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勝利面授要點(轉自武賽網心意論壇) 面授班技術要點提綱(學員總結稿) 弓牮步 前肩內扣斜向前方,與前腳尖合住,不可朝正前方必須有一個角度撐住,后肩后扯,重心落于前腿,胯根要頂住,后腿微屈,可隨時提起,實為單重,頭部順肩,以舒適為度,眼光斜向前方。9P.Y* 翻浪勁 后肩向后向下一旋,勁達前肩,摧動整個身體平穩向前悠出去,翻浪勁實為槍勁,應多于端大槍前刺之式中體會。 左右翻浪多體會重心的移動,快到對方身體時突然變身,前胸斗與后胸撐實形成一個太極圓的S形,變身時胸部呈一個S形的扭轉變換,縱向慣性力(重力)與撞向體內的筋的撐拔彈簧力相結合。 翻浪:膝以下放松,腿上勇猛,腳下輕快,否則成死步可就應用于樁法之中。 壓肩提頸為胸膀力,但頭頸以舒適為主,不可主動上提,肩向下沉即可,運動時要均勻,腿要勇猛,步要輕快,腿也要有慣性力,用重心帶腿為雞腿,腿和身同時打人,腿身應同時感覺到地心引力,自己才穩,用重心與引力把自己拋開才能打飛人,應運用自然力,松沉勁也就是地心引力,當引力與自身相合時,產生繃勁,只有松沉,才能感覺到手的重力,才能把重心作用到對方身上。 翻浪是單腿支撐樁,要在引而未發之際找消息,大動小動不動之意,在于先外形后內筋,最后神勁運要均勻,腿要勇猛,步要輕快,腿也要有慣性力,用重心帶腿為雞腿,腿和身同動,謂之生生不已不動之動,感覺自己是一塊石頭,重心完全沉墜,沉到對方身上,松沉才能察知對方的之勁,單重比雙重穩固,把對方打硬,迫其抗勁而失根,成為自己拐棍,而自己則單重制人。 反弓搖閃把 反弓式定樁:(以右式為例,區別于函授) 重心落在前腿,前腳尖內扣,再微向前頂膝,雙屈步,兩足間留有一線之距,左手穿掌指向前,意在掌內側,大魚際處,右手食指搭在手腕前,前腿上身向前腿折疊,腰桿不可歪斜,不能扭腰,軀干為中平之勢,力點在前胯根,此為龍折身。身體成單重之勢,后腿可隨時提起,只起輔助作用,若后腿落實叫雞步,后腳跟提起為騎龍步(有利于發力)。 搖閃把定樁:身體向前斜,重心落于前腿成側勢,前手抬肘略高于肩,手心內照頭頂,肘之夾角小于90°,前肩前傾,肩背意罩前方,前肘之方向大約前前方成 30°-45°之夾角,注意前肘之根在肩背,要能以肩胛骨接勁,后手大指與胸相貼發力時不能單獨后拉,要與半邊身體合成一塊,以加固以身發力之勢。 發力:從反弓式變為搖閃把。 以前胯根催動,身體向另一側變面,以中軸(百會至會陰的虛擬線)轉動,把身旋起來,滾身而進,前肘定位,被身體變面摧動,突然一個搖閃,三角變面帶出螺旋力,注意橫搖豎閃(身體中軸變面即橫搖,人與龍、蛇一樣橫力最大,豎閃即前肩向前吐出,有通背之勁)如肘向下發力,則為猴子戴帽。 空間發力要訣:空中如網,人如活魚,魚掛網上,奮力掙脫。 注:整個身體某一空間位點爭擰,相對發力。 崩拳:握空拳,感受手的重量,用身體把手甩出,自然彈回,用在與對方接接觸瞬間,食、中二指遇到對方身體的反彈力,肩胛骨定位,用肩背接勁,發出崩炸力,遠近距離皆可用,炸力無斷續。