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呂老師推出鬼谷老祖仙師凝真法脈修煉的平臺先天混元莊以后,學者提出了不少問題,綜合回答如下,供大家參考,有不對的地方,再作修正。
1、凝真法脈的來歷? 答:鬼谷老祖仙師在《修為經·本經陰符七篇》:“實意法螣蛇”圣文中,明確教誨,“意慮定,則心遂安,則其所行不錯,神者得則凝。”這是凝神需要心安、心靜,心靜后則心退而神出,這就是不要心而存神的緣由。如心存神卻退,用心多了又耗神,耗氣。退心而神出,用神觀照身體能起到養氣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再做到凝神,健身的效果則又大不相同,這是“凝”字的來源。 “真”字的原處,在老祖仙師“盛神法五龍”圣文中連用了四個“真人”。“生受之天,謂之真人。”“真人者,與天為一。”“是謂神化歸于身,謂之真人。”真人是同天地長壽之人,永恒永存。正如道祖在《道德經》五十章中教誨的“蓋聞善攝生者(修真養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這是對其真人的簡述。 “凝真”就是凝煉真炁而得道才能成為真人,在老祖仙師的圣文中二千多年前就已明確了下來,一直延續至今,這就叫做“凝真法脈”。 凝真的法門是以龜靜龜息作為平臺,龜靜而息,息而自然無為,說明龜息是先天的,與生俱來的,所以取名“先天混元莊”。這是符合龜靜先天自然無為的意思。用“心”是后天有為的,“龜息”是自然而呼吸,人修真到了最高境界就是自然而然連“呼吸”也不存意。 “凝真法脈” 源出于江西貴溪鬼谷山,從仙師確立以來二千多年來在民間延續至今。鬼谷山,又稱云夢山鬼谷洞,屬龍虎山支脈,當地人俗稱為云夢山或鬼谷山,因仙師鬼谷子曾修真講學于此而得名。鬼谷洞位于鷹潭市貴溪縣冷水鎮麻地鄉洞源村,鬼谷山峰巒高峻,云海松濤,氣象萬千,被道教稱之為第15洞天“貴元思真洞天”。在西漢時期為了紀念朝拜鬼谷老祖仙師在云夢山鬼谷洞建立了“三元宮”道教圣地。鬼谷山勝跡,在歷史上曾一度被淹沒。直至五代十國后期,當地一位叫劉英的教書先生在云夢山腰的荊榛叢中發現一塊古老的殘碑,碑石長滿蘚苔,拂苔即見碑之古篆記載著鬼谷先生當年在此修真講學之事。消息傳開,恰適南唐朝臣陳喬奉敕遍祀名山,在龍虎山耳聞這一發現,曾親臨鬼谷古壇修行醮禮。又于南唐保大十一年 (953)偕劉英先生赴闕將此事奏聞朝廷。時南唐中主李璟及其子李煜(李后主)號為國主,卻又是詩書畫之大家,父子二人尤長詞名,有“詞魂”之稱譽。一見這份記載著當年鬼谷先生在貴溪云夢山修真講學的古篆拓本,非常喜愛。于是由王室成員出資,仿效上清官觀規制,在鬼谷洞前修建規模宏大的凝真道觀。并由專職道士管理,專職修真養生,為國祈福。當時的“凝真觀”琳宮梵宇,殿臺樓閣林立,建筑非常壯觀,四面八方朝圣仙師的信眾整天絡繹不絕。所以,二千多年來的凝真法脈傳承至今,將繼續承傳下去,并弘揚光大,在凝真法脈發揚光大之時,也是鬼谷老祖仙師性德、行德知行合一,因果相應,養生健康長壽新的道德觀推廣之時。 鬼谷老祖仙師的《本經陰符七篇》就是凝真法脈的理論依據,其中的“龜靜法門”龜息就是“先天混元莊”的平臺。換句話說,“龜息大法”就是先天混元莊。兩者說法不一,實質一個。實際上,后天渾圓樁也是先天混元莊人間修煉的初級法門,只是注入了麻熱脹心法,形法上要求不嚴謹,隨意性強。正如說人一樣,人都是人,有人私心重,有人道德修養高,品位不同。 《本經陰符七篇》是仙師《持樞》的具體體現的理論基礎、修煉的法門。《持樞》的天道天理必須有具體理論理法作為入手入門的平臺,進入平臺以后,慢慢體驗、體悟,最后你將會感悟到,“啊!進入混元莊,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嘆! 2、先天混元莊與后天渾圓樁的比較,哪個治病健身、出武功等高級特功效果快? 答:還是先天混元莊優于后天渾圓樁。