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樂隊常用樂器(經典之經典、實用之實用!)

     靜水凝月 2011-02-01
    (1)木管樂器
    木管樂器是指過去用木料制作的管樂器,因為木料加工精度不容易控制,造成樂器的音高不準,加之木料會因水份浸入而變形或劈裂,所以這類樂器中的一部分現在不一定再用木料制作了,比如長笛,但依據傳統,仍然沿用木管樂器這一名稱。
    木管樂器從發音原理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氣流吹入時與吹口摩擦,產生多種振動波,一定長度的管子與某一頻率的聲波發生共振,產生出某一頻率的聲音,如長笛、短笛、豎笛等;另一類是氣流通過接在管口的簧片(單簧或雙簧)使簧片振動,簧片的振動產生出多種振動波,一定長度的管子與某一頻率的聲波發生共振,產生出某一頻率的聲音,如單簧管、雙簧管、英國管、薩克斯管等。這兩類發音原理的樂器都可通過改變吹奏力度(超吹)使某一振動波受到抑制而使管子與該波的諧波(泛音)共振,或改變管長與另一頻率的聲波共振來改變音高。
    作曲家為管弦樂譜曲時涉及到的雙管制,即指常規樂器中的木管樂器如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等均有兩名演奏者;三管制是指每種木管樂器有三名演奏者,其中一種樂器的演奏者除演奏本職樂器外,還要兼同類另一種樂器的演奏,比如長笛手兼短笛的演奏,雙簧管手兼英國管的演奏,單簧管手兼低音單簧的演奏,大管手兼低音大管的演奏等;而四管制則是每種木管樂器有四名演奏者,四管制只是作曲家為非常大型的管弦樂團所寫的作品中才用。
    長笛(flute)
    長笛是一種古老的管樂器,當然早先的長笛不是今天這個樣子,早先的長笛是用木制的,是一個圓錐形管,直到19世紀初,長笛還是那個樣子。現代長笛是由德國橫笛發展而來的,原來的長笛管體上有一個拇指孔和4到8個指孔,和我國的竹笛形狀差不多,1677年出現了一個指鍵的長笛,后來腓特烈大帝的長笛教師匡茨在1726年加上了第二個指鍵。說到長笛的發展,最應該提到的是巴伐利亞的宮廷樂隊長笛大師特奧巴爾德•伯姆,他是一位天才的音樂家,當時他感到所使用的長笛演奏起來不方便,也不符合聲學原理,于是動手改造,經過反復試驗,在1832年創制了圈鍵長笛,這種長笛徹底改變了長笛的形制,使笛孔開的位置能夠符合聲學的正確原理,同時使手指易于控制笛孔。1847年他進一步使用金屬制作長笛,開有15個笛孔,并有23個杠桿和鍵,這種系統叫做“伯姆體系”,雙簧管、單簧管和大管后來也相繼采用了這種體系,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模樣。今天的長笛已基本不再用木頭制作了,一般是用銀或銅等金屬制作,管形也由原來的圓錐形成了圓柱形,一端為閉口。
    長笛是管弦樂隊、軍樂隊以及室內樂隊中的重要高音樂器,也是獨奏樂器,很富于歌唱性,比如德彪西在《牧神午后》中的長笛表現了一種幽靜、甜美的朦朧意境。
    長笛是C調樂器,用高音譜表記譜。音域為c1到c4。
    短笛(piccolo)
    短笛是長笛的姊妹樂器,比長笛高八度,音質清脆、明亮,用于管弦樂團和軍樂隊。貝多芬的《埃格蒙特》序曲中就有著名的短笛聲部。
    雙簧管(oboe)
    雙簧管也有人用音譯叫歐巴,是用硬木制的,普及品也有用硬塑料制成的,管身呈圓錐形,通過一只葦制雙簧的哨子發音,管身裝有孔鍵和杠桿。
    雙簧管族系的樂器歷史悠久,據說發源自古代幼發拉底河下游的蘇梅爾和古埃及。現代雙簧管由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肖姆雙簧管和庫塔爾雙簧管演變而來,16、17世紀,出現了如今雙簧管的雛形,后來在17、18世紀,又發展為雙簧管和大管。早期的雙簧管聲音尖厲、響亮,很像銅管樂器的音色,后來經過不斷改進,成了今天這個樣子。巴羅克后期,雙簧管常用作室內樂、協奏曲和康塔塔中的獨奏樂器。從古典主義時代起,交響樂隊都要配備兩只雙簧管,后來一些作曲家有時要求使用更多的雙簧管。為了不斷改進雙簧管的性能,現在人們仍在對雙簧管加以改革,特別是瑞士雙簧管演奏家海因茨•霍立格對雙簧管有多項改造,比如使雙簧管可以吹出雙音。
    雙簧管是標準的管弦樂團樂器,也用于室內樂隊和軍樂隊。它的聲音柔美,富于情感,近似人聲,在管弦樂隊中長于表現細膩、多變的音樂成分。
    雙簧管是C調樂器,用高音譜表記譜。音域為降b到g3。
    英國管(cor anglais)