DgCn 崩胯:(鯉魚打挺)以右式為例,立正式,然后右足前進約二腳遠成騎龍步,左手貼于前膝外側掌心向外,右手掌心向內貼于外胯根處,身體挺直,不能彎腰,成中平之勢,前內胯根絞緊,突然翻肩轉身,挺膝崩胯,帶動右手從腰胯處摩擦而出,屈肘罩于頭部,如猴戴帽狀,另一手手心向上,抱于胸腹處,同時左轉90°挺直,左腳向右腳并靠,呼然出聲,成立正狀。 下跪時,整個身子與前腿相合,起身時豎橫兩勁相合,整個動作要穩住,統一于中軸之力。手要摩擦而出,出洞入洞緊隨身,發力有根,最后定位要穩住,兩手如懷抱頑石,不可松散,上舉之手一定要大臂貼身,心意一切上舉動作,如熊翻膀,都要大臂貼耳。 此式又叫開弓放箭,主練身體協調力,整體崩彈力。 圈手:(絞絲手)練滾動摩擦,兩人雙小臂相交,左右轉圈,一方主動,一方被動,把自己重心搖到手上,用自己重心調動對方重心。上搖要搖起對方重心,下搖要壓下對方重心。XIq_eE 肘擊的變化:(出肘必打兩頭) ①虎抱頭(蓋肘),對方防守堅固時,向下落擊,擊其肩勁部,或手臂,打散其間架。PBc8PX ②搖鈴手:上提肘,反手用大拇指側擊其大臂內側KAQF8 ③斜釘肘:斜向擊散對方雙手,回手劈頸。UD?% ④滾龍肘,解興邦得意技W: 貍貓上樹 并步,以蛇纏手起勢,至雙手手心下按,懸垂于雙屈膝旁,并腳落步同時膝上挺,翻胸挺胯丹田上抖,帶動雙手以弧形上揚,把肩胛充分打開,可變化為丹田腹打,可用樹練習,或兩人同練,或撞墻,為六合大撞之腹撞。90nj 熊膀 手上揚,如“關公捋須”,沉肩墜肘,用沉墜勁在胸前下甩,過腰后變為按勁,注意上舉之手下甩時手指從小指起要依次卷緊,下落時腕要下按反擰,熊膀應打出龍甩尾的勁。ym!es 熊翻膀x* 大臂貼身滾動,上提,要起身子拎起來,大臂內側要貼耳,腋下要夾緊,肘不要太后,小臂高度齊眉,好似對面潑來一盆水,轉頭翻臂把臉掩住,熊翻膀用體重甩臂,大拇指的勁意,要有肩胛的支撐(可抹眼、封眼)腕要翻壓擰至極限。H}% 此式可定可攻,攻時可甩打對方手臂,或上揚拂其面目,且可與單把焊接,一氣呵成,其拂勁,看似輕綿,實則凌厲至極。;HF 穿掌u 搖閃把可以變化成左右穿掌,以身帶手,掌的搓打,以掌根為主。!"6T 以右式為例,用右內胯根和右肩摧動右掌向前松沉抖出。然后內胯之勁從背后繞到左肩,左腳蹬勁上左肩,二勁合而為一,摧動左掌向前抖出循環往復。注意以身甩手,肩胛左發力瞬間定位對掙穿掌可封對手之肩(手之根)有奇效。V 搓把:下跪式,右式為例,左手絞在前膝外側,手心向右,五指下重回鉤,右手與之合,下搓,用肩胛之勁下貫左手指鉤住掌根,上提吸,下搓呼。p#R[ 蛇拔草 下面而立,含胸,雙手在胸前上下捧球狀,手心上下相對,同定位,然后翻胸、翻肩節節摧動大臂,小臂腕向內旋轉,同時擰旋握拳,如蛇頭狀,整個過程,如蛇身節節向前扭動,體內蘊含力波。注意拇指尖有一把勁,用于掐喉。jpCHK 龍搜骨——黃龍攪水' 身體正立,兩手心現上如捧球狀,內旋至腋下,兩肩向前合住,雙肘定位,然后挺胸,帶動雙肩向上向后向下翻轉,同時雙掌翻轉,呈龍爪在體側兩邊,向下向前弧線下撐,注意肩要旋轉一周,以打開肩胛骨。he0{0> 青龍入海(鐵牛耕地) 大式樁步,兩手背相對下插以蛇纏手下勢成大仆步,雙手分別左右內旋變拳心向上,定位,如端巨石,同時隨重心前移,上升成前弓步,雙拳相對絞緊,隨身體上升把巨石端起來,整個身體在上升時拖動后腿,擦地前移。