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立志 博學 修身 報國》——立志篇之二

     奔★跑 2011-04-30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

    【譯注】大丈夫一定有治理天下的遠大志向。

    【評述】李白是盛唐詩人?!渡习仓菖衢L史書》是他年輕時向安州的地方長官呈送的“求職信”。在歷述生平、表白心跡時,說了這句話。李白的一生是坎坷多難的,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四方之志”。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李白《上李邕》

    【譯注】大鵬一旦乘風起飛,就會扶搖直上,沖入九霄云外。

    “大鵬”兩句:用了《莊子·逍遙游》中的典故。書中虛構了一種大鵬鳥,說這種大鵬是由一種大鯤魚變成的。“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直上者九萬里。”這里是用大鵬來自喻,說自己有遠大的抱負。

    【評述】《上李邕》是李白寫來送給當時的名士李邕的述志詩。這是開頭的兩句,作者以鯤鵬自比,毫不掩飾地向對方表明自己既有能力,更有遠大的抱負。



    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秋。

    ——李白《古風五十九》其一

    【譯注】我的志向是著書立說,創作出更多的好詩文,讓它的光輝映照千秋萬代。

    刪述:著書立說。刪,指孔子“刪詩”,即刪削整理《詩經》。述,著述。垂:流傳。

    【評述】《古風五十九》是李白的大型組詩,思想內容包括許多方面,不是一時所作。其一(大雅久不作)是述志之作。這兩句,最直接地概括了他平生的志向。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李白《行路難》

    【譯注】(我)定將有機會高掛風帆,乘風破浪,渡過浩瀚的大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會:必定。云帆:高大如云的船帆。濟:渡過。

    【評述】李白42歲時,曾被征召進朝,在京都長安待了三個年頭,由于與權貴們多不相合,被迫懷著失意悲憤的心情離開了長安?!缎新冯y》詩就是在離長安后不久寫的,其中抒發了他的理想與現實相矛盾的痛苦,同時也表達了他對實現遠大理想充滿信心。這是此詩最后兩句,用形象的比喻,暗用了宗愨“愿乘長風,破萬里浪”的典故,表明了這種信心。



    騏驥筋力成,志在萬里外。

    ——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譯注】騏驥的生性,就具有馳行萬里的遠大志向。

    騏驥:良馬,千里馬,在此喻指李白。筋力:體質。筋,指肉體方面。力,指氣質力量方面。

    【評述】范傳正是中唐時期的文學家,其父范倫與李白交游,有詩唱和?!短谱笫斑z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是他遷葬李白時,為李白新墓所作的碑文。其中包括“序”和“銘”兩部分,這是序的開頭兩句。形容李白自小就有雄心壯志。



    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

    ——白居易《新制布裘》

    【譯注】大丈夫注重兼濟天下,難道只是考慮個人的利益嗎?

    兼濟:為天下人謀利益。獨善:保持個人的人格完好,在此偏指個人生活。

    【評述】白居易是唐代詩人。他的詩多是通俗曉暢,富于人民性?!缎轮撇剪谩芬辉姡瑥淖约盒轮屏艘患剪茫玫奖E?,聯想到如何才能使“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其胸襟懷抱與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如出一轍。這兩句詩,顯然是從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點化而來的,其氣格是一致的。



    少年心事當拿云。

    ——李賀《致酒行》

    【譯注】年輕人應有凌云壯志,成就大業。

    心事:志向,理想。拿云:比喻志向遠大,本領高強。

    【評述】李賀是唐代詩人。他才高命短,只活了27歲,但他的詩獨樹一格,有很大的影響。他的《致酒行》詩,既抒發了他懷才不遇的悲憤,又表白了他胸懷壯志,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少年”一句就是這種表白。



    策馬前途須努力,莫學龍鐘虛嘆息。

    ——李涉《岳陽別張祜》

    【譯注】要策馬加鞭,努力向前,不要老氣龍鐘,唉聲嘆氣。

    【評述】李涉是唐代詩人。《岳陽別張祜》一詩,是他長期貶謫遇郝后寫給友人張祜的。詩中寫了他十年被貶的悲憤,對張祜的人格才華大加頌揚。“策馬”二句是對張祜的勉勵,也是他的自勵。



