個個先后被打上了十字標,最后只剩下兩人。他們個個非富即貴,要么是富二代,要么是名門望族、歸國華僑,要么是高官子弟。 他們畢業之時,生命也進入倒計時。從畢業到犧牲,只用半年。他們犧牲后,教練在日記中如此寫到:我的學生都戰死了,現在輪到我這個老師上去了。 他們永遠銘記校訓:“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于盡。” 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有過這樣的校訓,亙古未聞。世界上更沒有這樣的人,把校訓銘記于心,用生命濃妝校訓,用生命捍衛國家。 他們是中國第一代空軍,犧牲時平均年齡只有23歲,我,不認識他們,你,也不認識他們。 他叫沈崇誨,杭州筧橋中央航校三期學生。 沈崇誨,1911年出生于湖北武昌,父親沈家彝曾是民國政府司法院大法官,主持過蔣介石的就職儀式,祖父沈味蘭是晚晴重臣張之洞的幕僚。 母親陳氏出身亦是顯赫,其父曾任廣東布政使。 沈崇誨是妥妥的官二代。 官二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不是紈绔子弟,就是什么都不懂的廢物。 可沈崇誨不僅成績優秀,1928年考取清華大學土木系,還體格健壯,是學校足球隊和棒球隊隊員,參加過北平、東北地區和全國運動會。 不僅如此,他還自小就對岳飛、史可法等民族英雄崇拜,有強烈的愛國之心。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以后,曾領導各大學學生組織義勇軍。 并在1932年7月大學畢業后,有感于“強國莫急于空防,吾輩今后自當翱翔碧空,與日寇爭一短長,方能雪恥復仇”,已在綏遠工作的沈崇誨放棄工作,投考了杭州筧橋的中央航空學校。 航校校訓:“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于盡。” 走進航校就預示著與過去割舍,預示著比任何人都接近死亡。 沈崇誨深知這點,為此,他在紙上寫下“從來征戰無歸日,兩鬢斑斑血染紅”的詩句。 只是誰都沒有想到,'無歸日’會來這么早。 1937年8月19日上午九時許,沈崇誨所在的第九隊在隊長謝郁青帶領下,從安徽廣德機場起飛,在晨霧的掩護下,飛往長江口外的佘山、白龍港一帶,執行轟炸海面敵艦的任務。 投擲炸彈的任務還算順利,只是不知何時,沈崇誨的904號轟炸機受到重創,尾部不斷朝外噴涌黑煙。此時沈崇誨如果返航、迫降,或跳傘都仍有生還的可能。 可在返航途中,他看見了日軍接連擊中我軍戰機,戰友們緊急跳傘后,又被敵人的高射炮射中身體,看著熟悉的戰友在自己眼前相繼死去,沈崇誨的心疼了一下又一下。 他正難受,一轉頭,看見了日軍的一個飛行員臉上正露著陰冷、得意的笑。 沈崇誨憤怒了,他想參軍入伍本來就是有今天沒明天,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命喪沙場,反正都會死,不如今天就以自己的命換戰友的生,撞沉海面上最大的敵艦,讓可惡的日軍跟自己陪葬。 他的決心下了,為了不讓副手受到牽累,他命令副手陳錫純跳傘,陳錫純看著他,只說了句:“我是貪生怕死的人嗎?” 沈崇誨輕嘆一聲,帶著機上最后一枚炸彈,對著海面上日軍最大的一艘敵艦,加大油門沖了下去…… 這一年,沈崇誨21歲。 他叫閻海文。 八月十七日,閻海文執行轟炸任務時,戰機被敵人的高射炮擊中,機身起火,閻海文眼看飛機不保,只好棄機跳傘。 可孰料,他竟然落到了日軍陣地。 看著從天而降的中國空軍隊員,日軍手托著槍,一步步走向閻海文,他們要生俘這個空軍隊員。 看穿日軍心思的閻海文,從腰間拔出手槍,對著日本兵不停射擊,擊斃5名日軍,在彈匣只剩一顆子彈時,他高喊了一聲:“中國無被俘空軍”,隨后飲彈自盡。 這一年,閻海文21歲。 他叫劉粹剛,中國空軍里的王牌飛行員,被稱“中國紅武士”,與高志航、樂以琴、李桂丹合稱中國空軍“四大金剛。 僅僅1937年8月到10月,兩個月的時間,他就擊落敵機11架。 他是日本飛行員的噩夢,“日本空軍四大天王”之一的藤健夫在日記中就寫過“我再也不想遇到中國2401號飛機了,他的技術既嫻熟又狡猾,我要學會這門絕活,來訓練我的部下。” 藤健夫為何如此說? 