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生產線的安裝與調試 企業進口生產線,一般需經過項目籌建、方案規劃設計、市場調研、招標簽約、安裝調試、驗收等環節,現對安裝調試中的技術問題進行分析。 一、安裝前的技術問題 1.設備地基 購買設備時賣方會提供設備地基圖,對地基的深度、寬度、鋼筋布網密度、混凝土標號等已有明確標定,但在施工時,對有些技術問題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做適當的改動。 2.對地溝的要求 地溝是水、電、氣路的通道。地溝中水路、氣路、電路要分別在不同的高度層;電纜與冷熱管道應是單獨的地溝;信號線與動力線應分開并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信號收到干擾;地溝底部應有一定的坡度和積水槽,以利于積水的匯集和排出;地溝內還應有防鼠措施,可將地溝用粗砂分段隔離,放置粘鼠紙等滅鼠器具,地溝與電控柜、電纜橋架等處的連接都要封閉;地溝蓋板可用花紋鋼板或木板,縫隙應小而均勻,若不考慮人員、車輛通行,地溝邊緣可略高于地面,防止油、水流入地溝。 3.對水、電、氣的要求 冷卻用水在手冊中要求是飲用水,但由于不同地區自來水的硬度、雜質等含量不同,使用后容易使管路結垢、生銹、堵塞、密封卡死等,因此應使用軟化水或增加樹脂處理系統。 設備配電總容量的選擇,一般情況下企業計算用電負荷時,是將設備上所有電器件的功率相加,并加上適當的辦公用電量,簡單匯總出用電總負荷,并配置高于該數值的供電設備,入變壓器、電容補償裝置、開關柜、計量裝置、高低壓電纜等。但通過實踐驗證,用此方法計算的結果往往會造成浪費。在計算用電總負荷時,如果只是將功率標定值簡單相加,而不考慮功率因數及同時運轉率和同時啟動率、進口生產線主電機設定的保險系數過高等因素,都會給企業造成浪費。經驗是:按標定功率總負荷值的60%來計算總容量較好。 供電質量直接影響生產線的正常運行,電壓不穩、波形中有較大諧波、瞬間斷電等現象。對有化學反應、高溫高壓、危險易爆等工藝的生產線,應杜絕發生突然斷電現象,需架設專線。對帶有PC機的生產線,還應增加不間斷電源。 壓縮空氣的壓力、雜質、水分等也會影響生產線的正常運轉,應根據設備的用氣量、壓力等要求,選購正規廠家生產的空壓機、油水分離器、干燥機、儲氣罐和安全裝置等。 二、安裝中的技術問題 1.選擇安裝隊伍 生產線安裝一般有三種形式:自行安裝、委托安裝、外方安裝。自行安裝的優點是能夠鍛煉自己的隊伍,節約安裝成本,缺點是存在一定的風險,調試中設備一旦出現問題,賣方會把責任推卸到安裝方。委托安裝的優點是安裝質量好,安裝費用低,服務及時。國內安裝公司的人員素質較高,收費合理,溝通也比較方便。外方安裝的主要弊端是成本過高,人工費用比國內公司高許多,生產線的安裝實踐一般為2~6個月,有的則更長,這些都會加大企業成本。在技術上與外方溝通也不方便。 2.安裝用吊線 對大型生產線,按照“天線定地線、地線校天線”的方式,確定設備的中心線或安裝基準線。固定吊線支架時要以不影響交通、人員和設備都不易碰到為原則。因為生產線上所有設備的安裝精度,都要以此線為基準,稍有偏差都會影響到安裝精度。 對高度有要求的設備,如直接在設備上方吊線不方便時,可將吊線平移到不妨礙設備的位置處。吊線上掛的重錘,在受到風吹時擺動,而影響到測量精度,可將重錘懸落在一個機油壺中,能有效防止風的影響。 設備安裝結束后,天線一般要保留一年的時間,因此天線和固定支架的合理位置要提前規劃好。 3.設備吊裝就位 設備的吊裝就位通常需要吊車、鏟車、滾杠、卷揚機等,根據現場空間、設備重量等選擇合適的吊裝方式。設備上都標有吊裝點位置,嚴禁在非吊裝點處吊裝。設備就位前,還應根據吊線標出設備的就位基準或輪廓線,以確保設備安裝位置符合圖紙的規定。 就位順序是:先主機后輔機、先大件后小件。生產線上的所有設備都是以某一個或幾個核心主機為中心,因此主機的定位較為重要,同時還要兼顧大型或重型輔機。 4.電氣連接 電氣連接要高低壓分離、動力線與信號線分離、屏蔽與接地良好、線束長度留有余量。電纜和控制柜、設備、地溝等解除處必須有良好的絕緣保護。買方電氣技術人員應在現場參與識圖、接線等,并做好記錄。 三、調試工作 1.調試準備 測試工作多由外方工程師完成,買方應要求對方提供調試進度表,調試所需的工具、資料、加工件等,也應要求其提前列出清單。買方參與調試的人員包括:機械和電氣技術人員、生產操作人員等。 2.調試過程 測試過程一般為:單機通電、單機空試車、單機加料試車、整線聯動空試車、整線投料試車。生產線控制系統較為先進,要求電氣工程師應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對強電、弱電、控制與驅動等有整體意識。 單機通電運行前,要對電氣部分重新檢測,確保無短路和斷相、接地良好等;使設備處于獨立的工作狀態,斷開與相關設備的連接;手動盤車時要轉動平穩、手感均勻。 整線聯動時,要注意觀察各設備間的傳動是否有噪聲、異響、電機負荷異常等,設備間的連接是否正常。各傳感器和控制系統之間的信號邏輯關系是否正確,物料的傳送是否平穩、準確,加工件在各工位間的溫度、成型、外觀等參數是否符合工藝要求等。 3.問題處理 調試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都應逐一記錄下來,匯總后交與賣方人員,落實整改方案和完成日期。每步調試的加工件半成品、成品都要認真檢驗,做好記錄,存檔備案。 四、驗收 設備的終檢比較關鍵,驗收協議簽字后,生產線就交付用戶,后續工作將移交到售后服務部門,而國外的售后服務比較慢。因此買方在簽字前應最大限度地完善生產線工藝性能。 驗收時,生產線應經過一段時間的滿負荷生產,按照合同中有關工藝方案、產品質量等約定條款,對設備的加工質量、運轉可靠性、穩定性、噪聲、振動等都需要逐項考核,雙方簽字記錄。驗收過程中的設備操作,應完全由買方的操作工人完成。 賣方提供的圖紙(機械和電氣)、圖紙變更單、操作指導書、設備說明書、驅動程序軟件、備品配件清單等有關文件都應完整齊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