    人生志氣立,所貴功業昌。

    ——陶瀚《贈鄭員外》

    【譯注】人生樹立志向,所注重的是功業昌隆。

    【評述】陶瀚是唐代文學家?!顿涏崋T外》是一首投贈詩,其中稱頌鄭員外的武略戰功,表示自己也要投筆從戎,做一番大事業。“人生”二句,正是表白了這種遠大的抱負。



    榮必為天下榮,恥必天下恥。

    ——齊己《君子行》

    【譯注】要為天下而獲取榮譽(不為個人爭榮譽),要為天下的恥辱而感到恥辱(不計較個人的恥辱)。

    【評述】齊己是唐代詩僧。他的詩大多是寫景詠物,表現其悅禪歸道的意趣,但也有一部分是關注社會民生的?!毒有小肪蛯儆谶@類。其中這兩句,與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氣格相類似。



    義士之立志也,不以存亡易心。

    ——劉眗《舊唐書·王伯當傳》

    【譯注】義士立志,不能因為生死存亡而變心。

    以:因為。

    【評述】劉眗是后晉史學家,監修《舊唐書》。該書是紀傳體唐代史。王伯當是隋末瓦崗軍的部將。他舉薦李密給當時瓦崗軍的首領翟讓,后又勸翟讓奉辛密為主。李密兵敗,他勸李密降唐。李密懷疑唐猜忌他,又叛唐,他曾盡力諫阻,李密不聽。他出于舊誼,只好隨同李密叛唐,并說了這兩句話。如果撇開具體背景,他的話還是有借鑒意義的。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岳陽樓記》

    【譯注】在天下人憂慮之前憂慮,在天下人安樂之后安樂。

    【評述】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參與主持的政治改革運動“慶歷新政”失敗后,被貶出京,他的好友滕子京也被貶至岳州。滕重修岳陽樓,請他作記,于是他寫了《岳陽樓記》。這兩句名言,充分體現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人格和博大胸襟。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譯注】世間奇特壯麗雄偉的非凡景觀,常常是處在艱險遙遠而人們極少到過的地方,因此如果沒有堅強意志的人是不可能到達的。

    【評述】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游褒禪山記》是他寫的一篇山水游記,作者在文中借寫游山的感受來談人生哲理。這段話,說明了樹立和堅持堅忍不拔之志,是事業成功的先決條件。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蘇軾《晁錯論》

    【譯注】古時成就大事的人,不僅有超越天下人的才能,也必須有堅忍不拔的志向。

    【評述】蘇軾是北宋文學家、書畫家。《晁錯論》是一篇史論,評論西漢晁錯盡忠被誅的是非得失。他的這段話,堪稱至理名言。



    宜守不移之志,以成可大之功。

    ——蘇軾《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允斷來章批答》

    【譯注】應當守住堅定不移的志向,以便成就大功業。

    【評述】《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允斷來章批答》一文,是蘇軾替皇帝起草的批文。此類應用文多是套語,而這兩句對勵志是很有啟發的。



    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

    ——張耒《警示秬秸》

    【譯注】無論所從事的職業高或低,志向都一樣要堅定,男子漢是要有所追求的,哪有空閑呢?

    安:何,哪。

    【評述】張耒是北宋文學家。《警示秬秸》一詩,原題是《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繞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而時略不少差因為作詩且有所警示秸柜》。這是以序代題的。從這個題目,可以清楚地看出此詩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他的鄰居有一位賣燒餅的小孩,每日五更起床,沿街叫賣,哪怕是刮風下雨、天寒地凍,都不曾誤時或間斷。這事使他深受感動并得到啟發,于是寫下這首詩,用來教育他的兒子張秬、張秸,希望他們學習賣餅人不畏艱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汪洙《神童詩》

    【譯注】將相本來就不是天生的,男子漢應當自強不息。

    【評述】汪洙是北宋學者?!渡裢姟肥撬巵砉┙逃嗌倌暧玫?。全詩比較長,其中收錄了不少格言警句,這兩句至今仍有啟示意義。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李清照《夏日絕句》

