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集訓中,和大家聊了很多東西,我也受益匪淺,一點一點整理出來,回饋給兄弟姐妹們。先從松靜樁的健身原理說起。因為通過這次和兄弟們見面,我感覺,李旭洲先生傳下來的宋氏形意各項功法,最具吸引力的是他的行步(動手)的功夫,但最具現實意義的恐怕還是他的健身作用。
閑言少敘,開講:如果把人體比喻成一個國家,大腦和神經系統好象中央政府和各級管理機構;臟腑好象農場或工廠,生產能源、產品或者處理廢品;各處肌肉就象老百姓。其他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就象公路或通訊網絡……大概這么粗分一下。 我們感覺現代社會的一個成年人,如果沒有受過養生保健的系統訓練,那么他的“國家”可以說是比較混亂的。高負荷的工作壓力,迫使他的大腦整天考慮的是和“其他國家”打交道的事,軍事外交,具體到個人身上就是競爭和交際,很少有時間考慮“民生”。這次集訓中,搞IT的朋友就說,項目一來,就別把自己當人了,得往死里折騰自己。什么營養、休息,全顧不上了,方便面加漢堡包,香煙和咖啡,等于是把身體帶入了“戰時體制”,給農田和工廠極低劣的原材料,還要求他們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來;把老百姓搞的極疲勞,還要求他們超負荷的工作。時間長了,就是“官逼民反”,身體的各個零件就要鬧毛病。IT業是比較極端的例子,其實其他行業也存在類似的現象。比如我所在的公務員隊伍,腰椎、頸椎、肩周炎,這是長時間從事案頭工作的必然結果;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這是單位里應酬的下場。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職業病。 就算你不工作,在家養著,也保不齊有個煩心事,心里一別扭,身體也不好。所以中醫常說一句話“中醫眼里都是病人”,就是說人吃五谷雜糧,經歷喜怒哀樂,有七情六欲所擾,身體里總有致病的因素。中醫的觀點就是早發現,早調節,把病患消弭于無形,別等它發病了再治。 現在大家都有追求健康的意識了,但是怎么保持健康,恐怕不是每個人都清楚。很多人模糊的認為,只要運動就會健康,其實不然。比如有的人經常去健身房,玩器械,有的是學傳統功夫、學氣功。可是前者有心臟猝死,倒在跑步機上的例子;后者有筋骨受傷,精氣神虧損的案例。因為運動本身不會帶來健康,是運動之后的恢復使人體質增強。運動之后汗毛孔張開、毛細血管張開,血液循環加速,腸胃吸收功能加強,營養的攝入和體內廢物的排泄都更順暢,所以人體才會健康,這個過程有點象經濟上“消費與生產”的關系。目前跑步、打球、做健身器械等運動方式基本走的是“消費拉動生產”,靠大量的付出體能,來促使身體吸收更多養料。但是,有的人平時精力體力透支的就很厲害了,如果還擠時間進行大運動量的鍛煉,那無異于加速身體的損耗。有的雖然選擇了太極拳等柔和的活動方式,但是拳理不明,姿勢不正確,或者沒有內功配合,仍然屬于一種消耗型的運動。 所以說,追求健康首先是要了解自身,要看看自己的“國情”如何,找一條適合自己的健康之路。就象搞經濟,得根據自己國家的資源狀況,國民消費水平來設計發展藍圖。 松靜樁和瑜珈類似,走的是“生產推動消費”的路子,強調固本培元。 樁架等于一種靜力性訓練,肌肉放松,筋腱舒張,可以充分刺激毛細血管,促進微循環,把營養均衡的帶到身體各處,同時清理各處的廢物; 深長的呼吸,可以帶動隔膜升降,按摩內臟,促進腸胃的消化吸收,增強身體營養的攝入總量; 精神放松,減少情感波動對內臟的植物神經的干擾,使其能夠發揮自然的調節作用; 松開肩胯大關節,有利于淋巴組織的供血,提高人體免疫力。 