    英國管照外文原文字面直譯是“英國圓號”,其實它和英國沒有什么關系,也不是圓號,而是喇叭口呈近似球形的中音雙簧管,比雙簧管低五度。它的前身是巴赫作品中常用的狩獵雙簧管,1760年由貝加莫的弗蘭迪斯發明,簧片裝在一節向后彎的金屬管上。19世紀以前的浪漫派作曲家并不常使用英國管,雖然海頓、貝多芬、雷哈都用過英國管,然而直到柏遼茲在《幻想交響曲》中充分發揮這一樂器的性能后,英國管才有了獨立的地位。浪漫派和現代作曲家都十分喜歡用它,因此樂隊中都備有一個英國管演奏員,英國管在樂隊中一般由第二或第三雙簧管演奏者兼奏。英國管的音色極有個性,常被用作獨奏樂器,在瓦格納的歌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第三幕,弗蘭克的交響曲中的慢樂章,以及西貝柳斯的《圖內拉的天鵝》中都有著名的英國管獨奏。
    英國管是F調移調樂器,記譜比實音高五度,音域為e到a2。
    單簧管(clarinet)
    單簧管是木制的管樂器,主要用烏木制作,所以也叫黑管,現在也有用硬塑料制作的普及品,管身為圓柱形,管上裝有一片竹制簧片。單簧管是1690年由登納在沙呂莫管的基礎上改造而成,他在沙呂莫管上增加了兩個鍵,使音域大大擴展,但并不能演奏所有的調,直到1843年克洛塞把伯姆長笛的指鍵系統用于單簧管,才解決了這個問題。第一位把單簧管用于交響樂的作曲家是莫扎特,他充分認識到單簧管的表現能力,寫過單簧管協奏曲、單簧管和弦樂五重奏。
    由于簧片堵塞管的一端,形成“閉管”,所以它比開管的發音要低八度。和其他圓柱形管一樣,單簧管超吹所發的音在音程上并不是其上方的一個八度,而是十二度音程,這和長笛、雙簧管不同。單簧管第一個八度的音是以正常的方法得到的,但在超吹開始之前有一個五度空缺,這要靠增加的側孔來解決,因此較弱,在指法上也有不便之處。
    單簧管原有幾種不同的尺寸,為了便于演奏不同的調,避免每件樂器要學一套指法的麻煩,單簧管被作為移調樂器來處理。到貝多芬時代,常用的單簧管只有三種調,即C調、降B調和A調。C調單簧管因為音質不好,現在很少用,只是在演奏古老作品時才會用到,它不是移調樂器;降B調單簧管和A調單簧管比較常用,特別是降B調單簧管,它有一個額外的鍵可以往下多吹出一個半音。
    單簧管的音色明亮、優美,這個族系的所有成員都具有很弱和漸強以及漸弱的力度控制能力,優于其他任何管樂器,并能作雙吐、三吐和滾吹等運舌法,所以表現力豐富,是管弦樂隊、軍樂隊和室內樂隊中重要的樂器。
    降B調單簧管的音域為d到g3。
    單簧管族系的其他常用樂器
    低音單簧管(bass clarinet),音域是降B調單簧管的低八度,其形狀有些不同,下端向上彎曲,盡頭為一個喇叭口,上端延伸出一段彎管,朝下彎曲便于吹奏,在法國式記譜方法中,以高音譜表記譜比實音高九度,在德國式記譜方法低音譜表記譜比實音高二度。
    高音降E調單簧管,高于降B調四度,用于所有軍樂隊,有時也用于管弦樂曲,記譜音比實音低小三度。
    巴賽特單簧管(basset horn),這是F調中音單簧管,發明于1770年,它的名稱來自巴伐利亞語,意思是“小低音”。歐洲有一種獵犬叫巴賽特獵犬,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這種狗的吠聲很像巴賽特單簧管的聲音。英國作家肖伯納寫音樂評論時用的筆名取的也是巴賽特單簧管的意大利名稱。莫扎特的《安魂曲》、《魔笛》、《狄托的仁慈》,貝多芬的《普羅米修斯》,門德爾松的《蘇格蘭交響曲》以及里查•施特勞斯于1943年和1945年寫的兩首管樂小奏鳴曲都是使用了巴賽特單簧管的著名作品。
    大管(bassoon)
    大管是雙簧管族系的低音成員,管身木制,向后彎成對折,發明于16世紀。大管在管弦樂隊、軍樂隊和室內樂隊是低音聲部樂器,常用于表現喜劇效果,有時作曲家利用大管那低沉、渾厚的音色來表現憂郁、多疑的內容,例如普羅科菲耶夫的《彼佳與狼》中,大管代表倚老賣老、對孩子什么都不放心的爺爺。
    大管是C調樂器,一般用低音譜表記譜,也可用次中音譜表或高音譜表記譜。大管的音域為降B1到b1。
    低音大管(double Bassoon或 contrabassoon),低音大管是大管的同類樂器,尺寸比大管長且大,音高比大管低八度,用木制或金屬制,在管弦樂隊中,一般是第二或第三大管演奏者兼奏。低音大管不是一般管弦樂隊的必備樂器,它的作用主要是加強其它低音樂器聲部。
    薩克斯管(saxophone)
    薩克斯管屬木管樂器類,雖然管體由金屬制成,但發音原理卻與木管樂器相同,因此算作木管樂器,但薩克斯管的音色介乎于木管樂器與銅管樂器之間。它像單簧管一樣以單片簧發音,而管體像雙簧管一樣為圓錐形管膛。薩克斯管是比利時樂器制作家阿道夫•薩克斯大約在1840年發明的。