    【譯注】活著的時候,應當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成為鬼中的英雄。

    【評述】李清照是南北宋之際的女文學家。詩、詞、文都寫得很好,以詞的成就最為卓著,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女詞人。她的詩流傳至今不多,以這首《夏日絕句》最有名。詩中以項羽為例,批判了當時南宋朝廷對金侵略者的屈辱妥協政策,表達了報國的遠大抱負和赤誠。



    或問入道之功。子曰:“立志。立志則有本。譬如藝木,由毫末拱把,至于合抱而干云者,有本故也。”

    ——《二程全書·程氏粹言·卷一·論學篇》

    【譯注】有人問得道的真功夫如何。程先生說:“首先立志。立志就有根本,這也好比種樹,從像毫末那么細小的苗芽長到拱把那么大,直至長到合抱,長到參天大樹,這都是因為有了根本才能這樣。”

    或:有人。入道:進入道的境界,即得道,成就了大才。

    子:對有學問,有德望的人的尊稱。意思相當于先生,老師。在此是指程氏兄弟(程頤、程顥)中的一個。藝木:種樹。藝,種植。拱把:兩只手掌圍攏起來那么大。合抱:兩只臂膀圍攏起來那么大。干云:高聳入云。

    【評述】程顥、程頤兄弟二人都是北宋哲學家,是程朱理學的奠基人,并稱二程。他們的著作,后人合編為《二程全書》。這里所說的“入道之功”,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成才的訣竅。程子說,要成才首先是立志,立志的極端重要性,用“藝木”來作比方,說明成才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非常精當而又特別形象。



    男兒墮地志四方,裹尸馬革固其常。

    ——陸游《隴頭水》

    【譯注】男子漢一生下來就應當是志在四方的,“馬革裹尸”本來就是常事。

    【評述】陸游是南宋詩人。他自小就懷有抗金報國、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峨]頭水》就是一首愛國的詩篇。這兩句詩,化用了漢代馬援的典故,表明自己也要像馬援那樣,胸懷大志,為國立功。



    父子共讀忘朝饑,此生有盡志不移。

    ——陸游《誦書示子聿》(“易傳三圣至仲尼”)

    【譯注】父子一起誦讀(經書)而廢寢忘餐,攻讀經書的志向至死不變。

    忘朝饑:(從昨夜讀到今天早上)還忘記肚子餓,即廢寢忘餐的意思。

    【評述】《誦書示子聿》詩,是陸游寫來送給他的兒子陸聿的。記述了他們父子勤奮攻讀經書的情形,并父子共勉,竭盡畢生精力,始終不渝地讀下去。“此生有盡志不移”的恒心和毅力是很值得我們仿效的。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譯注】完成皇上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大業,贏得生前身后的美名。

    天下事:在此指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大事。

    【評述】辛棄疾是南宋詞人。他的這首詞是寫來送給他的詞友陳亮的。陳亮是哲學家,愛國詞人,和辛棄疾多有唱和。此詞回顧了作者的斗爭歷程,抒發了他抗金報國的宏愿和壯志未酬的悲憤。這兩句詞就是他的理想抱負的概括。忠君和愛國,在他那個時代只能結合在一起。他這種以天下為己任,以功業自許的歷史使命感,在今天依然很有激勵作用。



    有心雄泰華,無意巧玲瓏。

    ——辛棄疾《臨江仙》(“莫笑吾家蒼壁小”)

