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后主李煜,小李兄弟,提到此人不得不提及其身份和詞。。。
今,很多人都認為小李兄弟因詞誤國,此乃最大之謬論也! 李煜是在婦人看管下長大的,那個朝代的皇子皇孫不是女人看大的呢? 可見女人無罪,說“長于婦人之手”者,有嚴重的性別歧視,此為我所大不齒也! 都是娘生父母養的,婦人有何過? 婦人手下出來的良臣名將多了。。。培養的更多了。。。不一一舉例, 只針對性別歧視者發些牢騷而已。 大家多引用王國維人間詞話的評論,評論中含有此性別歧視,生于深宮也不表示無知、無能,生于塵埃也未必就是大才、大智。 多數人認為李煜縱情聲色,好詞賦輕政治,此大非也。 李煜也施行仁政,無奈的是皇帝有言,大臣無行,難道每件事都要皇帝自己去做? 說到此不知是李煜無能,還是我們無知? 其實評價此類人,等于一柄雙刃劍,砍不到點子上,就砍傷了自己。 我們怪李煜,因為他是帝王。 我們開解李煜,因為他是帝王。 我們用我們的眼光、見解以及雄心大志說,如果我是李煜,我會如何如何發展南唐。 告訴你一句話,你也放屁。 給你那個南唐政權,讓你當了皇帝,你還不如李煜呢。 人呀,不能看一個點,看多了電視,以為皇帝真能說啥是啥了! 皇帝是一群人聽你的、維持你,你就是皇帝。 面和心不和,口喏心非,亦然呀。 你們怎么就不考慮李煜的處境呢? 大臣答應,行,老大,放心我們按您說的辦。 轉頭就是,靠,你沒有我們,還能坐在上面?別給臉不要臉了。
如是而已。 人都好大,覺得自己見解一定就對。 其實歷史最不好說,一個人一個想法,再客觀的人也不能做到沒有意見己見,加進去。
很多人無視事實,主要是看不到大情況,不想看大情況而已。 一個國家,要看時代,要看年景,要看的很多很多。 一個南唐要看有多少戰爭,有多少人口,有多少收成,有多少城池,有多少水源等等。 有人說啦,不抵御宋兵! 可是你知道在此之前后唐打了多少仗?死了多少人口,丟了多少地方,損失多少錢嗎? 你知道怎么不抵御宋兵? 前面不提,單說李璟朝(李煜他爹)的時候,吳越和后周就對就打了N場。 史料: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至交泰元年(公元958年),后周三度入侵南唐,南唐始終處于被動防御的 這是李璟在位的事情,當李煜接到政權的時候,財政已經是積重難返了。還說李璟,李璟朝從淮南戰敗后,南唐每年要向中原繳納高額貢奉。南唐原先地跨江南江北,南北之間的經濟有互補性,如江南乏鹽,而江北產鹽。而失去淮南后,南唐不僅失去了重要的鹽產地,還要花巨資向中原政權買鹽。財政上的窘迫,使南唐政權不得不加重賦稅,以至怨聲載道。 給了李煜一個沒錢沒材的爛攤子,你想李煜怎么挑起來? 你大概會說改變吏治,開源節流,這話就是放屁。。。 怎么改變吏治? 換成你的自己人,你才剛當朝,你咋變? 你變一個,還是一群? 你會說把不行的,貪官污吏、沒能力的都換了。 你當皇子的時候不和外臣接觸,你知道誰行?靠聽來的?還是靠知名度? 重要一個關節:兵權不在手,你動一個內亂開始,還由得你去變? 忽略這些事實,無異于變種的趙括! 不同時期面臨的問題不一樣。 要看到問題的本質,而不是把自己的雄心壯志放到歷史的塵煙中去夢想。。。
有人認為李煜是不戰而降的,此又一大誤。 宋滅南漢 有人說: 我只能說此人放屁了,話不好聽,理卻正確。這是典型的裝大派的教徒,看都不看歷史資料,就開口說南唐不備戰,豈不是可笑?不是不打,是打不過而已。趙匡胤的將領是一個城一個城拔下來的,可不是直接就到了李煜內宅門口的。 關于李煜的投降和錢弘淑的投降是不一樣的。 有人說錢也信佛,李也信佛,錢的投降比李好,這又一謬論。 錢投降是因為后唐已經被趙匡胤滅掉了。。。下一個就是錢了,也就是吳越了。。。 看到沒希望了,和奮力抵抗失敗后的投降一樣?待遇一樣。 一個是跑過去投降,交掉全部家產給人家(錢弘俶) 一個是表面稱臣,暗地備戰(李煜) 此人何來不備戰的論點呢? 這就是事實,就是為李煜平反,李煜的愛好不影響他對國政的管理。 只是下面的人不做事,沒辦法這種痛苦是皇帝的悲哀。 有人說上面的史料取自新五代史,不如舊五代史準確。。。 此話純屬放屁,新舊的不同是當權者階級立場的不同,他們的觀點都是從自身出發,我這里如何如何。。。 但是新舊五代史所隔時間不長,而且新是修改舊的,增加一些考證的史料進去。。。 但是新舊五代史在歷次戰役上敘述相同呀。 所以說李煜不抵抗、不是仁君沒有施行仁政是錯誤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