    薩克斯管族系有大小八種樂器,交替地為降E調和降B調,依次為降E調最高音、降B調高音、降E調中音、降B調次中音、降E調上低音、降B調低音、降E調倍低音和降B調次倍低音。這個族系中最常用的是中音和次中音。
    薩克斯管的音色非常柔順并富于變化,能與木管或銅管兩種樂器互相融合,它既有長笛的柔和,又有弦樂器的豐富,而且有銅管樂器的清脆。薩克斯管是大型爵士樂隊和舞廳樂隊中的常規樂器,薩克斯管在爵士樂隊中的地位相當于弦樂器在管弦樂隊中的地位。雖然薩克斯管在爵士樂隊中是重要的樂器,但也不乏將薩克斯管用于管弦樂的例子,比如柏遼茲、邁耶貝爾、比才、馬斯奈、圣桑、普羅科菲耶夫和其他一些作曲家都使用了薩克斯管。在管弦樂隊中通常只使用一支薩克斯管,當然也有不少例外,比如丹第的《費瓦爾》和施特勞斯的《家庭交響曲》都用了四個薩克斯管聲部。拉威爾在《波萊羅》中要求除高音和次中音薩克斯管外,加用一支最高音薩克斯管。彭德雷茨基在多部作品中喜用兩支中音薩克斯管加上一支上低音薩克斯管的三重奏。德彪西、伊貝爾、米約、維拉—洛博斯、科茨、格拉祖諾夫還寫過薩克斯管協奏曲或以薩克斯管為獨奏樂器的其他作品。只用一只薩克斯管的最著名的作品是比才的《阿萊城姑娘》、普羅科菲耶夫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和沃恩•威廉斯的第六交響曲。依照舊的觀念,薩克斯管主要是一種爵士樂樂器,因此而認為它用在交響音樂中不夠嚴肅,實際上這種看法有很大的片面性,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就好像幾十年前留短發、穿西裝的被罵作“假洋鬼子”,可現在再穿長袍馬褂一定會被看作不合時宜的怪物。
    薩克斯管全部是移調樂器,用高音譜號記譜,中音薩克斯管的音域為d到f2,次中音薩克斯管的音域為B到d2。
    (2)銅管樂器
    銅管樂器是指那些過去用黃銅制作的吹奏樂器,現在的銅管樂器已不局限使用黃銅制作了,但傳統上仍把它們稱作銅管樂器。從發音原理上看,銅管樂器無一例外都是振唇的,所以過去也有人稱之為振唇樂器,這種稱呼似乎更合理。
    銅管樂器的祖先是用于狩獵和戰爭的號角,用獸角或木頭制作,后來慢慢衍變成樂器,最初的這種樂器是“自然”的,也就是沒有閥鍵和滑管,“自然”銅管樂器只能吹出其基音上的泛音列,不適于藝術作品的演奏,閥鍵體系被采用后,使這類樂器基音的迅速轉變成為可能,有了閥鍵,演奏者可以隨心所欲地得到其他基音上的泛音系列。長號屬另一種類型,它是借滑管裝置改變管的長度,而得以迅速獲得另外的基音及其泛音列。
    每種銅管樂器上都有一個杯形或漏斗形吹嘴,也叫號嘴,吹奏者的雙唇壓在號嘴上,通過吹氣使嘴唇振動,有點像雙簧管族系樂器的雙簧。號嘴的形狀會影響音質,深漏斗形號嘴,比如圓號的號嘴發音比較圓潤;杯形號嘴,比如小號的號嘴,則發音較輝煌。號管末端的喇叭口也會影響音的特性。
    銅管樂器聲部在管弦樂團內通常由四支圓號、三支小號、兩支中音號、一支低音大號、一支大號組成,當然也可按作曲家的規定加以變化。
    圓號(horn或  French horn)
    圓號也叫法國號,是盤成圈狀的銅管樂器,展開長度大于335厘米,喇叭口直徑大約33厘米。圓號是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現代圓號是在法國發展的,所以也叫法國號。圓號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自然圓號,帶有接管;另一種是閥鍵圓號。自然圓號比較原始,大約在1664年,法國作曲家呂利就把圓號引入管弦樂隊,用于在巴黎上演的芭蕾喜劇《埃利德公主》里。
    自然圓號因轉調不方便等因素,現在已經基本被淘汰了,由閥鍵圓號取而代之。1827年,圓號裝上了回轉式閥鍵,成為閥鍵圓號,舒曼首先把閥鍵圓號用于自己的作品,瓦格納自《羅恩格林》開始也不再使用自然圓號了。傳統上的閥鍵圓號為F調,而現代管弦樂隊的標準為雙調圓號,這是兼具F調和降B調的中音圓號,閥鍵的作用很像接管的作用,但使用起來更加便捷。圓號在管弦樂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像馬勒、施特勞斯等作曲家,有時指定用八支圓號。海頓、莫扎特、施特勞斯、欣德米特等人譜有許多圓號協奏曲,圓號也用于室內樂,勃拉姆斯就寫過著名的《圓號三重奏》。F調圓號的音域為B1到a2。
    小號(trumpet)
