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猛禽(F-22 Raptor)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波音和通用動力公司聯合設計的新一代重型隱形戰斗機。也是目前專家們所指的“第四代戰斗機”(此為西方標準,若按俄羅斯標準則為第五代)。它將成為21世紀的主戰機種。主要任務為取得和保持戰區制空權,將是F-15的后繼型號。
![]() 2010年7月2日,一架美國空軍最先進的F - 22 猛禽戰斗機翱翔在夏威夷珍珠港希卡姆上空。
![]() 2009年3月9日兩架F - 22猛禽加油任務后飛過太平洋
![]() 2009年1月28日三架F - 22猛禽飛過太平洋部署到關島空軍基地。
![]() 2009年1月15日,F - 22戰斗機部署到日本嘉手納空軍基地。
![]() ![]() ![]() ![]() ![]()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空軍為了適應21世紀初作戰的需要,提出了先進戰術戰斗機計劃(英文簡稱ATF計劃)。ATF計劃要求飛機具有低可探測性、高機動性、敏捷性和超視距作戰能力,能夠在作戰過程中做到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先敵摧毀。為此,洛克希德公司的YF-22和諾斯羅普公司的YF-23)被選作了ATF戰斗機的候選方案,最后美國空軍選中了YF-22,其生產型編號為F-22。F-22同時兼顧了隱身性能和機動性能,其機身結構大量采用先進的復合材料,所采用的發動機的推重比在10一級,具有優良的作戰性能。1997年9月原型機YF-22開始試飛。
![]() ![]() ![]() ![]() ![]() F-22是美國于21世紀初期的主力重型戰斗機,它是目前最昂貴的戰斗機。它配備了可以不發射電磁波,用敵機雷達波探測敵機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和探測范圍極遠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IM-9X(響尾蛇)近程格斗空對空導彈、AIM-120C(AMRAAM)中程空對空導彈、推重比接近10的渦扇引擎、先進整合航電與人機接口等。在設計上具備超音速巡航(不需要使用后燃器維持)、超視距作戰、高機動性、對雷達與紅外線隱身性(隱身)等特性。據估計其作戰能力為現役F-15的2到4倍。將會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成為世界重型戰斗機的霸主。研發F-22的的技術也同時應用到了下一代F-35上。
掛載 ![]() ![]() ![]() ![]() ![]() 機炮:1門20mm M61A2火神式六管旋轉機炮,配有480發炮彈
空對空構型: 6枚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 2枚AIM-9響尾蛇導彈或AIM-132 空對地構型: 2枚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2枚AIM-9響尾蛇導彈或AIM-132 2枚GBU-32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 JDAM)或2枚風偏修正彈藥灑布器(Wind Corrected Munitions Dispensers, WCMDs)或8枚GBU-39小直徑炸彈(Small Diameter Bombs, SDB) ![]() ![]() ![]() ![]() ![]() 在機身制造上,F-22有著許多獨創的新技術特點。例如前機身的舭狀邊緣,世界上最大的鈦合金鍛件——中機身隔框,傳統航空材料(鋁合金與合金鋼)僅占全重的20%,鈦合金比例高達36%,復合材料也達到24%。該機的整體式座艙蓋尺寸達到了史無前例的3米x1米x0.76米的規模,重達163千克,可承受以相對速度1018千米/小時正面的一只1.8千克重飛鳥的撞擊。該座艙蓋采用聚碳酸脂透明件,厚度達20毫米,強度達到117~196MPa。該座艙因為強度很大,彈射座椅已經無法使用穿蓋方式,改為使用火箭拋射方式。F-22后機身前后梁采用了熱等靜壓鈦合金鑄件的電子束焊接結構。
![]() ![]() ![]() ![]() ![]() F-22裝兩臺普拉特·惠特尼公司F119-PW-100加力式渦扇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155.7千牛,發動機推重比達到10,飛機推重比達到1.1。發動機不開加力時,飛機能以M1.58作超音速巡航30分鐘。這一特性對于高速突防、快速通過敵防空區極為有效,并可大大提高空中發射導彈的初始速度,使空射武器沒有空帶限制,這在雙方迎頭相遇的超視距空戰中尤為重要。飛機能在空中迅速變換自己的位置,使機頭快速指向目標,并能在空中任一位置向敵機發起攻擊。