iyj 括邊炮:一邊身體以熊翻膀后拉,摧動另一邊身子以蛇撥草向前45°穿出,偏門斜進,左右必須完美結合。?k 猛虎回頭:以右式為例, 以蛇纏手起勢,并腳雙手定位,然后身體向右扭轉30°-45°蓄勢,與臂根絞住勁。再提重心,向左出左腳,以身帶右手向左上弧形揮出,落于左胯處,同時調胯,帶動右腳向左擦地弧行,以變換角度,加大打擊力度,左手順勢立掌于右臉側;然后提重心,右腳并于左腳處,右手順勢上提掌心向下,以大指貼于腰側,如繩纏繞身體,再向右轉身,以身帶手右腳順勢向右邁進一大步成猛虎回頭的定樁,也可同時調胯拖動左腳擦地跟進,再次變換角度。Rs 猛虎回頭的定樁,前胸由于身夾而緊為斗,后胸的鎖骨后扯,身轉帶胸乳頭處向斜前頂有一個彈簧矛盾力為撐。 貫耳7iI 要從另一側耳朵出來,貫穿兩耳膜,分單峰貫耳與雙峰貫耳,要領一樣。ea 腹撞、胸撞、胯撞:以六合大撞之要領,可兩人相互練習 吃胯 即切胯,雙手用穿掌銼勁作用在對方的雙腰胯上,使其無法提膝起腿,此乃對付泰拳兇狠膝擊的妙法。X< 腿法 扶墻抖腿,扶墻而立,用腰胯帶動近墻之腳,以鞭子般向前下方抖彈,力點可在前腳掌或腳跟,如果要練速度,則深吸一口氣,分幾口呼吸踢完,此乃松筋之法,壓腿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JVQ/x 蛇纏手 右式為例。并步,右腳向右邁出,同時雙掌向身體兩側穿出,掌心向后,肘尖朝上,如鳥之雙翼,然后左手定位,身體右轉,帶動右臂內旋至掌心向前,指尖朝右,然右手定位,身體擰轉向左,帶動左臂內旋至掌心前,整個過程如蛇身扭動,有明顯的勁翻過肩背,傳達于手指,中間有橫搖之力加入身法之中。XxG 虎抖毛ms+y_ 高馬步,雙胯左右擺動,帶動雙肩互錯,摧動雙手來回向前劃園,注意,全身放松,不能有韁勁,手心向上,十指朝前,雙胯是橫向擺動,手臂是向前縱向橢園。同側胯與手是互錯運動,此狀態與快速短跑比較接近。搖幾圈后,突然肩胯摧動手發生驚顫之勁,此為重點功法,發力的至高技術。; 九轉丹田W+ ①雙腳與肩同寬開立,雙手立掌,掌心朝前撐開,雙臂、雙胯如埋在土中,固定住,然后分別以頸椎、胸椎、腰椎依次左右移動至極限,牙齒相扣,舌抵上牙齦,呼吸自然。9NjRIp ②高馬步站立,兩手心上下相對,在胸腹前互搓兩下,為兩拍,然后上面一只手轉向體側,雙手互搓兩下,第四拍未停,上手變為熊翻膀,接做烏龍盤頂,捋須而下(隱含熊膀),掌心向上,下手同時收回腰際翻轉成掌心向下,從胸前向前穿出,變為上手,如此周而復始。eG ③捧氣貫心,如擴胸運動,到位時,再向后拉一下,趁勢再加吸一口氣,呼氣時捧氣歸心,手心向內,十指自然指心。此功可作為收功。95-^k ④護心樁,以上式捧心歸心式為樁,閉目靜站30-60分鐘,呼吸自然,全身放松。G3 龍形大劈gq_=8. 以左式為例,騎龍步,右手背貼于左膝外側,手心向左,左手置于左腰胯側,挺膝翻身向右變面而起,帶動雙手一陰一陽,舉過頭頂,左手如搖閃把,曲肘照頂護面,右手手心向上,烏龍盤頂,站立時休稍向前靠手不能用勁,而是靠中軸帶動上下變化,下劈時三尖(鼻尖、手尖、肩尖)同時到位,重心合一處,龍形大劈有順步、拗步之分,原理一致,只是雙腿前后互換。Bjgb7 補遺:6 武術的重心與舞蹈一致,重心之起伏即為節奏,太極推手就如女人跳舞,,舍已從人,兵器是拳勁的延伸,運用兵器時應先感知它的重心,兵器是活的,人隨兵器走,舍已從兵,則為人兵合一(禪杖是橫勁)P"S 三角折疊變面,才能發出驚炸力,應內化于任何發力之中。