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氣息唱歌而不是用力—用氣帶聲,用最小的力做最大的功 2、以情帶聲—美的聲音來自內心并非技巧 3、用自然的歌唱狀態來換取音量和共鳴 4、唱歌不是比力氣而是技巧 5、聲音的位置不是用下巴和口型去構造而是與氣息和共鳴腔的運用有關。 〓〓〓〓〓〓〓〓〓〓〓〓〓〓〓〓〓〓〓〓〓〓〓〓〓〓〓〓〓〓〓〓〓〓〓〓〓〓〓〓〓〓〓 歌唱發聲練習及練習曲 聲樂藝術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僅憑理論知識和文學資料去進行學習是非常困難的,它主要是通過正確的發聲訓練和不斷的歌曲演唱來逐步完成的。每位歌唱者必須通過發聲練習的途徑,掌握科學的歌唱發聲的基本方法,使歌聲美妙動人。 一、 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和要求 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簡要地說,就是將歌曲演唱中對聲音所需求的各種技術環節,通過有規律、有步驟的發聲練習,逐步提高歌唱發聲的生理機能,調節各歌唱器官的協作運動,養成良好的歌唱狀態,使歌唱發聲的技術成為歌唱表現的有力手段,為達到聲情并茂的演唱服務。 我們練聲的目的是要調整鞏固科學的發聲狀態,把良好的歌唱狀態保持到歌唱中去,改變平時生活中自然的發聲習慣,使之成為符合歌唱發聲的習慣和狀態,所以必須明確我們練聲的目的,而不是簡單的“開開聲”而已。 歌唱發聲練習要求每個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記歌唱發聲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發聲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實質,通過反復的練聲及歌唱實踐來消化和驗證其歌唱規律。因此在發聲訓練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運用氣息發聲和氣息控制的方法(即橫隔膜的呼吸方法),因為在整個聲樂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環,是整個歌唱建筑的基礎,因此必須明確呼吸的重要性,重視練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這是歌唱者聲樂技巧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之一,很多歌唱者聲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時喉頭不找開、不穩定造成的,而正確的喉頭位置是協調呼吸器官的運動,獲得穩定、流暢聲音效果的關鍵。 3)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這是要經過專門訓練的,對于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課題。由于共鳴訓練常常與其它發聲基礎要求分不開,因此要求歌唱者通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打開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把聲音振響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展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走動自如靈活。 4)正確的發聲要與正確的咬字、吐字相結合。通過字、聲結合的練習來提高唇、齒、舌的靈活運動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動地表現歌曲和情感和內容。 5)在歌唱發聲時,還要注意對音準、節奏的訓練,通過發聲練習,逐步掌握連、頓、強、弱等全面的歌唱發聲技巧,豐富歌曲的表現手段,增強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練習時,都要保持正確的歌唱姿勢,正確的歌唱姿勢是進入良好歌唱狀態的前提。 