    【譯注】有與泰山、華山爭高低的壯志,決心干一番大事業,不屑于八面玲瓏,投機取巧去取媚權貴。

    【評述】這是一首詠物寄志的詞。通過描寫自己家里的“蒼壁”(綠色籬笆),來抒發自己的雄心壯志和人格操守。這兩句詞就是這種志向和操守的寫照。



    蓋學莫先于立志。

    ——朱熹《論語集注·述而注》

    【譯注】學習首先要立志。

    莫先于:沒有什么比(立志)更居先,即首先。

    【評述】朱熹是南宋思想家、教育家,程朱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的著述很多?!墩撜Z·述而》載孔子的話:“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朱熹闡釋說:“蓋學莫先于立志。志道,則心存于正而不他;據德,則道得于心而不失;依仁,則德性常周而物欲不行;游藝,則小物不遺而動息有養。”意思是,學習首先要立志,把志向確立在“道”這方面,就會心思純正而不胡思亂想,堅持德性修養,所學到的道就保存在心里不會喪失掉,言行思想按照“仁”的要求去做,那么所養成的德性就得到保全,不會產生邪念。廣泛學習各種技藝知識,就會使得知識能力豐富全面,言行舉止都有修養而不失其度。立志位于據德、依仁、游藝之首,可見其重要程度。



    立志要如饑渴之于飲食,才有悠悠,便是無志。

    ——朱熹《朱子語類·卷八》

    【譯注】立志要好像饑渴了就很想飲食那樣(出自本能的迫切要求),如果只是優悠自在(沒有迫切感),那就等于還沒有立志。

    才:只。

    【評述】《朱子語類》是朱熹講學的語錄匯集。朱熹的這段話,指出了立志必須建立在高度自覺的基礎上,要出自內在的本能要求,而不是出于勉強。這是非常正確的。



    為學大端,在于立志必為圣賢。

    ——朱熹《朱子語類·卷一一八》

    【譯注】求學的頭等大事在于,一定要立志當圣賢。

    【評述】這里強調,立志要有高標準,嚴要求。這是對的,只有這樣才有奮斗的動力。



    人惟患無志,有志無有不成者。

    ——陸九淵《語錄下》

    【譯注】人只擔心沒有志向,有了志向,沒有什么事辦不成的。

    【評述】陸九淵是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散文家。“心學”教育理論的奠基人。他的《語錄》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其中反復強調要立志。立志要“先立乎其大者”,“志小不可以語大人事”,所謂“大者”就是指明理、立心、做人。所謂“大人事”,就是經世濟民之類的事。



    人要有大志。常人汩沒于聲色富貴間,良心善性都蒙蔽了。

    ——陸九淵《語錄》

    【譯注】人要有遠大的志向。平庸之輩沉沒在聲色華貴的物質享受之中,把善良的心性都給掩蓋了。

    汩(gǔ)沒:淹沒。

    【評述】這里從志存高遠和玩物表志正反兩個方面教育人們要立志,而且要立大志。



    今人如何便解有志,須先有智識始得。

    ——陸九淵《語錄》

    【譯注】現在的人們怎樣才能懂得立志呢,必須先有知識才行。

    【評述】立志和博學是相輔相成的。知識越多,志向就會越大、越堅定。陸九淵把立志和博學聯系起來是很有見地的。



    滄??商钌娇梢?,男兒志氣當如斯。

    ——劉過《盱眙行》

    【譯注】大海可填,高山可移,男人大丈夫的志向應當如此。

    斯:此,這樣。

    【評述】劉過是南宋文學家,以詞名世,辛棄疾的文友,二人的詞風相近。《盱眙行》是一首七言古詩,抒發了他抗敵報國的情懷。這兩句詩用比喻的手法,表達了他的雄心壯志。



    丈夫生有四方志。

    ——劉過《多景樓醉歌》

    【譯注】大丈夫生來就應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志向。

    【評述】《多景樓醉歌》是一首古體詩,抒發了作者要投筆從戎立功報國的遠大抱負。



    器大者聲必閎,志高者意必遠。

    ——范開《稼軒詞序》

    【譯注】氣度宏大,志向高遠的人,他所寫作的詩文必然是音調高亢、思想精深博大的。

    閎:宏大。

    【評述】范開是南宋文士,辛棄疾的門人?!都谲幵~序》是他給辛棄疾的詞集所作的序。這是序的開頭兩句。這里所說的“器”和“志”,是指作家的品格、襟懷。所謂“聲”、“意”是指作品的格調和主題思想。辛棄疾一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所以他的詞作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



