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春節,年味漸濃。壓歲錢和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湯圓等風俗一樣,成了春節里一道傳遞親情關愛的風景。每到過年時,長輩給晚輩壓歲錢該是第一要做的事情。在除夕夜里,小輩們懷里揣著父母長輩們給的壓歲數,心里總是美滋滋的。要是有機會,小伙伴們總要聚到一起,顯擺著自己過年的“收入”,討論著“消費”計劃,然后點燃一串串鞭炮,隨著那噼啪的聲響,又融入到年的喜慶中了。 不管壓歲錢多少,那是父母長輩們的一份關愛。作為懂事的孩子,是能深刻體會到的。看到拿著自己壓歲錢歡笑的小輩,大人們自然高興在心里,嘴角掛著笑。話里話外露出對孩子們的疼愛,有時甚至會瞇起眼看著歡蹦亂跳的孩子們,久久沒有離開。這不是在講故事,因為我就是這大人們當中的一個。孩子,是父母的寶貝。給他們壓歲錢,是父母的應該。 離開父母在外生活已經二十年余。每到過年時,父母都會捎來或送來一個紙包給我,那是他們給我的壓歲錢。十塊、幾十塊的票子,被紙包得嚴嚴的。每次接到這份特殊的禮物,那股不常回家看看的愧疚就會襲上心頭。 前幾天,父母又從鄉下來到我生活的小城。一對60幾歲的老夫妻,因為年景好,苞米高產還賣上了好價錢,結伴來城里采購年貨。買了20多斤肉,雞、魚,許多蔬菜,爸還給媽買了一件新棉衣。直到他們回家給我打電話時,我才知道二老來過。爸在電話里說,因為我上班,就沒告訴我來城里的事,今年一定要回家過年,收成好,錢也不缺,給我們小家三口的壓歲錢都準備好了…… 接完電話,我的眼睛潮了。從我記事起,爸媽就開始了給我壓歲錢。從他們的20幾歲一直到60幾歲,從未間斷。我也從20幾歲開始把壓歲錢給了自己的女兒,從未間斷。上傳下,老傳少,心安理得。想著日漸老邁的父母,突然有個閃念,為啥我們不能用壓歲錢的方式,把對他們平安健康的祝福表達呢?這種反哺的感恩,父母一定很開心!快過年了,用這種方式給爸媽個驚喜,也算盡了點孝道。 說做就做。明天,我要準備好四個紅包,包上壓歲錢,送給我們的爸媽。 |
|
來自: 普化散人 > 《社會道德 天下雜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