![]() ![]() ![]() ![]() ![]() F-22的AN/APG-77雷達是1個用于探測目標的有源相控陣系統。它通過集中式數據處理系統與其他傳感器和航空電子設備一起工作。處理器控制天線發射和接收波束的圖形,以及處理接收的雷達數據。工作頻率:8至12GHz;掃描范圍:電子掃描,±方位90°;真實波束地形測繪:148公里;多普勒波束銳化:18.5公里、37公里或74公里;活動目標指示:74公里;邊測距邊搜索:296公里(迎頭);邊速度搜索邊測距 296公里(迎頭)。平均故障間隔時間450小時(預測值)。
![]() ![]() ![]() ![]() ![]() F-22部署在本土阿拉斯加基地,8個中隊。
另外的一支中隊也曾于2007年2月進駐日本嘉手納空軍基地,4月與日本航空自衛隊戰機展開聯合飛行訓練,5月初陸續撤離,結束為期三個月首度美國本土以外的基地駐防。 2008年7月中至8月初,F-22A進駐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參與“Jungle Shield ”演習。 預計2010年,美軍將于夏威夷希肯空軍基地正式部署F-22A一中隊。 美軍關島軍事基地的F-22 ![]() ![]() ![]() ![]() 當地時間2008年3月25日上午10點,美國空軍一架F-22“猛禽”戰斗機在南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東北約56公里處墜毀。駕駛這架戰機的是49歲的資深飛行員大衛·庫利,曾在美空軍服役21年,他來不及彈跳逃生,當場死亡。
1992年4月,F-22一架原型機在低空飛行時墜毀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跑道上,飛行員彈射逃生。失事原因是電傳操縱系統出現問題。2004年12月F-22試飛與測試時,飛行員也彈射逃生。美國調查委員會隨后排除了飛行員操作失誤、裝配質量問題以及測試內容過于危險等因素。 ![]() ![]() ![]() ![]() ![]() ![]() ![]() ![]() ![]() 一架KC-135 KC-135加油機給F-22加油 ![]() ![]() 裝配車間工人在給F-22噴油漆 ![]() ![]() F-22 攜帶的全球定位制導的GBU-39炸彈和AIM - 120空對空導彈
![]() F-22 打開武器艙門 ![]() 一架F-22飛越內華達州天鵝湖自然保護區 ![]() ![]() 一架F- 22,一個P - 51野馬,和一個P - 38閃電飛行編隊 ![]() ![]() ![]() ![]() 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NBC環球攝影師在拍攝F-22 ![]() ![]() FA-22還采用傳感器孔徑綜合設計,機上布置的20多個電磁天線就能完成原來第三代F15戰斗機上60多個天線才能完成的功能。
FA22采用了敵方無法截獲的激光綜合飛行數據鏈,能實現16機編隊協調作戰。可分為4個4機編隊作戰。每個小隊都能實現信息共享。 裝載AIM-120 空對空導彈 ![]() 駕駛艙罩特寫 ![]() ![]() ![]() 發射 AIM-120 空對空導彈 ![]() 完善的隱身能力使得FA22能輕易識別鎖定,并在50至80公里(使用AIM-120C/D)乃至100至200公里(使用AADRM)的距離外朝他國敵機發動視距外攻擊時,敵國戰機的雷達卻難以在20至30公里距離外有效鎖定猛禽;至于在紅外線隱形方面,目前僅知道有洛馬工程師曾聲稱:其表現較猛禽戰機的雷達隱形性"不遑多讓"。
FA22和F-15與F-16等上代戰機相較,其超越群倫的實戰高速飛行性能與超音速機動性使得同樣的空對空導彈在其手中,有效射程可望延伸50-100%,并使敵方AAM/SAM的有效迎擊距離縮短25-75%。 ![]() ![]() ![]() ![]() 依照猛禽中隊飛行員說法,近來其已經與空軍F-15和F-16比試過多次,而截至目前,尚未有任何一架F-15或F-16找到在被猛禽"擊落"前,先行發現猛禽戰機存在的方法;在過去一年來,猛禽戰機和F-15C間的多次空中仿真較量,取得104:0之壓倒性綜合仿真戰果,其中包括那次"以一敵五,三分解決"的經典傳奇.在和F-16間的典型仿真測試中,通常是以一對猛禽戰機對抗6-8架F-16戰隼,在隱形與1.5馬赫級超音速巡航功能下,戰斗的結局幾乎總是一面倒。F-22在開戰后4-5分鐘內將所有茫然不知的F-16機群全數屠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