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攻占民國政府首府南京,同日,在距離南京幾百千米外的泰州白馬廟鄉,華東軍區海軍宣告成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序列中首次有了海軍單位,這一天后來被確定為人民解放軍海軍的誕生日。當時人民解放軍建設海軍的技術基礎主要是民國海軍起義的艦只和人員,因為分散在各地,而且艦只狀況優劣不一,整個建軍工作頭緒紛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久,1950年1月15日,12兵團兼湖南軍區司令肖勁光被正式任命為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經過近3個月的籌備,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部領導機關于4月14日成立。作為一國海軍對外重要形象展示的軍服,在海軍領導機關成立后隨即引起重視,此前人民解放軍海軍并無統一的軍服,起義的民國海軍官兵大部分仍然身著舊海軍軍服,只不過將原民國海軍的各種符號標志都予以了摘除。1950年7月,海軍領導機構正式制定出統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制式軍服,人民共和國海軍的軍服傳統由此開始。 新制定的這套軍服,習慣根據制定的年代稱為50式軍服,主要分為干部服和戰土服兩類。服裝樣式實際與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參閱海軍官兵身著的制服基本相同,目前尚無法確定二者間是否具有某種聯系。 ![]() 50式軍服 1955年10月1日,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建國慶典的日子,也是人民共和國海軍軍服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天。經國務院第18次會議批準,人民解放軍繼50式以后的一套全新的軍服在這一年的國慶日正式推行。根據頒行的時間,這套軍服被簡稱為55式軍服。 55式軍服的誕生,可以追溯到1953年,鑒于軍內外、社會各界就50式軍服提出的各種意見,以及人民解放軍即將實行軍銜制的形勢所趨,當年年初,中央軍委作出了設計換用新式軍服的決策,由總后勤部具體實施,中央軍委副主席賀龍分管新軍服工作,總后勤部副部長洪學智、副總參謀長張愛萍負責具體落實。55式軍服從設計一開始,就著重強調了服裝正規化等要求,主要以當時的蘇聯軍服為模本,參考中國各時期軍服和世界各主要國家軍服,同時要求體現一定程度的民族特色,無論是服裝種類的豐富程度,還是美觀程度,都不可同日而語。 55式海軍的軍官服包括禮服、常服兩類,其中禮服按照軍官的軍銜不同有所區別。根據當年實施的軍銜制度,人民解放軍海軍的軍官軍銜分為將官(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三級,另有準尉的設置。軍官的禮服也隨之分為將官、校官、尉官三類。 ![]() 55式軍服 1966年,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十一中全會相繼通過了“五一六通知”和“關于無產階級文化革命的決定”2個重要文件,標志著歷時10年、席卷全國的政治運動—文化大革命正式開始。與這一政治運動幾乎同步,在早已經越聚越濃的極左政治空氣中,中國海軍的制服也發生了特殊變化。 旨在體現官兵一致的無產階級革命傳統,1965年5月22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做出決定,取消人民解放軍的軍銜制度,自55式軍服開始逐漸成熟、完善的各種軍銜徽記設計退出歷史舞臺。與之相配套,5月24日,國務院即公布了一套全新的軍服制度,并通知于當年的6月1日正式施行。按照人民解放軍軍服的命名傳統,這套誕生于1965年的軍服規范,稱為65式軍服。 與陸、空軍制度的變化相比,人民解放軍海軍65式軍服較55式軍服的變化最大,可謂面目全新,完全清除了蘇式海軍服裝傳統的影響,干部、戰土服都改成了人民軍隊傳統的中山裝、解放帽樣式(女軍人的軍服采用西裝領口上衣,無檐圓形軟軍帽),與65式陸、空軍制服相同,而且不再有禮服、常服等服裝種類,只有單一的一種制服,顯出了極為樸素的風格。 人民解放軍海軍的制服整體顏色為藍灰色,以區別服裝裁剪樣式完全相同的陸、空軍制服。軍帽統一是解放帽,帽徽改用三軍統一的紅五星徽,材料為鋁制烤漆,這種帽徽誕生于江西蘇區工農紅軍時代。