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期中復習材料—詩歌欣賞 1. 觀 滄 海 (曹操) 對全詩內容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開頭兩句寫登臨的地點(碣石山)和目的(觀滄海)。“觀滄海”為全詩的詩眼,“觀”字統領全篇,以下十句,皆為觀海所見所想。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過描寫海水和山島相互映襯的形象,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宏偉氣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寫詩人通過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偉景象,來抒發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 D.最后兩句是合樂時加的、是樂曲的終止句,一般跟詩的內容沒有直接關系。 2. 次 北 固 山 下 (王灣) ⑴對這首詩語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鎮江北邊,三面臨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來的情況。 C.“潮平”指潮水上漲,水與岸平。“風正”指風向既順,風力又不猛。 D.“歸雁洛陽邊”意即我想學北歸的大雁,回到故鄉洛陽。 ⑵作者從煉意著眼,用“ ”“ ”字,使之擬人化,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蘊含哲理。 3. 錢 塘 湖 春 行 (白居易) 下列是對這首詩詩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是( )。 A.首句從孤山寺到賈亭,寫詩人的行蹤;第二句寫遠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B.三、四兩句寫詩人一路行來,偶爾可以見到早來的黃鶯爭著飛上向陽的枝頭;不知是新到誰家的燕子銜了泥去筑巢。 C.五、六兩句寫詩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經開得五彩繽紛,使人眼花繚亂;矮矮的草地,騎馬走過,馬蹄剛能夠被它埋沒起來。 D.最后兩句寫詩人來到綠楊成陰的白沙堤上,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勝收,看也看不夠,于是贊嘆道:這才是我最喜愛的地方! 4、下面是對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理解,選出不恰當的一句( ) A、詩人去的地方是田園,詩中又寫田園風光,用雞待客是農村習俗,談話內容是農事,可以算是田園詩。 B、開頭兩句是敘事,交代“過故人莊”的原因,主人待客僅用雞黍(泛指飯菜,殺雞待客),客人一請就到,說明主賓之間感情融洽,不拘常禮,友誼極深。 C、第三、四、五、六句描繪了優美的田園風光,由寫景轉而寫人事。寫出了樹木的繁茂,青山的遙遠以及把酒話桑麻的心曠神怡。 D、這首詩從頭到尾都是平鋪直敘,從接受邀請、赴宴、喝酒一直寫到辭別,用的都是口語,寫得淡而無味。 5、下列是對《錢塘湖春行》詩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是( ) A、首句從孤山寺到賈亭,寫詩人的行蹤;第二句寫遠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B、三、四兩句寫詩人一路行來,偶爾可以見到早來的黃鶯爭著飛上向陽的枝頭;不知是新到誰家的燕子銜了泥去筑巢。 C、五、六兩句寫詩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經開得五彩繽紛,使人眼花繚亂;矮矮的草地,騎馬走過,馬蹄剛能夠被它埋沒起來。 D、最后兩句寫詩人來到綠楊成陰的白沙堤上,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勝收,看也看不夠,于是贊嘆道:這才是我最喜愛的地方! 6、下列是對這首詩《錢塘湖春行》詩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是( ) A、這首詩是歌詠西湖風光的詩,興趣不在于介紹某一景物,而是從總體著眼,描繪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B、詩人選取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的寫法,中間四句寫鶯、燕、寫花、草、先動物、后植物,寫足春色。 C、詩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漸欲”“才能”兩個詞語,更是富于動態地表現著“亂花”和“淺草”的勃勃生機。 D、描寫“最愛”的湖東的白沙堤,詩人則用最準確最具表現力的詞語著力加以渲染,把“綠楊陰里”的美景描繪得栩栩如生,真切動人,歷歷如在目前 7、下面是對曹操《觀滄海》的分析,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開篇寫的是詩人登山觀海的景象。滄海,大海,因海水呈清蒼色,故稱“滄海”。澹澹,水波動蕩的樣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四句極寫大海的廣闊浩大。星漢,銀河。 C、這首詩通過大海的遼闊壯景的描摹,傳達出詩人自負雄才大略、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 D、結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雖是樂府詩樂章末了因配樂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東征烏桓勝利而感到的喜悅,不能說與正文無關。 ⒏下面是對曹操《觀滄海》的分析,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開篇寫的是詩人登山觀海的景象。滄海,大海,因呈青蒼色,故稱“滄海”。澹澹,水波動蕩的樣子。 B.