    小號最早的祖先是裝上號嘴的獸角,現代小號是圓柱形管膛的金屬管樂器,裝有三個閥鍵,在號管的最后四分之一直徑增大,然后有一個喇叭口。在紀元以前已經有了直管的喇叭,13世紀出現了折疊的喇叭,但和現在的小號不完全相同,好象小型薩克斯管。真正的折疊小號是15世紀問世的。中世紀的小號沒有滑管、閥鍵和指孔,只能吹出泛音列中不多的幾個音,因此長久以來只用于儀典和軍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軍號。那時的直管小號有180多厘米長,做成多節管插接起來使用,那時這種號個大的叫別辛號,較小的叫克拉羅或克拉里昂。接管發明后,在17世紀,小號被用在管弦樂隊中。最早在樂隊中使用小號的著名的作曲家是蒙特威爾第。接管是一段一段的管子,用來接長號管以改變音高。使用接管后可以吹出幾乎所有的調,只要手頭有兩三支小號,每支采用不同的接管,就可大大增加它的音域。演奏者借助淺型號嘴便可容易地吹奏高音區。小號在巴羅克時期成為旋律樂19世紀初,出現了閥鍵小號,閥鍵小號有完整的半音音列,不再需要接管了。標準小號是降B調樂器。小號的發音清脆、嘹亮,很輝煌,常用來表現凱旋、軍隊等意境。降B調小號的音域為e到f3。
    短號(cornet或 cornet a pistons)
    短號是一種和小號很相像的樂器,但又有些像圓號,它的管膛比小號略粗,靠三個閥鍵填補泛音列外的音的空缺,運用單個或聯合用多個閥鍵使管體相應加長,以獲得降低半音到六個音的若干新基音,并由這些基音上產生新的泛音列。短號的音質介乎圓號與小號之間。1829年短號在羅西尼的歌劇《威廉•退爾》中出現,這是短號首次出現在管弦樂隊。后來在19世紀最后的10年間,短號在管弦樂隊中幾乎取代了小號,但現在主要用于銅管樂隊和軍樂隊,短號的靈活性使它特別適宜吹奏輕巧快速的經過句,在管弦樂隊中起著補充小號的作用。常用的短號是降B調的,在銅管樂隊也用降E調的短號。降B調短號的音域為e到a2。
    長號(trombone)
    長號也叫拉管,它的前身叫薩克布特號,這是一種產生于15世紀末的樂器,五百年來,長號的形制基本沒有變化,現代長號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圓柱形的管膛,從后三分之一處漸漸增大成喇叭口,吹嘴是杯形;另一部分是馬蹄形的滑管,它與管膛相接可作平行移動,以改變管膛的長度。滑管有七個把位,在任何一個把位上均可吹出這七個基音的泛音列,每個把位相距半音。長號發音壯麗,作曲家常用它來表現戲劇性效果。在巴羅克時期,長號只用于教堂音樂,首次把長號用于交響曲的是貝多芬,在他的第五交響曲中使用了長號。現在長號是軍樂隊和銅管樂隊的常規樂器,在爵士樂隊中長號的地位也很重要。長號族系中滑管樂器有六種,即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次中音一低音和倍低音,最常用的是次中音長號。另外有以閥鍵取代滑管的閥鍵長號,有次中音和低音兩種,閥鍵長號實際上更像小號,算不上是真正的長號。次中音長號是降B調樂器,但演奏者以C調把位演奏,音域為E到b1。
    大號(tuba)
    大號是低音銅管樂器,小號、長號等銅管樂器是橫向持奏的,但大號是豎直持奏的。大號這個詞用法目前比較含混,有人把龍風寧號叫作大號,也有人把大號族的樂器歸入薩克斯號族,這是因為大號族系中的一些樂器和薩克斯號族系中的一些樂器非常接近,甚至幾乎沒有區別。但從歷史上看,薩克斯號發明于1845年,而F調常規低音大號發明于1835年,所以不能說大號從屬于薩克斯號。大多數大號族系樂器的管膛為部分圓錐形,有三到五個閥鍵和杯形吹嘴。管弦樂隊常用的大號有F調常規低音大號,銅管樂隊和軍樂隊用的大號為降B調倍低音大號。在美國還有盤成螺旋形的蘇薩大號,發明于1899年。瓦格納大號則是瓦格納綜合圓號和大號而發明的介乎兩者之間的銅管樂器,看上去比大號更像圓號。大號發音低沉、厚實而豐滿,F調常規低音大號的音域為F到e2。
    (3)打擊樂器
    這類樂器的起源很早,幾乎可以肯定這類樂器是人類最早會使用的樂器,這類樂器通常用槌、用手或踏板敲擊共鳴體而發聲。打擊樂器的普遍特點是音響不能長時間持續。鋼琴和鋼片琴在分類上不屬于打擊樂器,不過也有人認為鋼琴可以作為打擊樂器,比如奧爾夫、斯特拉文斯基和巴托克等人在他們的作品里說明鋼琴作打擊樂器,但這僅是個別的例子。打擊樂器分為有固定音高的和無固定音高的兩類。有固定音高的有定音鼓、管鐘、鐘琴、顫音琴、木琴、瑪林巴琴等,無固定音高的有鈸、三角鐵、鑼、響板、鞭響器、搖響器、樂砧、大鼓、中鼓、小鼓、鈴鼓等。還有些非樂器如鐵鏈、汽笛、鐵皮有時也出現于管弦樂隊的打擊樂聲部。
    定音鼓(timpani)
