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和陌生人說話
中國人重視人際關系,這是有傳統的。可到了今天,這種人際關系有了一個顯著的特色,就是熟人和陌生人的區別。熟人就不說了,親朋好友、老同學,老同事、鄉黨、哥們……這一套中國人無師自通。可面對陌生人我們卻有一種普遍的心理,這就是防范、對立、排斥甚至敵意。就、好像陌生人是另一種人類,和我們什么關系都沒有,至少在利益方面永遠是矛盾和不相容的。我們想當然地認為,這個世界上只存在兩種人:熟人和陌生人。“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古訓再也沒有人提及了。至于“愛你的鄰人”以及“人同此心”的圣言和民諺,更是無人問津。或許,在大道理上,大家都還是能夠明白一二的,但在實際生活中,卻無法做到互相尊重。我是在夸大其詞嗎?應該不是。 事實上,每天和我們打交道的更多的還是陌生人,而不是你所認同的人際關系中的熟人。我們被陌生人包圍,并且互為陌生人。離開了陌生人,我們將一事無成,甚至寸步難行。這也許是我們沒有認真考慮的。每天上下電梯、進出小區、乘坐公交或者打的,去商店購物或者去飯店里吃飯……不碰見陌生人是不可能的。可我們是怎么對待他們的呢?或者,他們是怎么對待我們的呢?遭遇之前、之中、之后,各自又是懷著怎樣的心理?這心理又在彼此的態度中暴露無遺。 人與人之間的戒備肯定是相互的,當大家都把對方當做假想敵的時候,問題就已經非常嚴重了。長期以來,在這種與陌生人之間的敵意中求生存,又怎能不受到傷害呢?我們的人際關系實際上已經墮入了某種惡性循環之中。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暫且不論,就現實的人性、人心來說,的確面臨著莫大的危機。有一部電視劇叫《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和陌生人說話的確可能有危險,但不和陌生人說話卻是死亡本身。所以我們不僅要和陌生人說話,而且要甘冒受損害、被侮辱的危險,好好地、充滿善意地說:“從‘我’做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