P 蛇纏手:以身帶手,靠拉肩,含胸合肩帶出橫勁,至中線手不能后縮,直接向前變面,起動之際,肩向后拉旋,內含翻浪之勁。~ 拉肩運動,可弓步站立,注意胸突定位不能動,以肩帶手向后旋圓,才能把肩拉開。肩要活,也須在翻浪中體會,虎抖毛出肩抖力。-PY 熊膀:腋下如夾小棍,腋下要有摩擦力,束來身而落,虎口與小臂骨棱成一線,向下折腕按住,如加上肘底摧力和肩的定位后扯,即相當于詠春寸勁。(塌腕吐掌根,沾實始用力,全在小天星)m 翻浪:后肩拉沉,前肩定住,明顯感到勁從后肩經胸背傳到前肩,如浪中魚(身上勁的波動即浪中魚)前肩向前,身體整體前悠, 如扎槍,拳法從槍法中而來,其理一致。體內要有生生不息的鼓蕩之意,勁要有靈勁。SE
滬派心意拳輕步站 練法: 側身站立,左肩領前.兩手自然下垂,肘微屈,兩手五指均張開微屈,指尖向下,手背朝外,左手貼著左胯里邊護襠,右手貼于右胯處.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左足足尖指向前,足跟著地,足掌略離地,右足與左足成60度角,右足尖至左足跟約一足掌距離.重心落在右腿.頭左擰,兩眼平視前方,鼻尖,膀尖,足尖在同一線上. 勁意: 盤練時須頭頂豎項,下顎微收,渾身泰然.兩肩松開并下沉,胸略含,兩肘護肋,微有頂意,手護襠. 用法: 輕步站為一切勢法,凡與人交手,一般用輕步站為對持之式,以一側面對敵,可減少被攻擊部位,亦可減少所顧及部位.右腿藏于后,可只顧左腿,而且右腿擊敵. 刮地風 練法: 輕步站,右手自體側抬起,屈腕,腕部出勁上凸,約與頭頂同高,小臂與身體平行,左手掌跟下按于襠部,有護襠之意,兩肩合勁內裹.左腳向前踩使重心轉換到左腿,身體上拔,同是右腳貼地自下而上擦地踢出,身體左擰,踢出后右腳跟離左腳尖約一腳40公分,不可踢的太遠太高,踢時意在前腳掌,右腳踢出后腳跟著地,腳掌上翻,右腳踢的同時右手下按護襠,左手腕部上?出勁,并腕為力點向上提擊,并盡時量打高。接著右腳前中踩,如前法踢法。回身時若左腳在前,身體右擰左手上抬,右手下按重心轉換到左腿。若右腿腳在前身體擰右手上抬,左手下按重心轉換到右腿,也可用此踢法擊樹,如離樹較遠,前腳可先墊步。 勁意: 刮地風出腳要快,擦地踢出,踢時腳有踩勁,踢出后膝微有提意,腳尖上勾。(前手上提以腕部擊人下額,后手下按于襠部,有護襠及防人腿之意) 用法: 亂地風因其隱蔽、好用、在實戰中用的非常多,并且心意拳講究進身打法,利用刮地風可起到進身的作用。一般與動手,不管手法,身法如何,都可以用刮地風。踢完可順勢踩住敵腳,或提膝攻擊。 貓洗臉 練法: 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右腳腳尖與左腳腳跟相距約一腳掌40公分左右,兩腳腳跟都略往外擺,兩膝內扣,身腰下坐,兩手下垂,右手隨腰胯的左擰由體側屈肘向上抄起,小臂邊運動邊里裹,同是左手貼肋向胸前擠出,手掌貼于右手肘關節內側,兩手是同時運動的,兩手十指張開,掌心內涵,接著右手向左側面部運動,手心向內護住左側頭部,身腰左擰,同時左肩里裹領前,右肘下沉墜三尖相照,右手向左側面運動,右手以左側頭部向下動動,護住左側身體,左手向下及膝,右手置于左手肘彎處,右肘微屈護右肋,接著左手向右上方動動,方法與右式相同,只是左右相反,如此往復不斷。 