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兒童用藥有禁忌

     嘩天久地 2010-09-16

    (1)慎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藥對小孩感冒發熱,確有良好的解熱鎮痛作用。但是,對12歲以下的兒童要慎用。英國衛生部門經多年調查,確認12歲以下兒童,服阿司匹林容易患瑞氏綜合征。瑞氏綜合征開始時發熱、驚厥、頻繁嘔吐,最后昏迷、肝功能受損害,很容易誤診為中毒性腦病或病毒性腦炎。兒童患流感、水痘時,服用阿司匹林導致瑞氏綜合征的機會,比其它情況要高25倍。

    (2)忌服維生素A

      維生素A與骨骼的生長有關,它可以使軟骨成熟、退變。維生素A不足時,可減慢骺軟骨細胞的成熟過程。一個健康的小孩不會缺乏維生素A,故隨便給小孩服維生素A是錯誤的。維生素A服多了,可影響骨的發育,使軟骨細胞造成不可逆的破壞,骨只長粗而不長長,使孩子成為一個長不高的矮子。

    (3)忌服速效感冒膠囊

      速效感冒膠囊,因其療效快、服用方便而成為感冒藥中的佼佼者。但是,嬰幼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全,肝臟解毒功能也不夠健全,在感冒發熱時若服用了速效感冒膠囊,易引起驚厥,可導致血小板減少,甚至肝臟損害。故嬰幼兒感冒時,要忌服速效感冒膠囊。

    (4)忌濫服補藥

      家長濫給小孩服用中藥滋補劑的現象,可說是司空見慣。如服用人參、人參蜂皇漿、冬蟲夏草、冬蟲草精、北芪精等等。家長的動機是為孩子好,有的是看到孩子在學校學習緊張、功課多給以進補,有的是想讓孩子能有高大的體格身材,有的是出于與鄰居攀比等多種思想動機,殊不知,這早、晚一支的補劑把孩子推向了病態:男孩子口唇邊汗毛變粗、變長,陰莖變粗、易勃起;女孩子乳房在八九歲就開始增大,且有陰蒂增大等現象。這些由濫用補品而制造出來的性早熟,業已成為兒科的新疾病。目前醫學界對此束手無策,醫生深感棘手。

    (5)新生兒忌用退燒藥

      新生嬰兒比較容易發燒,這是因為新生嬰兒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保暖、出汗、散熱功能都較差。當生病、環境溫度改變或喂水不足時,都可以引起發燒,如果此時隨便服用退燒藥,往往會招來大禍。因為新生兒體溫調節功能很差,在服用退燒藥后,常可使體溫突然下降,出現皮膚青紫,嚴重者還可出現便血、吐血、臍部出血、顱內出血等,可因搶救不及時而死亡。因此,退燒藥(如阿司匹林、小兒退熱片、APC等)是新生兒的禁用藥。處理新生兒發熱的最好辦法是物理降溫退燒,如暴露肢體、枕冷水袋、酒精擦身等等。應注意的是體溫一旦下降,應立即停止降溫繼續下降而導致體溫不升。

    (6)小兒服用維生素C時忌吃豬肝

      因為豬肝含豐富的銅元素。銅元素能促進維生素C的氧化,使其降低或失去原有的生物效能。

    (7)小兒補鈣期間忌食菠菜及其菜湯

      因菠菜中的草易與鈣形成草酸鈣而沉淀,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

    (8)服鐵劑禁忌

      鐵劑(硫酸亞鐵、枸櫞酸鐵銨糖漿等)忌空腹服用,否則刺激胃腸道;也忌與牛、豆漿、蘇打餅干、菠菜汁、茶水等同服。這些食物均有礙于鐵的吸收。

    (9)忌用氨茶堿

      非用不可時,應嚴格按醫生指導掌握用量,超量會導致氨茶堿急性中毒,出現煩燥不安、出虛汗、心動過速甚至休克死亡。

    (10)忌濫用抗菌素

      抗菌素雖有抑制細菌的突出效用,但對人體的損害也是比較嚴懲的,主要是對肝、腎、聽神經,甚至血液系統有損害。小服用后,即使未出現明顯的損害,也會顯得身體很虛弱,所以不要輕易服用;非用不可時,一定要控制用藥量,不要長期使用。能用中藥解除的疾病,盡量避免用抗菌素。

    (11)新生兒忌用藥

    ①氯丙嗪,可致麻痹性腸梗阻;

    ②磺胺類、亞硝酸類,可產生高鐵血紅蛋白血癥,臨床表現為缺氧性全身發紫;

    ③奎寧,易發生血小板減少,臨床表現為皮膚稍擠壓即出現局部青紫;

    ④伯氨喹啉,易引起溶血性貧血,表現為呼吸急促、全身青紫,有血樣尿。

    (12)嬰兒忌用藥

    ①呋喃旦啶,引起多發性神經炎,表現為手、足皮膚麻、脹、痛感或蟻行感,并逐漸向干伸延,嚴重時手拿不住東西,足背抬不起來,感覺全部消失,皮膚粗糙、冰涼、不出汗;

    ②四環素,引起嘔吐、腹瀉、牙釉質發育不全及黃染,并有終生不退的可,骨骼生長尺緩,小嬰兒還會產生腦水腫;

    ③腎上腺皮質激素,可致腦水腫,引起胃潰瘍、腸粘膜壞死或穿孔、骨質疏松、眼晶狀體突出、高血壓;

    ④甘草制劑和麻黃素,一般應禁用;

    ⑤維生素D,服用不宜多,否則引起嬰兒高血壓;

    ⑥硬脂酸和紅霉素,可引起膽汁郁滯性肝炎,初起時眼白發黃,嚴重時全身黃染;

    ⑦肼苯噠嗪,可致紅斑性狼瘡綜合征。
     
     

     


    嬰幼兒口服藥物的注意事項

     

      對于嬰幼兒來說,吃藥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小兒吞咽能力較差,大的藥片很可能被卡在咽喉部,嚴重的甚至可能引起窒息。因此,許多家長常常把藥片研碎后給小兒吞服。但是,服用下列幾類藥時這種做法不可取。

      緩釋片劑 這是一種可在體內緩慢釋放,保持較長時間藥效的劑型。如用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的茶堿緩釋片,外觀與一般片劑相同。緩釋片同緩釋膠囊一樣,用特殊的高硬度材料做成骨架,藥物包藏于骨架中緩慢釋放,若研碎則會破壞骨架,影響藥效,故除規定的咀嚼片外,緩釋藥片一般不宜研碎服。

      腸溶片劑 即在普通片劑外面包裹一層外衣,這層外衣只有到達腸道才能被溶解。因此,這種藥片必須整粒吞服,若研碎后服不僅會降低藥物療效,有的還會引起副作用。

      雙層糖衣片劑 如多酶片是含三種酶(淀粉酶、胃蛋白酶、胰酶)的雙層糖衣片。外層為一般糖衣,淀粉酶和胃蛋白酶在藥片的外層,可在胃內發揮助消化的作用。而胰酶需在堿性的腸道中才能正常地發揮作用,故被包裹在藥片的內層。若藥片研碎即失去消化酶的保護作用,尤其是胰酶粉劑殘留在口腔中可刺激口腔黏膜,引起嚴重的口腔潰瘍。

      膠囊劑這種劑型 不僅可掩蓋藥物的氣味和苦味,而且進入胃腸道后再溶解,生物利用度也比一般片劑好,因此許多抗生素都采用這種劑型。若將膠囊拆開,氣味特異,小孩不宜服用,同時劑量也難以準確。膠囊劑有普通膠囊和緩釋膠囊兩種,緩釋膠囊若研碎將破壞其結構而不能達到緩釋的目的。

     

     

     

    小兒應慎用外用藥

     

      小兒的皮膚嬌嫩,角質層發育差,血管豐富,故局部涂藥或用藥水洗澡時有極強的吸收和滲透能力。因此,在小兒使用外用藥物時,為避免導致皮膚損傷和吸收中毒,應該注意下列幾點:

      1.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1個月以內),切忌使用有膠布、氧化鋅軟膏以及膏藥之類的硬膏劑敷貼在皮膚上,否則容易引起接觸性皮炎。