7)在練聲、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雜念,穩定情緒,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狀態,要有良好的歌唱欲望,要充滿信心、放松自如地進入歌唱狀態,否則是唱不好歌的。 8)從開始練聲起,就要同音樂結合起來,即練聲也要有良好的樂感。音程、音階一方面是肌肉、音準、氣息、共鳴等方面的技術練習,同時它們又都是樂曲的組成部分,要給它們以音樂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練聲一開始,要求每個歌唱者把音程、音階、練聲樂句也唱得悅耳、動聽。以上我們可以領悟到,在歌唱發聲的過程中,呼吸、共鳴、吐字、表現缺一不行,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這就是我們所要求的“整體歌唱”的涵義。 二、 歌唱發聲練習的步驟 歌唱發聲基本功的練習,一般按音域進展的規律,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以中聲區訓練為基礎,掌握基本的發聲方法,調節和鍛煉肌肉以適應歌唱技術的需要。無論哪一個聲部,都應該從中聲區開始訓練。練中聲區的音相對鞏固后再逐步擴大音域,要知道聲樂學習要從基礎入手,中聲區是歌唱嗓音發展的基礎,基礎必須打得扎實,要記住“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第二階段是中聲區的基礎上,適當擴展音域,加強氣息與共鳴的配合訓練,練好過渡聲區(即換聲區的訓練),為進入頭聲區的訓練打好基礎。第二階段的練習是關鍵的一環,需要花費的時間相對也比較長,但千萬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急于唱高音,要沉得住氣,等這段音域鞏固后,再進入高聲區的練習。 第三階段即高聲區的練習可以在比較鞏固上兩個階段的基礎上加強音量音高的訓練,進一步擴大音域,做較復雜的發聲練習,使各聲種達到理想的音高范圍。這了階級的練習要特別注意高、中、低三個聲區的統一,音的過渡不要發生裂痕和疙瘩,重點是加強頭聲區的訓練,獲取高位置的頭腔共鳴,從而達到統一聲區的目標。這樣我們歌唱發聲的樂器基本制造完畢,可以唱一般難度較大的歌曲了。 三、 歌唱發聲練習的起音 發聲練習開始的時候,必然會遇到如何起第一個音的問題,我們稱它為歌唱時的“起音”或“起聲”。歌唱的起聲可分為激起聲、軟起聲、舒起聲。 1、 激起聲 是當吸氣完畢后,胸腔保持不動,聲帶先自然閉合,然后,再以恰當的氣息沖擊聲帶使之振動發聲,這樣發出來的聲音結實有力,我們在發聲訓練如頓音、跳音的練習中常常使用,也用這種方法糾正聲帶漏氣的毛病。此時與之相應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急吸急呼。 2、 軟起聲 軟起聲是聲帶在開始閉合的動作時,氣息也同時往外送,開聲門與氣息振動聲帶同時進行。這種方法氣息的沖擊力比較“激起聲”要柔和,發出的聲音比較平穩、舒展。我們發聲訓練中也常常在練連音和長音中采用,同時也用“軟起聲”的發音方法來糾正喉音的毛病,與之相應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緩吸緩呼法。 3、 舒起聲 舒起聲是聲門先開,然后氣息再振動聲帶,它的特點是先出氣而后發聲,像嘆氣一樣。在勞動號子中,常常用到這種起聲法。在發聲訓練中,這種方法可用來糾正聲音過于僵硬的毛病,在通俗唱法中使用較多,較口語化。總之,歌唱的起音首先要精神飽滿,全身協調,根據不同類型的練聲曲例來確定起音的方法,注意起音的音量不要過分強,以舒適的mf或mp音量為合適。 四、 歌唱發聲練習曲 練習曲的練習,是發聲歌唱的重要的基礎訓練。練聲曲可以用各個母音或混合母音或子母音混合音,也可以用音階的音名1234567等等來練唱,也可以在練聲曲上安排歌詞來練習叫帶詞練習。發聲練習過程中,是以聲音效果和發聲器官肌肉適度的標準去調整發聲器官的機能和狀態的,每個人的發聲器官的構造、嗓音條件、聲音類型、發聲習慣各不相同,因此,并不是每一種類型的練習都必須唱,而是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練習,而且不同的學習階段,選擇的發聲練習也是不同的,但一般情況下,開始的練習總是選擇元音和比較平穩的音階開始練聲。