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功運氣法系民間中醫師陳老先生所授,吾經多年習練,受益非淺,數年來,用以 發功治療疾病及科新探討,取得了較好療效和一定成果。實踐證明,習練該功法者, 不但能治病強身,有素者在大量發放外氣治療疾病中,從未出現由于內氣消耗而損傷 身體之感;也未出現發功者被患者“病氣”侵襲之忌。 先生生前述:該功法堅持習練,身體贏弱者,少年可得身強體健;常人久習,四季 可防流疫:寒冬之時,人困于外.可用該功“吸、閉、呼”之法御寒。多年的實踐,也證實了以上的效果。 動法分采氣、練氣、運氣、養氣四個部分,一般要求按順序一次練完。但根據 習練者的身體狀況、年齡和環境條件,可選其中一、二部分單練,也可在一天中分頭 去練。但是,單獨練運氣法者結束后,一定要接練10分鐘養氣,若能延長時間則更 好,以達到儲存、濡養在運氣過程中激發起的當身能量的目的。 采氣 練功者,必先采氣,即鍛煉用意念開放周身要穴(有素者,周身毛竅也能開放)。 通過呼吸,排放體內濁氣,吸收大氣中的人體必需之清氣 預備:自然站立,兩足分開,比肩略寬,雙臂下垂于體側,目平視,舌抵上顎。 吸氣:兩臂從左右斜方向慢慢向上伸展至極限,上身及頭后仰,目視上空,掌心朝 前上方,并感到(體會)全身骨節在拔長,同時意想自身百會、中、氣海、勞宮 (雙)、命門、涌泉(雙)八個穴位開放,在吸收天宇之清氣。 呼氣:兩臂從上方慢慢放下,于體例,同時意想以上諸穴及周身毛竅向體外排放 濁氣。 注意:呼和吸與動作一定要做到協調、自然。以上動作反復練九次,若單練該步功,可以九次為單元增加練習次數。 練氣 該法是一種動功練氣法,通過認真修煉,不但身體強勁有力 ,且其內氣若發放于體外,則強度將大于單獨修煉靜功者 羅漢運掌 預備:(或接上式)自然靜立片刻。 前運掌 1.左腿向左橫跨一步,曲膝下蹲36-90度呈馬步樁。同時兩拳抱于腰際,拳心向上(整個動作結合吸氣)。 2.兩拳變掌,同時用內力向前方慢慢推出(動作結合呼氣)。 3.兩掌慢慢收回腰際,兩手由掌變拳(結合吸氣)。 左運掌 1.接上馬步樁式,稍停后,兩腳與身體同時向左轉體90度,變左弓步式(即左小垂直,大腿與小腿成90度角,右腿伸直,腳跟不離地,重心移于左腿)。 2.兩拳變掌,同時用內力向前方慢慢推出(結合呼氣)。 3.兩掌慢慢收回于腰際,同時變拳(結合吸氣)。 右運掌 1.接上左弓步,兩腳于身體同時向后轉體180度,身體重心右移于左腿。 腿。 2. 兩拳變掌,,同時用內力向前方慢慢推出(結合呼氣:) 3.兩掌慢慢收回于腰際,同時變拳(結合吸氣)。 注意:以上三式運掌時用全身之力推一頭與自己抵力的牛,但用力不能形于外。 上運掌 1.接上右弓步式:向左轉體90度,變馬步樁式,兩拳于腰際不動 3.轉掌(掌心相對)向上撈起,變兩掌指相對(掌心向上),經胸前膻中穴處再翻掌180度,向上托起于頭上方,呈力托千斤式(結合吸氣) 4.雙掌于頭上方翻轉(掌心向下),慢慢下按至小腹前(結合呼氣) 5.雙掌于小腹前翻轉(掌心向上),向上撈起至胸前檀中穴處再翻掌180度,向上 托起呈力托千斤式(結合吸氣)。 注意:呼吸與動作一定要做到協調、自然,雙目跟隨手的動作 收功:意念于丹田(氣海周圍),先引氣順時針旋轉九圈,再逆時針旋轉九圈。若接練運氣法可不必收功。 運氣法 運氣法是內功的重要部分,通過練習能使體內的氣得到強化,習練中用意念借呼吸之力,推動氣在體內運行。但無需把運行路線追求得很具體,只把周身的大致經脈路線用意念掃視到即可。從而起到沖擊體內瘀滯、疏通經絡的作用。 預備:接前式或直立站樁、馬步站樁,也可采用各式盤坐。靜立片刻,待心神安定后方始。 深、慢、均地吸一口氣至氣海(丹田),意在氣海,閉氣(即不呼不吸)30秒鐘 自氣海慢慢呼氣至會陰穴上,稍停。自會陰吸氣上尾閭,經督脈上到百會止,閉氣30秒。 呼氣,分兩股經耳、頸、肩人手三陽經(兩臂外側),下至手的陽面(手背)止,稍 停。 吸氣,自手的陰面(手掌面)人手三陰經(兩臂內側),上行至胸鎖部,達膻中穴 呼氣,沿任脈下行至氣海止,稍停 于氣海穴原地吸氣閉住,并引內氣在氣海區城順時針旋轉九圈后停止。呼氣,經氣海從腹部入腿三陽經(兩腿外側),再降至足背止,稍停,吸氣自足掌沿腿內側三陰經,上行之命門閉住。 在命門區域逆時針旋轉九圈后停止。 意在命門區域呼氣(原地),稍停。 吸氣,自命門穴沿督脈上行至百會,閉氣30秒鐘,同前反復做九次 氣停于氣海 收功:原式不動,意想氣在丹田區域,先順時針旋轉九圈,再逆時針旋轉九圈后即 可停止,無需結合呼吸。 注意:運氣時呼吸于意念一定要一致。 效應說明: 練運氣法一段時期后,有的人能感覺到氣在要求的經絡路線運行,有的可感覺到氣在某斷運行,有的只有局部反應,還有的沒反應。由于個體的原因,練功中的反應人與人不會相同,練功效果不可以感覺來衡量,應以練功后 身體健康狀況、精神狀態來對比。所以練功時匆需追求感覺,有與無均為正常現象, 同樣會有效果、出功夫。 養氣 動功為練氣之要法;靜功為養氣之法門。練功者,只練動功不練靜功者,其內 劇,尚展內練氣之法。所以,想要儲養內氣,則需修習無為靜功。 無為靜功 保持練運氣法要求的姿勢,舌尖輕抵上顎,自然平穩呼吸,盡快做到全身心放松,舒適,排除大腦的一切活動,意守初可放于丹田,似守非守,隨著松靜的深入,即無需意守了,到時,可感覺到思想雜念全無,形骸軀體也無所知之,即無為之內景。 注意:該功修習時,切忌有意體會身內之感覺,若出現外動,則盡量控制自己,減小外動 收功:男左(女右)手慢慢抬起,手掌心(勞宮穴)罩于膻中穴,輕輕向下舒至氣海 穴停止,連續三次即可 無為靜功若單練,其姿勢可根據身體和環境選擇練習;也可取各種盤坐式或臥式:還可參照現世流行的靜功修習之法來練習,但忌要求復雜內景之靜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