    定音鼓起源于阿拉伯,是管弦樂隊中最重要的打擊樂器。定音鼓鼓體為一個口朝上的金屬碗狀物,一般為銅制,上張鼓面,鼓面從前用牛皮,現在用合成革制成,鼓身下有支腳,可借轉動螺栓或用其它機械方法使張力變化。定音鼓用兩只槌敲擊,最常用的鼓槌頭用硬氈制成,也可按要求的音質用其他材料制成。定音鼓在17世紀就已進入管弦樂隊,到貝多芬時代,管弦樂隊中只用兩架定音鼓,一架調成所奏樂曲的主音,另一架調屬音,兩架定音鼓的音域大致相當于一個八度,現在通常用三只定音鼓,有時更多。后來發明了通過踏板機械裝置進行調音的方法,這種定音鼓可以立刻改變音高,取得一個完全的半音音域,并可演奏大段的連續滑音。今天的作曲家一般都指定用這種新型定音鼓。定音鼓的音域為F到
    小鼓(side drum  或 snare drum)
    小鼓也叫小軍鼓,是無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鼓身為圓柱形,兩面蒙羊皮,一面的皮膜上橫向裝有一些羊腸或金屬響弦,響弦可以使鼓產生“沙沙”的聲響,以增加音色的輝煌。無響弦的一面供兩根鼓槌敲擊。響弦可以拿掉,音色將大大不同。小鼓還可以在響弦和鼓皮之間放一塊手帕或木楔使之弱音。小鼓的演奏技術,特別是滾奏很難掌握。小鼓最常用在軍樂隊中,但許多交響樂和歌劇作曲家把小鼓用作獨奏樂器,尼爾森在他的第五交響曲中則更以小鼓作為特色樂器。
    大鼓(bass drum)
    大鼓是無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鼓筒大而淺,一面或兩面蒙以羊皮,演奏時鼓面垂直,用于交響樂隊、軍樂隊和舞廳樂隊。在舞廳樂隊,大鼓是架子鼓的一部分,由踏板帶動鼓槌擊鼓。大鼓發音低沉,余音長,起到加強樂隊低音的作用,也能作為效果樂器,比如模仿雷鳴、大炮聲等。
    架子鼓(trap drum)
    架子鼓是用于舞廳樂隊、爵士樂隊、電聲樂隊的一組打擊樂器,包括大鼓、小鼓、鈸和一些大小不等的鼓,大鼓和鈸均以腳踩踏板擊奏,這樣鼓手雙手就能自由地擊奏其他鼓。近年來發明了電子鼓,可以產生更加有震撼力的聲響,也相應減小了樂器體積。
    鈸(cymbals)
    鈸是歷史悠久的樂器,有可能是東方傳入歐洲的。鈸是由黃銅或其他金屬做的片狀圓盤,拴以皮把手,演奏者雙手各持一片互碰發聲,或固定在一個能用腳使之碰擊的架子上,還可把一片鈸固定在大鼓幫上,用另一片扣擊,或單用一片鈸以鼓槌敲擊或用鼓槌在鈸上滾奏。鈸一般不定音,但一片發音可高于另一片。過去曾有過定音古鈸,德彪西在《牧神午后》中就使用過這種定音古鈸。
    三角鐵(triangl)
    三角鐵是無固定音高打擊樂器,用一根細鋼條彎成三角形,留出一角不閉合,以金屬小棒擊奏,會發出叮噹聲,也可以用木棒擊奏,聲音會稍暗。作曲家常用三角鐵增加熱烈的氣氛,比如勃拉姆斯的第四交響曲的第三樂章和李斯特的降E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中都有使用三角鐵的重要段落。
    木琴(xylophone)
    木琴的希臘原文意思是“木頭聲音”,在非洲及印度尼西亞的爪哇能見到原始的木琴,非洲的木琴傳入南美后叫做“瑪林巴琴”。約在16世紀,木琴傳入歐洲,當時是把一根根木條安放在稻草上,用小槌擊奏,被稱作“稻草提琴”。現代木琴是將一些由長漸短的定音硬木條按鋼琴鍵盤排列,較新式的還有固定調音的金屬共鳴管,演奏者站著,根據需要使用不同重量和硬度的槌子擊奏,一手執二槌便可演奏和弦。木琴第一次用于管弦樂團是1874年,圣桑在他的《死亡之舞》用木琴來表現骷髏晃動的聲音,從此,木琴即成為管弦樂隊打擊樂聲部的正式樂器。木琴的音色堅實、明亮,許多20世紀的作曲家都使用過它,比如沃爾頓、斯特拉文斯基、沃恩•威廉斯等。木琴的音域為c到c4。
    鐘琴(glockenspiel)
    鐘琴是定音的金屬條打擊樂器,過去的鐘琴還裝有鍵盤,現在是演奏者用小槌擊奏排列如鋼琴鍵盤的金屬條。管弦樂隊的鐘琴水平放置擊奏,在軍樂隊中的鐘琴則垂直放置。音條裝在里拉琴形框架中的鐘琴,又叫里拉形鐘琴。鐘琴的音色清脆,像鐘聲。音域為g到g3。
    (4)彈撥樂器
    彈撥樂器是比弓弦樂器古老得多的用弦發聲的樂器,是將弦的兩端固定,靠手指或其他工具撥動弦,使弦振動而發出聲音,可以通過改變弦的緊張度或弦的振動長度來改變音高。弦越緊、越短,音調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有些彈撥樂器帶有共鳴箱,以增加音量并改善音質。
    豎琴(harp)