其理由是:先天混元莊是自然的,自然是最高境界,因為自然而然,減少了人的精氣神消耗,后天渾圓樁心法多,欲望多,如一方面想到麻熱脹,一方面又想快快出功夫、快快治病健身等。想得越多,精神負擔越重,反而越消耗精氣神。 我上小學時,因聽武俠小說多了,幻想學武功當武林高手,結果投師學藝,于是槍刀棍棒十八般武藝都想學,各種拳術、套路都想練,到了近四十歲,還是武功平平,干脆不學武功了,免得精神思想包袱太累,只想養生獨養其身,只是每天把莊功當作生活中的情趣,以舒適自然為原則,“在生活中煉功,在煉功中生活”這句話,就是這樣來的,豈不知無心求高功,反而高功出現。那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一次星期六下午,學校下課早,學生放學離校了,我一個人在校內樹林里站莊,來了一位摔跤高手,想與我摔跤,我再三推辭不想摔,此人糾纏不放,到最后,摔跤手用右手抓我的左肩,我說:不摔就是不摔,同時用我的右掌向其左肩拍去,右手剛接觸對方,只見摔跤手瞬間向身后倒去,摔倒在三四公尺以外,停了幾分鐘起身就走,好像失魂落魄似的。當時我也驚了一下,等對方走了以后,我才回過神來,激動的不能自控,多少年盼望已久的高功,此時出現了。應驗了那句老話:“自然”二字。真是:“踏破鐵靴無覓處,得到全不費心機。”后來武功奇跡,不斷出現。我也不斷總結經驗教訓:越是用心的越是心力俱耗,不如有個總想法,總目標,然后抓緊時間自然而為,自然又不為。 后天渾圓樁是在我教學中不斷總結而來的,比起其他低水平的,效果差的,當然屬于效果快、好、理想的功法。但與先天混元莊不能同日而語、同等相論。再試舉幾例: 一個肝腹水病人,也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沒有心法麻熱脹,站莊一年以后,身體恢復了健康。 我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后,從不站技擊樁,都是站混元莊,而且和眾多的武林朋友切磋,都是懷抱莊架一個姿勢,以不動應多動,以不變應多變,往往都是一下結束,說明我遇到的只是一般高手,如真正比我好的水平,我也要挨打了。 為了滿足社會上多數人心理上的需要也只好教技擊樁,而且心法多,樁法多,層次多,這是人間基礎上的東西。自古圣賢有言:大道至簡至易。什么是“至簡至易”呢?自然,無為,就是至簡至易。先天混元莊就是至簡至易了。 3、有人問:“頂頭懸”與“意息相隨”兩種“樞機”的問題。 答:“懸頂”又謂“頂頭懸”是先天混元莊的形法之“樞機”。如果做不到“頂頭懸”整個形法的要領要受到影響,形法受到影響,人的莊功姿勢定會出現“千奇百怪”,七歪八扭,而影響內部氣血運行,破壞人的外部形象。形法“八大要領”必須堅持,外形又是人的形德,形德影響行德,行德又影響人的心性、品德。一對都對,一錯都要受到破壞。 先天混元莊“意息相隨”的“意”字是“龜息”的介紹“入門證”,入了“龜息”的門,“介紹信”、“入門證”就不要了。 先天混元莊以“心息相應”是原則,是與后天渾圓樁的根本區別,同時也是龜息行綿之樞機。形法之樞機,與神法之樞機并沒有矛盾,形法在外,息法在內,息以神相顧,后來逐步達到“神化歸于身”。 先天混元莊
——后天渾圓樁的升華高級版 先天混元莊是以智圣鬼谷老祖凝真法脈為傳承,以《持樞》、《本經陰符七篇》等為理論來源的修真養生功法系統工程,以后天渾圓樁為基礎、初級版,以先天混元莊為提高升級版,是我和呂靜宇老師應世而推出。 鬼谷老祖在《本經陰符七篇》“盛神法五龍”圣文中教誨:“盛神法五龍,盛神中有五氣,神為之長,心為之舍,德為之人,養神之所歸諸道。”在這里很明顯的老祖指出了“神為之長,心為之舍。”心是后天的,是先天元神在人體中寄住的宿舍,是暫時的,不是永久的,永久的是先天的神。