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養生----渾元樁
渾元樁是一切樁法的基礎。大成拳最基本的樁功練習方法。渾元乃渾厚、圓滿之意。即身體的各部位前后、左右、上下都得到整體鍛煉的效果。站樁功是很多武術門派的基本功,一直是不傳之秘。近代著名的武術家、大成拳的創始人王薌齋老先生創立的。王老先生把這種樁法單獨提煉出來,作為一種養生和保健的方法,調整我們的形體。這是目前我所見到的所有調整形體的訓練方法中最簡捷、最便利,而且見效最快的一種方法。 我從小練習中國傳統武術,學醫后仍對武學養生情有獨鐘。其實現在很多人都想學一點功夫,防身自衛,健體養生。但功夫的神秘感又把我們拒絕在養生和功夫的門外,擔心練不會。學習大成拳后使我找到了一種簡單易學、又不占時間而輕松的養生方法!現在我除了每天手術和門診,還有各種應酬,甚至晚上不斷有病人求治,但這并不妨礙我站樁練功。 大成拳沒有什么招數和套路,非常簡單,就是胥榮東老師在山東衛視養生講的那樣:十分鐘學會,終生不忘。只要兩手往胸前一抱,靜靜地站立,就叫“站樁功”。“渾元樁”又是最平常、最有效,也是最省時間和不占地方的養生功法。兩腳平鋪于地,與肩同寬,全身很隨意地放松下來,雙手在胸前環抱,慢慢地臀部往后靠,如同坐一個高凳,似坐非坐,這樣就站好了。平時看電視、等車、與人聊天均可練功,有時我在臨床針灸時凝神定意進入練功狀態,通過醫者之手與病人接通,將正氣輸入病者體內,針感強烈效果就明顯提高! 姿勢固定好了以后,可以前后晃一下,如同在游泳池里,體會水和人激蕩的感覺,幅度不要太大。眼睛似閉非閉,什么高興想什么。就是短短的幾分鐘時間,我們的手足就會發熱發脹,里面有螞蟻爬的那種感覺,這就是“蟻行感”,說明體內氣血的流動了已經加快了。身體在輕微搖擺晃動的時候,將意念集中在尾骨上,慢慢地用這個尾骨畫一個小圓圈,帶動身體的細微晃動,手足的熱脹蟻行感尤為明顯。 初站樁的時候要求比較多,但只要你站好了,要求就變得很寬松了。如果手臂累了,可以舉高一點或者舉低一點,都沒關系,只要高不過眉、低不過臍就行了;兩手還可以左右調整位置,一般是左手不放到鼻子右邊,右手不放到鼻子左邊就行了。 這就是渾元樁——大成拳里的最基本的樁功練習方法;渾元樁是一切樁法的基礎,亦是內家拳的樁法修煉不傳之秘。 如單練養生,渾元樁在形體上非常簡單,鍛煉初期,只要想著風和日麗鳥語花香,在做休息式的運動就可以了,隨時隨地均可練習。首先要凝神定意,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腳尖稍外分呈外八字形,膝關節微彎曲,胯部微收臀部似坐非坐,小腹應常圓,胸間微含蓄,兩手在胸前呈抱球狀,手心向內,兩手間距兩拳左右。肩撐肘橫,力貫掌心。頭直目正,頜下若夾一乒乓球,腋下若能容球,頂心如有細繩吊系。以上就是平行步渾元樁的基本外形。 如果是練技擊,則要求在擺好姿勢以后,首先要增加心理訓練的內容:將精神放大,設想自己站在一望無垠的大地上頂天立地“欲與天公試比高”,大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偉氣概。然后再逐步調整檢查,身體各部位的具體技術要求。達到精神與肢體的高度統一。在調整了身體的外形以后,開始注重意念活動,即精神假借。在練習技擊樁的時候,要假定三尺以外,七尺以內四周圍如有大刀闊斧之巨敵,與毒蛇猛獸蜿蜒而來,其共爭生存之情景,須當以大無畏之精神而應付之,以求虛中之實也。 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一般要領基本掌握后,還要講究一些要領 :練習渾元養生樁要求頭頂好像有繩吊系,使身體感到挺拔。頸下若能容球,脖子下面,好像夾著一個乒乓球。背緊胸松,胸部微收,好象在冬天身上披著斗篷的那種感覺。兩手距離約二、三拳,十指分開,虎口微撐而指尖微斂,掌心內吸,有持物不使墜落之意。肩撐肘橫,力貫掌心。小腹應常圓,臀部似坐非坐,胯部微收,好像坐靠在一個紙做的椅子上,隨時都可能垮掉,要保持自己不能摔倒,始終拿著那股勁兒。兩膝扣合又有外撐之意,由腳面至膝骨有上撐之力,又有欲直立卻被繩索相連不得撐開之意。腳后跟如踩著一個小蟲子,既不能把他踩死,也不能讓他跑掉。如此練習日久,感體內渾厚敦實,氣血旺盛,周身輕松,多種慢性病不翼而飛。即身體的各部位前后、左右、上下都得到整體鍛煉的效果。
大成拳渾元樁受到近現代眾多養生家的推崇,并在此基礎上衍生了許多養生功法。長期練習渾元樁,可以治療許多久治無效的慢性病及脊柱相關疾病。如頸椎病、腰間盤突出癥、關節炎、慢性氣管炎、哮喘、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