      2.小兒患皮膚病或進行皮膚消毒時,一般不宜使用刺激性很強的藥物,如水楊酸、碘酒等,以免使皮膚發生水皰、脫皮或腐蝕。如必須使用,應從低濃度開始,若出現刺激癥狀,應立即停藥或改用緩和的藥物治療。

      3.局部涂藥面積不可過大,濃度不宜太高。例如硼酸,一般用于小面積濕敷,毒性不大,但如果用于大面積皮膚病,則可通過創面吸收發生急性中毒,甚至引起循環衰竭與休克而死亡。嬰幼長兒(3歲以內)對滴鼻凈(萘唑啉)極為敏感,臨床醫生有時疏忽,用1%滴鼻凈給嬰幼兒治療鼻炎而引起中毒癥狀。小兒只能使用0.05%淡液滴鼻凈。新生兒不應該用。此外,酒精用之不當也會造成吸收中毒,如小兒高熱用大量酒精擦浴,可引起昏迷、呼吸困難;皮質激素軟膏大面積外用能引起全身水腫等。

     

     

     


    小兒藥物過敏鑒別手冊

     

      非處方藥(OTC)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就是小兒。與成人相比小兒的機體各組織器官尚未成熟,更易發生用藥的不良反應……筆者采訪了北兒科主任王麗。

      并非所有的人吃藥后都會發生過敏反應,藥疹會發生在有過敏體質的個體。

      一般的藥疹是發病不是立刻顯現,而是具有潛伏期。第一次用藥往往不引起皮疹,但已使機體處于一種致病狀態,平均期為7-10天,當第二次再用相同藥物時,則24小時內迅速出現反應。即使相隔很久也會引起復發。

      引起小兒藥物過敏最常見的有4種:(1)解熱鎮痛藥;如APC、阿魯片、巴米爾等含有阿斯匹林的口服退燒藥。肌肉注射的安痛定也能引起藥疹,而且比較嚴重。(2)磺胺藥;如復方新諾明。(3)青霉素類抗生素;如口服安必林,肌肉注射的青霉素,靜脈點滴用的氨芐青霉素等。(4)其他各種疫苗及一些中草藥也可引起藥疹。

      小兒常見的藥診有以下幾種:

      ●固定性紅斑型:發于嘴周圍皮膚,肛門處及外生殖器部位也很常見。皮疹形態特殊,易于識別。特點為鮮紅色或紫紅色水腫性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界限清楚。阿斯匹林、APC、阿魯片、復方新諾明等易引起此類約疹。

      ●紅斑性發疹型:表現為全身性,對稱性分布大量鮮紅雞皮樣小疙瘩,或粟粒大小的紅色斑片,形成似猩紅熱式麻疹,伴輕度中度發熱。此類藥疹以青霉素類藥物最常見,如氨芐青霉素,安必林等。

      ●蕁麻疹型:表現為全身性大小不等的風團,扁平高起,形態不規則,伴有明顯的瘙癢,部分患兒有發熱乏力,關節痛及腹痛等全身癥狀。引起小兒等麻疹常見藥物力青霉素、痢長、破傷風抗毒素及狂犬疫苗等。

      ●大皰表皮松解型:為藥疹中最嚴重的一型,也是小兒最嚴重的皮膚病之一。一般起病急,進展快,病情嚴重,治療不及時常可導致死亡。皮疹往往初發于患兒的面部、頸部及胸部,為粟粒至綠豆大小深紅色至暗紅色斑片,很快融合成大片。1-2天內皮疹發展全身,部分紅斑中央出現小水,本病患兒全身中毒癥狀嚴重,伴有高熱,嗜睡及心肝、腎等內臟傷害?;即蟀挶砥に山庑退幷畹男?若搶救治療不及時,可因繼發感染所引起的敗血癥,肺炎、腎衰或腦出血而死亡。此型藥疹較常見的致敏藥物為安痛定、魯米娜等。

     

     

     

    小兒退熱藥的正確使用方法

     

      小兒最常見的發熱是由感冒引起的發熱,孩子一發熱,是否就該立即服用退熱藥呢?

      其實,有些感冒藥本身就含解熱劑,服用后不一定立即退熱,但服用到一定程度時,自然會退燒。只有當孩子體溫達到39攝氏度以上的高熱,才應該馬上用藥退燒。

      現在許多家庭都備有各種退熱藥,但您會正確使用它們嗎?小兒退熱藥的作用是暫時抑制體溫調節中樞的病理性興奮,使皮膚血管擴張和出汗,散熱增加,以使體溫得到暫時下降。目前,常用的退熱藥物作用機理大致相同,但有的可能產生較多的不良反應,使用時需加以注意。

      對于小兒發熱原因不明,長期低熱或偶然發熱,但體溫沒有超過38.5攝氏度的患兒,均不宜服用退熱藥物,因為病情尚未診明前亂用退熱藥會給正確診斷帶來困難。另外,許多退燒藥含有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汀等成分,易刺激胃黏膜,引起胃出血及損害肝臟、腎臟,因此切莫亂服退燒藥。

      常用退熱藥比較

      安乃近具有較強的退熱作用,但有時會使體溫下降過快,出汗過多而引起虛脫,特別是嬰幼兒更應注意。另外,安乃近還會引起白細胞減少。

      阿斯匹林是一種使用廣泛的退熱藥。其不良反應有哮喘、皮疹、胃出血、多形性紅斑和血管神經性水腫等。它對肝、腎等內臟也有損害,嚴重者會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長期反復應用此藥,還會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導致白細胞、血小板等明顯減少。幼兒服用阿斯匹林時應特別小心。

      APC全名為復方阿斯匹林,含阿斯匹林、非那西丁和咖啡因;PPC名為氨非咖片,含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和咖啡因。這二種藥中含有非那西丁,服該藥過量可產生高鐵血紅蛋白血癥,臨床表現為紫紺。久用非那西丁可導致腎乳頭壞死,引起腎壞死。

      撲熱息痛又名對乙酰氨基酚、泰諾林等,它是有近百年歷史的退熱止痛藥。該藥的解熱鎮痛作用緩和持久,在推薦劑量下,不良反應很少。目前,它是小兒退熱首選藥物。

     

     

    小兒慎用止咳藥

     

      小兒咳嗽是一種常見癥狀。患了感冒、咽炎、喉炎、哮喘和肺炎、百日咳、支氣管炎等疾患時,均會引起咳嗽。從生理功能而言,咳嗽是一種保護性的反射活動,能將呼吸道內的痰液和異物排出體外,從而保持呼吸道的清潔與通暢,有利于健康。因此,輕度偶發的咳嗽,會隨著痰液排出而自然緩解,不必服用止咳藥。

      3歲以下的小兒,他們的呼吸系統發育尚不成熟,咳嗽反射較差,加上支氣管管腔狹窄,血管豐富,纖毛運動較差,痰液不易排出,如果此時家長一見小兒咳嗽,便給予較強的止咳藥,咳嗽雖暫時得以停止,但氣管黏膜上的纖毛上皮細胞的運痰功能和支氣管平滑肌的收縮蠕動功能,卻受到了抑制,以致痰液不能順利排出,而大量蓄積在氣管和支氣管內,會造

      成氣管堵塞,引起缺氧、脈搏加快,嚴重者還可發生肺不張、心力衰竭等并發癥。當然,對于劇烈而頻繁的咳嗽,則須及時帶小兒去醫院診治。

      小兒咳嗽首先要弄清情況,如有無痰液,痰量多少,黏不黏。更重要的還要查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合理使用止咳藥與化痰藥,這樣才能事半功倍達到預期的療效。

      一、止咳藥

      大多能直接抑制咳嗽中樞而起到鎮咳作用,適用于無痰的干性咳嗽。常用的有:

      1磷酸可待因糖漿或藥片,可在晚上睡前服用,具有較強的止干咳作用。同時,也有一定的止痛作用,能減少咳嗽所引起的輕度胸痛,但它容易成癮,不宜久服。若過量服用,易發生興奮、煩躁不安等反應。小兒更要注意,謹防中毒。

