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是由肺和氣道排出的黏液,其濁而稠者為痰,清而稀者為飲,此皆有形之痰。
《景岳全書·雜病謨·痰飲》認為,《內經》只有積飲之說,本無痰證,痰證之名始于《金匱要略》,痰飲雖曰同類,而實有不同,飲清沏而痰稠濁。飲為水液之屬,凡嘔吐清水及胸腹膨滿,吞酸噯腐,渥渥有聲等水谷不化,停積腸胃即為飲,故由胃內排出之黏涎,亦稱痰飲。痰為津液血氣因病而化生,無處不到,凡五臟之傷,皆能致之,故其中也包括無形之痰。望診所見之痰飲,當指狹義之痰飲,即因咳嗽、嘔吐而排出之黏液。因此,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一說,但痰飲的形成,不獨與脾、肺有關。除了肺失宣降、脾失健運之外,腎陽不足,或腎陰不足,肝失疏泄,三焦不通,心陽不足等,皆能聚濕生痰,再加上寒凝、濕郁、熱灼、燥結、風擾等六淫因素,便形成了痰或飲。可見望痰飲對辨證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熱痰 痰黃黏稠,堅而成塊,因熱邪煎熬津液,灼煉成痰之故。因為心主火熱,故《張氏醫通·諸氣門·痰飲》和《望診遵經·診痰望法提綱》都認為,堅而成塊者是熱痰屬心經,而臨床上多見于肺熱。除黃痰外,其色赤、色黑亦可能屬熱痰。《雜病源流犀燭·痰飲源流》曰:“在心曰熱痰,其色赤,結如膠而堅。”
2.寒痰 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點,或其色青白,因寒主凝滯,且傷陽氣,氣不化津,水濕凝聚而為痰。因為腎屬寒水,故《張氏醫通》與《望診遵經》都認為寒痰屬腎,臨床上除脾腎陽衰而生寒痰外,也多見于風寒束肺。《雜病源流犀燭·痰飲源流》曰:“在腎曰寒痰,其色有黑點,吐出多稀。”
3.風痰 痰色青,清稀而多泡沫,此病在肝經,因肝風挾痰,阻滯氣機,上擾清空,往往伴有支脅滿悶,躁怒眩暈,脈弦面青,胸悶喘急等。若因風邪犯肺,往往伴寒熱身痛,咽癢咳嗽,鼻塞流涕等。在臨床上,外感傷肺,非風寒即風熱,故風痰以在肝經為多見,《雜病源流犀燭·痰飲源流》曰:“在肝曰風痰,其色青,吐出如沫多泡,四肢滿悶,躁怒,……風痰多癱瘓奇癥,頭風眩暈,暗風悶亂,或抽搐。”
4.濕痰 咳痰量多,白滑而易咳出,若兼濕熱,其色或黃,或咳吐膿血臭痰。因脾虛不運,水濕不化,聚而成痰,故《望診遵經·診痰望法提綱》曰:“滑而易出者,濕痰屬脾。”《癥因脈治·外感痰證》認為,濕痰之因,或坐臥卑濕,或沖風冒雨,則濕氣襲人,內與身中之水液,交凝積聚。可見外感濕邪或濕熱,蘊結上蒸于肺,亦可成濕痰。《雜病源流犀燭·痰飲源流》曰:“在脾曰濕痰,其色黃,滑而易出,多倦怠軟弱喜臥,腹脹食滯,脈必緩。或挾虛、挾食、挾暑、挾驚,各宜從脾分治。”
