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之道,生生之具,生生之氣,生生之效七句話:“究天人之際,通健病之變,循生生之道,憑生生之具,培生生之氣,收生生之效,謀天人合德”,下面略加解釋。 究天人之際:了解人和環境之間的關系。 通健病之變:了解健康和疾病之間的轉化關系,了解其外部條件(天)和內在依據(人)。 循生生之道:第一個“生”是動詞,意思是“使某某生”,第二個“生”是名詞,生命生態生機的意思,連起來就是要依據使生命健康生存的道理,這個就是中醫的“學”,是理論。 憑生生之具:生生同上,不解,這句的意思是用使生命健康生存的工具,有哪些器具呢?砭石、針灸、導引、中藥、食物、情志……都是工具,這個是中醫的“術”,是實踐。 培生生之氣:要培養使生命健康生存的正氣?何為正氣,可以近似理解為抵抗力、免疫力等,我理解的正氣是盡力保持自體穩定的能力。老子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為有盡力保持自體穩定的能力就會有平時狀態好時的自穩調節能力和狀態不太好時的修復能力,這是一生二;而在狀態不好的時候,又分兩種,一是欲病時的防御能力,另一種是已病時的自愈能力,這是二生三。所以就有中醫“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的話。 收生生之效:這句簡單,就是說取得使生命健康生存的效果。 謀天人合德:這句和第一句首尾呼應,這句反應了中醫的整體觀和交互性,不僅要從整體和主體上去認識人,還要從人和環境的交互上去認識人,在開始的時候了解人與環境的關系——“究天人之際”,在結束的時候實現人天的和諧發展——“謀天人合德”,人定勝天是胡說八道,順天承運才是王道。 最近讀陸廣莘,以上是一些個人淺見,與有緣人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