    男兒無英標,焉用讀書博。

    ——劉過《懷古四首為知己魏悴元長賦兼呈王永叔宗丞戴少望》

    【譯注】男子漢如果沒有高尚的人格,多讀書有什么用。

    英標:英俊的標格,即崇高人格。焉:哪里。

    【評述】《懷古四首為知己魏停元長賦兼呈王永叔宗丞戴少望》是組詩,共四首,這兩句在第三首。這不是反對讀書,而是強調,一定要胸懷大志,有崇高人格,讀書才有用。這里講的實際是“做人”先于學習的道理。



    立志要定,不要雜;要堅,不要緩。

    ——陳淳《北溪字義·志》

    【譯注】立志要專一,不要旁雜;要堅決,不能松懈。

    【評述】陳淳是宋朝學者?!侗毕至x》是他撰寫的一本闡釋儒家經書中的字義的著作。這段話強調了立志要專一堅決,反對旁雜和松懈,這是很正確的。



    須是立志以圣賢自期,便能挺出于流俗之中,不至于隨波逐浪,為碌碌庸庸之輩。

    ——陳淳《北溪字義》

    【譯注】重要的是立志要以圣賢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這樣就能超越世俗,不至于隨波逐流成為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

    自期:自許,自己所定的奮斗目標。

    【評述】立志的目標一定要高,這樣才有奮斗的動力,才能有所作為。



    壯心欲填海,苦膽為憂天。

    ——文天祥《指南錄·赴闕》

    【譯注】我的壯志也像精衛填海那樣(一定要打敗侵略者),為了國家我要像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那樣,堅忍不拔(堅持斗爭到底,直至勝利)。

    填海:用精衛填海的典故。古代神話說,精衛是古時炎帝的女兒,淹死于東海,魂化成精衛鳥,每天不停地銜西山之木來填東海。(見于《山海經·北山經》)在此用以比喻要把侵略者打敗,收復國土。苦膽:用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典故。春秋時,越國被吳國打敗了,越王勾踐,立志要報仇復國,用20年的休養生息,積極備戰,終于滅掉了吳國。在長期的備戰過程中,他擔心自己的斗志松懈,經常懸掛著豬膽,自己躺在木薪上舔膽以砥礪斗志。憂天:為天下而擔憂,即憂國。

    【評述】文天祥是南宋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赴闕》是一首愛國抒情詩。抒發了作者抗元復國的決心,反對妥協,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其中的這兩句,就是這種崇高人格和偉大抱負的概括。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文天祥《南?!?

    【譯注】男子漢有遠大的志向,我的生命并沒有到盡頭。

    【評述】文天祥在元兵南侵,南宋瀕于滅亡之際,他毅然起兵勤王,屢戰屢敗,始終堅持抵抗,最后敗退廣東,被俘。元軍挾持他追擊敗退在壓山(在今廣東新會)的宋軍。他在被押送的往返途中,目睹了一切慘狀?!赌虾!芬辉娋褪沁@時寫的,面對元軍的侵略和國家的淪喪,抒發了無限的悲痛之情,同時表示要堅決抵抗到底。這是詩的最后兩句,與他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鏡里朱顏都交盡,只有丹心難滅”(《酹江月》)的壯烈語句,正好互相輝映。



    志不可一日墜,心不可一日放。

    ——胡居仁《居業錄》

    【譯注】志向不能有一天丟失,思想不能有一天放縱。

    墜:丟失。在此意思與脫離相近。

    【評述】胡居仁是明初理學家。他認為立志、遂志、恒心與毅力是最為重要的。只要有一日的失控,就有可能造成前功盡棄。



    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葉,葉而后花。

    ——王守仁《傳習錄》

    【譯注】立志用功也和種樹一樣,當它生根發芽的時候,還沒有樹干,到了長出樹干,還沒有枝條,長出樹枝后長葉,長葉以后才開花。

    【評述】王守仁是明朝思想家、詩文家。因曾在陽明洞講學,時人稱為陽明先生?!秱髁曚洝肥撬麑W習研究的心得體會的實錄,有許多經驗值得今人借鑒。在這段話里,描述樹木的成長過程與實際有點出入,但所要說明的道理是明白的:“立志用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不能急躁冒進。



