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揚州市54321留守兒童關愛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揚教基〔2009〕9號 各縣(市、區)教育局: 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是一項涉及千家萬戶的社會系統工程,也是一項事關社會和諧、事關教育發展的長期任務。根據省、市有關會議精神和《關于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工作的實施意見》(揚教辦〔2009〕1號)要求,經研究決定在全市中小學開展54321留守兒童關愛行動,現將《揚州市54321留守兒童關愛行動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各地各學校要充分認識做好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努力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氛圍,促進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要把積極開展留守兒童54321關愛行動作為關注教育民生工作的重要任務,作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來抓,動真情、想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為實現“學有所教、學有優教”的教育工作目標,構建和諧揚州貢獻力量。
附件:揚州市54321留守兒童關愛行動實施方案 揚州市教育局
主題詞:印發 留守兒童 方案 通知 抄送:省教育廳、市委辦、市人大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市政府辦公室、 市政協教文衛體委員會、市文明辦、市新農辦、市婦聯 揚州市教育局辦公室 共印發150份 揚州市54321留守兒童關愛行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精神,結合全市留守兒童實際,以“54321關愛行動”為主題,以服務農村留守兒童為重點,以師生結對幫扶為形式,著力解決留守兒童在親情關愛、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社會保護等方面的實際困難,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及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保障。 二、工作對象 全市農村中小學中父母雙方或一方長年或連續3個月外出工作的農村在家兒童、孤兒、遺棄兒童和單親家庭兒童。 三、工作目標 關愛行動以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為宗旨,以動員組織教育工作者關愛留守兒童為重點,以彌補留守兒童感情缺失、提高道德素養為內容,本著“動真情、想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的原則,大力開展54321留守兒童關愛行動,努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留守兒童工作網絡,力求達到幫助一名兒童,穩定一個家庭,安定一方社會,培養一代新人的目的。 四、工作內容及步驟 主要內容:發揮學校主導作用,創造留守兒童成長的優異條件,對留守兒童實施54321關愛行動,要做到基本信息、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健康狀況、父母及監護人聯系方式“五清楚”,對留守兒童做到安全上優先教育和監管、學習上優先幫助和輔導、生活上優先關心和照顧、活動上優先參與和指導“四優先”,與留守兒童本人、遠在他鄉的兒童父母、在家照看兒童的第二監護人保持“三溝通”,實行班主任和“代管家長”協同管理的“雙管理”制度,建立留守兒童“一對一”幫扶機制,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為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解決后顧之憂。 活動分三個階段進行 (一)安排部署階段(1-3月) 1、加強留守兒童基本情況調研。各地各校要積極組織、全面動員,開展面向全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專題調研,準確掌握留守兒童教育基本情況,確保“五清楚”,即清楚留守兒童的基本信息、清楚留守兒童的性格特點、清楚留守兒童的興趣愛好、清楚留守兒童的健康狀況、清楚留守兒童父母及監護人聯系方式等。 2、建立留守兒童關愛行動工作臺賬。各地各校要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檔案,做到全覆蓋、底子清、情況明。要加強留守兒童檔案管理,強化監督檢查,掌握整體情況,做到班主任和教師有聯系信息表,學校有動態情況表,縣(市、區)教育局有信息匯總表。 3、全面啟動54321留守兒童關愛行動。4月上旬,市教育局組織全市54321留守兒童關愛行動啟動儀式,印發實施方案。各地各校要進行廣泛宣傳,理清工作要求,明確工作部署,研究并制定地區和學校留守兒童關愛行動實施方案。 (二)全面實施階段(4-11月) 各地各學校要根據全市54321留守兒童關愛行動總體部署和學校行動方案,認真組織實施。 1、建立完善留守兒童教育“四優先”制度。一要做到安全上優先教育和監管。各地各學校要優先對留守兒童進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幫助他們樹立安全防范意識,幫助他們掌握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安全自救和逃生能力,以及在遭遇暴力侵害時的處置方法,確保留守兒童的生命安全。