      2咳必清片,其作用比磷酸可待因弱,但無成癮性,適用于急性上呼吸道炎癥引起的頻繁咳嗽和百日咳等,且有局部麻醉作用。毒性低、副作用少。但不宜用于痰多黏稠者,否則咳嗽中樞被抑制,痰液難以咳出,致使胸悶難受,痰道阻塞,使病情加劇。

      3咳美芬,無成癮性,不僅能止咳,而且有一定的解毒作用,故對伴有氣喘的干性咳嗽有較好的療效。

      4退咳露,是一種局部麻醉性止咳藥,常用于急性氣管炎與支氣管哮喘等引起的刺激性干咳、陣咳,服藥后約20 分鐘見效,維持時間可達2~8小時,但對痰多患兒禁用。

      二、化痰藥

      其主要功效能使黏痰變稀,容易咳出,這樣對呼吸道局部刺激減少,咳嗽因而減輕或停止。常用的有:

      1復方甘草合劑,俗稱棕色合劑。它不但能止咳,且有化痰的功效,適用于傷風感冒、支氣管炎等引起的咳嗽。

      2敵咳、止咳合劑,均含有氯化銨,能刺激胃黏膜,放射性地引起支氣管腺體分泌增加,使痰液稀釋,易于咳出。

      3痰咳凈粉劑,可使痰中黏蛋白分解,從而使痰液稠度下降,易于咳出。

      4必嗽平片,是一種黏痰溶解劑,能降低痰的黏度,使痰液變稀,易于咳出。同時,它還可刺激胃黏,反射性地引起化痰作用。服用后約1小時見效,可維持6~8小時。

      以上止咳藥與化痰藥若能有針對性地聯合使用,可獲得揚長避短、相輔相成的良好效果。當然,不管是止咳藥還是化痰藥都屬對癥治療藥,徹底治咳還得針對病因治療,如果菌性呼吸道感染還得使用抗菌藥殺(或抑)菌消炎。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用于化痰止咳的中成藥有其獨到之處。例如小兒患感冒、麻疹、肺炎、百日咳等, 頻繁而劇烈的咳嗽,對痰量較少者,可用小兒百壽丹。若有發熱或驚厥癥狀,可用嬰兒保肺丸、牛黃保嬰丸、小兒止咳丸、小兒牛黃散等。如小兒久咳痰多者,可用小兒止咳金丹。若不發熱、痰黃,且黏稠者,可用鮮竹瀝化痰丸。如有怕憐、不發熱、痰白

      黏,可應用半夏露,效果頗佳。百日咳很頑固,病兒十分痛苦,在用氯霉素等藥物治療的同時,需加用百日咳片、百咳靈片、鷺鷥涎丸、百部止咳糖漿等藥物,均有較好的療效。

     

     

     

    小兒腹瀉,藥治不如食療

     

      有很多3歲以下的小兒,經常發生腹瀉,吃了不少抗生素都不見效。后來,醫生建議把所有的藥都停掉,改用飲食治療。一段時間后,孩子的病情日漸好轉,人也一天天胖了起來。為什么用多種藥物治療無效,通過飲食治療卻治愈了呢?原來,引起小兒腹瀉的原因很多,有時并不是由于吃了不潔食物引起的,只是一次吃了太多食物,或者吃了油炸食品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胃腸道一時承受不了。有時是因為腹部受寒,冷熱食物改變太突然,胃腸道一時也適應不了。有少數病孩患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等,細菌毒素可通過血液循環刺激腸蠕動加快,也可引起腹瀉。在這種情況下,胃腸道中并沒有致病菌,用各種抗生素治療也就不會見效,這時只要采用食物調養便能止瀉。即使是由于不潔食物而引起的腹瀉,在服用抗生素的同時,食物調養也能縮短病程,減輕癥狀,使孩子早日恢復健康。

      小兒腹瀉時的飲食調養,應以清淡、溫中、理氣、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少吃油膩、干硬、多纖維食物以及海產品。母乳喂養兒輕度腹瀉時(即每天腹瀉5次以下),只要適度延長哺乳間隔時間、縮短哺乳時間,就能起到減輕或治愈作用。縮短喂奶時間,既能減少脂肪的攝入又不影響蛋白質的攝入量。人工喂養兒發生腹瀉時,應把牛奶盡量減少,多喂些開水。小兒每天腹瀉5—10次時,可用焦米湯、胡蘿卜湯、稀奶糕、蛋白質等食物代替1—2次母乳;也可改用脫脂奶、半脫脂奶以及酸牛奶,還要適當補充一些糖鹽水。每天腹瀉10次以上的重度腹瀉兒,則可暫停哺乳8—12小時,改吃口服補液鹽或去醫院補液。上述幾種食物的制作方法如下:

      1、姜茶飲 干姜3克,綠茶6克,研成細末后加少量白砂糖,用開水沖服。干姜所含姜辣素會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健胃作用;綠茶有抑菌和收斂的作用。

      2、焦米湯 將米粉放在鍋內用文火炒至焦黃,加少量糖和水煮沸后服用。焦米湯有一定的能量,米粉炒熱后可使部分淀粉轉變成糊精,利于消化吸收,炒焦后的淀粉還有吸附腸內細菌、毒素及氣體的作用。

      3、胡蘿卜湯 將500克胡蘿卜剁碎,加1500克水煮沸45分鐘,用細篩過濾,去渣取濾液,加5%糖(即按100毫升加5克糖的比例)。富含堿質和果膠,能吸附細菌及毒素,并有助于大便成形。

      4、酸牛奶 在煮沸冷卻后的鮮牛奶中加入無毒的乳酸桿菌,經發酵即成?;蛟?升鮮牛奶中慢慢滴入80%的乳酸5—8毫升(橘子汁60毫升或檸檬汁20毫升也可),并且不斷攪勻即可制成酸牛奶。其凝塊較小,易于消化,含有酸類物質,可協助鈣的吸收,減少胃酸消耗,并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如感到制作困難,可選擇市售酸奶。

      5、脫脂奶 將鮮牛奶煮沸后冷卻,并靜置12小時,將表面薄膜及頂層1/4的奶液吸掉便成。脂肪含量從鮮牛奶的3.5%降到0.5%,易于消化,但因能量較低,故僅可短期服用。

      6、蛋白乳 在一瓶脫脂牛奶中,加入半瓶制作酸牛奶中的蛋白質凝塊即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較少的脂肪,故對腹瀉伴有營養不良的小兒特別適宜。

      7、稀釋奶 在3份鮮牛奶中加入1份米湯,另加5%白糖便成為稀釋奶,凝塊柔軟而疏松,易被消化又可防止溢乳。其中既有乳糖和蔗糖,又有米湯中的淀粉等多糖,因此不易引起脹氣。

      8、魚蛋白粉 魚蛋白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脂肪含量很少,故對營養不良的腹瀉病兒十分適宜。

      9、熟蘋果泥 將蘋果隔水蒸或者去皮、去芯后加少量水煮爛,便成為蘋果泥,對消化道的刺激小,而其中的果膠能吸附細菌和毒素,所含的鞣酸具有收斂止瀉作用。

      對于腹瀉的小兒,家長可根據實際情況在上述食物中選擇幾種,常可起到“食養勝藥治”的效果。宋海云

     

     


    小兒服藥劑量計算三法

     

      兒童患病服藥時,藥品中往往會有“小兒酌減”字樣,但到底“酌減”是減到什么程度,家長往往不知所措。

      嬰兒、小兒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多數內臟及神經系統發育尚未成熟,生理功能不完善。對藥物吸收很好而解毒和排出較差,因而對藥物敏感,易于中毒,所以用藥品種和劑量都要特別慎重。小兒用藥的劑量計算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種:

      (1)按年齡折算:見下表

      (2)按體重折算

      小兒用量=[成人用量×小兒體重(千克)]÷[成人體重(50或60千克)]

      (3)按體表面積折算

      成人60千克體重之體表面積按1.70平方米計算。小兒體表面積計算公式為:

      體表面積(米2)=0.0061×身高(厘米)+0.0128×體重(千克)-0.1529

      小兒每日藥用量=(成人每日藥用量×小兒體表面積)/1.7

      公式中體重最好是實測體重。如不能實測,則按體重(千克)=年齡×2+7估計。幾種計算結果可互相參考。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楊燕貽

     

     


    夏天小兒合理使用的外用藥

     

      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做父母的必須對孩子的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然而有許多小傷小病,不一定非去找醫生,備些常用藥,即可將疾病消滅在萌芽之中。例如,夏天被蚊蟲叮咬,一夜間寶寶的眼皮腫起來,抹擦些寶寶金水即可止癢消腫;兒童濕疹復發、肘窩處開始發紅、擦爛、滲出,備有外洗的硼酸粉及外涂的雷夫諾爾氧化鋅軟膏,就可以使濕疹好轉。毛囊炎、癤子、黃水瘡、痱子、痱毒、尿布皮炎(紅臀),這些病小兒易患之病,如果家有碘酒、70%酒精、痱子粉、松花粉等藥品即可給予早期治療。

      一、常備皮膚外用藥應注意什么?