5.燥痰 痰少而黏,難于咳出,或痰中帶血絲,或咯出如米粒而色白,或有少量泡沫痰,甚者干咳無痰。此因陰虛肺燥,或秋燥傷肺,故《雜病源流犀燭·痰飲源流》曰:“在肺曰燥痰,其色白,咯出如米粒,多喘促寒熱,悲愁,脈必澀。”臨床上當分外感燥邪,和內傷陰虛。《雜病源流犀燭》又有“郁痰”之說,亦稠黏難咯,伴有毛焦,咽干,口燥,咳嗽喘促,色白如枯骨,乃火痰郁于心肺間,久則凝滯胸膈。
6.老痰 吐痰形如敗絮,色如煤炲,或黏稠如膠,皆為老痰。《望診遵經·診痰望法提綱》曰:“老痰膠。”“形如敗絮,色如煤焓者,悉老痰之容。”《張氏醫通·諸氣門·痰飲》認為“老痰”積于胸膈作痞,亦可流滯于經絡四肢。《丹溪心法·痰十三》認為喉中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是老痰。也有人認為老痰即郁痰,由火邪熏于上焦,肺氣被郁,津液凝而成痰,積久膠固而得名。《醫學入門·卷九》認為燥痰日久亦成老痰。二說可并行不悖,總之,年深日久之頑痰即屬老痰。 一、橘子酸甜可口,是人們喜愛的水果,但橘皮往往會作為廢棄物隨手扔掉了,其實橘皮的用途很廣。
吃橘子應注意到的幾點: 1.熬粥時,放入橘皮,粥熟后,不僅芳香可口,而且還能起到開胃的作用。對于胸腹脹滿或咳嗽痰多的人,有治療作用。
2.取曬干的橘子皮適量,浸泡在白酒中20多天后再飲用,有清肺化痰的功效。
二、梨子性涼,味甘,能清熱化痰,熱咳者宜之。民間常將梨子削皮后,將梨核掏出,放人川貝粉1~3克,隔水燉食,每日2次,每次1只。或選用已故名醫蒲輔周的方法,用中藥麻黃3~5克,搗碎或捶碎后放人梨心內蒸熟食用。
三、羅漢果清肺止咳,肺熱咳嗽和風熱咳嗽者宜服。可用羅漢果1個,柿餅15克,水煎服食。
四、柿子性寒,能清熱、消痰、止咳,故熱咳者宜食之。據近代藥理試驗觀察,柿子確有祛痰和鎮咳效果,且祛痰作用強于鎮咳。
五、枇杷性涼,味甘,能潤肺化痰止咳。《滇南本草》云:“枇杷治咳嗽吐痰。”適宜熱咳吐黃膿痰之人食用。
六、無花果能清熱、化痰、理氣,適宜風熱型咳嗽多痰胸悶者食用。《福建中草藥》還記載了當地民間方法,治肺熱咳嗽,聲音嘶啞,用無花果15克,水煎調冰糖服。
七、荸薺能化痰、清熱,對熱性咳嗽吐膿痰者尤宜。每次可用鮮荸薺250克,洗凈削去皮,用沸水燙一下,生吃,早晚各1次,連吃3~5天。
八、蘿卜汁可選用紅皮辣蘿卜新鮮者500克,洗凈不去皮,切成薄片,放于碗中,上面放飴糖(麥芽糖)2~3調羹,擱置一夜,即有溶出的蘿卜汁,頻頻飲服,有清熱化痰止咳效果,適宜風熱或肺熱咳嗽者食用。也可用鮮蘿卜與荸薺各500克,洗凈后一并搗汁或榨取汁水服。
九、冬瓜性涼,能消痰、清熱。《滇南本草》中說:“冬瓜潤肺消熱痰,止咳嗽。”凡風熱咳嗽或肺熱咳嗽者,均宜選用冬瓜煨湯食用。
十、絲瓜善于清熱化痰,對咳嗽痰多、痰稠色黃的熱咳者尤為適宜。這是由于絲瓜的植物黏液里,含有一種皂素,具有除痰化痰的功效。凡屬肺熱或風熱犯肺的咳嗽之人,常吐膿痰,宜用絲瓜煎湯服,更宜用絲瓜與豆腐同燒食用,有利痰開胸快膈的好處。
