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常見的為 跖 筋膜 炎 ,往往發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長期、慢性輕傷引起,表現為跖筋 膜纖維斷裂及修復過程,在跟骨下方偏內側的筋膜附麗處骨質增生及壓痛 ,側位X 射線片顯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中醫學認為,足跟痛多屬肝腎陰虛、痰濕、血熱等因所致。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筋骨失養,復感風寒濕邪或慢性勞損便導致經絡瘀滯,氣血運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
足跟痛的臨床表現:足跟痛,其主要表現為單側或雙側足跟或腳底部酸脹或針刺樣痛,步履困難。多因跖筋膜創傷性炎癥、跟腱周圍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骨刺及跟骨下脂肪墊損傷引起,發病多與慢性勞損有關。臨床上主要有: (1)跟腱周圍炎; (2)跟骨骨刺; (3)跟骨骨膜炎; (4)跟骨下脂肪墊損傷;5)跟骨骨折;(6)跟骨皮下滑囊炎; (7)跗骨竇軟組織勞損; (8)跟骨結核、腫瘤等。
治療方法:足跟痛消散 藥物組成:A、桃仁、紅花、牛膝、木瓜、制川烏、制草烏、威靈仙、細辛、白芷、伸筋草(熏洗) B、威靈仙、急性子(透骨草)、生乳香、罌粟殼。(外敷) 功能主治:各種原因引發的足跟痛、足跟骨刺引發的各種酸麻腫痛不適。 用法用量: 一、將A號半瓶放入沸水中熏足,至水溫可將足入水,然后泡足20分鐘擦干。 二、取B藥粉適量與醋混合,置于容器中加熱,5分鐘后取出,攤于敷料上3-5毫米厚(敷料可選用紗布、保鮮膜),敷于患處30-40分鐘后取下,晾干后,洗凈。 三、每日一劑 6天為一療程。 方 解:所謂足跟痛屬于中醫“痹癥”范疇,多為風、寒、濕等外邪入侵人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據此癥的特點,足跟痛消散運用辛散溫通、舒筋活絡、活血止痛的伸筋草、紅花、制草烏、制川烏、威靈仙、細辛、白芷組成。威靈仙辛咸溫,辛能走散,咸能軟堅,文能通絡,《藥品化義》:“因其力猛,亦能軟骨”。乳香調氣活血,定痛,追毒,《綱目》:“消癰疽諸毒,托里護心,活血定痛,伸筋”。兩方經本研究所發掘、研究以及實踐針對足跟痛、跟痛癥、足跟骨刺有顯著之功效。 臨床應用:足跟痛消散適合足跟疼痛、跟骨刺、腳底部酸脹或針刺樣疼痛,步履困難。 注意事項:勿口服,存放兒童觸及不到地方。敷后不要立即清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