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占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外源性濁氣是致癌的主要因素。其超早期先兆為肺外先兆,因為甚至在肺部癥狀出現前1~3年,即已有所發露……
第一節 病因病機肺癌發病率占惡性腫瘤中的第二位,肺癌的發生仍然是內因為主要條件,但環境因素所受影響亦不可忽視 原發性肺癌,主要分為中心型及周圍型兩類,中心型多發生于肺門附近氣管及總支氣管;周圍型常發生于肺周圍的支氣管。前者多為鱗狀上皮癌,后者則以肺癌為多。 《黃帝內經》中已有許多類似肺癌的記載,如《素問·玉機真藏論》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變,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困。”《素問·咳論》曰:“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至唾血。”其中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身熱破困,似與肺癌晚期惡病質相近。又《難經》所言“肺積”,也可能指肺癌,如五十六難曰:“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肺癰”即是。 發生機制 祖國醫學認為肺癌的形成機制為邪毒客肺、肺失宣肅,致痰瘀互結、聚積成塊所致。所謂邪毒客肺,除六淫濁毒之外,還指被污染了的空氣、水和土壤。主要為放射性物質及一些有機和無機化合物,如亞硝酸鹽、苯、砷、石棉、吸煙等,但這些因素只是一種促發誘因,導致肺癌的根本原因為在于人體內部。主要為正氣內虛,尤為肺氣不足或肺陰虧耗,包括長期患慢性氣管炎、肺結核,引起肺的免疫力下降之故,日久毒結痰聚、氣郁血瘀而成積塊。正如沈金鰲所說:“邪積胸中……邪正相搏,邪既勝,正氣不得制之,遂結而成形有塊”(《雜病源流犀燭》)。
第二節 早期警號及早期診斷一、癌前潛病 肺癌的癌前潛病,多為肺部慢性炎癥,主要指慢性支氣管炎,肺癌同樣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可以自始至終獨立發展,但也常以肺炎為表現形式,因此肺癌可與慢性炎癥共存。 肺癌也可以由肺部慢性疾病癌變而來,這是因為長期不愈的慢性炎癥(主要為慢性支氣管炎),由于粘膜的病變,導致粘膜營養功能障礙及粘膜屏障被破壞,從而為外邪的客入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肺癌又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因此肺癌的產生,主要還根源于人體內部整體的病變因素,包括遺傳因素和免疫監視職能。 二、早期先兆 肺癌的早期先兆包括肺外先兆及肺部先兆。 (一)肺外先兆 常比肺部癥狀出現的要早得多,甚至提前到1~3年前即有披露,主要為內分泌激素的異常改變,但多數無規律性,肺癌切除后,肺外癥狀即隨之而消失。 肺癌肺外癥狀主要表現為內分泌的異常,尤以性激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血水平的偏高為特點,即出現乳腺發育,性欲偏亢以及其它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癥,如類柯興氏綜合征。 此外,關節疼痛主要為長骨及四肢關節疼痛最為突出,尤其對于以往沒有關節炎史,40歲以后突然出現的應引起警惕。 其他,皮膚改變,如瘙癢、黑棘皮病、帶狀皰疹、皮肌炎和某些神經精神表現。如周圍神經炎、肌無力綜合征,以及一些精神異常現象,也常為肺癌的早期肺部先兆。 (二)肺部先兆 嗆咳 四十歲以上,無原因的、頑固性的刺激性嗆咳,常為肺癌的早期先兆,尤以中心型更為重要,因大氣管受癌瘤的刺激發生痙攣性收縮所致,故中心性肺癌較周圍型肺癌其先兆信號的披露要早得多。 胸痛 胸部刺痛亦為較早信號,性質呈尖銳刺痛,多較早出現于未分化型肺癌。 咯血 為中央型肺癌的較早信號,因氣管粘膜血管分布豐富,但血絲為極少量,周圍型肺癌因離氣管較遠,咯血出現一般較晚。 低熱 出現不明原因的低熱,尤其是間歇熱(據報道占70%),并兼以上癥狀者,應引起重視。 報標癥 刺激性嗆咳,原發性氣管炎的咳嗽規律改變,或經久不愈的頑固性咳嗽(治療三周以上無效)。皆有可能為本病報標信號,應進行進一步檢查。 肺癌先兆信號出現的早晚,取決于癌的位置,一般而言,中心型肺癌由于靠近較大氣管,故癥狀出現較早,而周圍型肺癌由于距較大氣管較遠,因此癥狀出現較晚,尤其直徑在2厘米以內者,更無癥狀表現。 要注意肺癌的早期先兆的反常現象,即出現肺內癥狀的(如咳嗽、胸部不適),X線檢查反而為陰性(亦可為隱性癌或其他原因誤診)而肺部X線為陽性的,病人卻無肺內癥狀而多以肺外癥狀,如骨、關節痛,或其它內分泌失調癥狀為首見。 (三)典型征兆 頑固性、刺激性嗆咳,痰帶血點或少量血絲,胸部隱隱刺痛,或有胸悶痰多(氣管被阻)。如腫瘤較大可出現壓迫癥狀:同側膈肌麻痹(壓迫膈神經),胸膜氣促(侵犯胸膜),頭面浮腫、靜脈怒張(壓迫上腔靜脈),肢麻、面部無汗、浮腫、眼瞼下垂(臂叢神經受壓)。 三、早期診斷 (一)鑒別診斷 肺癌與肺結核 咳嗽、咳血及胸痛三大癥狀,為肺癌及肺結核的共有癥。但肺癌多為中老年人,上述三大癥狀一般多突然出現,而肺結核則多較年輕,且上述癥狀有較長歷史。此外,盜汗、低熱、顴赤(癆紅)也比較典型,X線陰影邊緣較為模糊,不如肺癌清晰,尤其細胞學檢查有結核桿菌,無癌細胞發現,則可以之鑒別。 1.肺癌與肺炎 老年性支氣管肺炎,如多次反復發作于同一部位,也易與肺癌相混,但細胞學檢查及纖維光導支氣管鏡檢查即可鑒別。 2.肺癌與支氣管炎 由于許多肺癌以類支氣管炎的形式表現出來,故易被掩蓋誤診。鑒別的辦法但是氣管炎史及痰細胞學檢查、纖維光導支氣管鏡檢查(活體組織、癌細胞檢查)。 (二)現代早期檢查 1.X線檢查 是診斷肺癌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普查初篩的可靠手段,X線可發現直徑3毫米的肺部惡性腫瘤。凡肺部有孤立性陰影,或經抗炎治療無效的“肺炎陰影”,皆應引起高度警惕。 體層胸片:進行額面傾斜斷層是目前肺癌診斷價值最大的一種手段。 CT檢查:對X線檢查有懷疑者,可進一步作CT檢查(電子計算機化軸向橫斷體層X線掃描攝影)。 2.痰液細胞學檢查 對可疑患者作脫落的癌細胞檢查,陽性率可達80~90%,尤以中央型肺癌為主。 3.支氣管鏡檢查 采用光導纖維氣管內窺鏡,對中央型肺癌尤適,可作活體組織檢查。 4.免疫學檢查 缺少特異性,但也可作為輔助檢查,因為癌腫病人大都有免疫功能下降的趨勢。
第三節 抗癌措施1.及早根治癌前病 包括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及支氣管肺炎,改善氣管粘膜的營養功能,恢復粘膜的屏障作用,鏟除癌證產生的土壤。 2.提高肺部免疫機制 以之加強免疫監視能力,肺氣虛可用玉屏風散:黃芪、白術、防風、大棗、甘草,肺陰不足用百合固金湯加減:百合、生地、熟地、玄參、當歸、杏仁、麥冬。二方皆可酌加抗癌藥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蓮、魚腥草、土茯苓、龍葵、八月札、山慈菇、土茯苓、薏苡仁、海藻、壁虎等。 3.通利肺氣 以宣肺豁痰調氣方法,通利肺氣、調暢血行,致使邪毒不能滯留,對防癌有一定意義。 4.減輕肺負荷 去除不利的環境因素,如脫離產生矽肺的環境,避免肺纖維化,以減輕肺泡氣管負荷,對保護肺氣有一定意義。 5.定期普查 中、老年人加強定期X光普查,以翼早期發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