這樣,人體營養攝入量增加,又能均勻分布到骨骼、肌腱、內臟,免疫能力提高,新陳代謝能力增強,這樣人體又怎么會不健康?有了健康,你再從事什么事業會干不好? 好象一個國家,政治清明,與民休息,不做那些勞民傷財的事,資金、物資不斷注入,又能合理分配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環境污染能得到控制,政府打擊犯罪的能力、力度都很強,這個國家怎么會不強盛?國家強盛了,再去搞外交、軍事,才有優勢。 拳經云:固靈根而心動者敵將也,養靈根而心靜者修道也。 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概就有這層道理在里面吧? 寫到這里,對世榮、虎臣二公,旭洲太師祖,貴良師爺,恩師炳文先生的感激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脂窮于為芯,火傳也,不知其盡也!”《養生主》這句結語,不僅僅是一種求長生的觀念,更多的是傳播文明火種的一種責任啊。有眾位兄弟同行,吾道不孤。 無規矩不成方圓 - 練功須知 (一)場地環境
本來這篇小文早就該寫了,一直因為俗務纏身,耽擱至今,對廣大的學員朋友說一聲抱歉! 自從內家拳免費教程第一部分推出開始,廣大學員兄弟的練功熱情非常高漲,我們也非常高興,但是為了能讓大家更好更安全有效的練出屬于自己的功夫,我寫出下面的注意事項,望各位學員兄弟細察之。 (一)場地環境 練功的場地非常重要,尤其是現在這個階段,學員兄弟們都是以站樁為主,對場地的要求就更為重要了,所以我要詳細的和大家講講這個問題。 1,環境:最好選擇空氣清新自然流通、安靜少人干擾的室外練功。比如公園、社區廣場、綠化帶、私家院落等等,其中還有一點要點:最好找有綠色植物的地方,這樣對身體的益處非常之大。 不過,因為在現代社會,大家都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之中,想找一處理想的練功地點,也不是很容易,許多學員兄弟都和我反映是在家里練功,這些情況我非常理解,在這里就多說一點,在家練功不要緊,因為家是私人領地,少了外人的干擾,對練功也是有好處的。只提醒一點要大家注意:在室內練功,一定要保證室內的空氣流通,要開窗透氣,要保證是自然空氣,無論寒暑都是如此。尤其是現在這個時期,處于夏天最熱的時候,我奉勸大家千萬不要在打開空調和電扇的封閉室內練功,這樣對身體的危害不小,切記! 2,地面:練功最好要找平整的土地和草地。如果在家里練功,木板地面也非常好。水泥地次之,但是也不危害練功。最次之就是那些超滑的瓷磚和硬質石材地面,對練功有所妨害。 無規矩不成方圓 - 練功須知 (二)避風如避箭 看到題目,我想大家已經明白一半了,對了,練功的整個過程都要避風。無論春夏秋冬,只要刮大風,在室內室外,都要避風。對于練功的人來說,練功的時候避風,就象躲避要命的弓箭一樣重要!老前輩說的話還能害人?呵呵 在室內避風容易,關窗戶關門,只要窗戶留一點透氣的縫隙就好了。 在室外練功遇到大風,最好就馬上轉移,別練了,馬上進屋子再練。要是遇到狂風,呵呵,最好暫時就休息吧,風停了再說。最怕的就是練功練到一半的時候,突然給你一陣大風,你正氣血運行,滿身大汗呢,連汗毛孔都睜著呢,冷風一吹,恐怕再加上一點濕氣,斂風入體,不病一場才怪!而且這病得的絕對難受,躺幾天還算是輕的,厲害的就容易落下病根。所以,室外練功,無論季節,最好身邊提前預備一件衣服,遇到大風,穿上撤退!呵呵,小心駛得萬年船不是? 