      常備皮膚外用藥必須注意對癥使用,最好與內服藥分開存放,并在藥瓶上貼上標簽,注明藥物的功用、用法及注意事項。妥善保存,放在干燥、陰涼、通風處,以防止藥物氧化變質失效。如存放中成藥時,應保留完好的包裝和說明書,并打開包裝檢查是否發霉或蟲蛀。如果發現藥丸、藥片或外用藥發霉、蟲蛀、變質或洗劑、藥水長了白膜、絮狀物、顏色發生了改變,均說明藥物變質不能使用了。碘酒、酒精、氨水、痱子水、蟲蛟水等易揮發的外用藥,不能久存。一般最少間隔3-6個月清理存放藥一次,新舊更替,以免誤用過期變質的藥物。

      二、常備外用藥的應用

      1、碘酒 是將碘和碘化鉀用酒精和蒸餾水配制而成,有殺滅細菌和霉菌的作用。因年齡和外用部位不同,選擇碘酒時,濃度也不同。常用碘酒的濃度有1%、1.5%、2%、10%、20%等。如一歲以內的小兒用1%的碘酒,三歲以下的小兒用1.5%的碘酒,學齡兒童用2%的碘酒來消毒、消腫、殺菌。又如用于手、足指趾的甲床上來殺霉菌時,須選用10%-20%的碘酒。如將10%或20%碘酒擦在面部皮腫上,就會造成碘酒燒傷。因此,用碘酒時首先要根據年齡和部位、選擇適當的濃度。

      碘酒可用在皮膚外傷而未破裂處,用來消毒、阻止毛細血管出血和消腫,也可用在毛囊炎的早期,一般每日擦1-2次,可有消毒、消腫作用。

      碘酒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存放過久會失去殺菌消毒作用。一般以半年為限,以防揮發變質失效。備用碘酒要注意存放在深色的瓶子中,蓋緊瓶塞,放在陰暗處。

      2、高錳酸鉀 也叫灰錳氧、P.P粉。為紫紅色結晶體,易溶于水,溶液呈紫紅色。由于容易氧化,不能久置不用,最好臨用前配制成1:5000溶液。它是一種強氧化劑,對有機物的氧化作用、抗菌作用均是表淺而短暫的。常用于化膿性皮膚病、慢性潰瘍,浸泡或濕敷。如果配制的溶液太濃,呈深紫色,或未充分溶解,仍有小顆粒狀的高錳酸鉀,用在皮膚或創面上,尤其是小兒的皮膚細嫩,常造成皮膚灼傷,呈點狀壞死性棕黑色點狀斑。因此應用時,必須稀釋至淺紫色,且不能久存。

      3、龍膽紫 也叫紫藥水或甲紫。為一種水溶液,呈深紫色。毒性和刺激性均很小,它既可殺死某些表淺真菌,也可殺死細菌。皮膚的各種感染,尤其是化膿感染、潰瘍均可選用龍膽紫。它還有收斂作用,對于糜爛,有滲出流水流膿的創面很有效。常用1%-2%水溶液或酒精溶液,既可外用于皮膚,也可外用于粘膜。要在陰暗干燥處保存,因有酒精制劑,用完后將瓶塞蓋緊,以防揮發。

      4、激素軟膏 家中備有氫化可的松軟膏、地塞米松軟膏、強的松軟膏及膚輕松軟膏,均有較強的消炎止癢作用。由于應用不當,常使小兒皮膚病加重或增加新的皮膚損害。以膚輕松為例,有些人認為此藥可治百病,稱其為激素藥膏之王。其實并非如此。膚輕松軟膏,確有較明顯的止癢、抗炎作用,對濕疹、接觸性皮炎等有顯著療效。但如果用法不當,或不能對癥應用,反而會使皮膚病加重,如用在手、足癬、股癬等的皮膚上,可使損害擴散、病情加重。面部色素沉著用膚輕松反而會變成花臉。長期使用膚輕松軟膏可使局部皮膚反復長癤子,以致發生皮膚萎縮及色素沉著,嚴重影響美容。因此,激素類軟膏,特別是膚輕松軟膏不能濫用,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應用。張斌

     

     

    盛夏給寶寶準備防暑必備藥

     

      夏日陽光強烈,蚊蟲也多,孩子極易誘發某些疾病,如因汗液排泄障礙引起痱子、毛囊炎、涼席性皮炎,以及由于微生物感染導致的紅眼病等。炎熱的天氣還常使寶寶食無味、睡不香,易出現頭暈、頭痛、乏力,甚至惡心嘔吐的中暑癥狀,因此,為寶寶準備一些防暑藥物是很必要的。

      金銀花露清熱解毒。用于小兒痱毒,暑熱口渴。還可輔助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等??蓪⑺幩钩?,兌開水一起飲用,不要用嘴直接對藥瓶服用。

      板蘭根沖劑清熱解毒,涼血利咽,消腫,用于扁桃體炎、腮腺炎、咽喉腫痛等。口服一次5克,一日3次。置陰涼處保存,以免藥物受潮。

      藿香正氣口服液含有蒼術、陳皮、厚樸(姜制)、白芷、茯苓、甘草浸膏、廣藿香油、紫蘇葉油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多用于感冒、嘔吐、泄瀉、中暑等病。

      十滴水由樟腦、干姜、大黃、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等組成。健胃,驅風。用于中暑引起的頭暈、惡心、腹痛、胃腸不適。也可用1~2瓶倒入洗澡水中,防治小兒痱子。置陰涼遮光容器內密閉。

      爐甘石洗劑治療夏季皮炎,在口服藥物的同時,可外擦此藥,達到止癢的目的。也可預防小兒痱子。

      在為寶寶準備防暑藥物的同時,可順便清理一下小藥箱,發現過期的藥品,應及時處理。一些藥物易受潮而變質,特別高溫天氣,最好放在陰涼處,尤其是顆粒劑、糖衣片等。糖漿劑開啟后需放入冰箱中。注意這些藥物的使用最好是在醫生的建議下進行。

     

     


     
    咳嗽的孩子怎樣選藥及護理

     

      隨著秋冬季的來臨,咳嗽的孩子月漸多起來,怎樣讓咳嗽的孩子平安度過冬季,怎樣用藥?筆者走訪了宣武區醫院兒科專家康大魯主任醫師。

      "咳嗽實質是呼吸道一種保護性反射動作"康主任解釋說。它將積累左氣管,支氣管內的分泌物等排出體外,減少病源體向下,蔓延而引起支氣管和肺部感染的機會。所以咳嗽對人體是有利的??人砸灿胁焕囊幻?長時間咳嗽影響孩子的食欲和睡眠。嚴重的咳嗽能引起嘔吐,如百日咳的痙攣性咳嗽,甚至還可以使毛細血管擴張引起大面積出血點。

      在家庭護理中應注意哪些呢?以干咳為主,多半因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喉部粘膜炎病導致充血刺激未梢神經感受器而咳嗽。

      應少量,多次喝水,水溫不宜太熱,以免刺激咽部。一般在兩次進食期間喂藥比較好,可避免因藥物的味道影響食欲或導致嘔吐。另外在飯后用水漱口后,可喝咳嗽藥水糖漿,使糖漿粘附在炎癥表面,減少口腔內唾沫對局部刺激?;純耗挲g大的可口含各種潤喉片,有清咽利喉消炎作用,也可用口含薄荷糖,其清爽涼喉作用可減輕咳嗽。

      ●嬰兒在劇烈咳嗽時最好將其抱起,使上身呈45度的角度,同時用手輕輕拍背,使粘附在氣管上的分泌物得以松勁,利于咳出。

      保持空氣溫度,溫度和潔凈度十分重要。室溫最好保持20-26℃左右,定時通風,室內濕度50%~70%,利于痰液稀釋而咳出,空氣太干燥,痰液粘在氣管壁上不易排出。

      ●夜間咳嗽厲害可稍抬枕頭,減少患兒胃食道返流對咽喉部刺激。

      如何給咳嗽的寶寶選擇藥呢?