    志者,其本也。有有志而無成者矣,未有無志而能有成者也。

    ——王守仁《王陽明全集·卷四·寄聞邦英邦正》

    【譯注】立志是根本。自古以來,有有志而沒有獲得成功的事例。

    沒見過無志而能夠取得成功的。

    【評述】成功,除了主觀條件外,還有客觀條件的種種因素的限制。所以有志而未能成功的情況是會存在的。但是如果沒有志,沒有做出應有的主觀努力,那是不會有什么成功可言的??陀^實際正是如此。



    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

    【譯注】如果沒有立志,好像沒有舵的船,沒有轡頭的馬,胡亂漂蕩奔跑,結果又能達到什么目標呢!

    銜:馬嚼子,放在馬的嘴中,用來控制馬的行動。底:到達。

    【評述】《教條示龍場諸生》是他對諸生的訓導講話稿,分四個部分,這幾句出于“立志”部分。用比喻的方法,說明了立志對于整個人生的極端重要性。



    世,海也;身,舟也;志,柁也。世之溺人久矣。吾之志所以渡吾身,不與風波滅沒也。操舟者,柁不使去手,故士莫要于持志。

    ——祝世祿《祝子小言》

    【譯注】社會好比大海,一個人好比大海中的一只船,志向是這只船的舵。社會這個大海使一個個的人淹沒,古來不乏其例。我這只船之所以能渡過大海,不至于被淹沒在風波中,靠的就是志向這個舵。駛船的人,舵是不能離手的。同樣,作為讀書人,沒有什么比堅持自己的志向更重要了。

    柁:舵的異體字。操舟:駛船。操,操縱,駕御。去手:離手。去,離開。莫要:沒有什么比……更重要。

    【評述】祝世祿是明代詩人、書法家、學者。樹立正確的志向,始終如一地堅持這種志向,對于為人處世的極端重要性,通過祝世祿的這個精辟的比喻說理,是再清楚不過了。



    不可以一時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時之失意,而自墜其志。

    ——馮夢龍《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

    【譯注】不能因為一時的得意,而自我夸耀自己很利害,也不能因為一時失意,而喪失意志,沉淪頹廢。

    【評述】馮夢龍是明朝文學家。他所編輯整理的明代話本小說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合稱“三言”,是他的代表著作。《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寫鈍秀才馬任,原出身于官宦家庭,后落拓,經過磨難,又發達的過程。這幾句話,是在故事開始之前的開場白中說的。概括說明了持志、勵志的重要。



    心無日月之明,志無雷霆之奮,不可與言學。

    ——魏象樞《庸言》

    【譯注】思想如果沒有像日月那樣光明,志向如果沒有像雷霆那樣奮發,就沒有必要與他討論學問。

    【評述】魏象樞是清代大臣、學者、詩文家。他認為如果心術不正,胸無大志,不可能學成,何況學了也沒用,所以說“不可與言學”。



    志為氣之帥,有志則氣不衰。

    ——申涵光《荊園小語》

    【譯注】志是氣的統帥,有了志,氣就不會衰竭。

    【評述】申涵光是清代詩人。他在這里所說的志,就是理想志向所謂氣,就是意氣,相當于人生動力。這和孟子的“持志保氣”說是一脈相承的。



    少年立志要遠大,持身要緊嚴。立志不高,則溺于流俗;持身不嚴,則入于匪辟。

    ——張履祥《初學備忘·上》

    【譯注】小時候立志要遠大,自我道德修養要嚴格。如果立志不高,就會沉溺于庸俗,如果自我要求不嚴格,就會陷入邪惡。

    持身:修身,自我道德修養。匪辟(bì):邪惡。匪,行為不正。辟,罪。

    【評述】張履祥是清代學者、詩文家。這幾句話,把立志和修身并提,很正確,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

    ——顧炎武《秋雨》

    【譯注】一生沒有任何財產,但經常懷有四海之志。

    無一錐土:一點土地都沒有,形容貧困。

    【評述】顧炎武是明清之際學者、思想家、文學家。他年輕時參加過“復社”,批判社會的不公平現象。清兵入關,他積極參與抗清斗爭,在清廷的統治漸漸穩定后,他把主要精力用于學術研究?!肚镉辍纷允銎渖硎缿驯?,處貧窮而憂天下。顧炎武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顧炎武《精衛》