無規矩不成方圓 - 練功須知 (三)冷水好似透骨釘 最近天氣炎熱依舊,大家練功站樁想必非常辛苦,不過熱歸熱,練功的規矩還是要講究的。 練功前后,別沾冷水!無論是喝冷水解渴,還是練功前后用冷水洗身洗手,對身體都不好,嚴重了,會落下病根。 不但是冷水,還有其它類似的東西,也不能沾。比如大熱天練功,練完滿身透汗吃點冷食、喝點冰鎮飲料,呵呵,挺愜意的!NO,這千萬不行。渴了喝熱水溫水,讓汗繼續出透,可別圖舒服用冷食冷飲,激出病來,自己難受啊! 不但是夏天,這規矩一年四季通用。春秋天還不明顯,不信冬天練功之后用冷水洗洗手,可能許多人都會認為是小事,可是別小看,估計洗完一會,骨頭就不舒服,時間長了得個關節炎,可不是鬧著玩的。 所以,練功前后半個小時為限,避冷水!為了你的健康! 調節—平衡,判斷—選擇——如何把握練功的時間與強度 內家功里面有一個貫穿始終的“調節—平衡”的問題。因為人的一生注定是不平衡的,注定要被七情六欲所困擾,要被生老病死所拘束,所以我們要設法調節。也就是道家所謂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調形、調意、調氣……最后達到平衡。這個平衡不是一種封閉的,靜態的,而是一種積極的、動態的、不斷自我提升的過程。 舉個例子,你自己站著,很放松,很平靜,這不算什么。跟人交手,拳腳相加,你還能保持心態很平靜,身體很放松,這算是做到能夠自我調節平衡了。推而廣之,你自己在家,心態很平靜,這不能叫會掌握平衡,在職場上,面對競爭對手,面對各種復雜矛盾,還能心態平靜,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才叫會掌握平衡。 “調節”里面就藏著一個“判斷—選擇”的過程。 比如時間。 想長功夫,平步樁一定要站到四十分鐘以上,就像燒開水,你燒不到火候,永遠是溫水。超過了四十分鐘,你就進入了一個新的平衡階段,在這個層次,多站一分鐘,就多長一點功夫。 這里面就要把握火候,火候是道家愛用的一個詞,其實就是要進行“判斷—選擇”,要自我調控。你得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掌握練功強度,身體好的,應該盡快沖到四十分鐘,甚至一兩個小時,然后就可以進入調形的階段。 如果體質不好,那就每次適量。 這里面就有一個判斷的問題,究竟是身體堅持不了了,還是自己懶了,怕了,不想站了。我感覺,大部分時候是自己退縮了。真站到自己受不了是什么樣子?我告訴大家,是身體僵硬,站在那動不了了,得讓同伴幫著自己放松,慢慢撤下樁來,或者一說停,一屁股坐地上了。這是達到極限了。我感覺恐怕大多數人做不到這一步,一般是有點酸痛,有點累,就告訴自己,該歇著了。 以我的經驗,每次盡量多站一會,收獲絕對不一樣。特別是,別怕酸痛! 功夫不負有心人啊,這一點我有深刻體會,我體質以前絕對屬于“文弱書生”型的,就靠站樁把自己的身體條件給變過來的。我練站樁的時候,渾身上下酸痛,汗出的整個人像從水里撈出來一樣,有時候真不想站了,但是老師、朋友們鼓勵著,堅持了下來,出了一點功夫,這才知道,當時的苦功夫沒有白下。 后來看見大成拳的前輩著述中稱,當初他們練功的時候,也是渾身酸痛,恨不得逃走。周身大小關節痛過一遍之后(一到兩年的過程),才體會到舒適自然的,不僅感慨萬千。 還有感覺的問題,其實也是個“判斷—選擇”的問題。我屢次說過,松肩、手沉,是入門第一感覺,是必須得求出來的。其他熱、脹、舒適、酸痛、高大感、空洞感,都無可無不可,只是神經受到刺激的一種反應,因為你鍛煉了,總會有感覺,因人而異而已。但是你得知道真長功夫的感覺是什么樣的,關鍵的東西、真正的東西都是一致的,誰練對了誰都會出現。 