      一般來講,止咳藥分兩種,一種以化痰為生另一種以止咳為主。

      市面上一般化痰藥有遠志糖漿,氧化銨糖漿等,一些衡釋痰液作用止咳藥姑息可寧,小兒止咳糖漿等。小兒咳嗽劇烈時可用一些鎮咳藥。由于小兒咳嗽中樞發育不完善,咳嗽止住了,但痰排不出來,反而會引起呼吸道炎癥加重,一般采用較溫和的糖漿劑如小兒聯邦止咳露。可起止咳化痰作用,其糖漿劑對粘膜潤滑,減少炎癥分泌物對局部粘膜的刺激。

      保證患兒足夠時間休息,減少氣道可能存在過敏因素,很多醫生建議選用一些抗組織胺的藥,如真誠爾敏、非那它,這些藥一方面抗過敏,同時也有中樞鎮靜作用。

      中藥止咳化痰也有很好的效果,如竹瀝水、枇杷膏等也可采用辨證施治運用中藥。
     

     

     

    健康護理:兒童服藥要選型

     

      孩子吞咽能力差,又不懂事,喂藥時很難與大人配合。其中更為重要的是,孩子服藥要選擇適宜的劑型,否則可能造成吞咽困難。有些非兒童專用藥物劑型,家長無法計算準確用藥量而影響藥效。

      1.糖漿劑

      主藥溶解后混懸在高濃度的糖水中。糖漿劑中的糖和芳香劑能掩蓋某些藥物的苦、咸等不適味道。

      2.干糖漿

      與糖漿劑相似,但它是經干燥后的顆粒劑型,味甜、顆粒小、易溶化。

      3.果味型片劑

      因加入了糖和果味香料而香甜可口,便于嚼服,適用于周歲以上的小兒服用,如小兒施爾康等。

      4.沖劑

      藥物與適宜的輔料制成的干燥顆粒狀制劑,常加入調味劑,且獨立包裝,便于掌握用藥劑量。如思密達、板蘭根沖劑等。

      5.滴劑

      此類藥物一般服量較小,適合于周歲以內的嬰幼兒,須按說明書嚴格遵守用藥量。可混合于食物或飲料中。

      6.口服液

      由藥物、糖漿或蜂蜜和適量防腐劑配成的水溶液。分裝單位較小,穩定性較好,易于貯存和使用。

      家長應采取不同的方式減輕孩子對藥物的畏難情緒,對已有認知能力的孩子,應耐心勸導,使他們理解藥物與疾病的關系。(曹霞)

     

     

     

    家長不要這樣給孩子喂藥

     

      有些父母因為沒有辦法讓孩子服下藥,常常采用一些錯誤的喂藥方法,其結果不僅使孩子對服藥更為恐懼和反感,還常會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喂藥方法,希望父母們引以為戒。

      1、強行灌藥:有些父母用按頭、撬嘴、捏鼻的方法,待孩子張嘴吸氣時硬將藥物灌入。這樣喂藥十分危險,因為孩子在哭鬧和吸氣時,藥物非常容易進入氣管,從而可以引起嗆咳,甚至造成呼吸道堵塞而窒息死亡。

      2、恫嚇強迫:有些父母以訓斥、羞辱、恫嚇甚至打罵相加的方式強迫孩子服藥,這對病體虛弱的孩子無異于“雪上加霜”,孩子盡管能夠含淚強咽苦藥,但常會引起胃腸痙攣、惡心嘔吐或尿失禁,有時還會使藥物誤入氣管。

      3、突然襲擊:一些家長趁孩子張口哭或笑時,突然將藥物投入其口中,隨即灌水沖服。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此時孩子的聲門處于開放狀態,突然投入的藥物可隨吸氣而誤入氣管。

      4、暗中偷襲:有的父母乘孩子熟睡之際將藥灌入其口中,這更是危險的做法。由于孩子的咽喉狹窄,且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睡眠中咽喉部神經突然受到刺激,會發生咳嗆和喉痙攣;如果藥物誤入氣管,可以引起窒息。

      5、游擊作戰:有些父母采取“化整為零”或“化零為整”的方法,將一次常規用藥量分為幾次喂服,或將兩次藥量合為一次喂服。這種喂藥方法不僅不能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也難以保證用藥安全。

      6、整藥碎服:不少藥物不能采用研碎喂服的方法,例如腸溶衣藥片,因為這種藥物對胃有刺激,而且藥物被胃液分解破壞使療效下降。如果研碎后服用,不僅達不到治療目的,還有可能產生嚴重不良反應。

      7、蒙混哄騙:有些父母將藥物拌入豆漿、牛奶或乳糕等食物中喂服,此法欠妥。因為牛奶中的鈣、磷、鐵等可與藥物成分發生作用或結合而影響療效,或沉淀而影響吸收。乳品中的脂肪和蛋白還會影響某些藥物的吸收。倘若多次這樣哄騙,孩子會發生拒食和挑食。

      8、果汁送藥:果汁多為酸性,而很多藥物在酸性環境中會被分解破壞,影響吸收和治療效果,甚至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如抗生素、不少抗感冒藥、消化系統用藥多不耐酸,或可因酸而增加副作用,尤其是健胃、止瀉的中藥,多是靠其苦味發揮治療作用,故不宜用果汁送服。

      小兒宜采用短期或臨時用藥。如需長期用藥,則需定期復查病情,及時調整,以免產生蓄積中毒和藥物依賴。

      嚴格掌握小兒用藥劑量

      小兒特別是新生兒用藥比成人敏感,把小兒當成“小型成人”而將成人用藥量估計減量是不正確的。必須由小兒科醫生根據小兒及新生兒的生理特性、藥物性質計算出較為準確的用藥劑量。否則,用量不足會使機體產生抗藥性,給徹底治愈帶來困難;超過小兒規定用量會引起中毒,甚至造成生命危險。

     

     


    幾種兒童常用藥的禁忌

     

      兒童用藥與成人用藥有許多不同之處。由于兒童的生理功能尚未發育完善,所以在下列幾種兒童常用藥物的使用上要加以注意。

      鐵劑:在服用鐵劑時,添加適量的維生素C或桔子汁有助于鐵劑的吸收和利用,以免刺激腸道。服用鐵劑時不宜與牛奶、豆漿、茶水、菠菜和蘇打餅干等食品同服,因這些食品均有礙于機體對鐵的吸收。

      乳酶生:乳酶生不能與黃連素、痢特靈等抗菌藥物同服,因為這些腸道抗菌藥物可抑制乳酶生的活性,使其失去藥效。

      維生素C:在兒童服用維生素C時,不宜同食豬肝。因為豬肝中含有豐富的銅元素,銅元素會使維生素C氧化,從而降低或失去維生素C原有的生物效能。

      鈣片:幼兒在補鈣期間不宜食用菠菜。因為菠菜中所含有草酸容易和鈣結合成草酸鈣,從而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

      氨茶堿:幼兒對氨茶堿的解毒和排泄功能尚未發育完善,而且氧茶堿的劑量與中毒劑量又比較接近,所以,兩歲以內的嬰幼兒必須按醫生的醫囑嚴格掌握劑量,以防中毒。

      痢特靈:兒童服用痢特靈時應加服2片酵母片或復合維生素B,這樣能降低痢特靈的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副作用。

      糖漿:兒童不宜在飯前、睡前服用各種藥物糖漿制劑,因為糖會抑制消化液的分泌,飯前服用則使兒童產生飽脹感而影響食欲。青草

     

