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并熟練地背誦《歸園田居》。 2.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涵。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朗讀成誦,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2.品味詩歌的語言,體味詩歌的情味,領悟詩歌的意境。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二、走近作者: (課件展示) 三、解讀文本。 1、默讀。 2、提問:“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 3、自行朗讀,劃分節奏:(課件展示) 4、解讀文本(課件展示) 5、齊讀。 6、提問: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田園生活,那么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 討論、明確:(課件展示) 五、探究文本 2、學生找詩中描寫田園生活的句子并匯報。 (1)、學生匯報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句子,讀出詩的味道,體會一下陶淵明筆下田園生活的特點吧! (2)、學生齊聲朗讀。 詩的味道讀出來了嗎?(課件展示) (3)、下面我們再讀一遍詩歌,讀出它的情味來! (4)、(課件展示) 那么同學們感覺到陶淵明筆下田園生活的特點了嗎? 我們不禁要發出疑問,現實生活如此清貧的陶淵明,居然沒有絲毫抱怨,也沒有對官場的留戀,反而在詩歌中隱去了現實生活的艱難和困頓,將歸隱后的田園生活寫的如此美好,這是為什么呢? 想知道原因嗎?讓我們從陶淵明的仕途經歷和詩歌中去尋找答案。一起讀一讀他的《歸園田居》一、三。(課件展示:《歸園田居》其一) 他面對困頓生活時不抱怨現實,種種原因歸結為一句話,寫在詩歌中,你們找到了嗎?(課件展示)“但使愿無違”中“愿”具體指什么呢? 自由讀。 3、小結: 五、拓展: 同學們,你是怎樣看待陶淵明“歸隱”的呢?如果他生活在現代社會還會歸隱嗎? 六、課堂總結: 任選一題: 1、用散文的手法改寫《歸田園居》(其三),注重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 2、自選一角度(如語言、意象、意境等),賞析陶淵明詩歌的藝術特色。 3、背誦和默寫《歸田園居》(其三),朗讀《歸田園居》組詩。 板書設計: 歸園田居 陶淵明 田園詩的始祖 歸 愿 |
|
來自: 醉月亮 > 《優秀教案(八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