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991年海灣戰爭時期,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調集了約2000輛M1坦克布屬在波斯灣,戰斗結束時大概只有18輛耗損。坦克穿行于油火的滾滾濃煙之中,疾速行駛在沙漠之上,幾乎將伊拉克的蘇式坦克車隊一舉全殲。而整個行動中,美軍全體M1坦克乘員未損一兵一卒。

沙漠風暴行動中沙特的M1A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
通用動力公司于1980年制造了首批M1艾布拉姆斯戰斗坦克供美國陸軍使用,但直到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全世界才充分領略到這種武器的強大威力。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調集了約2000輛M1坦克布屬在波斯灣,戰斗結束時大概只有18輛耗損。坦克穿行于油火的滾滾濃煙之中,疾速行駛在沙漠之上,幾乎將伊拉克的蘇式坦克車隊一舉全殲。而整個行動中,美軍全體M1坦克乘員未損一兵一卒。
M1是全球最卓越的坦克,因為它具有四個關鍵特性:
1.超強機動性:躲避攻擊,直擊目標
2.超強感應器和控制裝置:準確定位,命中目標
3.超強火力:擊毀目標
4.超強裝甲:耐攻擊
在本文中,我們將介紹這四個主要特征,了解M1是如何完成作戰任務的。
坦克基礎知識
為了應對日漸興起的塹壕戰,英國于20世紀早期研制出了現代坦克。一戰中,敵對雙方部隊挖掘平行的戰壕工事,以有刺鐵絲網和機槍手防御。這種戰略造成雙方大量傷亡。為了使部隊向前推進,士兵們必須猛攻敵方的戰壕。以大批人員陣亡的代價,讓少數幾人有機會穿過泥潭沼地和槍林彈雨,取得戰斗勝利。
英國及其盟國需要一種裝甲“陸戰船”,可以在泥濘的地面上行進、穿過有刺鐵絲網和猛烈的火力攻擊,為步兵開辟道路。最終設計有六個組成部分。包括:履帶;內燃機;殼體;炮塔;裝甲;炮。

二戰中受訓的坦克乘員
履帶與傳送帶的工作原理相同。坦克發動機使一個或幾個鋼鏈輪旋轉,帶動由數百個金屬鏈環組成的履帶隨之滾動行進。坦克的輪子隨履帶行進,就像車輪在路上行駛。早期的坦克車在戰場上不實用是因為其蒸汽發動機過于笨重且性能不穩定。內燃機為制造履帶式軍用車開辟了道路。
履帶車可在崎嶇的路面自由行駛,因為履帶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很大。汽車只靠四個輪胎的底部抓地,而坦克的履帶上則有許多只“腳”同時抓地。此外,履帶的踏面很重,可以碾進泥濘的路面,并且不會像輪胎那樣出現暴胎。
殼體是坦克的底部,包括履帶系統以及含有發動機和傳動裝置的裝甲體。殼體的作用是運載坦克頂部的炮塔,使其自由行進。炮塔是一種承載一門或多門火炮(通常是一門重炮和幾挺機槍)的裝甲結構。

M1坦克主要由兩部分構成:旋轉炮塔和履帶殼體。
炮塔位于殼體中央一個較大的圓形區域內。傳統設計中,殼體的正齒輪(稱為橫向傳動輪)與炮塔內襯的齒輪相嚙合。橫向傳動輪轉動時可以旋轉殼體上的炮塔,因此坦克乘員不必轉動整個坦克便可以用主炮瞄準目標。坦克乘員還可以上下旋轉主炮。
英國運用這種新型武器之后,德國也緊隨其后,研制了自己的坦克。雙方都使用了坦克,這種武器的作用也大為改變。如今的坦克已不再用來攻取戰壕,而是主要用于對戰其他坦克。從以下幾部分可以看出,M1是專為此類戰斗設計的。
命名軼事
坦克因一種掩人耳目的策略而得名。盟軍制造第一批坦克時是絕對保密的,因為他們想打德軍個措手不及。為防計劃泄漏,他們告訴制造兵器的工人,這些機械是要用來給戰場運水的。這些機械都盛放在標有“tank”(水箱)字樣的木箱中裝運,坦克(tank)便由此得名。
M1艾布拉姆斯是以已故的克雷頓W.艾布拉姆斯將軍之名命名的,他生前曾任陸軍參謀長、第37裝甲營司令。M1還有“野獸”、“吸血鬼”、“低語的死神”等綽號,均因其火力強大且運行時聲息悄然而得名。
M1坦克的動力
M1使用1500馬力的燃氣輪機,以達到高度機動性。燃氣輪機的動力-重量比較之往復式發動機要高得多。這是指它重量不增而火力更強。渦輪發動機的體積比同等的往復式發動機小很多,可以為坦克內部留下更多的可用空間。