     

     

    孩子誤服藥物的應急處理

     

      孩子容易誤服藥物的原因很多,例如:孩子多喜歡吃糖果,又缺乏鑒別能力,有時把帶有甜味和糖衣的藥物當成糖果吃,還有的把有鮮艷顏色、芳香氣味的水劑藥物、化學制劑當成飲料喝引起中毒。另外,幼兒好奇心強,模仿大人服藥,也能釀成中毒。孩子一旦發生誤服藥物,由于成倍或十幾倍超出劑量,有的藥物對小兒敏感性高,嬰兒解毒和排泄能力差,如不及時發現和處理,常常發生嚴重后果。

      一旦發現孩子誤服藥物,正確處理的原則是:迅速排出,減少吸收,及時解毒,對癥治療。

      首先,盡快弄情什么時間,誤服了什么藥物和大體劑量,為就醫時提供情況。不要打罵和責怪孩子,免得孩子害怕不說真實情況而誤診。

      如果誤服的是一般性藥物(如毒副作用很小的維生素、止咳糖漿等),可讓孩子多飲涼開水,使藥物稀釋并及時排出。

      如果吃下的藥物劑量過大又有毒性,首先應立即用手指或硬雞毛刺激舌根催吐,然后再喝大量茶水、肥皂水反復嘔吐洗胃。催吐和洗胃后讓病人喝幾杯牛奶和3—5枚生雞蛋清養胃解毒。

      如果誤服的腐蝕性藥物,如碘酒類藥物之后要分秒必爭,馬上喝米湯、面湯等含淀粉液體;若是來蘇兒可喝蛋清、牛奶、面粉糊以保護胃粘膜;若為強酸,禁用胃管以免損傷食道、胃粘膜,應立即服石灰水、肥皂水、生蛋清,以保護胃粘膜;若為強堿,應立即服用食醋、桔汁、檸檬水等,然后立即送醫院。

      吃了有毒性的藥物,在采取急救措施后,可取綠豆100克、甘草20克,煎煮30分鐘服湯以解余毒。另外,病人送醫院急救時,應將錯吃的藥物或藥瓶帶上,以使醫生對癥及時采取解毒措施。

     

     


    孩子體溫升高先別忙著用藥

     

      媽媽下午去幼兒園接明明,看見孩子的小臉紅紅的,再摸摸額頭也是燙的,一下子就急了,立即帶明明去了兒童醫院。

      在急診室,護士給明明量得體溫為37.8攝氏度,可醫生檢查了明明的身體卻沒有發現其他異常。“完了完了!是不是得了什么怪病了?醫生,趕快先開點藥退燒吧!百服寧就行!……”媽媽恨不能抓過醫生的筆自己寫。醫生詳細地詢問了孩子在幼兒園的活動,得知明明下午上了體育課,跳繩、拍球,玩得很開心,笑了:“別擔心了。孩子是暫時性的生理性體溫升高,不是生病,不用吃藥。”

      一般來說,正常小兒腋下溫度在36-37攝氏度之間,下午的體溫會高于上午。引起孩子體溫暫時升高的原因,除了劇烈活動以外,還有進食、排便、情緒激動、精神緊張等一些因素;而饑餓、久不活動、體質虛弱、衣被過薄、室溫偏低等因素則可使孩子的體溫暫時下降。這些都是生理性的,不是疾病。生理性體溫升高一般是低熱、中等熱,不會是39攝氏度以上的高熱。由于這種體溫升高是一種生理反應,孩子體內會自動調節,因此不必給予藥物治療。當導致生理性體溫升高的原因去除后,在數分鐘到1小時之間,體溫會自動下降至正常。同時,家長讓孩子安靜下來,多喝點溫開水,休息一會或睡一覺;或者用低于體溫1—2攝氏度的溫水給孩子洗浴15分鐘,都有利于體溫很快地恢復正常。方法很多,總之就不用吃藥。

      有的孩子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還會出現階段性的低熱,每次發熱大約3-4天,之后發熱癥狀自行緩解。發熱時腋下體溫可達37.3-37.6攝氏度,伴有食欲減退、厭食、口渴、面紅、易哭、煩躁、夜驚、指尖冷等癥狀,而去醫院檢查各項指標均正常。這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稱之為“生長熱”。這種情況多見于較小年齡的孩子,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其癥狀也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所以同樣不需要治療,但需要增加營養,多補充維生素和蛋白質,如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瘦肉、魚蝦等。尤其是長得快的孩子,更需要足夠多的鈣質。

      不可掉以輕心的發熱

      ●有驚厥病史的孩子,當體溫達到38攝氏度及以上時,就會出現危險的“高熱驚厥”。對這種孩子不允許長時間觀察,應立即給予退熱劑、鎮靜劑和其他治療。

      ●對高熱和過高熱的孩子應立即給予退熱劑治療。因為當人體在39攝氏度以上時,代謝亢進,會產生各種毒素,使人體出現各種中毒癥狀,孩子會有明顯不適、頭痛、哭鬧、煩躁不安、脫水及酸中毒表現,嚴重者會出現昏迷。如治療不及時,往往會產生較為嚴重的后果。

     

     

     

    孩子腹痛勿濫用止痛藥

     

      引起孩子腹痛的原因有許多,屬于一般內科疾病的有:

      ⒈消化不良,腹痛的同時常伴有嘔吐、腹瀉,或大便次數增加,食欲減退。

     ?、参改c痙攣,小兒突然發生腹痛,為陣發性,疼痛間歇期腹軟,無壓痛或腹肌緊張,大多持續幾分鐘后自行緩解。

     ?、衬c道蛔蟲癥,為陣發性腹痛及隱痛,以臍周圍為主,無固定部位。

     ?、醇毙阅c膜淋巴結炎,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和中并發,伴有發熱、嘔吐,有時可有腹瀉或便秘,疼痛部位以右下腹為多。

      如果腹痛屬于以上幾種情況,服些消化藥或止痛藥,會使癥狀好轉,腹痛減輕。但腹痛也可能是由一些嚴重的腹部疾病或全身疾病所引起,比如急性菌痢、急性腸胃炎、胰腺炎、過敏性紫癜等。這些疾病常伴有嚴重的全身癥狀,如高熱、脫水、便血等,單純服用止痛藥,非但不能使腹痛緩解,反而容易掩蓋病情,延誤診斷。特別是一些小兒急腹癥,如闌尾炎、腹膜炎、腸套疊、腸梗阻、消化道潰瘍等,妝這些疾病發生引起劇烈腹痛時,如果隨便給孩子服用止痛藥或注射止痛針,而不及時送醫院急診,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危及生命的后果。

      因此,當孩子腹痛時,應該認真檢查,了解病史,結合孩子的全岙情況及腹痛的部位、性質、程度、持續時間等來作出正確判斷,慎重處理,千萬不能濫用止痛藥。

     

     


    孩子吃錯藥的家庭急救方法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誤服了藥物,切莫驚慌失措,或指責、打罵孩子。正確的處理方法是:迅速排出,減少吸收,及時解毒,對癥治療。

      首先,要早期發現孩子吃錯藥的反常行為,如孩子誤服安眠藥或含有鎮靜劑的降壓藥,孩子會表現出無精打采、昏昏欲睡,家長遇到此事,要馬上檢查大人用的藥物是否被孩子動過。

      其次,家長要盡快弄清孩子誤服了什么藥物,服藥時間大約有多久和誤服的劑量有多少,及時掌握情況,為下一步制定治療方案提供幫助。如果誤服的是一般性藥物且劑量較少,如毒副作用很小的普通中成藥或維生素等,可讓孩子多飲涼開水,使藥物稀釋并及時從尿中排出。

      如果吃下的藥物劑量大且有毒性,或副作用大(如誤服避孕藥、安眠藥等),則應及時送往醫院治療,切忌延誤時間。如果誤服的是腐蝕性較強藥物,在將病人送往醫院的這段時間內,要由有醫療常識的人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比如說誤服強堿藥物,應立即服用食醋、檸檬汁、桔汁等;誤服強酸,應使用肥皂水、生蛋清,保護胃黏膜;誤服碘酒等,則應飲用米湯、面湯等含淀粉的液體。值得注意的是,在送往醫院急救時,應將錯吃的藥物或藥瓶帶上,讓醫生了解情況,及時采取解毒措施。