所以老祖教誨“神為之長,”在這里“神為之長”有幾層意思:一層意思是神為永久的,長期的,永恒的,相反的是心是暫時的,幾十年的時間“心”就消失了;二層意思是在修真養生過程中神是“老大”、第一位的,守心(麻熱脹)是基礎,初級的,暫時的過渡,而守神是根本,守神表明做到了“持環得樞”;第三層意思是“神為之長”,是以修德做保障。為此鬼谷老祖教誨“德為之人”,要想保障修真不走偏方向,必須修德,不知道修真德就難免誤入歧途。為什么自古以來煉功者多而得道者少,就是因為老在心的低層次上打轉,不知道守神的方法與重要性,什么叫心?什么叫神?什么又是心神?非得修德,不通過修真德是搞不清楚的,即使一時弄清了理論上的概念,但缺乏靜悟體認功夫。為什么我的學子中過去出過不少高手又誤入歧途,就是老在低層次渾圓樁上徘徊;第四,修德必須明道,因為道生德,道是內因,德是外行,所以老祖接著教誨“養神之所,歸諸道”。養神靠德,修德要靠道,道為主宰。為了弘揚鬼谷老祖修真養生學,我和呂靜宇老師共同把后天渾圓樁作為低層次的修煉步法,而推出高層次高級先天的混元莊。 混元指天地形成之前的原始狀態,元炁狀態。宇宙天地未形成之前為先天,玄、元、始三個過程,玄為自然,“道法自然”;到元就有炁了,稱為先天混元一炁,又稱真炁;到了始,開始出現陰陽,混沌見分明,宇宙(天)孕育形成了。“混元”指的就是這個過程,稱為先天。元炁化元神,所以自然之神是永久永恒的,混元概而論之就是自然無為,無為才能無所不為,有為只能一時而為,得到暫時的利益,到后來一無所有。天地五行金木水火土出現,然后才有后天的人,人才有心,心是后天的,修真不能老在后天低層次心情上打轉停留,一定要走出低谷、低洼之地,登上先天高水平的階梯,這是我與呂老師共同推出混元莊的心境。 莊為嚴肅、莊重。《禮記·曲禮上》:“非禮不誠不莊。”《呂氏春秋·孝行》:“居處不莊,非孝也。”莊又謂四通八達的大道。莊又指君子行為正直。如《管子·小問》:“至其壯也,莊莊乎何其士也。”而“渾圓樁”的樁原指樹樁,樹樁是屬于植物類,人只能行為莊嚴而合道德,不可行為木樁癡呆,兩個字的概念含義不同勢必影響以后煉功的最終效果,只有學莊煉莊而不再學樁而煉樁了。莊與樁的高級低級自然顯而易見。 莊與樁概念不同,對修煉者的心理影響也就不同,人的心理來源于人的生理,同時人的心理又能夠作用影響人的生理。這是修真養生者必須明確的問題。 先天混元莊與后天渾圓樁的形法心法的不同點。 1、先天混元莊的推出,其間的過度就是從2009-10-1的內功強化班的開辦。在強化班上首先提出八大要領,但沒有深講,心法仍主要停留在麻熱脹的后天意識上,形法上對于八大要領也不強調。而先天混元莊的強調“八大要領”,將在先天混元莊修真班上細致深入地指出重點。特別是強調了“懸頂、雙膝微曲、尾骨后翹”之度更適合適應人的生理特點,更有利于人的祛病延年、健康長壽,更盡善盡美,這是后天渾圓樁所不具備的,而且先天混元莊更注重人的生理特點自然性、先天性與后天主觀相結合,當認識把握了龜息的要領以后,就不要“意息相隨”的“意”字了,而取自然龜息而為。龜平均壽命二百歲,是動物界的長壽冠軍、“老壽星”,也是人類長壽的榜首,千年鶴,萬年龜是多么吉祥如意的象征。以先天自然為法,以站、坐、臥相結合。后天渾圓樁過去強調以站式為主,往往造成個別人拔苗助長,反而消耗過多。 2、心法的不同,這是先天混元莊與后天渾圓樁的根本區別所在。 先天混元莊是鬼谷老祖仙師凝真法脈龜息行綿大法,強調守神凝集、凝聚、凝結、凝化的四凝為主,除了開頭“意息相隨”以入門導引外,慢慢的就進入守神觀息,恒觀恒照,觀照自如,由靜而寂,寂靜一如,寂靜一體,觀竅觀妙,默默靜守,定入虛空。總之,先天混元莊的心法無心,想煉即是心,行心而無心,息息相連,綿綿若存,逐步達到鬼谷老祖倡導的“神化歸于身”的凝真要求、與道合真。此法初步練習可能有些不習慣,等到步入“龜息”階段,修煉者如于進入欣欣之意的忘我境地,適應自然而無礙。后天渾圓樁是以心法麻熱脹為入門心法,緊接著又是“五內心法”、“三層功夫”、“四個階段”、“渾圓五氣”、“四個凈化”、“八靜法門”等等。總之,心法多多,掌握起來耗費時日。