    【譯注】我決心要填平東海,即使身沉沒了,但我的志向是不會改變的。只要大海還沒有填平,我的斗志就不會放棄。

    【評述】《精衛》詩,用第一人稱的口吻,直抒胸臆,表現了精衛崇高的理想和卓絕的毅力。實際是作者借精衛之口,表現了他反清斗爭的堅強意志和堅忍不拔的精神。



    立志于為圣賢,在自得躬行。

    ——吳英《四書集注·附考·序》

    【譯注】人立志要成為圣賢,旨在自己領會,親自實踐。

    躬行:親自實踐。

    【評述】吳英是清朝學者。這兩句話是他對宋代朱熹的《四書集注》的說明。他認為對經書的注釋,目的是使讀者領會經書文義的精神實質,指導自己的志向行為。



    至人立志,周普無偏。

    ——郭慶藩《莊子集釋·卷六》

    【譯注】至人立志,是要普濟天下,沒有偏頗的。

    至人:至高無上的人。這是《莊子》書中的一個特殊概念,即最完美的人。莊子認為,至人是在圣人、“神人”之上。

    【評述】郭慶藩是晚清學者,這句話是他在《莊子集釋·卷六》中對《莊子·秋水》的注文的疏語中說的。以“周普無偏”作為立志的目標,無疑是有借鑒意義的。



    男兒志兮天下事,但有進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無志。

    ——梁啟超《志未酬》(《飲冰室合集》文集四十五)

    【譯注】男人大丈夫的志向是干天下大事,只有前進,沒有終止如果說志向已經實現了,那就等于沒有志向。

    兮:語氣詞,無實義。但:只。酬:實現。

    【評述】梁啟超是近代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領袖。他在清末民初的復雜的政治風云中,有時表現得進步,有時顯得保守。但他為“天下事”努力奮斗,始終沒有停止過。他的《志未酬》詩,是一首直接述志抒懷的詩,可以說是如實反映了他的真實思想和人格志趣的。從他一生的生平事歷看,也是兌現了他的諾言的。詩的最后一句“言志已酬便無志”,非常警策??此泼?,其實很辯證。因為真正的志,是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而不斷發展的。他在該詩中的“世界進步靡有止期,吾之希望亦靡有止期”之句,正說明了這點。



    人之大患,莫甚無恒。一念之明,浩然與圣賢同位,不移時而墮于流俗、墮于禽獸。惟持志以帥之,然后能貞之以常。

    ——梁啟超《德育鑒·立志》

    【譯注】人生的最大禍患是沒有恒心。如果沒有恒心,當你的思想正確的時候,堂堂正正與圣賢同處,當邪念人心時,一下子墮落為庸夫俗子,甚至成為禽獸。只有用堅定的志向來統帥自己的言行思想,才能使人生按照正常方向發展。

    莫甚:沒有什么比……更甚。一念:一種理念,一種思想。貞:在此與“正”字同義。

    【評述】沒有立志,固然不可,立了志,如果不能始終不渝地堅持下去,也是不成的。所以要遂志,恒心與毅力是至關要緊的。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AV|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国产| 日韩AV高清在线看片| 美女裸体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麻豆宅男|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日韩在线看片免费观看软件| 少妇特殊按摩高潮惨叫无码| 一卡二卡三卡四卡视频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电影| 国产成人综合色就色综合| 99欧美日本一区二区留学生|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999精品2卡3卡4卡|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一线| 国产亚洲国产精品二区|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高清观看|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永久地址WWW成人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亚洲二区| 无码精品国产D在线观看| 色噜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少妇被黑人到高潮喷出白浆|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蜜桃|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成人片| 英语老师解开裙子坐我腿中间| 丰满的少妇被猛烈进入白浆|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天堂区|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三区鲁丝不卡|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 国产高潮刺激叫喊视频|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四五区|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麻豆国产色欲色欲色欲WWW| 欧美成本人视频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