M1坦克的尺寸
這種渦輪發動機重量輕、馬力強,所以M1比其他同等坦克行動更快、機動性更強。美國通用動力陸地系統公司稱,該坦克能在7.2秒內從靜止加速到每小時32公里,并能以每小時48公里的速度安全地越野行駛。但是,伴隨高速、機動等優勢的是昂貴的代價:雖然配有先進的燃料數控系統,但該坦克每升燃料的行駛里程還不到半公里。

“沙漠風暴”行動中,M1A1坦克穿越科威特沙漠。險惡的環境下,M1渦輪發動機為坦克提供了應戰所需的火力和機動性。
為了使坦克達到較為可觀的行駛里程,通用動力公司必須為其配備超大油箱。最新型號的M1油箱容積達1850升,可使坦克行駛約426公里而無需補油。渦輪發動機可使用多種燃料,包括汽油、柴油和噴氣燃料。
發動機驅動著六速流體動力自動傳動裝置,該裝置由四個前進齒輪和兩個回動齒輪。傳動裝置帶動坦克兩側的鏈輪轉動。鏈輪牽引履帶運動。
第三代坦克
M1在其問世的20年中經歷了幾次升級換代。最早的M1于1983年投入使用,主炮較小,裝甲不足。80年代末采用的M1A1主炮略大,裝甲也有改進。這些年來,美國陸軍已將大多數早期的M1坦克升級換代,使其至少達到M1A1的裝備水平。M1A2是最新型號的M1坦克,其優點是大為改進的車載電子系統和附加裝甲。在本文中,我們主要介紹的是M1A2型。
M1坦克的武器
M1坦克的武器主要是120毫米M256滑膛炮,由德國萊茵金屬陸地系統公司制造。“120毫米”是指火炮發射炮彈的彈徑為120毫米。“滑膛炮”指炮管內壁光滑,沒有膛線,這與大多數手槍截然不同。滑膛炮不能像來復槍那樣平穩射擊,但能高速發射炮彈且抗攻擊。

M1的主要武器是120毫米滑膛炮。
M256可以發射多種訓練彈和戰斗彈。M256使用的戰斗彈中,最主要的兩種是次口徑炮彈和HEAT彈(即高爆反坦克彈),其殺傷方式截然不同。
穩翼脫殼穿甲彈
穩翼脫殼穿甲彈和箭的基本工作原理相似。它不引起爆炸;主要靠剪切沖力穿透裝甲。穩翼脫殼穿甲彈的核心是穿甲彈芯,即一根細金屬桿(通常是貧鈾制成),一端是尖頭,另一端是穩定尾翼。炮彈發射前,穿甲彈芯后部連著推動套管,前部則連接著穩翼脫殼穿甲彈結構。穩翼脫殼穿甲彈主要是使較細的穿甲彈芯在較大的炮管內一直處于中心位置。
發射時,推進套管留在炮膛內,膨脹的氣體沿炮膛推動穩翼脫殼穿甲彈及其連接的穿甲彈芯。次口徑炮穩翼脫殼裝甲彈是用較為輕薄的塑料連接在穿甲彈芯上的,所以炮彈一脫離炮筒,它便立刻脫落。重型穿甲彈芯高速飛向目標坦克。彈芯很細,可以將所有的力集中在一塊很小的區域,徑直擊穿重型裝甲。彈芯擊入坦克后,高溫金屬碎片會四散飛濺,擊中坦克內的所有人和物。

穿甲彈飛行時,彈芯與之分離。
高爆反坦克彈
高爆反坦克彈利用爆炸火力而非沖力穿透坦克裝甲。高爆反坦克彈的彈頭前端延伸出一個沖擊傳感器。沖擊傳感器一旦撞擊上目標物會引爆炸藥,爆炸時急劇熔化周圍的銅。聚能裝藥藥型罩將熔化的金屬和熱氣聚成一股射流,擊穿裝甲。
M1還配有三挺機槍。一挺勃朗寧50口徑M2機槍和7.62毫米M240機槍裝在炮塔頂部的塔樓,還有一挺M240式機槍裝在主炮旁邊。

