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草原神草”拯救患者(名醫譜)——記內蒙古蒙醫學院原院長、國醫大師蘇榮扎布教授
在目前中國30名被授予“國醫大師”的人中,內蒙古醫學院教授蘇榮扎布是其中之一。近日,由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內蒙古醫學院共同舉辦的“國醫大師蘇榮扎布行醫60周年慶典”活動上,蘇榮扎布又被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授予“蒙醫藥終身成就獎”。他的一生都獻給了蒙醫藥事業,為患者造福。 研究蒙藥治療冠心病 今年已經81歲的蘇榮扎布,從十幾歲開始學習蒙醫,20歲時從事蒙醫臨床醫療工作,投身蒙醫藥學科建設。60年來,他為蒙醫藥教育、科研、醫療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尤其在心血管病治療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他根據蒙醫藥的傳統理論,發掘整理的冠心七味片、清心沉香八味丸、珍寶丸、烏蘭十三味湯散、珍珠活絡二十九味丸等傳統蒙藥,已廣泛應用于心臟病臨床治療,并取得顯著療效,其中七味廣棗散被收錄到《中國藥典》。 蒙古族世代以游牧為生,形成了蒙古族人喜食葷腥、騎馬、摔跤等民俗風情,也使得蒙醫在治療心血管病、骨傷、風濕等疾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蒙醫藥在3000年前就有記載,蒙醫學更是蒙古族豐富的文化遺產之一,其中用于心臟病治療的蒙藥清心沉香八味丸,就是蘇榮扎布對內蒙古草原廣為流傳的“八味沉香散”組方基礎上整理、研發而成。 經藥理研究證實:從沉香、廣棗、檀香、紫檀香、紅花、肉豆蔻、天竺黃、北沙參等蒙藥藥材中提取出的藥物因子,能全面激活心肌細胞,具有溶解冠狀動脈血栓的作用,可以疏通狹窄的冠脈,軟化血管,防止斑塊再生,并自主修復受損的心肌細胞組織。蒙藥解決了藥物消除動脈硬化,心肌細胞衰竭和防止斑塊再生的難題,有效緩解冠狀動脈堵塞引起的心絞痛、胸悶、心慌、呼吸困難等癥狀,恢復血管對心臟正常的供血供氧,減少心臟病猝發幾率,都有明顯療效。以蒙藥清心沉香八味丸為代表的蒙新藥,全部采用草原生長的植物入藥,經臨床對比發現,在用藥前后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均無異常改變。 為蒙醫藥教育填補空白 在內蒙古醫學院教授蒙醫課程期間,蘇榮扎布為蒙醫專業的普通班、本科班、進修班等多個班級授課。他所開辦的《蒙醫診斷學》、《蒙醫溫病學》、《蒙醫治療原則與方法學》和《蒙醫婦科病學》等課程不僅條理清晰、而且生動深刻,深受學生歡迎。1988年,在蘇榮扎布的倡議和努力下,首個具有民族特點、獨立自立的蒙醫學院在內蒙古民族醫學院正式成立,為蒙醫教育現代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直到現在,年過八旬的蘇榮扎布仍在為蒙醫教育默默奉獻。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他的最大心愿就是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所有的學術經驗傳授給弟子。 60年行醫,50年執教,蘇榮扎布培養的蒙醫藥高級人才桃李滿天下。實踐中他積累了豐富的臨床醫療、教學、科研經驗,研制出治療心血管疾病等臨床有效方劑,并先后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現代蒙醫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等12篇學術論文,受到同行們的高度贊譽。他主編的《蒙醫實用內科學》,曾獲內蒙古科技成果二等獎和全區普通高校優秀蒙文自編教材一等獎;主編了我國首部《蒙西醫結合心臟病學》。1984年,蘇榮扎布組織并編寫了第一套包括25門學科的蒙醫藥高等院校統編教材,為蒙醫藥高等教育事業填補了一項空白。對蒙醫診療標準的統一、臨床規范、人才培養,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現在,退而不休的蘇榮扎布,仍在為蒙醫蒙藥的進一步推廣,發揮著自己的余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