《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四句極寫大海的廣闊浩大。星漢,銀河。 C. 這首詩通過大海的遼闊壯麗景象的描摹,傳達出詩人自負雄才大略、樂觀向上的精神分貌。 D、結句“幸甚至哉,各以詠志”雖是樂府詩樂章末了因配樂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東征烏桓勝利而感到的喜悅,不能說與正文無關。 9、下面是王灣《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首聯對偶,寫“客路”、“行舟”,字里行間已有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之感,與尾聯之“鄉書”、“歸雁”遙相呼應。 B、頷聯之“兩岸闊”與“潮平”,“一帆懸”與“風正”均有因果關系。“風正”是風大之意。 C、頸聯表明詩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詩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陽來得早,好像春天也來得早。“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歷來膾灸人口。 D、尾聯與首聯呼應,表達了詩人觸景生情,懷有無法抑制的思鄉之情。 10、下面是李清照《如夢令》的分析,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如夢令》一詞中起承上啟下的過渡句為“爭渡,爭渡”。 B、作者沒有寫這次郊游的全過程,而只是剪取了它的尾身,寫歸途中迷路時“爭渡”的情景。 C、“溪亭”“日暮”點明了地點、時間,“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流連忘返的情致,“誤入”照應了前面的“不知歸路”。 D、這首詩追敘了一次夏日郊游的歡樂情景,表現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11、下面是辛棄疾《西江月》的分析,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詞人描繪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圖,充滿了清幽恬靜的鄉土氣息,抒發了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 B、“稻花香里說豐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聲,這種側面烘托極為動人。這首詞既寫了景,也寫了人,用側面烘托、動靜相映的手法,寫得生動活潑,給人以豐富的美的享受。 C、上片寫晴,下片寫雨,“七八個星天外”等兩句,描寫了一場驟雨即將瓢潑而下的氣象,也隱寓詞人退隱生活中內心的不寧靜。 D、“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是倒裝句式的句子。見,通“現”。“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的意思是,道路轉過溪頭,忽然出現社林旁邊舊時住過的茅店。 12、下列對詩詞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A.“煙籠寒水月籠沙”,第一句兩個“籠”字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繪成一幅極其淡雅地水邊夜色,渲染了一種迷蒙冷寂地氣氛。 B.“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點出時間、地點以及人物,與前句的冷寂氣氛形成對比。 C.“商女不知亡國恨”是一種曲筆,暗示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所唱的封建貴族、官僚。 D.“隔江猶唱《后庭花》”一句中“猶唱”二字,微妙而又自然地把歷史、現實和想象中的未來串成一線,意味深長。 13、閱讀《泊秦淮》這首詩,找出分析不當的一項( ) A、首句寫景,二句敘事、寫景連用。兩用“籠”字說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為下句“商女”、“亡國恨”、“猶唱后庭花”作了鋪墊。 B、詩中描繪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詩人的憂愁和傷感。 C、商女熱衷歌唱《玉樹后庭花》靡靡之音,詩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無知,又抒發了自己憂時傷世之感慨。 D、全詩表現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憂愁,語言清新洗煉,化用典故,是唐絕句中的優秀詩篇。 14、下列對《夜雨寄北》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一問一答寫出了詩人歸期臨近時無法抑制的激動心情。 B.“巴山夜雨漲秋池。”寫夜雨交織,綿綿密密,漲滿秋池之景,作者沒說什么愁,
而愁苦之情自然顯現。 C.“何當共剪西窗燭,”中“何當”是從“君問歸期未有期”中引發而來,“共剪”是對未來歡樂的憧憬。 D.“卻話巴山夜雨時。”一句,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未來的樂反襯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了的談話材料。 15、下列對《龜雖壽》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是一首抒發人生感慨的詠志詩。作者先以神龜、騰蛇、老驥為喻,表明宇宙萬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規律,人應該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業,始終保持昂揚樂觀的積極進取的精神。 B.“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是全詩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這短暫的生命建功立業,不要虛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統一全國。作者認為統一全國是符合歷史的需要,決心為此奮斗終生。“老驥伏櫪”“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勵志之語。 D.“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這四句呼應詩的開頭,在承認壽命有限這一客觀事實的前提下,強調發揮人的主觀作用,反映了詩人的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16、閱讀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首詩,找出分析不當的一項( ) A、
首句寫景,楊花飄落,子規啼叫。詩人擷取這兩種景物加以描寫,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B、
第二句便直敘其事,“過五溪”,見遷謫之艱難、道路之荒遠,并能從中見出詩人對朋友的關切之情。 C、
后兩句議論,人隔兩地,心情難達,而明月在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已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西。 D、
“夜郎”古夜郎國,在現在貴州西北部及云南、四川省部分地區。這里聯想到夜郎國,用以表現友人被貶之遠和詩人關心之切。 17、對下列詩歌《題破山寺后禪院》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本詩大約作于詩人做縣尉時。詩歌描寫了清晨寺后禪院的清幽脫俗的景致,流露出詩人對仕途生活的向往。 B.詩題“題破山寺后禪院”,可知“后禪院”才是詩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兩句后提過破山寺后,立刻轉入對后禪院的描述。 C.“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曲徑通幽處”引發人豐富的聯想與思緒,暗示的意義多于寫實的意義。“曲”、“幽”、“深”等字眼表現了禪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靜的環境。 D.“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兩句更多抒寫詩人的主觀感受。一個“悅”字表現了作者從中感受到的歡欣。一個“空”字表現了作者此時此刻心中塵世雜念全消的精神狀態。 18、對《天凈沙
秋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這是一首散曲中的散套,它用寓情于景的寫法具體而生動地表現了一個長期流落異鄉的人的悲哀。 B.
這首詞的句法也很別致,前三行全由名詞性詞組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使整個畫面頗像一幅筆法瀟灑的水墨畫,十分耐人尋味。 C. “斷腸人在天涯”,此句使前面的自然環境染上了一層濃濃的感情色彩,情思與景物和諧一致,畫面感鮮明,充分體現了因情設景、情景交融的創作意圖,極具藝術魅力。 D.
《秋思》通過對“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種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的羈旅之思。 19、對下列晏殊《浣溪沙 》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此詞選自《漱玉詞》,是晏殊的代表作,也是宋詞中被后廣為傳誦的名篇。 B、上片寫作者在唱一曲新詞、飲一杯醇酒時,竟感到這樣的生活已經無數次重復,因為春天的天氣同去年一樣,亭臺景物也都依舊。 C、作者看見“夕陽西下”想到歲月在不斷地流逝。作者向我們傾訴的是他感到生活的空虛、無聊,同時也有一種對時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D詞中作者對生活的體驗,對人生的思考,借助曲、酒、夕陽、落花、燕子并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感受表現出來,做到了情景結合。渾然一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