1937年10月12日,日本海軍第二聯合航空隊空襲南京,蔣介石為保存飛機,不主張中國空軍起飛迎敵,沒有遇到阻礙的日本兵得意至極,在南京上空玩起了特技表演。 面對敵機的猖狂,劉粹剛沖出防空洞,駕著他的霍克三直插云霄。 要知道,中國的飛機,性能不如日機,天上又只有他一架中國戰機,他一上天,就注定會被日軍圍起來追著打,就在他的飛機要被打下來時,他突然一翻身,并在翻身同時,完成轉向,快速不做絲毫停頓,繞到日機背后,打的日本飛機一個凌空爆炸。 這動作,看著簡單,但如果飛行員沒有足夠強的心理素質、過硬的技術根本無法做到。 但天妒英才,這樣優秀的飛行員,最后沒有死在御敵的沙場,而是犧牲于事故。 1937年10月26日,劉粹剛帶著兩架僚機到山西忻口支援抗戰,飛到山西境內時,天已全黑,飛機上沒有無線電通訊,太原機場又實行了燈火管制,劉粹剛他們找不到飛機場,只能漫無目的地飛。 飛機飛到高平縣時,油料耗盡無法再前進,為給僚機指明降落方向,劉粹剛把唯一的照明彈射到天空,但他已沒有機會趁著光亮降落。 他選擇摸黑迫降,撞上了魁星樓,機毀人亡。 這一年,劉粹剛24歲。 他叫陳懷民,被美國教官夸贊是中國最優秀的飛行員。 1937年8月,淞滬會戰,日本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秉持“要置中國于死地,首先要消滅中國空軍”的想法,決定扼殺航校于萌芽。 不料還沒等他想法落地,中國空軍先殺了過來。第35中隊夜間冒雨起飛,炸了日軍設在公大紗廠內的軍械庫。 聽到爆炸聲,日軍緊急升空,與尚在空中的中國空軍展開對決。 面對敵軍,首次出戰的陳懷民沒有怯懦,不斷對著敵機開火,火力之猛,令敵機難以招架,很快,3架敵機中彈墜毀,其余的,狼狽而逃。 日空軍如此慘敗,航空隊隊長石井義羞愧難當,剖腹自殺。 1938年的4月29日,日軍空襲武漢,中蘇空軍出動戰機攔截。 ![]() 開戰不到5分鐘,陳懷民就擊落一架敵機,此時,五架飛機快速合圍陳懷民,在猛烈地掃射中,陳懷民戰機油箱起火,戰機下墜。 就在他的手死死地拉著操作桿時,子彈射中了他的胸膛,如果棄機跳傘,憑著他的技術,生還的可能性很大。 但,陳懷民讓飛機來了個180度翻轉,猛地撞向臨近的一架日本戰機,瞬間火光沖天,陳懷民被彈出座艙,墜入長江之中。陳懷民是世界空戰史上,與敵機對撞的第一人。 這一年,陳懷民22歲。 ![]() 陳懷民犧牲三周后,兩架中國轟炸機由徐煥昇、佟彥博率領,飛越茫茫東海進入日本領空,投下一張張《告日本國民書》。 上面寫著“我們大中華民國的空軍,現在飛到貴國上空了,我們的目的,不是要傷害貴國人民的生命財產,我們的使命,是向日本國民說明貴國的軍閥在中國全領土上做著怎樣的罪惡”。 這項行動,后來被稱為“人道遠征”。 ![]() 參加行動的共有八人,其中七個都離開了這個世界,只有陳光斗看到了他為之努力過的和平。 對那次行動,年邁的他回憶道,在那個沒有衛星導航的時代,徐煥昇跟佟彥博精密計算了天氣油料,航線航程,甚至月亮盈虧,運用簡單的無線電設備,改裝兩架轟炸機,并且選在夜間出擊,以躲避日軍地對空炮火才能順利完成任務。 而這是有史以來,首架穿透日本本土的敵方飛機,比美國杜立德將軍首度轟炸日本東京還要早四年。 中國不是沒有能力侵占日本的土地,而是中國人民向往世界和平! 中國的傳單喚不醒執迷不悟的日本兵,他們依舊空襲武漢,依舊在中國的土地上制造慘無人道的屠殺。 數以萬計的家庭依舊分崩離析。 ![]() 就像林徽因得知三弟林恒因公犧牲后,寫下《哭三弟恒》,文中所言:“中國還要上前,黑夜再等天亮”。 是的,中國在等待天亮,天亮之前,即使艱難險阻萬千,也阻擋不了熱血好男兒,為國戰死沙場。就像空軍飛行員孤膽英雄黃昌琳,單機迎戰27架敵機,明知有去無回,毅然決然地升空迎敵,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些年輕的小伙子們,沈崇誨、閻海文、劉粹剛、陳懷民,黃昌琳……他們為國為民,縱使以一敵萬,也必壯志凌云,縱一去無回,便一去不回。 向所有的英烈致敬! . END . 【文| 杜蕭染 】 【編輯|丹尼爾李 】 【排版 | 毛毛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