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怎樣形成的?
思想不是簡單的所思所想,如果把所思所想曰之為思想那就大錯特錯了,思想是對客觀事物發展的再認識.
思想的形成源于對客觀事物發展的積累,吸收,轉化.這其中轉化最為重要!通常我們把轉化稱為再認識,這個時候的再認識是對客觀事物發展的再總結后的結果,這個結果就是我們的思想.
思想地形成肯定有過程,這個過程有長有短,有先有后.這個過程是長是短誰先誰后取決于兩個因素:一個是外在的因素;一個是內在的因素.簡稱就是客觀與主觀.
積累,吸收,轉化是形成思想的必經之路.當我們看見了聽到了感受到了客觀現象時,認識也隨之啟動.但我們看到的一切總是要經過感性的意識才會折射到理性地思考.從感性意識到理性思考,有一過程,這一過程的起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意識地去感受客觀現象?如果是,那么你的積累就在不知不覺中開始了,吸收也開始了潛移默化,轉化的前題就有了。
在了解如何轉化之前,我們有必要知道積累與吸收之間的關系。積累與吸收的關系是:相輔相承;相互作用;互不可缺。積累與吸收的相同之處是:都是從看到的聽到的開始。積累與吸收的不同之處是:積累更多的是被動式,多源于客觀灌輸,吸收更多的是主動式,多源于主觀能動。
知道了積累與吸收的關系,對客觀事物發展的再認識將會少走很多彎路,把客觀事物轉化成再認識時將事半功倍。
轉化的關鍵在于我們觀察客觀存在的現象時一定要有主觀識意的參予。對客觀現象的觀察一定要是全方位的,這種觀察是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透過現象看本質。當我們自認為對客觀現象有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后,我們對客觀事物就有了感性意識。感性意識地深入就會導引我們去理性地思考,也就是說,感性意識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激發主觀能動性去主動認識。觀察,思考,認識;再觀察,再思考,再認識。就是轉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思想開始形成。
友情合作伙伴:第一網絡!本文出自:http:///web/net15/s178534.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