十一、薄荷味辛性涼,善于疏散外感風熱。《滇南本草》中說它“治傷風咳嗽”,實為風熱咳嗽。《簡便單方》中也介紹單用薄荷能“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風熱。”故凡風熱感冒咳嗽或肺熱咳嗽之人,以薄荷代茶飲頗宜。
十二、胖大海有清熱、潤肺、止咳作用。如清代名醫張壽頤所說:“近人用之,皆以治傷風咳嗽,……善于開宣肺氣,并能通泄皮毛,風邪外閉,不問為寒為熱,并皆主之。能爽嗽豁痰。”《慎德堂方》中就介紹“治干咳……,因于外感者:胖大海五枚,甘草一錢(3克),燉茶飲服,老幼者可加入冰糖少許。”
十三、生藕有清熱作用。如《本草經疏》所說:“藕,生者甘寒,能除熱清胃。”《本草匯言》還認為藕為“清熱解暑之藥也。”《簡便單方》中介紹:“治上焦痰熱:藕汁、梨汁各半盞,和服。”尤其是在夏季肺熱咳嗽時,食之最宜。
十四、竹筍性味甘寒,有清熱化痰作用。如《本草求原》中說:“竹筍,甘而微寒,清熱除痰。”《隨息居飲食譜》亦云:“筍,甘涼,開胸消痰。”因此,風熱咳嗽或肺熱咳嗽之人,最宜食用。
十五、馬蘭頭善能清熱。《本草正義》中說:“馬蘭,最解熱毒,其用甚廣,亦清熱解毒之要品也。”《廣西藥植名錄》中指出:馬蘭“清熱解表,治外感風熱。”可見風熱感冒咳嗽者宜食之。
十六、冬瓜性涼,味甘淡,有清熱消痰作用。《滇南本草》中曾說:“冬瓜潤肺消熱痰,止咳嗽,治痰吼,氣喘。”《本草再新》中還說:“解暑化熱。”因此,尤其是在夏季風熱咳嗽和肺熱咳嗽,咳痰黃稠之人,食之最宜。此外,冬瓜子性味甘涼,能潤肺化痰清熱,也是中醫治療痰熱咳嗽常用之品,故肺熱咳嗽的大葉性肺炎、肺癰(肺膿瘍)、支氣管擴張等咳嗽吐黃膿痰者,食之尤宜。
十七、西瓜性味甘寒,有清熱解暑,除煩利尿作用。《滇南本草》說它能“治一切熱癥,痰涌氣滯。”凡暑熱感冒咳嗽或肺熱咳嗽,痰黃稠,口中煩渴者,宜食之。
十八、鴨蛋性涼味甘,能清肺熱。《日華子本草》還認為鴨蛋“清心腹胸膈熱”。《醫林纂要》中曾介紹:“鴨蛋補心清肺,止熱嗽,百沸湯沖食,清肺火。”凡肺熱咳嗽者宜食之。
十九、羊桃又叫陽桃,性寒,能清熱、生津、止咳。《本草綱目》說它“主治風熱”。《泉州本草》還介紹:“治風熱咳嗽,陽桃鮮食。”因此,對外感風熱咳嗽者,食之頗宜。
二十、發菜俗稱龍須菜、竹筒菜、粉菜,性寒味甘咸,有清肺熱,化膿痰的作用。《本草綱目》中說它“治癭結熱氣”。《本草求真》也認為發菜“去內熱”。凡風熱或肺熱咳嗽,咳痰黃膿稠厚者,包括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擴張、肺膿瘍等,食之皆宜。
二十一、茼蒿有潤肺、消痰、止咳的作用。《食物中藥與便方》中曾介紹:“熱咳痰濃:鮮茼蒿菜90克,水煎去渣,加冰糖適量溶化后,分2次飲服。”尤其是在炎熱夏季,經常感到肺熱痰多,常飲茼蒿湯不但能消痰止咳,還可清熱除煩。
二十二、青菜性味甘平,能解熱除煩,通利腸胃。《四聲本草》中說它能“止熱氣嗽”。《滇南本草》也認為青菜“主消痰,止咳嗽,清肺熱。”所以,凡屬肺熱咳嗽或是夏季風熱外感咳嗽之人宜食之。