再有練筋,我說明一下,形意拳的修煉體系是遵循易筋經的,大家可以看看,易筋經是逐條脈修的,練出一條來,再修下一條。其實在修一脈的時候,其他經脈也在鍛煉,只不過重點突出一條而已。為什么?因為人體本身就是不平衡的,手上的經絡就是比腿上的敏感,四肢的經絡就是比胴體內的敏感。按照學習的規律,就是要從好練的、容易練的地方入手,逐步深入,找到感覺了,好,再往難一點的地方轉,轉了一大圈,都轉到了,這才是均衡了。按照發展的規律,差的地方,你就得多投入,好的地方地就可以少管一點。比如松靜樁,一般人不是手容易動嗎?好,兩臂一垂,不讓你動,不是肩容易緊張么?好,就讓你松肩。松緊緊松,這松那緊,這緊那松,折騰幾個來回,最后松緊一如了。說白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后達到共同富裕。如果上來就求均衡,求全面發展,那實際上是維持了原來的不平衡,誰也沒有發展。 對初學者有幫助的若干建議 站樁前后可以做做柔韌訓練 輪輪胳膊、活活肩膀,然后再站,過程中如果太疼了,也可以活動一下再站。 站完了,散散步,再活動活動。 手沉的感覺明顯之后,就不用執著了 意識轉到身體上,先找周身骨架支撐如塔的感覺,從頭到腳,像艾菲爾鐵塔一樣, 手臂是掛在這個鐵架子上的 然后從頭到腳松鐵架子上的肌肉 像淋浴一樣,放松,舒適,舒服了就什么都不想了,飄飄然隨他去 到不想站的時候收工走人,就這么簡單 進進退退是常事,不要放在心上,每次盡量去站就好。連跑步還有一段疲勞期呢,何況這脫胎換骨般的功夫。 發抖、出細汗都是好現象。別光注意松肩,整體的那種挺拔感還是要有的,整個人頂天立地,很振奮的。時不時想一下就可以,不用老想著。 站樁實在不自然中求自然,尤其是刺激到筋骨以后,會有一個階段很難熬,有的人會半途而廢,有的人可以更上一層樓。 松靜樁對脊椎很有好處,盡管去站。注意別太勞累,保持舒適溫養的感覺。 別著急,能出現一次這種現象,證明你身上已經見了功夫,只要堅持,偶然現象就會變成必然現象,最后成為一種你可以淡忘的東西。 松肩不是說突擊一下子就徹底完了 你現在練使這個感覺,過一階段,別的地方就明顯起來了,你就把肩先忘了。 再過一階段,等別的部位調整一遍之后,肩部又有新的感覺出來了。 內家拳整個訓練體系就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永無止境,其快樂也就在此。 疲勞的地方,就是練“松”字的地方 不要追求拉扯感,繼續放松,對筋的鍛煉會更強 后腳跟的筋腱鍛煉得少,一般都會發酸。堅持一段時間就好了 記著常抖一抖,活動活動各大關節,不要重練輕養,特別是膝關節,可以輕柔的轉一轉,按摩一下。功夫長在養上,不是疼上。 手暖是個標志,證明站對了,血通了。很好!一定堅持住。 松肉不松骨頭,骨頭架子是頂天立地的鐵塔!精氣神是充盈的 感覺是靠不住的,有些部位,剛開始練到的時候,神經興奮,所以感覺明顯。過一段,習慣了,就沒有感覺的。然后下一個部位又開始鍛煉,周而復始,所以練功的過程中永遠是波浪式的。 抬手是檢驗功夫的標準,你看看你手抬起來以后,自然撂下去,不加勁,能打得自己大腿受不了嗎?如果不能,證明只是飄起來,起來不代表進步,起不來也不代表退步,不用往心里去,站就是了,抓緊時間,突破四十分鐘。 肩上使勁,手就容易飄起來,也不會太累。 肩松下來,手頭是很沉的,肩頸的韌帶會被抻的很厲害。 --靈山云 關于心魔的問題,靈山已經說清楚了。確實如此,別多想,純粹自己嚇唬自己。 呵呵,教一個簡單的辦法:什么也不想,第一步就注意自己的雙手是否有熱、脹、沉、墜的體會。 膝蓋疼,試一試把臀部坐下一點,把胯翻一下,看是否能緩解一些? 身體的酸麻感覺是練功初期的正常反映,因為身體還不適應這種有別 于一般鍛煉方式的筋骨訓練。