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立中談----銀雀山沒有出土《孫臏兵法》管理提醒: 本帖被 房磊 從 房氏文化研究 移動到本區(2009-05-21) 一樁維系了30年的偽案
極左思潮下的錯誤認識 只講政治不講科學的惡果和后遺癥 1972年4月在銀雀山漢墓中發現了一大批竹簡。其中大部分是古代兵書,為了政治的需要于1975年2月,匆忙出版了“孫臏兵法”。該書代前言中寫道:“1974年4月,《孫臏兵法》在失傳了一千多年之后,從山東臨沂銀雀山一座西漢前期的墓葬中,與《孫子兵法》及其他先秦兵書同時發現了。-------這一發現,為我們研究先秦儒法斗爭,特別是研究我國古代軍事思想提供了寶貴的新資料。這是無產階級******以來我國文物考古工作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取得的又一新勝利。”“《孫臏兵法》確為戰國時期法家軍事思想的代表,他順應當時歷史發展的方向反映了新興地主階級政治與軍事的需要,是直接為封建統一戰爭提供理論武器的。” 前言的最后說:“遵照毛主席的上述教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從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任務出發整理古代文化遺產,特別是注釋和出版法家著作,認真研究儒法斗爭包括儒法軍事思想斗爭的經驗教訓,對于普及深入持久地開展批林批孔運動,發展無產階級******的偉大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是上層建筑領域革命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政治任務。《孫臏兵法》殘簡的整理和出版,正是為完成上述任務而做出的努力之一。”(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孫臏兵法》1——23頁) 為了政治的需要,為了湊成一部法家的兵法,專家們毫無根據地將漢簡中的一些兵書歸到了孫臏的名下,洋洋三十篇,一萬一千余字,號稱“孫臏兵法”。震動了中國,震動了世界。至今震動了三十余年,還余震不斷。這是典型的******式的研究方法,說劉少奇是叛徒內奸,兩校就會組織一批文章,論證得鐵桶一般。政客需要一部法家的《孫臏兵法》,文人們就會從漢簡中找出30篇兵書湊一部《孫臏兵法》,不惜違背常識,不惜違反邏輯。軍科院蓋個章子,就把文人們嚇得不敢作聲。馬上把尾巴夾起來。看!中國文人這點兒出息。 繼續中國的改革開放,推進中國的民主進程,首先要解放中國的文人,先治治他們的軟骨病,讓他們先站起來。 現在有人會說:“這是個學術問題,要允許諸說并存。”又是學術衙門式的胡說。其實,這連常識都不算。這是一件皇帝的新衣,是笑話,是F·B。 具有中學生水平的人都知道,在這部“孫臏兵法”中只有少數幾篇算是記孫臏言論和事跡的內容,多數篇章都沒有理由說是“孫臏兵法”。專家們指鹿為馬,做了一件皇帝的新衣。可笑的是:在中國,這件新衣,居然30多年無人說破。這個皇帝竟然光著屁股,橫逛了30多年,沒人想說破,沒人敢說破。要社科院干什么?要軍科院干什么? “孫武兵法手抄本的發現,為研究銀雀山漢簡提供了重要參照文獻,現有公布的篇章與銀雀山漢簡互為佐證。必將使古代兵法研究跨上一個新的臺階。在今天,如果不運用銀雀山漢簡文獻,就無法研究今本孫子13篇;不運用孫武兵法抄本,就無法深入全面和正確認識銀雀山漢簡。我們政府用納稅人的錢養著的一些研究機構,把假的《孫臏兵法》當真的捧,而把真的《孫武兵法》當假的打。隨著持有人公布的篇數的增加,有些人已經認識到孫武兵法的客觀存在,以及這部兵書的重要價值,他們為了面子,百般封殺研究孫武兵法抄本的正面文章,堵截孫武兵法抄本有關內容的公布,造成了孫子研究的十年停滯,毫無進展。 