雖然過去我也多次強調“麻熱脹一想就對了,再想就錯了,”可是多數人想起來就沒完沒了,結果形成了少數人又步入了“武火”(應文火為好)太追求、執著了,反而造成了精神負擔。道祖在《道德經》五十五章中教誨:“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意思是說人無心才順和先天自然之炁,順了就和氣,和通了人的后天之氣,這叫常道,明白了先天自然為和,為常道,就是明智人。明智人健康長壽。如一味的使心氣,強調主觀(麻熱脹)叫拔苗催化,可以一時逞強,但不合道,必然導致死亡。 先天混元莊進入“龜息”階段,修煉者自然而然,說不上“文火”、更不怕“武火”燒著了。 3、先天混元莊與后天渾圓樁的終極效果有顯著的區別。 后天渾圓樁從我發現“麻熱脹”至今已經30多年了,一般健身、治病、出現了高級武功、超級武功、特殊功能者屢見不鮮。明顯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是一個人間的功法。但回想起來,凡是步入高級功夫的學子中到后來又誤入歧途的多,出功夫快,消失的也快,正相應了道祖的教誨。由于出功夫快了以后,缺少道德修為,于是拿著功夫去搞名、謀利、拉幫結派、私欲過重,最后以害人開始,以害己告終。不完全統計,30年以內,已有高功死去的學子7人,傷殘的多人,退功的多人。因麻熱脹“武火”來得快,出功夫也快,于是這些人不學道更不講德行,為所欲為,結果因貪得無厭,得到了可悲的下場。 先天混元莊以“龜息”自然入手,若有若無,綿綿若存,無過無不及,漸漸以神相守,平息隨虛,正如鬼谷老祖教誨的“抱神以靜”,以形體做精神的載體,能步步進入高層,得真成道,高功在其中。史書記載,范蠡、孫臏、茅蒙、徐福、張良(老祖再傳弟子)、鄧禹、梅福等高道仙真都出在鬼谷老祖仙師凝真龜息法門,說明鬼谷老祖傳授的以《持樞》天道先天混元之理,以龜息行綿法門二千多年來行之有效的無為正法,不但祛病健身、煉就武學高功,又毫無副作用,并能達到修真得道的至高境地,是后天渾圓樁無法比擬的。 先天混元莊修真步驟,正如呂老師介紹的那樣:分成煉形、煉氣、煉神三關,謂之三關修真,其中煉形分成伐毛、固氣、洗髓三層功夫。具體莊法理論在學習班詳細介紹,今日簡介一二。 鬼谷老祖仙師的凝真法脈最講明道修德,先天混元莊古法修真的三個宗旨:德、因果、養生。就是修德的前提,不明白這個宗旨,先天混元莊修不進去,修不上去。 仙師教誨:“德為之人”,人應該具備良好的性德,即先天自然之德,出于本心,本能,不是有預謀為德而德。有了先天的道德在于內,然后才能推展良好的后天言行之德。做到了老祖教誨的“知行合一”才算是合格的人品。有了這樣的修養,在貧窮不得志之時可以獨善修真,到了通達之時可以平治善理天下。 鬼谷老祖教誨:“人類的歷史就是因果相應史。”所說的“神仙畏因,凡人畏果”是不虛之言。常言:對人笑一笑,別人心情好;對人瞪瞪眼,別人心會煩,這不是現實的眼前因果相應嗎? 養生是人生的根本大計。中華民族五千年道德傳統文化,濃縮到一句話,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祖老子《道德經》、鬼谷仙師的《修為經》兩本圣典,合二為一也是這“九”個字。 總之,先天混元莊首重修德,而最后達到成德合道。后天的渾圓樁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氣功大潮興起下的產物,雖以鬼谷老祖“龜靜法門”為原版,但有新時代的烙印,為了附和時代新潮流注入了心法麻熱脹,見到了眼前的效果,長遠的弊端看不到,等到了三十年后的今天總結經驗教訓,再反復領會鬼谷老祖仙師關于凝真法脈的諄諄教誨,才發現后天渾圓樁只能算是基礎的、初級的低層次的功法。 先天混元莊注重修持者的道德品質的學習與行為,而后天渾圓樁盡管是我要求學子注重道德修為,但缺乏一整套系統道德教育的規范,致使少數高功者學子誤入歧途也是個客觀原因。 