勁意: 貓洗臉的要“活”,此式變化無窮,可能衍生出許多手法打法,練時要旋腰胯,帶動肩背,肩要里裹,肘有沉處9,全身一體,兩手下護膝上護頭,要把膝以上的部位“包裹”起來,保護好,運動時身形如浪,手抄起后,肩關節盡量打開,把勁灌于手臂。 用法: 貓洗臉在實戰中經常用到,用時不要囿于形式,貓洗臉在于變化和與其它勢法的組合,平時應多揣摩與其它的勢法的配合,當敵用右手直拳攻擊時,我則可用左手以貓洗臉左手以貓洗臉的手法,順敵之勁化掉來拳使敵勁的方向偏離,產生不了作用,同是可用刮地風擊敵脛骨之后可配和鷹捉,大劈等勢法。 定步炮捶 練法: 弓牮步站立,前手下接前腿,后手于體側,后手隨身體的擰轉側向后拉,身體向后蓄,后腿用力蹬地,身體順勢擰轉后手在體側向前打出,腿蹬地時腳掌不可離地,蹬時腳跟出勁,后手向前打出時,如鐘擺,不可打的太過。 勁意: 炮拳練時,腿蹬,腰胯旋轉,肩帶動一氣呵成,干凈利落,拳打出來要脆,手在運動時要放松不可僵硬,拳快打到點時才握緊拳。 用法: 此炮拳練法是為了練勁,在用時一般采取順勢,即同手同腳在前。可以用左手上撥擋,同時右手炮拳攻擊肋腹。 龍蓋肘 練法 輕步站,左腳向前墊步,身體左轉,左手向上前做弧線超級運動,五指張開,掌心向外,手背經過右肩,右側面部,止于胸前,同時左肘貼肋后抽,由后向上向前砸擊,手臂砸于左手掌,右肘向前頂,身體同時左擰并下蹲,右肩領前,三尖相照,右腿跟上,下身成雞步,左手的畫弧和右肘的砸擊同時進行。右手向上向前做弧線運動,左肘砸擊要領同前,回身時如果左腳在前,身體右轉,右腳向前墊步,同時右手向上向前做弧線動動,左肘砸擊。右腳在前正好相反。 勁意: 龍蓋肘主要在于肘的砸擊,砸時背要拔,練肩帶背,灌入全身力量,前手有撥,塌之意,手要灌力。砸后一手貼于另一手的小臂外側,便于肘被封后下一步進攻。兩膝兩腳扣,身體不可搖擺。 用法: 前手撥敵手,進步砸擊,可連續砸,以排同倒海之勢不停攻擊。進步可踩腳,或封住腿,使敵不能逃脫,也可用刮地風踢脛骨,同時進身。 虎牮步 練法: 輕法站,身體左擰并向下蓄,重心放于右腿,左腿懸空腳尖勾起,大小腿約成90度角,身體下坐,同時兩手向上翻轉,左手大臂豎直*近身體,小臂前伸垂直于身體,右手指背貼于左手肘彎。右肘彎曲貼于身體,兩手掌均向上,五指揸開掌心內涵。右腿蹬地,左腿前邁,身體順力向前撲,左腿屈膝前頂,腳尖朝前,后退蹬直,腳尖內擺腳跟出勁,后腿和身體、頭部在同一線上,同時兩手向下翻并向前搓出,右手直臂下按于襠部,左手屈肘,不臂沿大腿向前伸出肘抵于大腿內側,兩手均掌跟出勁下按,五指揸開掌心涵。三尖要照,頭微低,兩眼上翻目視前方,身體平面對著右斜方向,左肩前頂,成虎牮步。左腳向前墊步,右腳收回并擦地踢出,腳尖上勾,同時兩手向上翻轉,右手大臂豎直*近身體,小臂向前伸垂直于身體,左手指背貼于右手肘彎,左肘變曲貼于身體,兩手掌均向上,五指揸開掌開掌心內涵。同時身體向下蓄蹲,右腿收回。如右腿在前,則正好相反。 勁意: 虎牮步在下蓄蹲時,前腳尖要鉤,防刮地風,兩手如捧大石。在向前撲出時,兩手以身腰的勁前搓。