一般來說選擇“o”或者“u”之類的比較圓潤的元音開始著手練習,因為這些元音容易形成需要的空間,比較容易保持喉嚨打開的基本狀態,也比較容易形成喉嚨空間的狀態。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唱歌者應根據自己的感覺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母音來練習。我們在練習中要多動腦子,善于思考,千萬不能一個勁地傻唱。 1、“哼鳴”的基本練習 一般在開始練聲時,先練練“M”是有益的,因為發這個音容易達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練習哼鳴時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閉上、口腔內部要打開,好象閉口打哈欠的感覺,感到聲音向高位、額竇、鼻竇處擴展,但切勿把聲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則會發出鼻音。 2、母音的練習 除進行哼鳴練習外,更多地是進行母音的練習,如a,i,o,u,e等單母音練習,也可用混合母音練習如ma,me,mi,mo,mu等等。 3、連音練習 人們常說:“不會連貫就不會歌唱。”歌唱聲音的主要表現力就在于聲音的連貫優美,只有連貫的聲音才能唱出動人的旋律線來。為了使聲音有更多的連貫性,可以將練習的音域相對拉寬些,練習也可以隨之難度更大些。 4、頓音練習 頓音唱法又稱為斷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靈活,富有彈性,集中感強。練習時要注意一字一音的靈活性和一字一音的連貫性。 5、連音和頓音結合的練習 在基本掌握了連音和頓音唱法的基礎上,可以加連音、頓音結合在一起的練習,這樣有利于歌唱狀態的統一,頓音好象是一個“點”,連音像是一條“線”,這樣以點帶線,便聲音的位置統一,并保持氣息均勻流暢。 6、保持共鳴位置不變的練習 在“哼鳴”練習中我們已經講了找共鳴位置最好的辦法就是體會“哼鳴”感覺,如果這個共鳴焦點找準了,那么其它所有的音都應該向這個哼鳴位置靠攏,這樣才能達到歌唱的高位置,使聲音上下統一。 7、聲音靈活性的練習 這種練習主要是為了適應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動的要求,以達到更積極的身體、喉嚨、氣息的配合。 8、結合字聲練習(帶詞練習) 要求根據詞意富有想象,有意境,有畫面,語氣有表現,聲音有樂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準腔圓,以情帶聲,聲情并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過渡。 9、練聲注意事項 1)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嗓子,適當地練唱,發聲練習的時間,初學時20分鐘一次為宜,以后逐漸地加至半小時或一小時,堅持每天練習最重要,絕對避免用全音量來練習。大聲地亂唱,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損。 2)在沒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練習,經常唱一組你最滿意的音,選擇曲目更要謹慎,不要唱不適合自己的曲目。 3)每次練習應有新鮮感,精神集中,感興趣地練習。 4)練習時要多用慢的、短的樂句作為最初的練習。 聲樂訓練特別需要時間,奇跡是沒有的。“百分之十的智慧,百分之九十的努力。” 〓〓〓〓〓〓〓〓〓〓〓〓〓〓〓〓〓〓〓〓〓〓〓〓〓〓〓〓〓〓〓〓〓〓〓〓〓〓〓〓〓〓〓 如何打開喉嚨 若想把喉嚨完全打開,必須首先搞清楚用力的部位和感覺。在歌唱時如果能將喉嚨完全打開,那么歌者自身的感覺應該是喉嚨即有向外擴張,又有使喉結向下的力量。貝基先生說:“正確地打開喉嚨是感到頸部往四周擴張。”“要感到喉嚨的的兩側的肌肉發酸,在促使喉結往下放,這才是對的。”