總之,后天渾圓樁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與呂靜宇老師推出先天混元莊也是意久至今,從明年首班始起,通過理法如一的教學,讓參加學習的同仁共好有一個面目一新的感覺。到此打住,祝大家健康、如意。 王安平 2011年10月28日 從去年(2011年10月1日)我與呂靜宇老師推出先天混元莊以來收到了明顯的效果,無論是形法心法更加合乎健身養生的要求,遠較渾圓樁優越,從而納入了正途。 渾圓樁是我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尤其是八十年代氣功大潮時為了迎合一些人的心態注入的心法。在短期來講確實能收到一時的效果。但從長遠來看,其弊端多多。綜述起來,有以下幾點: 1.麻熱脹心法使人執著了己身,引燃了“武火”,自古以來的大道功法不要求“武火”,自然而然,心法恰恰自我加強了武火燃燒。 2. 不但麻熱脹引“武火”燃身,而且又加強了“五內心法”之火,“渾圓五氣”、“三層功夫”、“四個階段”,層層遞進“武火”,這樣讓修持者執迷己身“武火”之中,放松不了身心,反而加強了自我意識,約束了自己,致使身心受到了制約。 3.由于心法多多,“武火”燃燒,致使個別人內氣燃燒,內氣外耗,練完功以后感到疲憊,這是消耗內氣造成的。 4.由于內意識心法過多、過早的拔苗助長,雖然出現多種特殊功能與修持中的40種特異現象與反應,但是都只是曇花一現,有些人甚至發生了嚴重的問題。特異功能多數人都具有條件,應該是自然出現的現象。不是硬性追求得來的,主觀使心氣得到的特殊功夫,反而會失去健康,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有的大師表演多了,結果50歲左右牙齒開始掉了,頭發白了,有的不到60歲就走了,這是多么不值得的事情。這是拿命拿健康換功夫,而有一些人又專門追求特異功能。 由于一些人道德觀念差,等出現了一些功夫以后,就挾技賣弄、炫耀、搞名搞利。當時從我本身也缺乏對學子進行道德教育,我本身道德文化也沒學好,現在學的也不夠好,尚需向大家學習,主觀上要求做的不夠,也是值得反思的。 5.從總的來看,渾圓樁心法多多,要求練功時間也是越多越好,這就失去了自然的原則。小數練功者因強調時間問題,出現了與工作、家庭生活家務的不協調關系,產生了矛盾。 有的學子會問,既然渾圓樁心法弊端這么多,為什么還要舉辦“10期”強化班?從歷史的經驗來看,人們對問題的認識,尤其是對大道大法的認識與渾圓樁的心法的認識要經過比較、鑒別、選擇的過程,尤其是這幾年反復學習鬼谷老祖仙師的《本經陰符七篇》凝真法脈,才使我逐漸認識的,直到去年第10期強化班以后,和呂靜宇老師真正下定了決心,推廣先天混元莊,去年10月1日我在山莊首次宣布并講了課。已經學習了渾圓樁心法再學先天的自己有個比較,進步會更快、更好,會更加熱愛鬼谷老祖仙師的凝真法脈。 鬼谷老祖仙師教誨,“靜和者養氣,養氣得其和,存而舍之,是謂神化歸于身。”心法多多,往往造成了身心的不平靜。 鬼谷老祖仙師又教誨,“無為而求,安靜五臟,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動,乃能內視、反聽、定志慮之太虛,待神往來。”鬼谷老祖仙師講要“無為而求”。必需要有正確的心法傳承為條件。 鬼谷老祖仙師在“盛神法五龍”圣文中提出了有關“七個一”的教誨,不良的心法就遠離了“一”了。 在《道德經》里道祖關于靜的教誨更多了,如在第十章教誨,“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第十六章教誨“致虛極,守靜篤。”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第五十五章“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等等道祖的教誨,都強調了靜守的作用,不主張多種思想、多種心法。希望大家以鬼谷老祖、道祖的教誨為座右銘。 