總時間沒問題,要逐步加大單次站樁的時間,每天增加一點點,逐步把單次練功的時間加到40分鐘以上。站樁如果感覺枯燥,可以聽 一些舒緩悠揚的音樂,但是不可以看電視。聽悠揚的音樂可以緩解人的心理壓力,而可電視會轉移你的注意力,呵呵,那樣樁不就白站了? 另外注意一點:如果麻木的感覺強烈,就活動一下身體然后再繼續訓練。 絕塵說的從10點10分變成9點15分,是指鎖骨。而且不要有這種意識,有意識求很容易不自覺的用力壓肩。別壓,就松肩。絕塵說的功夫,不是一天兩天能練出來的,千萬別好高務遠,反而耽誤了自己的進步。現階段,不管這么許多,就松肩。 肩膀掛鏈子錘的理解倒是對,手有沉重感了,就不要用意念了。出沉重感的時候,體會當時身體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就可以找到放松的感覺。明白這種放松的感覺是什么樣子了,再練功,就不要用意念了,自己調節身體找出這種狀態就好了。 有病當然要休息。練功之后,身體好了,對身體各方面的機能都有極大的促進和提高。不過,身體好了也不能放縱。尤其是練功初期,夫妻生活盡量節制一下,不能過于頻繁。按過去的說法,百日筑基不得近女色。嘿嘿,現在我們都理解大家,不用完全戒除,不過也不能頻繁。 熱、漲感覺出現的時候,想想身體當時是什么狀態?記住它! 只要腳跟不坐實坐死,暫時就不算錯,呵呵,功夫是一步一步長上來的! 旋肘加大沒問題,只要肘尖指向身體左右兩側就可以,暫時別向前指。半夜比較靜,心態更容 易放松,所以效果肯定好。腰背的感覺有也好,沒有也好,都不重要。咱們講求自然而然,練功不求功。功夫到了,自然會有體會。而且每個人的體質情況都不相 同,所以體會也會有所區別,這個無妨! 手臂能浮起,證明肩有了放松的跡象。不能浮起,也不代表肩就沒有放松。浮起是檢驗肩頭放松的一個標準,但是不是唯一的標準。別多想,繼續照你現在的練法練,功到自然成! 不間斷的站兩個小時以后,時間長了,你看世界的眼光都會不同。 挺勁是松出來的,別刻意挺啊,到老挺出毛病來就晚了。 腋下容拳是目標,不是一下就可以做好的。你出現抖動的情況,很可能是為了保證腋下張開,有些強拉了。這樣試一下,腋下的空間不用追求能容拳,可以小一點,只要保證手不接觸身體軀干就可以,你這樣體會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你兩個膝蓋有點下跪的感覺。這樣重心就可以靠前了。即使重心不靠前,現階段也不要緊,畢竟你剛開始學,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要重心不坐死在腳跟就可以了。 下頦微收,眼睛微上瞟保持視線平視。眼睛應該漠視遠方,好象遠望什么東西?實際什么東西也沒看,是將遠方的景物都收入眼底。 剛開始學習的初期,閉眼也無妨。因為閉眼更容易入境,更容易體會身體的變化。等功夫深入,再睜眼按標準要求練功。 右邊腿吃勁,正常,別管它。人體本來就是左右不平均的。平常人對自己身體的感知能力差,不覺得。通過練功,我們對自身的感知能力加強了,才會有這樣的體會,這是一個進步! 你的雙手位置有些靠前,應該是自然下垂在胯部兩側之后放松。松開之后,手處于什么位置,就不要管了。任其自然。另外,你的兩肘外旋不夠,肘尖基本是向側后。建議你繼續外旋,讓兩肘尖指向身體左右兩側才好,試試那種感覺吧?呵呵 胯部有些高了,在稍微下坐一點更好。下坐之后再放松腰胯的肌肉,找找坐在椅子上的感覺? 至于提肛,教你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吧,用臀部左右兩邊夾住肛門,然后肌肉放松,只要臀部兩邊夾住不分開,肌肉不繃緊,就算基本合格,趕緊試試吧! 