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氣潛水80分鐘(2008-12-25 05:16:23)
屏氣潛水80分鐘
·方舟子·
不久前德國潛水員席耶塔斯創造了一項吉尼斯世界紀錄:在水下屏氣17 分鐘19秒。這個驚人的紀錄是靠“作弊”取得的:潛水前吸了30分鐘的純氧。 如果不事先吸氧,他的記錄是10分12秒。這仍然很驚人,一般人在水下屏氣 很難超過5分鐘。
但是這個世界紀錄和海豹、鯨、海豚這些海洋哺乳動物相比,又不值一 提了。在這方面,海豹的表現尤其出色,例如,生活在南極洲的威德爾海豹 能一口氣潛水大約80分鐘。它們是怎么做到這一點的呢?
海洋哺乳動物無法像魚那樣利用溶解在水中的氧,同樣靠肺呼吸空氣, 在潛水時也必須憋氣。你也許馬上會想到,是不是因為海豹的肺比較大,能 夠憋住更多的空氣?那位德國潛水員能創造世界紀錄,據說就是因為他的肺 要比同樣體格的人大了約20%。但是海豹的肺與身體的比例并不比其他哺乳 動物大。海豹不是靠肺活量大取勝的,那么靠什么呢?
肺部吸入的氧氣進入血液后,和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然后隨著血 液循環輸送給全身的細胞利用。血液中血紅蛋白越多,能夠結合的氧氣也就 越多,就越能忍受缺氧的環境。海豹血液中是不是有更多的血紅蛋白呢?是 的。海豹的血容量相對來說比較大,有更多的紅細胞,也就意味著更多的血 紅蛋白。而且,更關鍵的是,在開始潛水時,海豹的脾臟會往血液中注入更 多的紅細胞。人的脾臟的主要功能是過濾血液和產生淋巴細胞,對人的生存 其實不是很重要,有的人因傷因病切除脾臟后還可以好好地活下去。但是某 些哺乳動物(包括海豹、馬、狗)的脾臟還有儲存紅細胞的功能。海豹有一 個大得出奇的脾臟,里面儲存了占全身三分之二的紅細胞。在海豹潛水的瞬 間,腎上腺素會刺激脾臟收縮,釋放儲存的紅細胞到血液中,讓血液中血紅 蛋白的量增加了60%。血液中紅細胞過多也有副作用,會造成淤血,所以海 豹潛水完畢浮到水面后,血液中腎上腺素的量減少,脾臟舒張,又把多余的 紅細胞收回去了。
大量的血紅蛋白攜帶的氧氣能讓海豹在水下待上大約15分鐘。剩下的65 分鐘怎么辦呢?在海豹的肌肉中含有大量的肌紅蛋白,它們的構造和血紅蛋 白類似,能和血液中的氧結合,把氧儲存起來。一旦血液中的氧濃度很低時, 肌紅蛋白中的氧就被釋放出去供肌肉細胞使用。肌紅蛋白儲存的氧,能讓海 豹在水下多待大約10分鐘。
但是還有55分鐘需要對付。在這么長的時間內海豹的肌肉沒有氧氣可以 利用,它所需的能量從哪里來呢?所有的動物都能在無氧的條件下產生能量, 這個過程被稱為“無氧呼吸”。我們人類也有這個能力,比如在激烈運動時, 肌肉的氧氣供應不足,也要靠無氧呼吸來提供能量。但是無氧呼吸產生能量 的效率比有氧呼吸低,而且會產生一種有害的副產物——乳酸(這就是為什 么激烈運動后肌肉會酸痛)。乳酸會降低血液的酸堿度,讓它變酸性。體內 大多數的酶對酸堿度的改變非常敏感,到一定程度就失去活性,會是致命 的。
海豹為何能忍耐如此長時間的100%無氧呼吸卻又不得酸血癥呢?它們 是通過巧妙地改變血液在身體的分布來達到的。在海豹潛水時,血液主要流 向大腦、心臟、脾臟、眼睛、腎上腺、胎盤(如果懷孕的話)這些此時至關 重要的器官,而流向肌肉的血液大為減少,這樣,肌肉產生的乳酸就留在肌 肉內,而不會隨著血液流到全身危害其他器官。海豹浮出水面后,再逐漸增 加流向肌肉的血液,乳酸將被氧氣轉化成有益無害的丙酮酸。
海豹潛水可不是在游泳池里玩憋氣游戲,而是要潛到海底覓食,潛水深 度有時能達到700米。潛水員穿上潛水服能潛到600米。當潛水員下潛水底時, 身體所受的壓力隨之增加,呼吸到體內溶解于體液中的空氣的量也隨之增加 了。其中的氮氣是沒法被人體利用的。當潛水員返回水面時,氣壓一下子下 降,就像打開一瓶汽水、被壓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往外冒泡一樣,體液中的氮 氣也會冒泡,干擾血液循環,對身體造成損傷,得了減壓癥。要避免出現這 種情況,潛水員需要進入高壓艙增壓迫使氮氣回到血液中,然后再經歷長時 間的減壓,讓氮氣緩慢地離開身體。
海豹為何不會得減壓癥呢?仔細觀察一下海豹在潛水之前的準備動作。 你也許以為它會像我們潛水前一樣深吸一口氣。恰恰相反,它是大呼一口 氣,把肺內的氣體排掉,就能減少潛水時溶解到體液中的氮氣的量。此外, 海豹在潛水時肺會由于加在胸部的壓力而塌扁,肺里剩余的空氣被擠到支 氣管和氣管,從那里是進不了血液的。海豹就這樣用一個簡單的辦法巧妙地 解決了一個復雜的問題,避免了減壓癥。潛水前少吸一口氣會少攝入一些 氧氣,不過,一次深吸氣的氧氣不過能供身體使用2分鐘,這對潛水80分鐘 來說微不足道,完全值得為了避免減壓癥而犧牲掉。
2008.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