    豎琴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樂器,在撒馬利亞人與巴比倫人時代即有這種樂器記載,數千年來,豎琴的形制改變很小。在西方,中世紀初愛爾蘭就有人彈奏豎琴,文藝復興前幾個世紀,歐洲史籍中已經常提到豎琴。15世紀起,歐洲王室宮廷內即雇有豎琴師。豎琴是在一個中空的框架上張以由長漸短的一系列弦,以手指撥使振動。1720年左右,巴伐利亞人霍赫勃魯克和費特爾設計出最早的踏板裝置,使豎琴既能以自然音階又能以升調演奏。現代的七踏板兩級變音豎琴是1820年由塞巴斯蒂安•埃拉爾發明的,其弦列并不像鋼琴上那樣組成正常的半音音階,而是八度中的七個不同的音,這些音組成B調(降C調)大音階,琴上有七個踏板,每個踏板對上述基本音階中的一個音起作用,每個踏板可掛入兩個缺口,即把它踩下到第一或第二缺口,從而使所有同名弦的振動長度同時相應縮短,其音則分別升高半音或全音,這樣所有的調就都能奏出,如果把所有踏板一齊踩下,便可使琴的音高從降C升到本位C或升C。豎琴的聲音優美、柔和,音域為C1到g4。
    吉他(guitar)
    吉他也叫六弦琴,是指板上有弦品的彈撥弦樂器,有一個葫蘆形的共鳴箱。吉他起源于古代,前身為16世紀西班牙的烏埃拉,是中世紀摩爾人傳入西班牙的。吉他與琉特琴很相像,不過琉特琴共鳴箱的背板是拱形的,而吉他共鳴箱的背板是平的或略拱。現在的吉他有六根弦,定弦為E—A—d—g—b—e3,19世紀已經十分流行。吉他經常用于通俗音樂,如搖滾樂、波普樂和爵士樂,在這種場合下經常使用的是連接擴音器的電吉他和低音吉他。吉他的高音和中音清脆明亮,低音雄渾低沉。音域為E到a3。
    (5)鍵盤樂器
    鍵盤樂器的特點是樂器上有一副按順序排列的琴鍵。鍵盤的長處在于使手或腳能夠速地操縱較大數量的琴弦、簧片或音管發音。鍵盤這種標準化的設備是長時期逐步發展形成的,現已被全世界普遍采用,雖然它未必是最完善的,但至少還沒有被淘汰的跡象。
    最早的鍵盤樂器是管風琴,管風琴用于演奏旋律性的宗教素歌。那時的音樂是調式的,因此鍵盤上的長鍵已能滿足需要。隨著音樂文化的發展,僅僅長鍵就不夠了,于是人們開始在A音鍵和本位B之間加入一個短鍵,成為降B音,17世紀末仍有少量這樣的鍵盤,后來又加上了其他的短鍵,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由七個長而寬的鍵(白鍵)和五個短而窄的鍵(黑鍵)組成的鍵盤。開始時部分鍵盤樂器用中庸全音律調音,但轉調時會發生問題,現在鍵盤樂器都用平均律來調音,可以很方便地適應演奏和轉調的需要。
    鋼琴(piano或 pianoforte)
    鋼琴的起源可以分兩支,鋼琴的弦和槌承自揚琴,而鍵盤則是承自羽管鍵琴或古鋼琴。世界上最早的鋼琴是1709年意大利人巴爾托洛梅奧•克里斯托福里在佛羅倫薩制作的。他給這件新的樂器起名為“有強弱音的羽管鍵琴”,這種新樂器有一套巧妙的琴槌裝置,琴槌用軸與橫檔連接,彈簧頂柱借下面的墊桿抬起琴槌,當琴槌擊弦便讓它放開,以便下一次擊弦,這就使得演奏者有了控制力度的能力。克里斯托福里的這套裝置至今仍在使用。1783年,英國人布羅德伍德又發明了踏板。1800年費城的霍金斯將原來水平的琴弦豎排,發明了立式鋼琴,節省了空間,使得現在立式鋼琴與臥式鋼琴并存。1821年巴黎的埃拉發明了增加響度的雙重擒縱裝置。早先的鋼琴的琴弦固定在木架上,發明了立式鋼琴的霍金斯又改用鑄鐵架來固定琴弦,鐵架的強度比木架大得多,這就可以采用更粗的金屬弦而使聲音更加洪亮,現代鋼琴的一根弦的拉力可達100公斤左右。不同尺寸的琴弦拉力不一樣,而交叉排弦法可以使應力大致平均地分布,這個原理從1835年被應用在鋼琴上。此外鋼琴還有過許多大大小小的改進,諸如選擇延音踏板、弱音踏板等,逐漸形成今天的樣子。
    鋼琴是一件很有魅力的樂器,它的音域寬廣、音色動人,是重要的獨奏、伴奏、室內樂和爵士樂樂器。現代鋼琴的音域為F2到d5。
    手風琴(accordion)
    手風琴據說是維也納的達米安于1829年發明的,但也有人說是柏林的弗里德里•布施曼于1822年發明的,主體為一風箱,演奏者以拉開和推擠風箱使空氣吹振金屬簧片而發音。手風琴有兩種基本類型:第一種用雙手按鈕鍵,發出單音或和弦;第二種用右手彈鍵盤,左手彈和弦鈕鍵,第二種才屬于鍵盤樂器。
    手風琴主要用于流行音樂、歌曲伴奏,但柴科夫斯基、肖斯塔拉維奇、格哈德等作曲家都用過它,羅伊•哈里斯還寫過一部手風琴協奏曲。手風琴的音域為f到a3。
    (6)弓弦樂器
    弓弦樂器是指用弓毛沾上松香后與張緊的弦摩擦而發聲的樂器。在中世紀,歐洲有大量形形色色的弓弦樂器,經過多年的淘汰,現在弓弦樂器主要指提琴族系的樂器,有人認為提琴族系的樂器是從維奧爾琴演變而來的,實際上并非如此或不完全如此,唯一能夠肯定的是現代低音提琴是由倍低音維奧爾去掉弦品演化而來的,從歷史文獻上看,提琴族系的其他樂器和維奧爾沒有關系,只是名稱的寫法相近罷了,也許它們屬于一個祖先。
    小提琴(violin)
