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日凌晨,新西蘭南島發生里氏7.2級地震,震中位于克賴斯特徹奇以西30公里處,震源深度20公里。截止目前,地震已造成2人重傷,另有數人受輕傷。 中新社悉尼9月4日電 4日凌晨,新西蘭發生里氏7.2級強烈地震,震中位于克賴斯特徹奇市(基督城)以西40公里處的達菲爾德,所幸的是人員傷亡情況并不嚴重,只有兩人重傷,數人輕傷。 近期南太平洋地區地震不斷。9月3日,美國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群島附近發生里氏6.3級地震,震源深度約50公里。沒有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告。 8月23日,墨西哥西部太平洋海域發生里氏6.4級地震,震中位于哈利斯科州海濱城市錫瓦特蘭市西南330公里處,震源深度為20公里。 8月21日,巴布亞新幾內亞新不列顛地區發生里氏6.4級地震。震中位于布干維爾省阿拉瓦西南165公里處,震源深度為50.9公里。 而9月4日發生地震的是新西蘭第二大城市克賴斯特徹奇市,一些房屋倒塌,道路損毀嚴重,水源、電力中斷,飛機、火車運輸停頓,市中心區域對公眾關閉。地震發生后,當地政府立即啟動應急機制,積極救援,并努力使基礎設施盡快恢復。 發生這么強烈的地震,但人員傷亡情況并不嚴重,其原因在于當地人口密度低,震情嚴重地區屬商業區,地震發生在夜間損失相對小;地震類型不屬于直下型地震;還有一個原因是新西蘭對房屋建筑標準的要求非常嚴格,使房屋比較牢固,有利于抗震。 新西蘭處在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接處,是地震多發區域,當地近年來多次發生6級以上的地震。這次地震發生之初定為里氏7.4級,后逐步降至里氏7.2級或7.1級。 低傷亡源于完善的防震體系 新西蘭民防事務部長約翰·卡特當天在首都惠靈頓與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會面后對媒體說,沒有人員死亡“實在是太幸運了”!但在記者看來,這種“幸運”其實并非出于偶然。 1.不屬于直下型地震 此次地震盡管屬于淺源地震,但是震中距克賴斯特徹奇市有50公里,不像直下型地震容易造成重大傷亡。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就屬于直下型地震,造成24萬余人死亡。 2.人口密度低 新西蘭人口僅有437萬,居住分散,震中地帶人口密度不大。克賴斯特徹奇市雖然是新西蘭第二大城市,約有40萬人口,但是人口密度相對較低,居民住的都是一二層樓房屋,因此房屋倒塌對于人員的傷害較小。 3.毀壞嚴重地區地屬商業區 此次建筑物毀壞最嚴重的是市中心的商業區,由于地震發生時間是星期六凌晨,商業區人員稀少,從而使得人員傷亡減少。 4.隔震技術世界領先 新西蘭隔震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科研人員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已將特制的橡膠墊用于基礎隔震。目前,新西蘭在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及橋梁上均采用了結構隔震減震裝置。比如:議會內閣辦公樓和衛生部大樓均采用含鉛的橡膠墊將建筑體和地基梁隔開。地震發生時,隔震裝置能夠有效降低地震造成的損害。 5.房屋抗震性能高 新西蘭建筑研究協會是專門研究抗震建筑的機構,其設計的木框架大玻璃輕型建筑造價不高,較能被居民廣泛接受,目前新西蘭低層和多層住宅主要采用這種建筑方式。實踐證明,輕型木結構因其自身質量輕、強度高等特性,表現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地震發生時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生命和財產遭受巨大損失。 6.加強立法嚴把建筑質量 新西蘭政府在房屋建筑方面加強立法,嚴把質量關。新西蘭在《建筑法》和建筑規范中對投資者、設計師以及設計圖都做了具體規定,建筑師和設計師都可以監督施工。對于建筑工程的審查,《建筑法》規定投資者委托設計師進行圖紙設計后,要送交有關專業部門審核,建筑物出現問題要追究建筑商、設計師、政府審查人員的責任,以促使相關人員確保安全。 7.成功的災害保險制度 新西蘭地震保險制度被譽為全球運作最成功的災害保險制度之一,其主要特點是國家以法律形式建立符合本國國情的多渠道巨災風險分散體系,以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方式來盡可能分散巨災風險。 這一地震風險應對體系由三部分組成,包括地震委員會、保險公司和保險協會,分屬政府機構、商業機構和社會機構。一旦災害發生,地震委員會負責法定保險的損失賠償;保險公司依據保險合同負責超出法定保險責任部分的損失賠償;而保險協會則負責啟動應急計劃。 8.重視防災、減災教育 政府重視對公民的防災、減災教育。多年來,新西蘭國家民防部都會印制防御各種具體災害的宣傳品,其內容包括災害的識別、預防,以及如何自救、互救等,所有公民人手一套。經過長期的宣傳普及,新西蘭普通民眾大都清楚地震發生后如何應對。 9.政府災害防御機制好 新西蘭政府重視災害防御工作,災害防御機制行之有效。政府對各種自然災害實行綜合管理,專門設立了政府民防部,從中央政府到地區、地方三級政府均設有防災減災機構。一旦發生全國性重大自然災害,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國家民防總指揮部就會立即啟動,地區和地方的民防指揮中心也立即投入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