軍服采用工農紅軍時就曾使用過的中山裝式樣,棉布面料,前襟釘5顆棕褐色膠木鈕扣,服裝上不再有任何軍銜符號、徽記,只是在衣領上裝飾了紅色領章,與帽徽一樣,都是仿工 農紅軍時代的軍服,有所區別的是,在領章的反面還印有供填寫部隊番號、姓名、血型的表格,用意與西方軍隊的“狗牌”相同。帽徽上的紅星和領口的紅領章,讓人恍若又回到了兩萬五千里長征的火熱歲月,這種獨特的軍服佩飾符合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審美和政治要求,時稱“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紅旗掛兩邊”。盡管著重體現革命軍隊官兵一致的政治訴求,但是考慮到具體識別時的需要,干部、戰士服在細微處仍然保留了一些區別,主要是干部制服的上衣有4個口袋,戰士制服則只有胸前的2個口袋,另外干部配發皮鞋,戰士大部分只有俗稱為“解放鞋”的作訓膠鞋以及黑布鞋。 65式軍服換裝不久,人民解放軍海軍接連在東南沿海進行了“八·六海戰”和“崇武以東海戰”,采用魚雷艇、護衛艇集群編隊出擊戰術,以大量小型高速艦艇圍攻數量上呈劣勢的敵方大型軍艦,先后擊沉了國民黨海軍的“劍門”、“章江”、“永昌”軍艦。伴隨著輝煌的戰績,樣式奇特、不同于世界海軍的中國工農紅軍式特殊海軍服開始引起世人注目。 ![]() 65式軍服
隨著政治運動的變化,在林彪集團倒臺、“四人幫”結成、文化大革命進行到“批林批孔”時期后,人民解放軍的65式軍服又進行了改良。經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批準,1974年5月1日,人民解放軍的軍服樣式部分恢復到65式軍服誕生以前的狀態,這一對65式軍服的改良樣式,又可稱為74式軍服。 74式軍服取消了65式軍服官兵一式的設計,重又分為了干部服、戰士服。同時改變了65式軍服四季一式的單調外觀,重新按照春、秋、冬和夏季,在色澤搭配上有所區別。74式海軍干部服的軍帽改作了類似55式的大檐帽,帽徽仍然還是65式的紅色五角星。其中春、秋、冬季軍帽帽頂為藏青色,綴有白色牙線,帽墻、風帶均為黑色。夏季軍帽的帽頂戴白色帽罩。 海軍干部服的服裝裁剪和65式基本相同,領口還是裝飾紅領章,只是色澤搭配進行了變化。春、秋、冬季軍服上下均為藏青色,夏季軍服則改作上衣白色、軍褲藏青色的蘇式半白服設計。 74式海軍戰土服的軍帽改回了55式的蘇式水兵帽,春、秋、冬季帽頂藏青色,綴白色牙線,夏季戴白色帽罩,均佩65式的紅五星帽徽。帽墻釘一圈黑色飄帶,飄帶上的文字仍然是簡化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但是改成成本較低的金粉印刷,不再使用刺繡。非常突兀的是,在極左思維下,一方面由于過于“洋氣”的水兵帽在當時的審美氛圍中顯得格格不入,另外根據歐式水兵帽飄帶的歷史淵源是紀念特拉法爾加海戰中陣亡的英國海軍名將納爾遜這一寓意,“四人幫”以不能為帝國主義披麻帶孝為由,將水兵帽上的飄帶縮短,不再有飄在腦后顯得“洋氣”、“張揚”的部分,而只圍繞帽墻一圈。 戰士服的上衣再次采用蘇式的套頭衫,樣式與55式基本相同,也是V字領,帶披肩,只是在原先肩章的位置上,改佩戴2塊全紅色的肩章,用意與65式軍服的紅領章相同。74式戰士服春、秋、冬季上下均為藏青色,夏季則是上白下藍的半白式。 1974年1月19日,為捍衛領海主權,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部隊與入侵中國西沙群島海域的南越海軍展開激戰,擊沉了南越海軍“怒濤”號護衛艦,收復甘泉、珊瑚、金銀3座被侵占的島礁。作為文化大革命時期重要的對外自衛作戰,中央媒體對西沙海戰勝利的消息長期重點報道。非常有趣的是,在早期的攝影報道中,參加作戰的干部戰士身著的都是65式軍服,而之后大量出現的宣傳照片則全改作了海戰之后才換裝的74式海軍服,又因為“四人幫”的個人好惡,對外公布的照片中,身著74式軍服的海軍干部戰土大都頭戴鋼盔,很少出現帶有“蘇修”和“帝國主義”嫌疑的大檐帽、水兵帽形象。成了特殊歷史時期的一種特殊現象。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10月“四人幫”被粉碎,文化大革命事實上結束。74式軍服再次改進,水兵帽后的飄帶得以恢復,同時海軍戰士夏季增發短袖襯衫。伴隨著政治運動出現的65式軍服在數次改良后逐漸淡化著最初的設計,中國海軍的制服即將迎來又一次全面變革。 ![]() 74式軍服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重新步入正軌,人民解放軍的正規化建設也提到議事日程里?;謴蛙娿曋瞥蔀檐婈犝幓ㄔO的一項重要任務,為做好著裝方面的過渡,準備,從1981年開始,由總后勤部根據恢復軍銜制的要求具體開始了新一代軍服的設計工作。