二要做到學習上優先幫助和輔導。各地各學校要從學習方面對留守兒童逐一進行分類、分組,落實到每一位科任教師。科任教師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業情況,訂立學習幫助計劃,明確幫助的時間、內容和方案。要積極動員班內的同學進行結對幫扶,促進學業進步。三要做到生活上優先關心和照顧。實施農村留守少年兒童食宿條件改善工程,全面完成農村初中食宿條件改善建設任務,啟動農村小學食宿改善工程。各地各學校要積極動員各種力量共同關心留守兒童的衣食住行,全方位的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四要做到活動上優先參與和指導。各地各學校要針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依據留守兒童的個性特征,有針對性地開展校園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讓他們感受活動的愉悅,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開拓他們的視野。 2、建立完善與留守兒童父母、第二監護人和本人的“三溝通”機制 。各地各學校要進一步密切與留守兒童父母的溝通,密切與留守兒童代理家長的溝通,密切與留守兒童本人的溝通。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要每周與聯系的留守少年兒童談一次心,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每月指導其給父母寫一封愛心書信或通一次親情電話,增強他們與父母的情感交流;每學期向其父母通報一次學習表現和行為習慣,形成家教合力;每年陪同其過一次有意義的節日,讓他們感受濃濃的溫情與關愛。學校要充分發揮家長學校作用,定期組織面向留守兒童家長、第二監護人的家教講座,提高教育子女的方法與技巧。 3、建立完善班主任和“代管家長”協同管理的“雙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代管家長制度,組織教職員工擔負起校內監管與教育職責。要加強代管家長的管理與指導,提高其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水平,要每月進行一次溫馨家訪,加強代管家長與家長、第二監護人的密切聯系,提升代管家長的管理水平。要加強學校管理職能,班主任要切實掌握學生家庭背景,掌握思想表現,掌握學業成績,掌握日常行為,要與代管家長密切協同,管好思想,管好學習,管好生活,管好身體。 4、建立完善留守兒童“一對一”幫扶機制。各地各學校要積極動員多方力量共同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幫扶工作。要建立教職員工與留守兒童結對教育幫扶制度,建立優秀學生與留守兒童結伴成長制度,要動員社會熱心人士與留守兒童家庭結對幫扶。條件成熟的學校,要動員教職員工打破年級、班級的界限,以村為單位建立校外學習小組,指派教師擔任指導,組織學生開展集體活動,組織組內學生互幫互助互學活動。也可邀請熱心公益的人士擔任校外義務輔導員,了解學生校外表現,做好教育引導工作。 (三)活動總結階段(12月) 各地各學校要召開推進會、經驗交流會,總結54321留守兒童關愛行動實施經驗,探索深入組織實施活動的方法措施和長效機制,表彰54321留守兒童關愛行動先進集體和個人。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地各學校要從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全局高度,充分認識做好留守兒童工作的重要意義,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留守兒童關愛行動擺上重要位置,列入議事日程,加強領導、統籌安排,明確方案,科學部署,層層落實。 2、明確職責,精心組織。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在關愛行動中做好牽頭協調、匯總反饋、督促檢查、動態管理等工作,要建立健全留守兒童信息庫,指導留守兒童家長配合結對活動,組織教師志愿者參與結對活動。學校要按照工作部署和職責,認真謀劃、迅速行動,密切配合,各盡其責,要制定工作進度,作出具體安排,形成分工合作、運轉有序的工作機制,確保目標要求落實到位。 3、大力宣傳,營造氛圍。各地各學校要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大眾傳媒優勢,利用多種宣傳渠道,組織開展留守兒童工作的社會宣傳。要大力宣傳開展54321留守兒童關愛行動的積極意義,宣傳各地各學校的好經驗、好做法,宣傳結對關愛的先進典型和優秀事跡,使全社會都來關注留守兒童,使外出的家長更懂得自己的責任,使在家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親情、關愛和保護,努力營造有利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氛圍。 4、抓好結合,注重實效。各地各學校在開展54321留守兒童關愛行動中,要注重與本地本學校的品牌活動相結合,在整體聯動中深化和提升關愛活動。要與學校心理健康活動相結合,引入親情電話、心理輔導等工作手段和載體,將教育、關懷和服務緊密結合起來。要與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愉悅學生身心,營造健康成長氛圍。要與校外教育相結合,依托社區、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等陣地,廣泛開展有留守兒童家長、愛心家庭代理家長共同參與的親子互動活動。 |
|
來自: 肖小雨 > 《本地、各地教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