    小提琴是提琴族系中最主要的樂器,早在16世紀就有了三條弦的小提琴,1550年的前后,意大利人發明了四弦小提琴。小提琴后來在16世紀中葉由克雷莫納的安德烈亞•阿馬蒂加以完善,時至今日,小提琴的形制還基本保留當初的樣子。小提琴用木材制作,有兩個f形音孔,琴箱內部有低音梁并立有音柱。弦以腸衣或金屬制作,一端固定在系弦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弦軸箱內四個可調音的弦軸上,琴弓摩擦琴弦使之發聲,聲音通過附著在面板上的琴馬傳遞到琴箱,琴馬同時起支撐琴弦的作用。小提琴弓子的弓桿原先是向外凸彎的,18世紀后期以來改為凹彎的,以增大張力。
    小提琴的制作頗具神秘色彩,一把名貴的小提琴價值連城,目前世界上最珍貴的小提琴當屬17—18世紀意大利克雷莫納的阿馬蒂、瓜爾內里和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小提琴了。斯特拉迪瓦里是阿馬蒂的學生,他對小提琴的設計和協調都趨于完美,后人無出其右者。他制作的小提琴無論音色還是外觀都堪稱真正的藝術品。斯特拉迪瓦里一生制作了一千一百多件樂器,存世的有六百余件,他成名后的作品在琴的內部刻有馬耳他十字和雙環圈住的姓名縮寫A.S.作為標記。
    小提琴的定弦為g—d1—a1—e2。17世紀還采用多種其他調音以便于演奏和弦。小提琴的音色柔美,近于人聲,很富歌唱性,因此吸引了無數作曲家。早在17世紀,小提琴便用作獨奏樂器,小提琴的協奏曲出現于1700年左右。小提琴是所有管弦樂隊必不可少的正規樂器,分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兩個部分,以對應樂曲中較高和較低的兩個聲部。弦樂四重奏便用兩把小提琴演奏。小提琴的音域為g到c4。
    中提琴(Viola)
    中提琴是提琴族系的中音樂器,定弦為c—g1—d1—a1。中提琴的音質與小提琴、大提琴有顯著的不同,最低弦的音色低沉,很有特色。中提琴與木管樂器的音色相近,甚至難以區分。中提琴的高音區比較局限,比不上小提琴或大提琴,音域大致與單簧管相同。17世紀初以來,中提琴一直是管弦樂隊的常規組成部分,18世紀海頓發展弦樂四重奏后,中提琴正式進入室內樂隊。中提琴的音域為c到c3。
    大提琴(violoncello或cello)
    大提琴是提琴族系中的低音樂器,定弦為C—G—d—a。持于演奏者的膝間演奏。17、18世紀還有五弦的大提琴。四弦大提琴也有像小提琴那樣用其他定弦法的。現代所有管弦樂隊都有大提琴聲部,弦樂四重奏便有一把大提琴。大提琴發音宏偉、莊重,很適于演奏協奏曲。但在17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大提琴僅限于演奏樂隊和室內樂的低音線條,直到17世紀末才出現了大提琴的獨奏音樂。18世紀大提琴常作為協奏曲、奏鳴曲和歌劇、清唱劇中的助奏聲部。19、20世紀為大提琴寫協奏曲的作曲家有舒曼、德沃夏克和埃爾加。大提琴的音域為C到a2。
    低音提琴(double bass或contra—bass)
    低音提琴也叫貝司,是最大且音最低的弓弦樂器。它的形制與提琴族系的其他成員不同,它是由倍低音維奧爾衍變而來的,斜肩就是其特征。早先的低音提琴為三根弦,現代的低音提琴一般為四根或五根弦。四弦低音提琴的定弦一般為E2—A2—D1—G1;五弦低音提琴的定弦為B3—E2—A2—D1—G1。低音提琴普遍用作管弦樂隊樂器,偶爾用于室內樂,極少用作協奏曲的獨奏樂器,在爵士樂隊和舞廳樂隊中,基本上用以撥奏。四弦低音提琴的音域為E2到G。
     
     
    從整個木管組在管弦樂隊中的表現功能來講,由于它的幅度變化較小,所以適合于表現某種特定的情感與田園式的意境。就演奏上來講,長笛和單簧管反應比較敏感、靈巧,富于柔韌性,擅長于演奏快速的經過句、琶音、分解和弦等,雙簧管、大管靈活性稍差,更適合演奏較慢的歌唱性旋律。各類樂器都有首席演奏員,比如:首席長笛、首席單簧管、首席雙簧管、首席大管,他們在樂隊中演奏技術較好,常常在管弦樂隊中擔任獨奏、重奏、協奏或復協奏以及木管四重奏等任務。比如:小提琴與單簧管的對位聲部與樂隊的協奏,大提琴與長笛的對位聲部與樂隊的協奏等,另外,由于在總譜上首席演奏員的聲部常寫在同類樂器的第一聲部位置,從樂曲演奏上講,技巧性強,難度大,所以有時候也常常用第一演奏的稱呼,比如,第一長笛、第一雙簧管、第一單簧管、第一大管。整個木管組有一個聲部長,負責聲部排練。銅管組的整體音色比較統一,當它們在管弦樂隊中進行合奏時,如音區合適將長于表現一種氣勢磅礴,勝利凱旋,英勇斗爭的光輝形象。在樂隊的高潮和爆發點部位往往離不開銅管樂器組演奏,當他們利用中低音區暗淡、渾厚的音色演奏時,非常適合表達一些悲壯、葬禮的情緒。在演奏中,小號較靈活,擅長奏歌唱性旋律、進行曲節奏性音調以及靈活、快速的片段;圓號、長號,靈活性稍差,擅長演奏稍慢性質的音樂。