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效癥狀:感冒、失眠、頸項僵痛、中風、頭痛、頭暈、醒腦明目、腰背疼痛、眼睛疲勞、宿醉、落枕、經通 重要性:是治療感冒風邪的特效穴道,也是治頸項強痛時的常用穴 穴位尋找:位于頭部后方,往耳后尋找,磁到骨頭突出處,再往靠近發際的凹陷片下方 按法:以雙手大拇指分別抵住二邊穴道,用力按壓4-5次。 02 有效癥狀:頭暈、頭痛、眼睛疲勞、鼻塞、神經痛 重要性:是手足三陽、督脈及足厥會眾多經脈交會處,故稱為百會,是重要穴位之一,可治百病。 穴位尋找:在頭頂正中央,位于左右兩耳的連接線與眉間的中心線交會處,按壓會有鈍痛感。 按法:以中指按壓百會穴,每次3-5秒,反復按壓4-5次。 03 有效證狀:眼睛疲勞、頭痛、頭重、鼻癥、高血壓癥、結膜炎、臉夾疼痛。 重要性:是治療眼睛疲勞的常用穴,對消除眼袋浮腫、美化臉部肌膚、常流淚、暈眩有良效。 穴位尋找:位在左右眉毛的內側,眉頭的凹陷處。 按法:以指腹或指節按壓,并做圈狀按摩。 04 有效癥狀:眼睛疲勞、鼻炎、頭痛、感冒。 重要性:是治療偏頭痛及眼睛疲勞的常用穴,常按可使眼睛像受到太陽照射那樣明亮。 穴位尋找:將手指放在眉毛與眼睛尾端的中央,向鬢角滑動時,所接觸到的骨頭凹陷處即是,左右各一。 按法:先順時針揉半分鐘,再逆時針揉半分鐘。剛開始不要太用力,先輕壓,再稍微施壓,最后充分按壓。 05 有效癥狀:唇部腫痛、鼻塞、流鼻水、流鼻血、嗅覺減退、鼻炎、鼻竇炎、眼睛疲勞、眼袋、黑眼圈、氣色不佳、臉部浮腫。 重要性:是治療鼻部疾病的重要穴道,也能治療臉部神經痛、感冒。 穴位尋找:位在鼻翼兩側凹陷處,鼻翼底部正側方、法令紋附近。 按法:以指腹或指節按壓,并做圈狀按摩,施力方向略往中央。 06 有效癥狀:頭痛、口腔、喉嚨腫痛、發燒、眼睛、疲勞、神經痛、腸胃不適、腦神經癥狀、高低血壓、過敏性鼻炎、胃痛、牙理痛、感冒。 重要性:治牙痛、腸胃病、面部五官疾病的常用穴,應用范圍很廣。 穴位尋找:位于大拇指與食指虎口處,在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之間,左右手各一。 按法:以大拇指用力按壓4-5次,并作圈狀按摩。 07 有效癥狀:風濕痛、頸部疼痛、失眠、胸悶、心痛、偏頭痛、胃痛、腹脹腹嗚、感冒、女性生理病、失眠、焦慮、緊張、歇斯底里癥、手痛、手麻。 重要性:為手心包經的主絡脈,是治療內臟疾病的重要穴道,能安定心神、調整血壓、心臟無力、休克。 穴位尋找:手掌朝上彎曲手腕,用手指觸摸腕關節附近的手臂中央,從腕橫紋向手肘方向2寸(3指橫寬),于兩條筋間。 08 有效癥狀:上臂神經痛、五十肩、手臂活動困難、肩胛疼痛、手臂高舉不易、乳汁分泌不足、乳腺炎、臉部浮腫、腦部疼痛、從骨神經痛 重要性:是治肩背痛的常用穴,常按能促進肩臂氣血循環。 穴位尋找:約在肩胛骨中央,按壓時會有疼痛感。 按法:自已可用雨傘當道具按摩,也可請他人幫忙,兩手大拇指向下用力按約1分鐘. 09 有效癥狀:胃痛、胃酸過多、惡心嘔吐、消化不良、腹部脹痛、食欲不振、脾胃虛弱、便泌、腹瀉。 重要性: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尤其是胃部、十二指腸疾病,也可降低食欲,消除小腹。 穴位尋找:在身體中心在線,肚臍上方約4寸(6指橫寬)處。 按法:以大拇指按壓,并做圈裝按摩,勿施力過重,以免壓迫內臟。 10 有效癥狀:生理痛、子宮肌瘤、月經失調、經痛、不孕癥、腹悶、腹脹、膀胱炎、頻尿、腎臟炎、淋病、陽萎早泄。 重要性:又稱丹田,是先天元氣匯眾處,能理氣解、補腎壯陽,使男性精力旺盛。主治婦女及泌尿疾病,對頻尿、小便不利有效。 穴位尋找:位在肚臍下方1寸半(比大拇指稍寬)處。 按法:以手指按壓,并做圈狀按摩。 11 有效癥狀:陽萎早泄、頻尿、夜尿癥、月經失調、經痛、遺精、不孕癥、腹痛、腹瀉、胃下垂、高血壓、失眠 重要性:主治生殖及泌尿系統疾病,是治痛經、小腹痛的常用穴。 穴位尋找:位在肚臍下方3寸(4指橫寬)處。 按法:以手指按壓,并做圈狀按摩、 12. 有效癥狀:小腿酸痛、胃病、嘔吐、缺乏食欲、腹脹、腹瀉、失眠、高血壓、便秘、胸中瘀血、生理痛、憂郁癥、神經衰弱。 重要性: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被喻為是無病長壽的健康穴。 穴位尋找:膝蓋彎曲成直角,將掌心放在膝蓋骨處,中指順勢下壓后,略往外側凹陷處中指尖端接觸點的連接在線即是。 按法:以手指按壓,并做圈狀按摩。 13 有效癥狀:腹瀉、腹脹、消化不良、胃腸虛弱、月經不順、白帶、閉經、不孕、乳汁分泌不足、子宮下垂、遺精、陽萎、尿道炎、膀胱炎、便泌、漏尿、失眠、下肢麻痹、腿部酸痛。 重要性:是脾、肝、腎三經的交會處,應用很廣,被視為[婦科第一大穴],能治痛經及婦女病。 穴位尋找:位于內腳踝,骨頭凸出處上方約3寸(4指橫寬)的骨骼后側邊緣。 按法:以手指指腹或指節向下按壓,并做圈狀按摩。 14 有效癥狀:小腿抽筋、靜脈曲張、坐骨神經痛,腰扭傷、膝關節炎、婦女疾病、腹痛、吐瀉、中暑、小便困難。 重要性:是治療腰背酸痛、足部、膝部疼痛的主穴道,還能消除下半身浮腫、雕塑腿型與臀型、促進血液循環。 穴位尋找:腳伸直從下或俯臥,在膝蓋后方的橫紋正中點,位于兩條硬筋的中間。 按法:以手指指腹或指節向下按壓,并做圈狀按摩。 15 有效癥狀:疲倦、腰酸、月經失調、反胃嘔吐、頭痛、煩躁、鼻塞、心悸亢奮、失眠、白發、虛冷癥、婦女病、高血壓。 重要性:是足少陰腎經脈氣發出的起源,能增強體力、改善體質、促進長高、舒緩疼痛。 穴位尋找:位于足心凹陷處。在腳底凹陷處的前方,可看到腳底肌肉形成的[人]字紋路,即位于其交叉處。 按法:大拇指向下按壓數次,并做圈狀按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