前撲出后全身擰裹,兩肩放松下沉,兩手下按。前膝蓋有頂勁,后腿腳跟有撐勁肩和頭有擊敵之意。 虎擺尾 練法: 靜式:兩腳自然開立,以肩同寬,身體微微下蓄,腿微屈,腰胯下沉如坐高凳,兩手臂下垂,手背相對,兩肩內裹,五指張開用上勁,背要拔,要裹。肩胛骨拉開,全身裹住勁。兩臂外旋,并*身體的帶動向兩邊用力打開,兩手肘微屈,沉肩?林狻? 動勢:輕步站,左腳向左斜下退半步,同時左手從體側貼著胯、肋上抬,經過五耳根到頭頂,然后從體前下落,同時肘往后抽,肘后頂,肩沉。在左手下落時,右手沿右側身體上抬,并在胸前小臂向右切,使大臂貼肋小臂垂直于大臂并在身體右側是伸出,左手貼于右肘彎。同時身體下蓄蹲,身腰下坐,左腿大小腿幾乎垂直,右腿懸空,腳尖向前鉤起。右肩領前,全身擰裹,三肩相照。左腿蹬地,身體微左轉,借腿的蹬勁身腰發力右手臂向右橫擊,同時右腿向前進步。下身成牮步,左手貼于右肘彎,左肘彎曲貼于身體,右肘沉墜,右臂打開,方向和右膝同向。右腳向右斜下退半步,重復上述動作只是左相反,回身時,如左腳在前,左腳向右前方邁步,同時身體右轉180度回身。右腳在前也是如此,只是左右相反。 勁意: 虎擺尾打的是橫勁,練時勁要透,力透手臂,腿的蹬和轉腰順胯要一氣呵成,打完要定住,手臂不可搖擺,肩肘沉住勁,身體也要沉。 用法: 敵用左手直拳,我可以向左進步,同時右手向處一手臂化解來拳,并向下切,左手臂插入敵胸前。打出虎擺尾。進身時要封住敵后路。 活步鷹捉 練法: 輕步站,身體左擰,并向下蓄蹲成雞步,同時兩手掌貼著右側身體,經過腹,肋在胸處左手向前闖出,屈肘于胸前,兩臂夾角約20度,左掌向左擰勁,掌心內涵,指尖上頂。右手在肋處向前擦出,與左肘彎會合,掌跟出勁。左腳向前邁步,同時左手小臂向右擰,右手沿左肋處向前擦出,與左肘變會合,掌跟出勁,左腳向前邁步,同時左手小臂向右擰,右手沿左手臂向前搓,最后從左手掌背搓出。兩手掌貼著右側身體,經過腹,肋在胸處左手向前闖出,得復以上,左右相反。回身時,可左腳在前,身體右擰,同時兩手掌貼著右側身體,經過腹,肋在胸處左手向前闖出,盤法如上。右腳在前也是一樣,只是左右相反。 活步貓洗臉 練法: 輕步站,右手以貓洗臉之式從下抄起往左側頭部運動,左手屈肘后抽,身體左擰,左腳腳尖鉤起,提膝后收。接著左手以貓洗臉之式從下抄起往右側頭部運動,右手屈后抽,身體右擰,左腳向前進步。然后右手以貓洗臉之式從下抄起往左側頭部運動,右手掌停于左太陽穴位置,掌心向內,身體左擰,左手屈肘貼于右手肘彎,同時右腿向前進一步全身拔起,以上為一整個動作。接著左手以貓活臉之式從下抄起往右側頭部運動,右手屈肘后抽,身體右擰,右腳腳尖鉤起,提膝后收,如此反復練習。 鷹捉 練法 左腿在前,右腿在后,兩足相距約一足掌距離,兩足足肩向前,兩膝微屈,兩手上抬,十指張開,掌心內涵,右掌虎口向上,左掌掌根在右掌虎口處,指上頂,頭微轉向右邊,兩眼通過虎口目視前方,兩肩兩肘下沉,重心偏于右腿。腰胯以寸勁下墜,并右擰,帶動兩臂下捉,捉完后左手大臂微貼身體左側,大小臂幾乎垂直,右臂微彎貼肋,左手腕部以上約5厘米處貼于右手腕部,兩手用力抓緊。三尖相照。在手下捉時,兩腿如彈簧,向下屈,并立即反彈,在腿反彈時,兩手借腿和腰胯的彈勁,握拳向內、向下、向處絞動,并在胸前畫弧切出,在鼻尖高度停住,十指張開,掌心內涵。