另外這一組還有特殊的功能,比如圓號的堵塞音,小號的弱音器,長號的滑奏,都將產生一種特殊效果。這一組里也分別有首席小號、首席圓號、首席長號,有時按第一小號、第一圓號、第一長號來稱呼,首席演奏員將擔負本組內第一演奏任務。整個銅管組也有聲部長,擔任分部訓練。打擊樂器組,這一組是整個管弦樂隊的重要部分,它的功能是增強整個樂隊的節奏性,增大樂隊氣勢,制造高潮。由于它有無音高的特殊音響,所以還有助于構成一定的場面意境,或模擬某種特殊音響效果,如雷聲、雨聲、鐘聲等,這一組里以定音鼓演奏員擔任聲部長。弦樂器組有著統一的、優美的、最接近人聲的音色,它在樂隊的功能上一般多演奏最富于歌唱性和表現力的旋律,它是整個管弦樂隊的基礎,在演奏的瞬間它的合奏可達到力度變化的極弱到極強進行,它的各種技巧演奏可表現任何情緒變化,色彩變幻,以及形象特征。尤其是小提琴聲部,它是管弦樂隊的<SPAN lang=EN-US>“</SPAN>靈魂<SPAN lang=EN-US>”</SPAN>,在演奏中一般分作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進行演奏,有時為了某種音樂需要,第一、二小提琴齊奏。當第一小提琴演奏高把位旋律時,為了和聲里和弦的排列,第二小提琴低八度重復第一小提琴好象包腔奏;或者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大提琴參加和聲織體演奏。另外整個弦樂組都有弱音器奏,泛音奏,滑奏,弓桿奏,撥奏等特殊手段,制造樂隊中特殊效果。這組里的首席演奏員分別稱第一小提琴首席,第二小提琴首席,中提琴首席,大提琴首席,貝大提琴首席,這里第一小提琴首席同時又是整個管弦樂隊的副指揮,有時可代替樂隊指揮進行樂隊排練。這些首席有時獨奏,有時和其他組首席演奏復調聲部,有時他們一起在大樂隊中演奏四重奏。這里每個首席都是聲部長,他除帶領自己聲部排練外,另外還得標記統一的弓法和指法,尤其是在近現代的管弦樂作品中,作曲家把整組里每個聲部都細分為<SPAN lang=EN-US>2</SPAN>部到<SPAN lang=EN-US>3</SPAN>部的聲部進行,整個弦樂組分成<SPAN lang=EN-US>15</SPAN>部、<SPAN lang=EN-US>16</SPAN>部演奏來表現某些特定情景,這就更加需要首席們<SPAN lang=EN-US>——</SPAN>聲部長們去組織本聲部精心分練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京东热|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久久国产福利播放|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电影| 精品无码国产日韩制服丝袜| 亚洲熟女精品一区二区| 另类 亚洲 图片 激情 欧美| A级毛片免费完整视频| 亚洲国产一线二线三线| 黄又色又污又爽又高潮|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 | 东方四虎在线观看av|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3d无码纯肉动漫在线观看| 麻豆果冻传媒2021精品传媒一区|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最近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成年女人18级毛片毛片免费| 亚洲免费成人av一区|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资源|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公与熄乱理在线播放| 人妻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撕开奶罩揉吮奶头高潮AV| 国产中年熟女大集合|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16女下面流水不遮视频|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有码| 人妻 日韩 欧美 综合 制服| 鲁丝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好看电影|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