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文化有五千年的底蘊,很多知識和書籍得以流傳下來。可以說是在歷史當中存在最久的古文明,因為其它三大古文明都在歷史的長河中斷流了。這幾千年的文明傳承使得我國有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如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孫臏兵法等一些名傳千古的兵書,所以才要對傳統文化繼以考究和保護起來。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于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孫子兵法》竹簡1972年出土在臨沂。 三十六計是中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為便于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位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癡故,釜空苦遠客,屋梁有美尸,擊魏連伐虢。 《孫臏兵法》是中國古代的著名兵書,也是《孫子兵法》后“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孫臏《孫臏兵法》作者為孫臏,傳說他是孫武的后代,在戰國時期生于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陽谷、鄄城一帶),曾和龐涓一塊兒學習兵法。1972年,臨沂銀雀山漢墓竹簡出土,這部古兵法始重見天日。但由于年代久遠,竹簡殘缺不全,損壞嚴重。經竹簡整理小組整理考證,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簡本《孫臏兵法》,共收竹簡364枚,分上、下編,各十五篇。對于這批簡文,學術界一般認為,上篇當屬原著無疑,系在孫臏著述和言論的基礎上經弟子輯錄、整理而成;下篇內容雖與上篇內容相類,但也存在著編撰體例上的不同,是否為孫臏及其弟子所著尚無充分的證據。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中,收入《孫臏兵法》凡16篇,系原上編諸篇加上下篇中的《五教法》而成,其篇目依次為: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篡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篡、殺士、延氣、官一、五教法、強兵。 在歷史上也有具有傳奇色彩的一些神秘書籍遺留了下來,供后人慢慢探索了,承認它的神秘,探索它的奧妙,例如神秘的“奇門遁甲”之術和周易八卦 《周易》是通過基本原理讓你明白天地萬物發展規律,以規律行事,指導行動。奇門遁甲則具體的讓你明白怎樣做才能趨吉避兇,具體到某一件事或某一個人,其中立向盤為進攻盤、座山盤為防守盤 而現在,我們要說的就是神秘的“奇門遁甲”,為什么要說它神秘呢? 因為,讀這本書的人,百人里面起碼會有大半的人不正常,俗稱嚇傻了,在歷史當中很多名人的事跡當中,也參雜著奇門遁甲之術,就比如說姜太公、諸葛亮、劉伯溫這3位在歷史中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們就參透了奇門遁甲的奧秘,并且把它們應用在生活中。而大多數人只是因為學了一些基本知識會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一些東西,而且還不能用言語表達清楚,所以由于恐慌害怕和內在的壓力,導致了不正常。 是不是覺得很可怕,別怕,這只是一種傳言而已。這也是告訴了大家,這本書到底是有多難懂難學,不然的話,怎么會有傳言說十人學九人傻呢?所以在理解方面也有很大的困難。但是小編相信這種神奇奧妙的東西,總有一天會得到解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