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與同學一起應付,老師混課時,我們混學分,皆大歡喜。”新聞學院的這位同學說。有調查結果顯示,89.1%的人感嘆當今好老師不常有,66.7%的人感覺當下大學生不認真上課情況普遍。 記者在走訪北京某文科類重點高校時,一位大三學生深有感觸地說:“這些老師學生互相應付的課,有學分但是沒有營養,學了和沒學差不多”。這位同學期待值最高、由“名師”主講的兩門課程,一門課的老師在上了兩周之后宣布以后由他的博士生代上;另一門課的老師則常常缺席,外出參加各類研討會。沒過多久,原本人聲鼎沸的名師課堂漸漸變得冷清下來。最讓這位同學不能接受的是,她最感興趣的一門課程,老師布置的作業竟然是讓同學分成小組,整理他的課堂錄音。而同學對待課程的態度,也讓她感到意外:“課堂上干什么的都有,唯獨聽課的不多。” 我相信,以上點滴現象僅僅是目前我們高校問題的“冰山一角”。但師生共“混課堂”的現象是古今中外所罕見的丑聞,是教育腐敗所導致的綜合癥,所造成的危害極為嚴重。 首先它坑害了學子。那些追求知識,將來報效祖國的青年人,在經歷多年的苦讀,特別是跨越“高考”的門檻邁進高等學府,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其中有不少是來自貧困家庭,為了學業,家長不惜舉債,家庭作出巨大犧牲。然而,在國家、個人拿出巨資卻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和本領,這不是在坑害孩子嗎? 其次它坑害了教師。凡是一位好的教師,不僅具有淵博知識,在某一方面有專長,更重要的是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深受學生尊敬的的學者。一個“混課堂”的教師,本身就暴露了自己知識的短缺,如果不抓緊“補課”而迎頭趕上,而是繼續“混”下去,最后不是坑害了自己嗎? 三是它坑害了國家。目前師生共同“混課堂”,不僅僅造成國家和個人物力、財力的巨大損失,更重要的是難以培養合格的人才。人們都說國家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我們如此培養人才,怎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呢?所以,坑害最重、危害最大的還是國家。 我始終堅持這樣一種觀點:在別的方面出問題,我們可以容忍;唯有教育出了問題,我們決不可以有一點輕視,更不可以麻木不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