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良好的家庭文化環境
家庭教育其實是熏陶教育,潛移默化地改變影響孩子
![]() 現在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好孩子、好學生。不過,效果并不都令人滿意。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少父母習慣于說教。他們專門地、認真地、反復地對孩子說要這樣,不要那樣,把原本生動鮮亮的生活弄得刻板而枯燥,不僅失去了家庭教育應有的那份溫馨和關愛,更是父母們因一味地注重了訓誡這件大事,而忽略了家庭中的那些極重要的細節。
教育其實一種影響,一種熏陶,而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最早的,第一性的;它對孩子的熏陶更是時時刻刻,具有永久性的。、因此,營造構建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就顯得尤為重要。
營造構建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涉及諸多方面,先從最容易被忽視的家庭居室的裝潢布置說起。
家,是一個孩子童年、少年時代主要的活動場所,孩子自己的居室,更是他睡覺、休息、讀書、寫作業的地方。可以說,居室雖小,卻將成為他邁向社會的出發地,成為他一生的起點。可見,家庭居室裝潢和布置的品位、風格將會長遠地、持續地影響到孩子品格的形成、熏陶著孩子感情的發展。品位高雅、風格高尚的居室裝潢和布置,會使孩子的心靈在耳聞目睹中產生深深的印象,受到深深的感動,也會使孩子的性情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漸漸的浸潤,得到漸漸的感化。
我認識的一個淘氣卻愛提問題的男孩,他的父母發現他從小對科學有興趣,便引導他具有長大成為科學家的志向。他們在孩子居室的墻壁貼上愛迪生從小到大、做實驗搞發明的大幅照片,把愛迪生小時候頑皮時的照片與孩子自己的照片各裝上鏡框,并放在床頭柜上。床對面是一排書櫥,分類排放著《十萬個為什么》等科普讀物,以及科學家傳記,科學家童年、科學家童話、科幻小說等各類科學文藝作品。緊挨床后的一個小巧的三角桌上,放置著一臺學生適用的電腦和電子詞典,連孩子睡床的被罩、床單也印著科幻卡通。整個居室彌漫著濃濃的“學科學、愛科學”的氣氛。只有床頭吊柜上豎放著的一把吉他,顯示出孩子的課余興趣,抑或是家里的生活情趣,令人覺得這是一種淡淡的映襯和烘托。更為默契的是,父母的意圖得到了親友的配合,過年過節時長輩們贈送的禮物也大都是科技VCD,微型機器人、可以自由拼裝的魔力玩具等。這樣,父母刻意營造的居室環境又正適合孩子好奇、求新、求變異的審美意識。
不過,孩子居室只是“家”的一個部分。父母居室、書房、客廳的裝潢同樣重要。我認識的這個孩子的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護士。他們居室中家具簡單、布局大方;書房中立于兩壁的大書櫥放滿了各自的專業書籍和常用的工具書,中外文學名著;客廳雖不大,但茶幾上的鮮花與墻上掛的幾幅花卉國畫相映成趣。孩子無論走進哪個房間,都能感受到學習有得、工作有成、生活有序的精神氣,好像時時有一種力量在督促鼓勵他,使他奮發上進。這種力量雖然是無形的,卻因為日日夜夜之中已經滲透進孩子的心靈,這種力量就強大無比,而且逐漸地變成孩子的一種自覺。
顯然,家庭居室的裝潢布置,實實在在地構成了一個家庭文化環境,因為它非常具體地體現了父母們的思想意愿,精神向往和價值追求,居室的裝潢布置,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
可以說,孩子居室裝潢的點點滴滴都滲透著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對未來的希翼;是父母向孩子訴說內心的無聲的、形象的語言,這其實也是父母們最具體、最細微的文化創造。這一點,在我們參觀中外名人故居時,應該早就悟到了。
家庭教育因為在家庭中進行,既具體又瑣細,家庭中外在與內在的諸多環節,父母們都不可不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