能站到40、50分鐘甚至一個小時也不算正式過了疲勞關,而是站40分鐘以上不感覺累,才算過了筋骨疲勞關! 左右不平衡,就塌實站樁,你也不用想刻意調整,站樁會自然修復你身體的不良姿態!平時放松著體會一下,一樣長功夫。 晃也不算錯。 常人本來就是上重下輕的狀態,下盤本來就不穩,只是常人不知而已。一站樁,毛病就都出來了。不多言了,練,那里緊,就松那里。松到下盤,腳下就有根了。想一想,為什么站樁的“樁”要用木字旁樹樁的“樁”字? 站樁出現酸痛抻拉的感覺,都應該視為練功得法的體現,屬于正常現象!雜念多不要緊,可以用“一念代萬念”的辦法,腦子里就想放松,或者就體會肩頭、胳膊、雙手等部位的放映,時間長了之后,心猿意馬就會被控制住,再慢慢學會忘記! 手上只要出現熱、漲、沉、墜任何一種感覺,就說明肩頭開始放松了。不要認為這幾種感覺都要出來,那不可能。 手臂放松以后,以不碰觸身體為標準。只要不碰觸身體,只要手心向后,就可以隨意放松。 我一向提倡睜眼站樁,為得是練出格斗時精光攝人的神韻。但是,如果學員們感覺心態急噪、雜念繁多,那么可以在現階段閉目練功,先求靜心即可。等以后基礎牢固,咱們再提高要求! 膝蓋內扣,要等有一定基礎再說,你練功時間不長,保持外開的姿勢沒錯。 另外,站樁的時候,先要學習兩個忘記:忘記時間!忘記呼吸!數秒不可取。 --熱血龍魂 沉墜感和體形無關,而是取決于肩部的放松,肩松了手自然沉。 站樁時保證肩部放松,左右肩會逐漸平衡改進的。 放松期間還是別用器械輔助練習,那樣不利于放松,反而把僵勁又練出來了。 左右肩高低不同可以通過站樁矯正,別說左右肩高低不平,就是因為后天運動導致的脊柱側彎都能矯正過來。 你能體會到“坐”下來很重要,就很不錯了。只要脊柱正直的坐下去,站樁的姿勢從大形來說,就沒有什么問題。 手別收回來,腋下總是展開的,這個不能丟。 腳跟虛著地,重心在前腳掌。 膝蓋痛不要強忍,檢查自己是不是沒有保持住膝蓋的彈性,把自己的體重都壓倒膝蓋上了。膝蓋只是一個力的轉折點,最終自己上身的體重要通過膝蓋傳到腳底,膝蓋一定要保持彈性。 站樁不要起來床就站,應該起床后解干凈大小便,出去慢跑熱身,身體微微出汗,精神健旺以后再站樁,否則體內積攢了睡覺期間不流通的濁氣,廢物,對身體不好。 還有,提肛不是憋大便那樣,而是會陰肛門附近的肌肉緊張而臀部肌肉放松,想象一下似尿非尿的感覺吧。 后背難受就在站樁時記住調頂豎項的要領。你現在難受就說明你練功刺激到那里了。 手感覺比以前粗,比以前厚就是好現象,以后這個粗和厚的感覺會蔓延到整個小臂,那個時候你就能夠感覺到胳膊的沉重了。 肩背上背著東西的感覺是因為,你感覺到了那里的肌肉,但是還沒有松開它,建議你在室內或暖和的地方站樁,這樣有利于養生,防止受風寒。 眼神可不能散啊,眼神散了精神就沒了,精神沒了站樁效果就不好了,變成了單純的耗筋骨了。 在自己正前方向上的位置,給眼睛的視線找個點,注意著這個點,精神就不散了。 左右的問題你還是別著急了,左右不平衡不是一兩天形成的,也不是一兩天就能改變的。 你身體的顫動這是好事,武術里有句話叫做“千金難買機靈顫”,通過顫動可以很快的放松全身,你要在站樁中想辦法把這個顫抖傳遞到身體各處,現在這個顫動還是不可控制的,等以后能控制了,你就發現其實發勁不過就是身子一顫而已。 松肩不是壓肩,如果自己有意識的把肩膀放低,這是壓肩,是練功的一病。你現在只能站20多分鐘,肯定肩是沒有松開的,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才能有感覺。 --一騎絕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