1984年1月,新軍服方案得到中央軍委批準,于1985年正式下發部隊,按照人民解放軍軍服的命名慣例,稱為85式軍服。 總體而言,85式軍服屬于過渡時期的產物,旨在更改65、74式軍服長期以來形成的著裝習慣。軍服的樣式實際并未有太大創新,主要參考了文革之前的55式軍服的設計方案,由于當時人民解放軍的軍銜制度尚未制定完善,此套軍服上只是預留了一些用以安裝軍銜配飾的位置,而并未實際采用軍銜徽記。同時,由于經濟條件所限,85式軍服在種類上和65、74式相近,較為單—。 85式海軍軍服分為軍官、士兵和岸勤服,每種都僅有常服,其外觀式樣和55式軍服基本相同,主要的變化是軍服上的各類徽記、符號。85式軍官服上衣的設計里,65、74式軍服使用的紅色五角星帽徽被取消,代之以55式的圓形海軍帽徽,但是佩戴的位置和55式軍官帽上有所區別,從原來的佩戴于帽墻改做了帽瓦上,由此85式海軍軍官大檐帽的帽型和55式產生了較大的差異,帽子前部隆起非常突出,帽瓦正面的面積隨之加大。 海軍軍官服的上衣設計中,65、74式軍服時期與紅色五角星配套,裝飾在領口的紅色領章也完全更改,變成了類似55式海軍少將領章式樣的獨特“領章”,另外兩肩上增加了類似肩章的設計,平面形狀為劍形,深藍色,綴有五角星、鐵錨徽記。但和這套軍服方案里的“領章”一樣,85式軍服方案中的“肩章”并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軍銜識別功用,只能大概標識軍官身份而已,屬于為了恢復軍銜制所做的預留設計,一旦未來軍銜制度得以確立,只需要更換軍人著裝上的小配飾,而毋庸再重新制作軍服,如此可以大幅節省換裝的成本??紤]到實際穿著中的需求,85式海軍軍官服設計中增加了短袖襯衣,便于炎熱季節穿著,樣式為小西裝領開口,佩戴的領章、肩章和常服上的一致。 85式水兵服的設計方案和軍官服類似,整體上還是沿用55式水兵服的外觀,只是帽徽等配飾做了更改。帽徽改作了和軍官帽徽一樣的55式圓形帽徽,佩戴的位置也更改到了水兵帽的帽瓦上。水兵服的“肩章”改成類似55式海軍列兵肩章的式樣,也屬于為了將來恢復軍銜制時更改配飾所做的預備設計。 85式海軍軍服系列中,岸勤士兵服較前代的變化最大,樣式上和55式軍官服基本相同,為了區分身份,岸勤土兵服上沒有肩章和用于佩戴肩章的肩絆,而“領章”的圖案則和軍官服“肩章”上的圖案基本相同。 85式海軍軍服盡管與西方海軍軍服,乃至此前中國歷代海軍軍服相比,在海軍軍服的傳統規范運用和標準的遵守,以及勛銜標志的設計運用,軍服裁剪質料的質量,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和不協調,然而終于一改更為不協調的65、74式海軍軍服設計,向俄式正規化的55式軍服回歸,給人民解放軍海軍軍服領域帶來了一絲新鮮的空氣。 自85式軍服正式列裝開始,部隊內對于此套新軍服的各種反饋意見不斷產生,加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度的制定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不久之后這套軍服就退出歷史舞臺,代之以一套在人民解放軍軍服史上地位極為重要的新軍服,即依據軍銜制度設計,而且長期列裝使用的87式軍服。 ![]() 85式軍服 還在85式軍服批準裝備部隊的時候,人民解放軍軍服下一次的變革就已經顯露征兆,1984年1月中央軍委明確指出要進一步深入軍服的改革。1985年85式軍服全面下發部隊時,一套全新的軍服設計誕生。1987年8月26日,名為87式軍服的新軍服被中央軍委批準定型,下發生產,至1988年國慶節,人民解放軍自1955年后再次實行軍銜制,全軍也于同日開始換裝87式軍服,剛剛誕生不久,已生產近400萬件的85式軍服悄然退場。 自55式軍服后,人民海軍相隔數十年再度采用了佩戴軍銜的軍服,與65、74、85式等海軍軍服相比,新軍服品種大為豐富,包括了禮服、常服、作訓服3個系列,加上這套軍服裝備部隊時間長、影響廣,使得其在中國海軍軍服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 87式軍服
在對87式軍服的夏服做了調正改動后不久,2004年底,87式軍服中的士兵冬常服又做了全面改良,稱為04式,主要是從面料上加以改良,外觀未有大的變動。通過一次次改良,87式軍服不斷煥發新的生機,成為人民解放軍列裝時間最長的一套服裝制度。2007年7月,隨著07式軍服的問世,已有20年歷史的87式軍服完成歷史使命,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 07式軍服 |
|
來自: 戎裝緣LoveMyun > 《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