為了說明這個問題,貝基先生在課堂上常常做這樣的手勢,就是將兩只手自兩肩像推開兩堵墻一樣向外推,以示說明這種力量的方向和感覺。…… 為了找到打開喉嚨的感覺和用力的部位,貝基先生在講學中用了很多具體手段,這些手段都是比較容易體會的,而且也都是卓有成效的。歌者在練習時可以選擇其中一種或幾種,用多種手段去體會。 1.打哈欠是體會打開喉嚨的最簡單的途徑。……“有種辦法能把喉嚨打開,當你困了,一面講話一面打哈欠,這時喉嚨就打開了。”……“要防止打哈欠打得太過頭了,那樣會使聲音太靠后。” 2.找到胸部的支點有利于打開喉嚨。……“唱歌時聲音是從咳的地方發出來的。”……“聲音是從兩鎖骨中間那里發出來的,聲音要深”,“聲音是從喉嚨最底部發出來的。” 3.模仿嗓子寬的人歌唱有助于打開喉嚨。……“模仿嗓子寬的人去唱,不要模仿那人的音色,主要模仿他的技術。做為技術無論對哪一個聲部都是同一的要求。” 4.不張大嘴唱歌可以迫使喉嚨打開。 5.大笑和哭也有助于打開喉嚨。 6.向后仰頭常可以找到打開喉嚨的感覺。 以上我介紹的是貝基先生在講學中經常采用的一些打開喉嚨的手段,歌者可以針對自己存在的問題,有選擇地靈活運用。除此之外,我個人還有這樣的體會:當喉嚨完全打開時,在歌唱時會感到頭部有一種向前和向上頂的力量,即在某種程度上有梗脖子的感覺。美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舍瑞爾·米爾恩斯在談到糾正某些歌者在歌唱中頭和下巴的狀態不夠自然時,主張將雙手十指交叉,放在頭部的后上方,在歌唱時輕輕用力向前搬,而頭部又輕輕向后仰,這時頭和下巴便處于歌唱時的狀態。 還有一種感覺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當喉嚨完全打開時,歌者在歌唱時會感到喉嚨似乎不復存在了,只有氣息的支持和響亮的面罩共鳴是歌者能明顯感覺得到的。用貝基的話來說就是“歌唱時只有橫膈膜和面罩發生接觸”。就是說,完全打開的喉嚨似乎是一個暢通無阻的通道,聲音在這里不會受阻,而是送進了上面的面罩,這雖然是一種感覺和想象,但似乎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這種感覺是世界上許多著名歌唱家都認可,并非常強調的,所以歌者一定要努力尋求這種感覺,只有這樣喉嚨才是完全打開的。 ——田玉斌《談美聲歌唱藝術》第71頁—80頁 如何尋找面罩共鳴 我認為面罩共鳴實際上是打開鼻咽腔的產物。就是說,當歌者的聲音獲得了充分的面罩共鳴時,他(她)的鼻咽腔是完全打開的。如果說打開喉嚨是要求打開喉咽腔和口咽腔,那么,要想把聲音送進面罩,還必須同時把鼻咽腔打開。所以貝基先生說:“我所說的打開喉嚨是要求上下左右都打開。”……如何做到在打開喉咽腔的口咽腔的同時,把鼻咽腔也完全打開,從而獲得充分的面罩共鳴呢?我把貝基先生的做法按著我的理解,歸納為以下幾種手段。 1.面帶微笑聲音容易進入面罩位置。貝基先生說:“古代的老師教唱歌只教兩件事:一是打哈欠打開喉嚨;二是微笑地唱有助于聲音進入面罩。就靠這兩點我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歌唱家。” 2.用哼唱的感覺到面罩共鳴。他說:“在哪里哼就在哪里唱。”……當然這種哼唱必須是以完全打開的喉嚨和良好呼吸支持為前提,否則是哼不到面罩里面去的。另外在哼是要盡量找到一種暈乎乎的感覺,這說明打開了鼻咽腔真正哼到頭上去了。 3,不張大嘴也有助于找到面罩共鳴。……除不張大嘴外,貝基先生還要求歌者不要用嘴去控制聲音或用嘴去做聲音,這樣往往會影響面罩共鳴。 4.小聲練唱有利于找到面罩共鳴。 5.講話時也應該盡量運用面罩共鳴。……正像斯基巴說的那樣:“說話要像唱歌那樣好聽,唱歌要像說話那樣自然。” ——田玉斌《談美聲歌唱藝術》第83頁—91頁 關于高音問題 1.貝基先生說:“唱高音之前必須做好充分準確,這個高音的印象早就印在你的腦子里了。”我理解這句話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說,在你的頭腦里必須樹立起正確的聲音形象,……其二是說,唱高音之前,發聲器官的各個部位,如橫膈膜的支持、喉結的位置和面罩共鳴等,都要做好將要積極工作的準備。 2.貝基先生說:聲“音的動作與音高正好是相反的。”……就是說,越往高音唱,歌唱發聲器官某些部位的動作與感覺越要往下。