M1坦克.50口徑機槍
M1坦克的防護
最酷的M1武器裝備就是先進的火控系統。該系統有一套傳感器,持續監控坦克的傾斜度、炮塔的移動以及風力影響;計算機據此調節火炮,使其瞄準目標。該系統使M1在行進間也能攻擊其他坦克。而裝備落后于M1的坦克必須完全停下才能較為準確地打擊目標。
M1主要由堅硬的均質裝甲(RHA)鋼板組成,鋼板包夾在較厚的保護材料中間。
核心裝甲是由英國的查柏漢裝甲改進而來,即用金屬板和陶瓷塊排布而成,其間留有間隙。高爆反坦克彈和穩翼穿甲彈可以穿透裝甲外層,但無法進入乘員艙。陶瓷材料能吸收大量熱量,消減高強度物理沖擊。剩余的熱氣或金屬碎片就從空隙散出。
改進的M1坦克增加了鋼板層和貧鈾,加固了查柏漢裝甲。這種混制裝甲能夠抵擋所有坦克彈和大多數導彈的攻擊(攻擊力強大的海爾法導彈例外)。
M1坦克乘員將彈藥存放在裝甲厚重的彈藥艙內。一旦彈藥被引爆,裝甲結構可以保護乘員不受爆炸所傷,也可以防止坦克完全炸毀。如果坦克中發生任何火險,車載滅火系統可以迅速將其撲滅。
M1還配有對付生化攻擊的裝備。先進的空氣過濾系統能凈化進入坦克的空氣,因此乘員不會有生命危險。

M1A1坦克釋放煙幕。
坦克可以自我掩護,免受敵方攻擊。坦克的炮塔上裝有兩個榴彈發射器,可以向各個方向發射發煙榴彈。坦克乘員也可在排氣裝置中加入少許柴油生成濃煙。
M1坦克的乘員和計算機
M1可容納四名坦克乘員。駕駛員坐在殼體前部,主炮的正下方。空間如此狹小,因而駕駛員必須倚坐在貼身的斗式靠椅上,這種靠椅類似牙科診所用的躺椅。M1乘員稱,這肯定是坦克中最舒適的位置。
駕駛員用類似摩托車手柄的操縱桿駕駛坦克,加速時就扭動油門手柄。坦克與汽車一樣,底板上裝有剎車踏板。

M1駕駛員坐在坦克殼體前部。
駕駛員使用三架潛望鏡(也稱為視鏡)掌握方位。夜間行駛時,可將其中一架普通潛望鏡換為夜視感應器。駕駛位還裝有數字儀表板,稱為駕駛員綜合顯示儀(DID),它可以提供行駛數據以及速度、液位、引擎性能之類的信息。
坦克其他乘員在炮塔架(即炮塔內艙)內工作。裝填手坐在炮塔左側靠后的位置,炮手坐在右側靠前的位置,車長坐在右側靠后的位置。

坦克炮手查看M1A2上的車長顯示儀。
車長負責監管坦克操作、聯絡其他坦克車長和指揮坦克乘員。車長用幾架潛望鏡以及操縱桿控制的獨立熱成像夜視儀視察戰場。他可以利用綜合顯示儀監控坦克的各個系統以及坦克位置。
炮手瞄準敵方車輛和地堡,發射主炮。利用穩定瞄準鏡的明視功能和熱成像夜視功能,炮手可以精確地鎖定目標。此外,激光測距器可以準確測量坦克到目標的距離。炮手還負責控制前機槍、監控主炮的總體情況。
裝填手負責從彈藥艙中取出炮彈,裝入主炮。通常,炮手會告知裝填手應裝何種炮彈。
裝填手和車長也可操作炮塔頂部的兩挺機槍。M1A2 型坦克的乘員必須打開坦克的兩扇艙蓋手動開火,所以在坦克戰中應用不多。機槍主要用于攻擊步兵。
戰場上所有的M1坦克都通過車輛間信息系統(IVIS)保持聯系。利用IVIS,車長可以知曉其他坦克的位置、傳輸地圖、共享敵方信息。為避免敵方發現通信聯絡,該系統使用加密無線電信號。
憑借先進的電子系統、無比強大的裝甲及猛烈的火力,M1坦克幾乎成為坦克戰中戰無不勝的戰神。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M1坦克最終將被淘汰,就像許多其他坦克那樣,隨著時間的流逝由最初的風光一時到最后的黯然離去。軍事科學界的技術優勢都只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