后天的渾圓樁心法助長誘惑了少數修持者的私心、情欲的膨脹,先天的混元莊就避免了這些,反而加強了道德自我性情的陶冶修養。 通過后天心法弊端使我反思到: 1.人們的主觀思想一定要符合天道的道理:①天道的根源性(自然性):靜為之樞,心法多多,就不靜了;②天道的規律性:春、夏、秋、冬周而復始,心法總是在體內燃燒不能平靜。身體過早就走下坡路,這是心法多出現了不平衡,而耗氣多的原因;③天道的原則性:無為自然,心法多了追求了就不自然;④天道的法則性:在陰陽中不斷自我調節平衡,一味的追求功感只求陽不求陰,只求功感而失去了靜的法則。說明人使用主觀的意識會脫離客觀自然的軌跡。違背了天道的規律、原則一定會受到懲罰。 2.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一味追求功感,有了眼前的興奮,失去了以后的健康或以此功夫換得名與利,又以健康做代價,這是不劃算的。人以健康作支柱,眼前長遠利益相統一,這是天道的原則。 3.人的思想言行應以“一”作原則指導,“一”又是靜,“一”又為宗,“一”又為根,道祖、鬼谷老祖仙師的圣作中都提出了關于“一”的教誨,而后天的心法多多,違背了“一”的原則、法則。這就是說,讀經書講一,下來自己練的是二、三、四。說明學一套,做又是一套;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失去了做人的原則,失去了道的根本。應是一、一到底,不變樣,不走形。 4.天道生法了萬物,我們應效仿天道,而后才能引發自身的潛能,開發智慧,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客觀自然的行為中。況且人人又各有分工不同,各有各的作用,除人的共性以外,又都各有個性,這個個性也是自然的,不是勉強而為的。勉強、主觀上的意識必以自我損失健康而告終。效法就是行不言之教。種種心法是后天的。先天無法而自然,后天有為是心法。開始可以心法“一”字做前提。如先天混元莊“意息相隨,心隨息”入了門,就不要了,自然而然了。“意息”就只是一個“息”字而已,不能再要別的名堂了。 5.鬼谷老祖仙師的“持樞”教誨,凝真法脈,道祖的《道德經》等經書是我們常學的經典,不能采取實用主義的態度,想起來就學一陣子,應天天學,對照圣真的教誨,做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我過去就沒有學精、學通、學好,近幾年才勤奮了一些,還是差得遠。今后我們大家一起學,共同進步。 6.王薌齋先生說過:“執著己身不是道,離開己身事更糟”,心法多了就執著己身了,人體生命與自然合拍就健康長壽,拘泥于自身,會影響身心的灑脫。 7.不要把修持當作名利的追求,而應作為效法天道,終身道德行為的向往至高理想。過去不少學子當作一時的愛好、情趣、名利的需要,這是應該說明的。 好了,希望大家繼續討論、批評。 2012年4月1日 先天混元莊
臥則沉神于幽谷
務要行住坐臥,念茲在茲,始終如一,方得成就,毫發有差,前功盡棄,書云“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是也。 坐則調息于綿綿 立則凝神于太虛 行住坐臥說 五品仙說 鬼谷先祖修道行德 百字銘 有動之動,出于不動。有為之為,出于無為。無為則神歸,神歸則萬物寂。不動則氣泯,氣泯則萬物生。神神相守,物物相資。厥本歸根。默而悟之。我自識之。入乎無間,操真之道得矣。 內修于道,外行于德。修道志虛,行德貴和。虛則能容,容則能和,和則無爭。無爭而處,沖氣以為和。寧靜自得,渾圓空如,謂之和道,謂之同德。
附錄:重新審視渾圓功--兼述渾圓功心法形法之弊端
時過境遷南飛燕,二十四年回首看,刻苦修煉渾圓樁,至今仍是一窮漢。 ____兼述渾圓功心法形法之弊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