貝基先生把這種反向動作概括為三個方面,他說:“唱高音時別用外在的力量往上沖,而是用內在的力量:一是喉結兩側的肌肉將喉結往下拉;二是橫膈膜有力的控制呼吸;三是頭別往前伸,也別仰頭,而應略低頭。” 3.貝基先生說:“高音最需要面罩共鳴。” 4.貝基先生說:“唱高音要有自信感。” ——田玉斌《談美聲歌唱藝術》第100頁—106頁 練聲時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1.練聲是一項艱苦的勞動 2.練聲時要保持良好的歌唱狀態 3.練聲時要培養歌唱意識 4.練聲時要力求主客觀統一 5.練聲要有的放矢 6.練聲時不要過于追求音量 7.練聲時注意力要特別集中 8.要用科學的態度練唱 〓〓〓〓〓〓〓〓〓〓〓〓〓〓〓〓〓〓〓〓〓〓〓〓〓〓〓〓〓〓〓〓〓〓〓〓〓〓〓〓〓〓〓 常見的錯誤聲音糾正 在唱歌和發聲中,應當注意糾正幾種不良的發聲方法。現在談談幾種常見的不良發聲。 喉音: 造成喉音的原因是喉頭,頸部肌肉和下腭肌肉過分緊張,舌根過于隆起,沒有用呼吸來支持聲音,往往是片面的追求唱得高,唱得響,而錯誤地用喉嚨去操縱、控制聲音。因此,這樣硬擠出來的聲音是生硬、不悅耳的,而且歌唱不能持久,聲音容易發啞。 造成鼻音的原因是呼吸基礎不好,因此軟腭低垂,在發聲時不能提起,加上舌的中部隆起,阻擋了咽部與口腔的通道。鼻音缺乏必要的口腔共鳴,使聲音僅能通過鼻腔而造成混濁不表的鼻音。用鼻音發聲,音色不夠明亮,缺乏表現力。 羊聲: 羊聲是一種不正確的顫抖音。經過訓練的歌唱者,在發聲中可以得到一種悅耳、動聽的美聲顫音(又叫做"聲流振波"),這種最佳的歌聲波動大致是6-7次/秒。如果波動速度過快,聽起來就不舒服。 有的歌唱者為了獲得聲音的顫動而故意抖動咽喉肌肉;有的歌唱者則是因呼吸肌群的張力控制不好,致使聲音搖晃不定。這種不自然的顫動,嚴重的有如羊的叫聲,影響了歌唱的表現力。 白聲: 所謂白聲,是指表聲過于直率,氣息太淺,以致聲音顯得平淡乏味,缺乏圓潤、明亮的共鳴,特別是韻母在引長時沒有保持其特定的口形。 造成白聲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頜關節不夠靈活,嘴巴不能靈活而自由地開啟和閉合(主要是下腭的動作遲鈍、不靈活所致);嘴唇拘束,不能活潑地動作,舌頭僵硬,不能自然地安放。 "喊叫": 有的人不懂得用優美、柔和、富有表情的聲音來唱歌,而是用大聲喊叫發出來的聲音唱歌,過多地去唱自己力所不及的高音,往往唱得面紅耳赤、頸部青筋暴起。 對于歌唱者來說是極其有害的,必須竭力避免。因為這種大聲喊叫會使聲音變為緊張、粗暴,唱不多久,聲音就會嘶啞,甚至會使聲帶充血、發炎、毀壞發聲器官的正常機能。 產生這種大聲喊叫的原因,主要是他們的聲音沒有經過必要的訓練,以為歌聲的響亮、雄壯,是靠喉嚨用力喊叫出來的。 〓〓〓〓〓〓〓〓〓〓〓〓〓〓〓〓〓〓〓〓〓〓〓〓〓〓〓〓〓〓〓〓〓〓〓〓〓〓〓〓〓〓〓 唱歌的方法 1、 唱歌時的姿勢 一,精神飽滿,決不可以以一幅病容狀態或象別人欠了你一百萬似的。 二,神態自若,知道什么叫神態自若嗎?你可以在乘電梯時練習一下,偷偷地摸站在眼前的美女一把,然后假裝若無其事。或事后盯著身旁的同性,裝出驚訝的神情,然后神態自苦地目視前方。 三,雙肩略后展,決不可象小偷一樣縮肩彎背。 四,雙腳象桌別林一樣稍分開站穩,但身子不要東彎西倒。決不可偷懶躺在椅子里唱歌,比如有次我躺在椅子里閉目輕唱給碧聊里的MM們聽,五歲的女兒見我閉著眼,誤以為我唱歌睡著了,善自作主把剛學會的關電腦方法使用了。害得我一首唱完拿掉耳麥眼爭大眼見無故停機,以為中毒了。 五,頭部要端正,不可東張西望,斜視有人是否在視著你。除非你非法背著老婆上網與MM對情歌。 六,頸部肌肉要放松,小心生淋巴結核。下巴不要向前突出,不然在唱的過程中容易流出口水。 七,面部自然,不要僵得象到尿到身上一樣緊張。要根據歌曲內容而富有表情;但也要撐握分寸,表情太豐富了有損觀眾對你的形象。 八,口形也應該根據字的發音要求自然張合,決不可像生了濃泡一樣的嘴,在高聲唱“啊”時嘴也張得小如文章后的句號一樣。 九,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無論在演唱時或練唱時,都不要用手或腳打拍子,更不能點著賊頭打拍子;別人會誤以為你有精病的。 2、 唱歌時的呼吸 緩吸緩呼法: 一,胸腔自然挺起,不管你是男是女,挺胸總是一件令人產生好感的姿勢。 