     

     

     


    給兒童服藥的六大錯誤方法

     

      冬春之季,隨著天氣的變化,患各種疾病的人數驟增,兒童更為顯著。如何正確地讓兒童服藥就非常重要了,下面幾種錯誤的服藥方法容易對兒童造成傷害,請家長多加注意:

      讓兒童干吞藥片 這種吃藥方法易使藥物滯留在兒童的食管中,造成兒童食管黏膜損傷、出血。

      捏住兒童的鼻子喂藥 兒童的鼻子被捏,只用嘴巴呼吸,這時藥物容易嗆進氣管和支氣管,輕則引起劇烈咳嗽,重則發生吸入性肺炎或藥片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將膠囊拆開給兒童服用 兒童可能會出現由于藥物味苦、難聞,或刺激口腔黏膜、胃黏膜而引起惡心、嘔吐、腹痛、食欲不振。同時藥物可能被胃酸破壞,需要腸溶的藥物卻在胃中溶解,不能很好地被吸收。

      讓兒童用果汁服藥 果汁中含有酸性物質,可使許多藥物提前分解,或使糖衣提前溶化,不利于胃腸吸收。有些藥物在酸性環境中副作用增強;某些堿性藥物更不能與果汁同時服用,因為酸堿中和會使藥性大減。

      用茶水或牛奶給兒童服藥 茶葉中含有咖啡因、茶堿、鞣酸等,這些物質可與藥中成分發生反應,使藥物失效。牛奶中含蛋白質、脂肪酸多,可在藥片周圍形成薄膜將藥物包裹起來,影響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同時,牛奶及其制品中含有較多的鈣、磷酸鹽等,這些物質可與某些藥物生成難溶性鹽類,影響療效。

      服中藥時加糖 一般情況下,涼性藥物可適當加一些白糖,熱性的藥物可加適量的紅糖。有些中藥利用苦味達到藥效,不能加糖。因為中藥的蛋白質、鞣酸等可與糖中的鐵、鈣等起作用而影響療效。亞平

     

     


    兒童用藥“八大誤區”

     


      文/高春東

      現在家庭自購藥品服用的現象逐漸增多,許多家庭都有儲備的“小藥箱”。但由于對兒童的病情判斷不準確,盲目用藥,掩蓋病情,延誤治療等現象屢屢發生。小兒處于生長發育期,用藥與成人大不相同,藥物的毒副作用較之成人更為敏感,用藥不當不僅造成兒童藥物中毒事件時有發生,而且已成為兒童藥源性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一、預防性用藥: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長,個別家長過于相信廣告宣傳和藥品價格優惠的誤導,盲目給孩子服用藥物以作預防。

      二、超劑量用藥:多數家長對藥學知識了解不多,隨便給兒童超劑量用藥,從而造成急性或蓄積性藥物中毒。

      三、擅自用抗生素:有的家長發現孩子感冒發燒,便盲目使用抗生素,造成的后果有:①毒性反應:如濫用鏈霉素、慶大霉素等造成耳聾。②過敏反應:如青霉素可致嚴重的過敏性休克,磺胺類引起過敏性皮疹等。③二重感染:其中以鵝口瘡及真菌性腸炎最為多見,且較難用藥物控制。

      四、濫用退燒藥:有些退燒藥對兒童的呼吸中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由于家長缺乏醫藥常識,且急于減緩患兒病情,兒童發燒時,便隨意增加退燒藥,引起兒童虛脫、休克。五、亂用止瀉藥:兒童腹瀉發病率較高,治療應根據脫水、電解質紊亂程度適當給予液體療法、飲食療法及控制感染等措施。但有些家長不加選擇地亂用止瀉藥,用后腹瀉雖然減輕,但因腸道的吸收而使毒素增加,引起全身的中毒癥狀。

      六、使用成人藥物:有些家長會給患兒吃一些成人用的抗生素藥、感冒通之類,雖然劑量減半,但這也是不妥的。因為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藥物解毒的酶系統、代謝系統均未發育成熟,許多藥于兒童不宜。例如,氟哌酸可引起兒童關節病變,影響其生長發育;強力霉素可影響小兒骨骼正常生長,且易沉淀在牙組織中導致牙釉質發育不良;感冒通中的有效成分雙氯芬酸對腎有損害,并可引起急性血小板減少。

      七、隨意改變藥物劑型:有的家長常把成人用的膠囊內容物倒出來喂兒童,或把針劑改為口服液,給患兒服用。這樣隨意改變藥物原有的劑型,減弱了藥物的作用,增加了藥品的毒副作用,有的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八、濫補營養品:一些家長長期給孩子服用鈣劑,造成骨骼的過早鈣化,影響了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更甚者給予大量營養滋補品,卻不知道這些營養品中有的含有一定量的激素或類激素物質,用之過多會造成內分泌功能紊亂,形成早熟或影響發育。有的家長把維生素視為營養藥而不加限制地使用,這樣容易導致維生素中毒。

     

     

     

    寶貝寶貝,用藥一定要小心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一旦生病了,父母更是感同身受,無不立即求醫或自行拿藥,希望能早日解除孩子的病痛。然而由于孩子的生理成長、身體組成和體重的連續變化,使得小兒用藥變得較為復雜。因此,不論是帶小孩到醫院或至藥局拿藥,父母都應認識以下正確用藥三法寶,讓寶寶能早日恢復健康!

      正確用藥法寶一:

      認識兒科用藥劑型與使用方式

      在學習正確使用小兒藥物之前,必須先了解,由于寶寶的年齡階段不同,合適的藥物劑型也大不相同。以下針對不同的劑型,——說明適合的年齡層以及正確的使用與保存方式:

      錠劑

      由于5歲之前的兒童不能吞咽錠劑或膠囊,因此不建議使用。而對于6~12歲的孩童,錠劑或膠囊應搭配開水或糖水吞服,以免因體積太大而哽住喉嚨,造成不舒適而厭惡服藥。

      保存方式:存放于室溫中(除非有特別指明要冷藏)、避免潮濕和日光直射。

      藥粉

      以藥粉喂食新生兒及嬰兒時,應先將藥粉用少許冷開水調開后,用針筒或喂食器喂服。不建議將藥粉加入牛奶中,以免往后對牛奶產生排斥拒喝的現象。


      對于孩童,也可先將藥粉用少許冷開水調開后服用。若孩子因為藥味拒服,可加入新鮮果汁(避免使用葡萄柚汁)或糖水服用,是較安全也較易入口的方式,但最好還是白開水。

      保存方式:藥粉大都是用錠劑或膠囊磨成粉末,已破壞藥物本身之設計,所以于療程結束,若還有因忘記服用而剩下之藥粉宜丟棄,即使癥狀類似,因其病因不盡相同,應再就診,不要擅自服用上次剩余之藥物,以免延誤病情。

      小兒專用抗生素藥物大都為瓶裝細顆粒劑,開瓶后加冷開水至所指定之刻度,搖勻后再依照指示之量服用??股刂苿┘铀笞詈觅A存于冰箱,保存期限為一星期。

      藥水

      1歲以內的嬰兒,最好使用有精密刻度的針筒或服藥器,以便準確量取及喂食。喂食時可將藥品滴在口腔后方或舌兩則。注意一次量不要太多,以免噎到。

      1~12歲的孩童應依醫師之指示,用小量杯倒取正確之藥量。要確定指示藥量能全部吃完,以避免劑量服用不完全,影響藥效。若孩童對于藥水味難以忍受,父母可在服藥后讓小孩喝些飲料以除去藥味。

      保存方式:藥水開封之后的保存期最長為一個星期,超過一星期即不宜再服用。

      栓劑

      一歲之前的嬰兒常見之栓劑為解熱劑(肛門塞劑),通常用于體溫超過39℃或小兒不適于口服藥物時使用。使用時應嚴格遵守醫師指示之量(如1/2顆、1/3顆),及使用時間間隔。

