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讓酸性體質變成弱堿性體質
【酸性體質的表現與危害】
1、早晨起床精神不振,夜里睡眠不好;
2、食欲不振,身體乏力;
3、身體肥胖;
4、情緒不穩,易發怒;
5、免疫力低,易生病;
6、腰酸背痛,頭疼耳鳴;
7、手腳發涼,四肢麻木;
8、腸胃功能失調;
9、有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痛風、腎病、尿頻尿急等病狀;
10、心臟功能差,動脈硬化;
11、哮喘,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
12、易得皮膚病,牙齦出血,傷口易化膿;
13、正常人的血液是鮮紅色的,酸性體質的人的血液是紫褐色的。
酸性體質的危害
1、酸性體質,血液色澤加深,粘度增大,甚至發黑,而且渾濁。
2、人體就像一個大池塘,體液是池塘中的水,細胞是池塘中的魚。水受到污染,魚就會生病甚至死亡。同樣的道理,體液受到酸性物質的污染,細胞就會發生突變或死亡,組織器官功能下降,引發各種疾病。
3、酸性體質會使細胞的新陳代謝減弱,身體的抵抗力降低,引發各種疾病,使皮膚變粗糙、多皺紋、色素沉淀,甚至臉色變得青黑。
4、人體的體液PH值每下降0.1個單位,胰島細胞的活性將下降30%,容易引發糖尿病。
5、癌細胞周圍的PH值為6.85——6.95之間,偏酸性。酸性體質利于癌細胞的生存和轉移。
6、酸性體質使酸性物質在血管和肝臟堆積,容易形成脂肪肝和高血脂,引發其它心腦血管疾病。
7、酸性體質有利于氧自由基增加,不利于鈣的吸收。
如何變成弱堿性體質呢?
我們在日常飲食中所吃的食物,如海帶、菠菜、西瓜、蘿卜、香蕉、梨、蘋果、胡蘿卜、草莓、萵苣、土豆、南瓜、黃瓜、洋蔥、藕、紅薯、大豆等蔬菜、水果類、茶葉、牛奶等,所含的堿性元素(鉀、鈉、鎂),比酸性元素(氯、磷、硫)的比例大,在體內的最終代謝產物呈堿性,故稱之為堿性食品。葡萄、柑橘類水果食物吃的時候口感是酸味,這種酸是有機酸,但在人體內可完全代謝成二氧化碳和水,對體液酸堿性無大影響,原來與有機酸結合的鉀、鈉、鎂等在人體內最終代謝為帶陽離子的氧化物,體液呈堿性,故仍屬堿性食品。椰子、李子、桃、板栗等產生堿性成分,亦屬堿性食品。而糧食谷類、禽畜、肉類、蛋類、魚類,還有白糖、甜食、白酒、啤酒等含磷、硫、氯等酸性元素較多,在體內經消化和代謝,其最終產物呈酸性,故稱為酸性食品。
食物的酸堿性搭配對人體健康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每個人體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數以萬計的化學反應,保證人體各器官完成各種復雜的生功能。這些反應之所以能順利進行,是由于人體的體液的酸堿度(PH值),始終處于恒定的平衡狀態。正常人的PH值為7.35~7.45,如果PH值高于或低于0.1個單位,得不到及時糾正,人體健康就會受到影響,疾病便隨之而來。
營養學家告誡我們,我國多數家庭的膳食結構,長期以來是以米、面為主食,尤其是小學生,大多以肉、魚、蛋等酸性食物為主,并不注意配蔬菜等堿性食物,這就導致體液偏酸,成為酸性體質。這樣的體質,一方面增加了體內鈣、鎂元素的消耗,另一方面常見青少年兒童發育不良、食欲不振,容易疲勞、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出現佝僂病、齲齒、便秘、胃酸過多等癥。中老年會因體液偏酸,而患神經系統疾病,胃潰瘍、骨質疏松、心腦血管疾病等病態反應。若體液呈堿性,成為堿性體質,也會使人因攝入重金屬過多而影響身體健康。相比之下,現代社會過多的酸性食物對健康的影響更大。所以,為了防病與保健,平時飲食應注意多吃些堿性食物,酸性食品和堿性食品之間保持一定比例,維持酸堿平衡,才有利于各種生理功能的發揮。
此外,堿性食品不僅可為機體提供鈣、鎂、鉀、鈉等無機鹽,還可提供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在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減少腸道致癌物及有毒的物質的吸收、降低血液膽固醇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因此,要想身體健康,祛病延年,需注意飲食的酸堿平衡。
【人為什么會形成酸性體質】
