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渾圓樁和馬步樁的差別談起 作者: 陳 雄 渾圓靜功樁(簡稱渾圓樁)和馬步動功樁(簡稱馬步樁)雖然僅僅是架式高低差別,但實際練法上差別很大,存在完全不同的功理。 渾圓靜功樁初練一個月有酸痛,但接著就是強調輕松自在,適可而止,排除雜念,意識入靜。過程中以練意入靜為主,不能看電視,不能聽音樂。相當于靜功的盤足坐法。 馬步動功樁,講究逐步加大強度,忍住肌肉酸痛到無法忍耐為止,練時會渾身發熱,大汗,氣感很強。氣血急行肢體皮表經脈,氣沉丹田,松至腳底,是氣生力、力生勁的武學內家拳功法之一,以練內力內勁為主。所以,練的時候可以看電視,亦可聽音樂。 太極拳內功的正確練法,應該是先練靜功樁守丹田,形成意氣和諧合一,內氣暢通并增強,意通周天。接著再開始練動功樁,內氣的運行運用。現在很多人練空勁氣功(與太極拳動功樁的功理相同),但到后來,體質薄弱者難以練上去,就是因為受到內氣不足的局限。氣感強不等于身體好,內氣強。所以,內練一口氣的功法較多,修煉太極拳內功還需要明師指點,才能拿住丹田練內功。 對于初學者可以先練無極靜功樁(簡稱無極樁)三個月,守靜、練意、理氣、養神;然后再練渾圓靜功樁守丹田,疏通經脈,活躍氣血,意守周天通后,接著可以改渾圓靜樁為馬步動樁、弓步動樁等,練行氣法等。 修煉太極拳內功需要掌握平衡;否則,盛極而衰,因小失大。渾圓靜功樁練過頭,會食欲減退,氣血虛弱;馬步動功樁練過頭,亦會壯火食氣。因此靜功樁需要配合體力運動;而動功樁也需要靜養功配合。 總之,“性命雙修”是太極拳必修的終極,太極拳的最高實修是于性命合之一處這么個太極上達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