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庸:無論多忙都應反復閱讀的國學經典——《老子》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開篇即開宗明義,說明順應自然的“道”是天地的根源、宇宙的主宰和永恒的規律,“道”字在全書中的使用頻率竟高達73次之多!孔子也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兩大圣賢殊途同歸于“道”,真是妙不可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而無中生有絕不是貶義詞,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2.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于無聲處聽驚雷,此時無聲勝有聲。 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大仁不仁,大我無我,建立自我,追求忘我。 4.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無私是最大的自私,自私是最大的無私。 5.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可以柔情似水,亦可洪水滔滔。 6.功成身退,天之道。 ——能屈能伸,有張有弛。 7.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用基本面說服別人,技術面說服自己;外圓內方,看得見的手法背后是看不見的心法。 8.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 ——拋開七情六欲,排除一切雜念,虛懷若谷,心靜無敵。 9.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障。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這一段是一字不落地全文摘自第22章,充滿了樸素而深刻的辯證思想,閃耀著亙古而永恒的智慧火花,耐人尋味,發人深省,需熟記。空才能有,放下才能承擔。哲學是普天下最高的學問,辯證法是人世間最好的方法。 1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順應自然法則,尊重市場規律,時空轉換,天人合一,行之有法,取之有道,榮辱不驚,舉重若輕。 11.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 ——返樸歸真,大智若愚,不戰而勝,無冕之王。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要自知知人,忌自欺欺人。 13.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為股市而生,就為股民而戰。但職業利器,若廣泛傳播,反可能害人害己,所以道法雖寬,卻只度有緣之人。 14.上德不徳,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徳,是以無德......是以大丈夫處其厚而不居其薄,處其實而不居其華。 ——矯揉造作,欲蓋彌彰;道法自然,順者為王。 15.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以柔克剛,無中生有。 16.上士聞道,而勤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最震撼的國學經典語錄,把老子身懷絕學目空一切狂放不羈的內心世界暴露得淋漓盡致!我喜歡!他可以狂,只要狂得有道理!振聾發聵,蕩氣回腸!此句任何注釋都屬畫蛇添足,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背熟悟透! 17.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不愧為辯證法的祖宗!隨口一句都浸透辯證思想,余音不絕,繞梁三日。 1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哈哈,這不就是無處不在的事不過三法則最原始最強大的理論基礎嗎?請記住,要想行之有效,必先取之有“道”! 19.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矯枉過正,過猶不及。貪婪和恐懼,人皆有之,無需戰勝,只需利用。善于換位思考、超越自我,當能適可而止、知足常樂。 20.無為而無不為。 ——無招勝有招是最高境界,但前提是經過了“無招”到“有招”再到“無招勝有招”的歷練,而不是“無知者無畏”的“無招”。也就是說,此“無招”非彼“無招”,是質變和升華的“無招”,是真正的“絕招”! 2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不做專家,只做贏家。紙上談兵,不如真金火煉。 22.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內方外圓,正合奇勝。 23.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朋。樂極生悲,否極泰來。福禍相依,生死一線。變化無常,紀律永恒。 24.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以道御術,厚德載物。 25.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欲擒故縱,先抑后揚。 2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讓思想異想天開,讓行動腳踏實地。 27.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水低為海,人低為王。 28.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學無止境,知道而不炫耀,是為知也。 29.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大丈夫當能屈能伸,識時務者方為俊杰。 3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無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此為《老子》最后一章,畫龍點睛,以貫穿全書主線的“道”進行首尾呼應,一以貫之,一氣呵成。難怪魯迅先生評價《老子》文辭之美富者實惟道家。本章寥寥數語,老子智慧、寬厚、博愛、大度的形象已經躍然紙上。圣人之道,為而不爭。不必刻意強求,無需爭風吃醋,只要功德圓滿,一切水到渠成。不求盡如人意,但問無愧于心。做好你應該做的,便可心平氣和心安理得地坦然面對一切,榮辱不驚,百毒不侵。心中無敵,自會天下無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