二,用口鼻將氣息徐徐吸入肺葉下部橫膈膜下降,希望你不要告訴我說肺葉在哪里都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在哪里,大概在胸口。) 三,兩肋象圍小雞時一樣,向外擴張。但如果你在網吧,不要擴張的過份,因為有些網吧的位置很小的,當心碰到別的姑娘身上,會告你非禮或性騷擾的。 四,小腹微收(小腹腔在哪總知道吧?如果還不知,那我可沒辦法,這專業性太強了。) 五,呼氣時一定要保持吸氣狀態,即保持橫膈膜和胸腔的擴張狀態,不要使氣息很快地泄掉。整個過程要自然,不要硬來,小心憋出個小屁來。 急吸急呼法: 一,可體會到你的錢包給別人搶去了后的激動急吸狀態,如果沒人搶你,你可以搶別人,然后快速逃理現場,在個沒人的地方感受那急吸呼的狀態。(看在我教你們的份上,希望不要搶我的錢。) 二,不論是緩吸還是急吸,吸氣都要稍深些,這跟小器的人一樣,伸手拿得多,還給別人的少。 三,吸氣量的多少,要根據所唱樂句的需要而定。不可貪得無厭地吸個沒完沒了,弄得腹漲胸悶頭昏。 四,還有,我們在歌唱時,要有始終保持吸氣狀態的感覺,即使在換氣時也不應兩肋完全松馳,要看上去像很有力氣強壯的人一樣,以防唱著走調,給臺下的人誤以為你是個弱著,扔西瓜皮。而且應當在每唱完一句時,仍保留一小部分息氣鼓在胸腹間,以防不知好逮的小子往你頭上扔東西,這時你就可以用那氣息鼓足力向那個人吐口濃濃的痰過去。讓他們知道,唱歌也可以練成從大理《六脈神劍》演變而來的《六脈吐水功》。 3、 歌唱時的聲帶 一,唱低聲區時:象閃進大宅偷到東西后,對著望風的隔墻同伙輕聲說“到手了”一樣。聲帶要閉合不緊并拉長,張力最小氣流通過聲門時引起聲帶的全振動,要把聲音傳過去,且又不驚動遠處的人們。 二,唱中聲區時:聲帶靠攏并變薄,縮短,張力加大,氣流通過聲門引起聲帶的局部振動。就好比平時在家里喊同伴吃飯時一樣,聲音不大不小。聲音太小了會給別人誤以為你們夫妻倆偷吃一樣,若聲音太大嗓子會累的,劃不來。 三,唱高聲區時:聲帶閉緊并變得更薄,更短,把聲音飄飄蕩蕩地響出去。類似見到小偷從你家里逃出時的喊聲。 〓〓〓〓〓〓〓〓〓〓〓〓〓〓〓〓〓〓〓〓〓〓〓〓〓〓〓〓〓〓〓〓〓〓〓〓〓〓〓〓〓〓〓 保護嗓子 常言道,聞聲如見人,一個甜美圓潤或渾厚而富有磁性的聲音,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回味和遐想,而聲音的美,有其先天聲帶發育的條件,也有后天保養的原因,事實上,后天保養與嗓音有密切的關系,欲獲得美好的聲音應從以下兩方面對嗓子進行保養。 飲食上的保健。對用嗓職業的人來說,應特別注意從飲食中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如缺乏維生素A,鼻咽喉部易發干、發炎。維生素C如缺乏,易導致鼻粘膜出血和聲帶無力。B族維生素能維持耳鼻喉的正常功能。多選用有利于保護嗓子的食物:對嗓子有益的食物有蘋果、梨、桔子、香蕉、青蘿卜、西紅柿、黃瓜、小白菜、大白菜、油菜、芹菜、菠菜、蜂蜜、豆腐、豆漿、雞蛋等,這些清淡食品有益于潤喉、清嗓和開音,并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為維持健康有益。少吃過冷過熱食物:食物過熱易引起咽喉粘膜充血,影響發音和共鳴。過冷的食物可使咽喉部肌肉產生不正常的收縮和血管痙攣,使靜脈血回流障礙,引致粘膜損傷,影響喉肌和聲帶的正常功能。不要過度飲酒及食用過于辛辣的東西,因為酒精和大蒜、辣椒、花椒等食物,對口腔、喉嚨和食道黏膜刺激最大,易使這些部位充血、腫脹,并使嗓音失調。 生活習慣上的保健。 人的聲帶很嬌嫩,不要在上呼吸道感染時過度用聲,也不要在月經期或變聲期過度用嗓子,在此期間,發音器官處于充血狀態,無節制地說唱喊叫,會使聲帶“雪上加霜”。 堅決戒掉煙癮。因為點燃的煙草霧氣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容易降低呼吸道和發音器官黏膜的防御能力。生活要有規律,睡眠要保證充足,睡眠不足會使體內血液偏向酸性,致使肌肉疲勞,尤其是喉部小肌肉非常敏感,往往造成聲帶嘶啞。 需要人們注意的是,許多人認為聲音沙啞算不上毛病,用不著小題大做,吃點兒消炎藥就會好。其實,有可能已埋下難以預料的隱患,一定要及早看醫生. |
|
來自: xiejiaolian > 《音樂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