二十三、羊棲菜又稱海藻,性味咸寒,有消痰瀉熱的作用。《現代實用中藥》說它可“治慢性氣管炎等癥”。尤其是為肺熱咳嗽,咳吐黃膿痰的急慢性氣管炎患者,食之最宜。
二十四、紫菜性味甘咸而寒,能化痰軟堅清熱。民間有用以“治肺膿瘍吐臭痰:紫菜適量,放口中干嚼,徐徐咽下”的經驗。《食物中藥與便方》認為“干品嚼食治肺壞疽初起吐臭痰者”,并介紹:“咳嗽咯吐臭痰(包括肺膿瘍、支氣管擴張等):紫菜研細末,煉蜜為丸,每服6克,1日2~3次,飯后服。”凡屬肺熱咳嗽或風熱咳嗽吐痰黃稠腥臭者,食之皆宜。
二十五、蘆根性寒,味甘,有清肺熱,除膿痰的作用。古方“葦莖湯”治療肺膿瘍(肺癰)即以蘆根為主。《醫學衷中參西錄》認為“其性涼能清肺熱,中空能理肺氣”。凡肺熱咳嗽,吐痰黃稠腥臭之人,食之最宜。也可配合生薏苡仁、蕺菜、冬瓜子等,則更為適宜。
二十六、無花果性平,味甘,能清肺熱和化痰。《云南中草藥》中認為它有“祛痰理氣”的作用,“治咳嗽痰多,胸悶。”《福建中草藥》還介紹“治肺熱聲嘶:無花果五錢(15克),水煎加冰糖服。”故凡肺熱咳嗽多痰者,宜食之。
二十七、羅漢果有清肺、化痰、止咳作用。《嶺南采藥錄》中說:“理痰火咳嗽,和豬精肉煎湯服之。”《廣西中藥志》亦認為:羅漢果“止咳清熱。”故對風熱咳嗽和肺熱咳嗽者尤宜,可單用泡茶,亦可用羅漢果1個,柿餅15克,水煎服食。
二十八、蕺菜能清熱解毒瀉肺火,適宜肺熱咳嗽,包括大葉性肺炎、肺膿瘍(肺癰)者服食。可單用蕺菜30~50克,煎水代茶飲。
二十九、海蜇性平,味咸,有良好的清熱化痰效果,肺熱咳嗽,痰膿黃稠之人,宜用海蜇與荸薺等量煨湯喝,極有療效。
三十、豆腐有清熱潤燥作用。《醫林纂要》云:“豆腐清熱,止咳,消痰。”凡咳嗽屬于風熱或肺熱者尤宜。亦可選用豆腐皮1張,冰糖適量,加水煮熟后食用,對肺熱咳嗽也有治療效果。
三十一、白菊花性涼,可以散風熱、清肺火,對熱性咳嗽患者,宜用白菊花泡茶喝。
三十二、金銀花能清熱解毒,凡屬肺熱咳嗽,包括風熱型感冒咳嗽、大葉性肺炎咳嗽、肺膿瘍咳嗽者,均適宜用大劑量金銀花,可用至30~90克煎水代茶頻飲。
三十三、絲瓜花蜜茶干絲瓜花10克,蜂蜜10克。將絲瓜花洗凈,放入蓋杯中。用沸水適量沖泡,蓋悶15分鐘,調入蜂蜜,趁熱飲用。此為1日量,分早晚兩次飲。該方有清肺化痰止咳的功效。
三十四、蟬衣牛子桔梗茶蟬衣、生甘草各3克,牛蒡子9克,桔梗5克。將上藥共研末,置保溫杯中,以沸水沖泡,蓋悶15分鐘,代茶飲,每日l劑。該方有疏散風熱、止咳的功效。
三十五、金銀花沖雞蛋金銀花5克,鮮雞蛋l枚。先把雞蛋打入碗內,金銀花加水200毫升,煮沸5分鐘,取汁沖雞蛋攪拌,趁熱一次服完,每日早晚各服1次。此方有疏風散熱,潤肺止咳的功效,適用于風熱咳嗽、痰黃或少痰、咽喉痛、口干苔黃。
三十六、茅桑湯白茅根15克,桑白皮lO克,冰糖15克,將上藥洗凈,同冰糖一起放入鍋中,加水3碗,煎取約2碗湯即可。此為1日量,分2~3次涼飲。該方有清熱止咳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