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自王彪先生的文章,感覺很有獨到見解,希望和博友分享!
子平真詮》開篇言:“天地之間一氣而已,唯有動靜遂分陰陽;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極動極靜之時,是為太陽太陰。少者初動初靜之際,是為少陽少陰。有是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水者,太陰也;火者太陽也;木者,少陽也;金者,少陰也;土者,乃陰陽老少、木火金水沖氣所結也。”這里非常明確的指出了陰陽、四象和五行的關系:五行就是四象的另一種表述方式,也就是說五行是由陰陽形成的,即陰陽生五行。 另外,從一些易學大家對四象的論述中,也能看出四象與五行的關系:如宋•劉牧《易數鉤隱圖》中:孔氏疏謂“金、木、水、火稟天地而有,故云‘兩儀生四象 ’。土則分王四季,又地中之別,(故)惟云四象也。”這段論述中非常明確的指出了四象與五行的關系:即四象就是五行中的金、木、水、火。還有很多易學大家認為,四象在時間上為春、夏、秋、冬四時,在空間上為東、南、西、北四方,在六神上為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如高亨在《周易大傳今注》中講:“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四種爻乃象四時,八卦由此四種爻構成”。無論是春、夏、秋、冬,東、南、西、北,還是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在五行上都代表金、木、水、火,也就是說五行中的金、木、水、火為四象。 而五行中的土是四象--木、火、金、水相混合而成的一行,故土為混合物,所以古人以土為臟,在人體類象上以土代表腸胃消化系統。正因為土中什么都有,因此才有“萬物土中生”的說法,也正是如此《易經》上以坤為母。土在五行中是個特殊元素。在最原始的演變中是兩儀生四象,沒有土,此時四象在時空上各自占具了相應的位置。而后在四象擴大自己所占具的時空中,四象間相互交匯,而交匯處便成了混合物,這便是土。中央是四象匯集之處,四象都交匯于此,故土居于中央;而四隅是四象中的每兩項的交匯處,故土又寄于四隅(所以四隅的地支都有一個是土,居于四隅的地支除亥水外都藏有土)。 可見,五行是四象的另一種表述方式,四象是由陰陽生成的,故五行也是由陰陽生成的。陰陽和五行是同一哲學體系.有些教授和大師認為五行和陰陽八卦是兩個哲學體系,是后來被融合在一起的。這種觀點我認為是錯誤的。易海無邊,研究易學必須透其本質、正本清源、去偽存真,決不能一知半解,人云亦云,誤人誤己。 雪峰按:五行來于陰陽,從陰陽太少相生的作用規律我們即可退出五行作用關系 陽氣初生謂之少陽,少陽者陽氣漸盛也,其性生發,似木之萌長,故以木象之 少陽能生老陽,老陽者乃陽氣極盛也,其性炎上,陽氣盛者莫過于火,故以火象之。 此少陽生老陽,木生火也! 此土生金也。 故水能生木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