為什么我們的體內環境會由堿變酸呢?首先,是飲食結構的不合理。一些專家認為,科學的飲食習慣是酸堿食物比例為1:3,但現代人飲食中的主食往往是精米白面、雞鴨肉蛋,而這些都是酸性食物,含磷、硫、氯等元素較多;在人體的新陳代謝過程中會變成陰離子酸根,使人體慢慢變酸。經分析,現在的飲食習慣其酸堿比例卻正好相反,為3:1。因此,長期攝入過量的酸性食物是導致人體酸性化的原因之一;其次是運動量不足。有調查表明,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人體內多余的酸性物質。然而現在人們的運動量大大減少,長此以往,便會導致酸性代謝物長期滯留在體內,導致體質的酸性化;另外,不良嗜好,如煙、酒等都是典型的酸性食品,如果煙、酒成癮,極易導致人體的酸性化。也有人認為,過重的心理負擔也是原因之一。當壓力得不到釋放的時候,便會影響身體,從而導致體質的酸性化。
如何預防酸性體制,把身體"堿"回來
多運動
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人體內多余的酸性物質。
多吃堿性食物
日常生活中要盡量多吃堿性食物,堿性食物比如海帶、白蘿卜、豆腐、紅豆、大豆、蘋果、洋蔥、芥蘭、番茄、菠菜、香蕉等都是不易引起食欲但卻對身體有益的東西,人們通常都會認為吃酸的東西就是酸性食物,諸如一看就會流口水的葡萄、草莓、檸檬等,其實這些東西正是典型的堿性食物, 因為水果含有的有機酸在體內會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不會生成酸性代謝產物,而且蔬菜、水果中的鉀離子等堿性物質,能中和酸性物質,維護身體達到平衡。
多喝水
如果你主要的飲水是白開水,那么這個小竅門興許對你有用;我們總是習慣把水燒開的時候先不關火,讓水再燒一會,這是對的;但要注意在水燒開后要把壺蓋打開燒3分鐘左右,讓水中的酸性及有害物質隨蒸氣蒸發掉,而且燒開的水最好當天喝不要隔夜。
早睡
晚上 1:00以后不睡覺,人體的代謝作用由內分泌燃燒,用內分泌燃燒產生的毒素會很多,會使體質變酸;通常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機率比抽煙或喝酒的人都來得高,所以每天盡量在12:00以前睡覺,不要常熬夜,若非要熬夜,一星期以一次為限!
飲食
一天三餐中,早餐占了70分,午餐0分,晚餐30分,可見早餐最重要;但許多學生普遍不吃早餐,一早空著肚子,體內沒有動力,會自動使用甲狀腺,副甲狀腺,下腦垂體等腺體,去燃燒組織,造成腺體亢進,體質變酸,長期將導致慢性病。
凡是晚上8:00再進食就稱做宵夜,吃宵夜隔天會疲倦,爬不起床;睡覺時,處于休息狀態,因此食物留在腸子里會變酸,發酵,產生毒素傷害身體。
少運動,整天坐著、又刻意選擇一些精致的食物來食用;然而,缺乏纖維素會導致腸子功能變差,這樣,我們所吃的食物變成了毒素,使體質變酸,慢性病也開始了。
總結
首先,要糾正不良生活方式,使機體處于良好的狀態.;其次,要進行科學的鍛煉,運動適量,貴在堅特,促進酸性物質的排除;再次,還要有一個合理的膳,保證人體均衡營養。
最后,情緒對體液酸化的影響也很大,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情也是預防人體酸性化的有效措施。
1、酸性食物吃得過多;
2、環境的影響:如空氣污染、農藥殘留等;
3、生活不規律,也容易導致體液變酸;;
4、人體本身的新陳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排不出去。
要改善酸性體質,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多吃堿性的食品: 海藻類、蔬菜、水果都是不錯的堿性食品;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防止過度攝取乳酸性食品
a)肉類、奶酪制品與蛋、牛肉、火腿等皆屬于酸性食品。
b)攝取過量的酸性食品血液會傾向酸性而變黏稠,不易流到細血管的末稍,而易造成手腳 或膝蓋的冷寒癥,以及肩膀僵硬和失眠等。
c)年輕力壯時吃適量的肉類是對的(沒有生長激素與抗生素),但老年人則以蔬菜為宜。
2、生活步調失常會造成酸性體質
a)生活步調失常會造成精神與肉體的壓力。
b)據統計,晚睡者罹患癌癥的機率比正常人高出五倍。
c)人類本來就活在節奏的世界里,無法事先儲備睡眠或飲食,也不能日夜顛倒。
d)人體內臟受自律神經控制,白天主要是交感神經活動,晚上則由副交感神經工作,若使其錯亂及倒置,就亦百病滋生。
3、情緒過于緊張
a)文明社會會造成的壓力。
b)工作上或精神上的壓力。
c)當一個人承受精神壓力后,一旦緊張松弛,時會造成猝死,稱為潛在性副腎皮質機能不全癥。
4、肉體的緊張
a)動手術之前應先檢查腎上腺皮質機能是否正常。如果副腎皮質機能較差, 或手術壓力遠超過副腎調整功能,則可能造成病人死亡或其它不良影響。
b)若發現病患臉部浮腫,需詳加詢問病史及服藥狀況,為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賀爾蒙者,施以針灸要特別注意反應。
c)、勞動或運動過度,通宵打牌、開通宵打牌、開車等壓力都應盡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