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心里,城市與鄉村是否還保持著一段距離,一段熟悉而又陌生的距離,一段只能在心里感悟的距離,這段距離一直困擾了我二十余年,終于有一天,在一種樸實的交談語言中,漸漸將這段距離縮短、拉近。 我的家鄉在川東(現為重慶市)的一個偏僻的農村,離開他到外學習工作二十幾年了,目睹了這幾十年中城鄉之間的巨大變化,自己還真的不能夠設想他如今的景象。偶得一次機會,我當然不會放過回去看一看魂牽夢繞的他。 憑著兒時的記憶和未改的鄉音,我在熟悉的鄉音中指揮著師傅走走停停,不是因為公路難行,主要是那時的黃泥路早已經被寬敞的水泥路所代替了。那山沒有變,那條兒時消夏、戲水的小河依舊,我們停下車,提起給鄉親們的禮物激動前行。走慣了堅實平坦的水泥路,踏著坑洼不平的田間小道,原以為自己會十分吃力,沒想到卻還是那么自如。松軟的泥土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一種親切而迷人的香氣,“好舒服”,一種城市生活的壓抑此時隨泥土的氣息瞬間得到釋放。每走一步,就增加一份激動。濃郁的竹林還在、低矮的瓦房依舊,快到了,我熟悉的童年、我魂牽夢繞的小山村就在眼前。此時,一股咸澀熱乎的液體濕潤了我的眼眶、模糊了視線。我停下腳步,細細品味這一生難得味兒。 因為事先通知了還在家鄉的鄉親,他們已經在門前等候我的榮歸。(在小村中,對在外工作的人總是那么的崇敬)我不停的叫著“三姑、四舅,老表、二娃……”,一邊善(發的意思)糖、一邊善煙。舅舅拉著我的手不停的叫著我的小名,“波娃子回來了,走了好多年喲!現在好了!有出息了……。”舅媽忙著在灶邊扯著她幾十年都沒有離開過的風箱,(在我們那里,因為燒柴十分困難,一般都是用稻草、麥草等農作物的莖作為生活燃料,所以必須使用這種吹火工具來助燃)張羅著為我燒開水(煮荷包蛋)。也許是這種特有的習俗,使我更加感受到了家鄉的溫馨。捧著熱騰騰的荷包蛋,一種久違的蛋香撲鼻誘人,也許只有在這里,此時此刻才會感受到它的香氣與它包裹著的深深情意。看著我細細的品味,鄉親們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了甜美而自豪的笑容。不知何時才會再能夠享受這樣的厚待,也不知何時再會迎來像我這樣在外奔波的游子,彼此的心里都有自己高興和激動的理由。 吃過茶,我和鄉親們閑聊起家鄉的點點滴滴,更多的是我對家鄉這幾十年的變化與不變的疑惑,在閑聊中漸漸得到詮釋。 這十幾年來,依靠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農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時,鄉親們耕田種地是唯一的出路,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四季都是守著這片田地,沒有其它的經濟來源,日常的經濟收入主要通過賣點農副產品,豬、雞、蛋等。一年每戶收入不足一千元,還要交各種農業稅,可以說入不敷出,糧食倒夠吃,但日常開支就困難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后,廣大農民的觀念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許許多多的年輕人及時轉變觀念,紛紛走出小山村,向全國各大城市進軍,由于自身的不斷學習努力和艱辛的付出,每年收入低的有一萬余元,多則幾萬元。為達到賺錢、農活兩不誤,他們通常是在農忙時急急趕回鄉搶種、搶收后,又匆匆趕到單位去繼續他們的淘金夢。 現在好過了喲,這是鄉親們共同的心聲。“看嘛,現在種田耕地啥子稅都沒得了,我們在家帶孫孫,孩子們在外賺錢,吃的不缺了,錢也多了,不像你在家鄉那幾年,吃點肉就是過年喲!”這純樸的語言使我深深的領悟到了家鄉的變遷。帶著疑惑,我問鄉親:“怎么這么多年,我們這里家家戶戶的住房都沒有變呀?”沒有想到,一句疑問,引來了七嘴八舌的激動。他們紛紛說:“其實,我們要修房子是很容易的,你回來的時候不是看見了,縣城江北開發區,我們這里都有好多家買了房子的,還是一百多個平方的喲!孩子們都是這個想法,這里的房子暫時不修,等他們再干幾年后,回來再統一安排。”還有到我們的村上不是還沒有通公路嗎?縣里和鄉上都來看了和作了勘測,準備明年開了年就動工了,國家實行新農村建設,看來,我們也趕上了,到時,你回來就不用走路了喲!哦,你們城里不是實行醫保了嗎?我們農民還是一樣可以看病報銷醫藥費,去年,你老表還說:“國家還會在農村實行啥子養老保險喲!說可以買保險,到時像你們單位上的人一樣,還可以拿工資耶!”他說了給我們也買。我們老了也還享受一下拿工資的洋盤眼(心目中最好的東西)喲。在七嘴八舌的交談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鄉親們的純樸和自豪。 由于工作原因,我不得不告別我的鄉親和我幾十年日夜思戀的小山村了,鄉親們一再挽留,并紛紛送來家鄉的特產,我沒有拒絕他們深深情意的理由,輕輕收起他,在模糊的雙眼中,踏上那段熟悉而陌生的小路。 也許,正如鄉親們所說,等我再回來之時,這段路已經被寬敞的水泥路所代替了,濃郁的的竹林中還可以見到那低矮的瓦房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