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人向我要《Getting Things Done》(中文版譯為《盡管去做:無壓工作的藝術》)的思維導圖,好象自己還真沒有做過,我會找時間做成思維導圖。在艾倫寫的GTD第二本書《結果第一》,在書中的第五部分中作者總結了GTD體系的基本要點,這部分就是《Getting Things Done》的整體框架了,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本書也是我推薦時間管理類圖書豆列的中一本,如果你對時間管理有興趣,一定要看一下這個豆列: 知識分享–開始進行《時間管理》類圖書主題閱讀
工作流程的5 個階段
這是一種實現水平控制的指南—–怎樣去把握、認識并處理好自己的全部承諾。第2 階段和第3 階段會在“處理及組織工作流程圖”中進行更深入的說明,但在這個流程真正成為人們的習慣之前,它是一種放在你辦公桌上非常有效的工具。
1. 收集
捕捉在你的文件簍、電子郵件、筆記本和語音郵件等中吸引你注意力的任何事物和所有事務,從而使他們從你的短期記憶中脫離出來? 盡量少用收集工具,但也要盡量去滿足你的要求要通過處理和組織去定期清空他們。
2. 處理
- 處理你收集到的項目(確定你收集到的材料)。
- 如果你無法處理某個材料,你就可以扔掉它,或留待日后處理,或者將其列為參考文件。
- 如果你能處理某個材料,那么你要確定隨后采取的具體行動,也就是你的處理(如果不足兩分鐘)、指派(并查看待處理工作清單)或延遲(列在行動提示清單上或在行動文件夾中)的具體行動。要是某項行動無法封閉這個循環,那么你就要承諾確定為一種項目,同時將其列在項目提示物清單上。
3. 組織
- 當你將自己的信息處理到合適的可檢索和可檢查的類別內時,你要對結果進行分組,四大關鍵行動類別包括:
- 項目(你決心完成的項目)
- 日歷(具體的某一天或某個時刻計劃采取的行動)
- 后續行動(要盡早采取的行動)
- 等待(其他人應該完成的你所關心的項目與采取的行動)
- 添加這些清單的次級類別,如果他能方便使用的話(電話、差事、在家里、在計算機旁等)
- 添加影響你更長遠目標和價值的清單。
- 添加可能達到預期效果的清單(工作說明、事件起因清單或組織圖等)
- 對于那些無須采取行動但要求進行檢索的信息和材料,你要建立一種參考歸檔系統。
- 對于以后可能采取行動的誘因,你要建立一種存儲系統(某天/可能清單、日歷和難題)
- 為所需的項目建立輔助信息文件(可以存儲在參考系統或待處理領域)
4. 檢查
- 每天都要檢查日歷和行動清單(或者當你可能采取其中某項行動時)
- 進行每周一次定期的審查,從而清理、更新、維持和提高你的系統。
- 盡量多審查那些目標、價值觀和遠景規劃的長遠清單,從而確保項目清單的完整性和新穎性。
5. 行動
- 根據你可能采取的行動(背景)、你的時間和精力、以及你的優先事項來選擇自己應該采取的行動。
- 通過建立獨立有效的、隨時可供審查的行動提示物系統,相信你對于整個決策行為的直覺,就可以保持自己的靈活性。
- 通過堅持不懈、經常性的關注那些優先事項來保證自己最直覺的選擇。(“我做X,而不是Y 的實際價值是什么呢?”)每隔適當的時間去重新審視和調整自己的承諾,那些你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各個層面上做出的承諾,例如:
- 跑道—–當天的行動(每天)
- 一萬英尺——當前的項目(每周)
- 兩萬英尺——當前的責任(每月)
- 三萬英尺——一至兩年的目標(每季度)
- 四萬英尺——三至四年的目標(每年)
- 超過五萬英尺—–職業、目的和生活方式(一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