一、竹簡發掘野蠻,竹簡嚴重損壞 參見:岳南尋訪記、劉心健給張文彬局長的信,當時參加整理的老先生回憶。出土報告,連竹簡所在位置,是對著墓主的頭,還是對著腳,至今不清。報喜不報憂只說過五關斬六將,不說走麥城。 竹簡嚴重損壞給認識孫臏兵法造成了嚴重困難。 二、為政治需要強造一部孫臏兵法 發掘簡報稱:“孫臏兵法經過進一步整理,目前已經發現出四百四十余枚,字數已達一萬一千字以上。 為了政治的需要于1975年2月,匆忙出版了“孫臏兵法”。該書代前言中寫道:“1974年4月,《孫臏兵法》在失傳了一千多年之后,從山東臨沂銀雀山一座西漢前期的墓葬中,與《孫子兵法》及其他先秦兵書同時發現了。從而順利地解決了上述懸案。-這一發現,為我們研究先秦儒法斗爭,特別是研究我國古代軍事思想提供了寶貴的新資料。這是無產階級******以來我國文物考古工作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取得的又一新勝利。”“《孫臏兵法》確為戰國時期法家軍事思想的代表,他順應當時歷史發展的方向反映了新興地主階級政治與軍事的需要,是直接為封建統一戰爭提供理論武器的。” 為證明孫臏是法家,就把本來不是孫臏的篇章硬塞進孫臏里,匆忙出版了“孫臏兵法”中還附有1974年《紅旗》第七期發表的署名衛今的文章《從銀雀山竹簡看秦始皇焚書》,文章劈頭寫道:“兩千二百年前,新興地主階級的杰出代表秦始皇,為了鎮壓反動奴隸主的復辟活動,采取了堅決果斷措施——焚書坑儒。它狠狠地打擊了奴隸主階級的復辟勢力,禁止他們利用反動孔學制造復辟輿論,對鞏固地主階級的中央集權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不久以前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大批竹簡已埋藏地下兩千多年的實物對這個問題作了有力的見證,為研究先秦儒法斗爭和秦始皇焚書的歷史提供了重要資料。” 漢墓中出土的木牘中還記有數41個篇題,其中有一部分應屬于孫子木牘。1、3、5號木牘,當為孫子木牘。可容60個篇題。其中有孫臏兵法,如威王問、陳忌問壘、擒龐涓。特點明顯是對話體,記敘體,由小說風格。但是這些篇章,有篇題,有論兵的內容,而且書寫體例與其它兵法篇章相同。看來墓葬主人,及竹簡編纂者,是把這些篇章當作兵法對待的,可稱為兵法。 或許銀雀山漢簡的“孫子曰”,都屬一部孫子兵法,包括吳齊二孫子。凡是篇題屬于簡背的竹簡,都屬于同一部兵法,當時就稱《孫子》。這種可能性很大。 按邏輯推理,歷史上應該有一部孫臏兵法,但是我們現在還沒見到。現在流傳的銀雀山漢簡本《孫臏兵法》都是假的,一是人為政治需要,拼湊的30篇;而是85年,為面子需要保留的15篇,都是不能成立的,比較可靠的只有三篇故事,又構不成一部兵書。 十年前發現的手抄本孫武兵法韓信批注中有:“《孫臏兵法》八十九篇,圖四卷有《勢備》篇。言:定、交、攻、分、合、變六勢之備也。”看來當時吳齊孫子兩本并存。 總之,銀雀山發現孫臏的兵書,是不實之詞。應予推翻。齊孫子89篇我們至今沒見到。30篇也沒見到,15篇還沒見到,只見到了關于孫臏的三篇故事。說發現了孫臏兵法為時太早,30年前的報道更是胡說八道。 十年前發現的手抄本孫武兵法,無可爭辯地印證了,過去被毫無根據地塞進孫臏兵法的多數篇章屬于孫武兵法。而且,這些篇章在抄本當中保存完整。萬幸的是孫武兵法抄本,沒被那些敗類銷毀,幸好其一部分內容已被公眾保存認知,孫武兵法抄本一是客觀存在,其作為一部古兵書的性質已無可置疑。 偽專家、假權威們,已不敢正面,評論那一篇抄本是今人偽造的低劣贗品。他們只是說不是孫武親著。只是說,收藏者不全拿出來不能定論,可是,等不到82篇全部面世,有人已經撒手人寰,不食人間煙火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