      1~12歲的孩童也應遵守指示量及間隔時間。有時因為栓劑會刺激肛門而造成拉肚子的情況,而將栓劑一并排出,此時可用手輕壓在屁股兩側或用衛生紙以手指暫壓肛門口,并平躺15分鐘。但如果腹瀉發生就不適合使用栓劑,應改用口服或注射。

      保存方式:栓劑宜貯存于冰箱,并依藥品保存期限使用。

      藥膏

      為新生兒、嬰兒或是孩童涂抹藥膏時,也應該遵守醫師指示量及次數。多次涂抹的療效是相同的,非但無益,反而增加藥物副作用的機率。再者,太厚的藥膏會令人產生不適感,且下意識會有搓揉的沖動。使用藥膏時,要避免小兒亂摸、亂摳,以免影響其藥性或孩子不慎將藥品吃入,因此父母可用繃帶貼于涂抹處來預防。

      保存方式:放置于陰涼干燥、小孩不易取得的地方,并依藥品保存期限使用。

      正確用藥法寶二

      詢問醫師或藥師用藥的知識

      小兒用藥最容易發生的問題就是“用藥不當”,如用藥過量、混用藥物或使用過期藥物等。這可能導因于父母對用藥知識的不足。其實只要在拿藥時,多花一些時間向醫師或藥師詢問,都可以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詢問時最重要的原則便是掌握藥品的藥性(作用、副作用等)、使用期限和劑量,以協助父母獲取更正確的用藥知識。

      藥品使用相關問題可包括:

      ·為什么開這個藥?

      ·有什么副作用?

      ·副作用發生時如何處理?

      ·這個藥物會不會和其他藥物產生不良

      反應?

      ·藥物要服用多久才會有效果?

      ·如何安排藥物服用時間和劑量?

      ·應該在空腹或飯后服用?

      ·是否要避免哪些食物或飲料?

      ·忘記服用藥物時怎么辦?

      ·藥物應如何保存?


      正確用藥法寶三

      了解用藥禁忌與注意事項

      不論小兒的藥物是哪一種型式,父母應確定給予小孩藥物前已了解下列注意事項和禁忌:

      1 有家族過敏史、家族遺傳病史、已有或已在服用何種藥物或營養補品,都須告知醫師,以免重復用藥,造成過量用藥。

      2 知道藥物名稱、劑量、服用方法。

      3 了解藥物可能之副作用。

      4 不可未經醫師許可自行變更小孩藥物劑量,因為小兒用藥之劑量系隨著小兒之體重、器官之成熟度而異,所以小兒不能以大人或其他小孩用藥量之比例計算,以免過量或藥劑不足。

      5 千萬不可騙小孩說藥物是糖果,以免小孩亂吃。應該教育小孩服用之藥物是對他有益的東西。

      6 小孩如有任何藥物過敏或正在服用其他藥物(中、西藥皆然),必須記錄下來并告知醫師。

      7 牛奶、汽水、茶、果汁等,與藥物混合都有一些影響,所以還是以白開水服用藥物最好。

      ·牛奶會使四環霉素、鉍鹽、鐵劑形成復合物而干擾藥物吸收。

      ·汽水屬酸性碳酸飲料,會加速藥物溶解,影響藥效。

      ·茶中含有單寧酸,會吸附藥物,影響藥效。

      ·果汁中以葡萄柚汁最具典型影響力,與藥物合并使用可能產生藥物過量之副作用(如plendil、flodipine等藥物),或藥物無法吸收之副作用(如losartan、fexofendine、digoxin、vinblastine、cyclosporine等藥物)。

      8 大多數的藥物是飯后服用,但有些藥物必須飯前服用才能發揮藥效,如止吐劑、治療糖尿病藥物(insuline),沒有遵守飯前或飯后服用,會影響藥效。

      9 忘記服藥時,可用距離下一劑服藥時間來判斷:

      ·QD(一天一次):如果距離下一劑服藥時間8~12小時以上須補服。

      ·BID(一天兩次):距離下一劑服藥時間5~6小時以上須補服。

      ·TID(一天三次):距離下一劑服藥時間2~4小時須補服。

      ·QID(一天四次):距離下一劑服藥時間1~2小時須補服。

      ·抗生素與類固醇:為了維持血液中有效濃度,應嚴格遵守服藥時間與天數。

      10 將藥物保存于小孩無法取得之場所或有兒童安全鎖之柜子。

      結語

      藥物可以讓生病的小孩舒適、痊愈,但是若不遵守安全的使用規則,對于小孩則會有潛在的危險性,提醒愛寶貝的父母要小心用藥,以免適得其反!

      

      

     

     

    寶寶吃藥的10大禁忌

     

      1、忽視精確計量。

      醫生告訴我:給孩子喂藥時,決不應用吃飯時用的勺子給孩子喂藥,因為這樣無法精確計量,極易使藥量不足或過多。聞聽此言,我趕忙到藥房買了一個帶刻度的小量杯。

      2、沒有按體重服藥的意識。

      大多數兒童用藥都是按患兒的體重,而不是年齡來計算劑量的,能使一個體重15公斤的4歲兒童在1小時內退燒的劑量,如果用在一個體重20多公斤4歲的小孩身上,是無法使其退燒的。因此,一定要經常給孩子稱體重。

      3、忘記了細看藥瓶上的標簽

      藥品的有效期是一個應該關注的問題,特別對于那些偶爾給孩子喂一次的藥品來說,尤其如此。要知道,平常很管用的藥,要是過了有效期的話,也會不起作用的。

      4、“彌補”過度。

      給又哭又鬧的孩子喂湯藥時,將藥喂到自己和孩子衣服上,是常有的事。但有時,喂到孩子嘴里的藥很可能已經夠量了,如果你過量“彌補”的話,將是相當危險的。同樣的道理,如果孩子把藥吃下去后,不一會兒又將藥吐了出來,那么是否能再喂一次,也要非常慎重。所以,在購買湯藥、味苦的藥時,一定要先把有關的情況打聽清楚。

      自扮醫生角色

      1、想“節省”一下

      孩子的癥狀減輕了,而開的藥還剩下半瓶,你考慮到幾個月后,這藥可能還會派上用場,怎么處置這半瓶藥呢?

      醫生的建議:大多數處方藥,尤其是抗生素類藥,一定要按處方服完。如果不這樣的做,很可能會使病情復發。如果按處方喂夠后,藥物仍有剩余,那么得區分不同的情況來分別處理。需冷藏的湯藥,如已經開封,一般的就不再留用;剩藥如是片劑或膠囊,可以先放起來,但在給孩子吃前,一定要征得醫生的同意。所以去醫院給孩子看病時,最好和醫生說明一下家里的存藥情況,并征詢一下他的意見。

      2、自己“確診”下藥。

      我的一個很要好的同事,曾給自己的小孩吃了孩子的表哥正在吃的治喉炎的藥,因為她覺得自己的孩子總是咳嗽,大概也是患了喉炎。但3天后,小孩的病情未見好轉,她只得又帶孩子去了醫院。醫生在詢問了有關的情況后,說孩子的病無法確診,原因是藥物已經使孩子的炎癥減輕,他難以確定最初引起發炎的部位。另外,如果在不必要時給孩子吃抗生素,還易使病菌產生抗菌性,從而在孩子真正需要抗生素時,藥物卻發揮不出效用。

      3、魯莽吃藥<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宅男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 不卡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黄页网站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国产一级av在线播放| 丰满人妻被黑人连续中出|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久久这里有精品国产电影网|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亚洲一区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动漫av网站免费观看| 午夜不卡欧美AAAAAA在线观看|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现黄频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在线观看动漫 | AV喷水高潮喷水在线观看COM|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国产高清在线男人的天堂| 日本乱偷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激情五月开心婷婷深爱|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大胆老熟妇乱子伦视频| 亚洲更新最快无码视频| 亚洲欧洲精品专线| 99riav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 中国CHINA体内裑精亚洲日本| 色屁屁WWW影院免费观看入口| 免费人成视频网站在线18| 国产99在线 | 亚洲| 99久久免费只有精品国产| 日韩在线视频线观看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LV| 日韩免费码中文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人妻| 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免费的网站| 国产第一页浮力影院草草影视| 麻豆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无码专区视频精品老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