左掌虎口向上,右掌掌根*在在掌虎口處,指上頂,鼻尖高度停住,十指張開,掌心內涵。左掌虎口向上,右掌掌根*在在掌虎口處,指上頂,頭微轉向左邊,兩眼通過虎口目視前方。兩肩兩肘下沉,重心偏于左腿。重復以上動作。 勁意: 心意六合拳“勢勢不離虎撲,把把不離鷹捉,步步不離雞腿”,鷹捉練的是手的抓勁,塌勁。這并不只是手用勁,而是身體的勁,身腰下墜的勁。在掌根與虎口相貼時,十指有向上的頂勁,肘有向下的墜勁,兩肩有撐抱的勁,兩眼通過虎口射敵。渾身一體,略向上拔起。兩手下捉時,要有“恨天無把”之意,就是要把天抓下來之意。練時整個動作邊綿不斷。 用法: 鷹捉用時一般采用抓敵的手臂,頸部,頭發等。 猴裹腦 練法: 輕步站,身體左擰,成雞步站立,右手借腰背左擰從下抄起,護住中線,小臂豎直,五指揸開,掌心內涵,手掌離身體不可太遠,掌心對著面部,同時左手屈肘擦肋,手掌貼著身體闖出,貼于右手肘彎部,兩手同時運動。右手沿額頭貼著頭發上搓,邊搓手腕邊向右擰轉,手掌在后腦外沿耳后跟下拉,手腕順勢還原變直,右肘尖在體前畫一圓,其運動始終在同一平面,肘向下沉墜,右手小臂護住頭部,左手始終不離右肘彎,左手臂隨右手做小幅度運動。腰背右擰,左手由身體中線向上抄起,小臂豎直,五指揸開,掌心內涵,手掌離身體不可太遠,掌心對著面部,右手屈肘貼肋手掌迅速低在左手肘彎處,左手沿額頭貼著頭發上搓,邊搓手腔邊向左擰轉,手掌在后腦處耳后跟下拉,手腕順勢還原變直,左肘尖在體前畫一圓,其運動始終在同一平面,肘向下沉墜,左手小臂護住頭部,右手始終不離左肘彎,右手臂隨左手做小幅度運動,如些不斷重復,整個動作連貫一體,;連綿不斷。 勁意: 練猴裹腦里,一定要把全身裹住,保護起來,手的動動是由身體帶動,而不只是手臂的運動,肘在體前畫一個圓,肩要里裹,切不聳肩,背要弓要拔。 用法 當敵用直拳攻擊時,以猴裹腦之勢,化去來拳,并闖入敵身,可直接落肘擊打,或用膝,拳攻擊, 龍吊膀 練法: 輕步站,左腳向前墊步,同時左肩后擰,右肩領前,兩手和臂膀片肩下垂,趁肩擰轉之時,左臂順勢往身后反抄至右腎部同時右掌(掌心向里)從前腿(右腿)膝下抄起往身體左側至乳下,身子亦隨之下覺,于是右足越過左足時竭力向前進一大步,須足尖朝前微仰,足跟沿著地面而走,不可高提,落地時足跟先著地,然后足掌向地面抓緊,足尖內涵,如踩毒物,左足在后向前跟步,屈膝抵住前足彎。同時右肩領前,三尖相照,勿胸提肩聳,身子始終保持蹲踞狀態,宛如蹲坐凳上一般,頭頂項豎,下額里收,含胸沉肩,腰往下塌,谷道上提,肩勿外凸,呼吸自然。左式與右式相同,維左右互換。回身時,如左腳在前,身體右轉180度,同時左臂往身后反抄至右腎部,右掌膝下抄起往身體左側至乳下,然后右腳向前墊步,如前盤練。也可在身體右轉180度時右腿回收,然后向前墊步,在右腿回收時左臂往身后反抄至右腎部,右掌膝下抄起往身體左側至乳下,墊步時,右臂往身后反抄至左腎部,左掌膝下抄起往身體右側至乳下,同時左足竭力向前進一大步。 勁意: 龍吊膀主練身腰,練時要注意腰的擰轉帶動肩背,再以肩背帶動手臂的運動,擰轉要到位。在盤練時上身不可左右搖擺,上下亦不可有起伏。前手應從膝下抄起,肩尖向前掄,有擊敵之意。 用法: 當敵用邊腿時,可用龍吊膀之勢,以手抄腿,身體擰轉并闖入,用肩頂敵襠部。 大劈 練法: 輕步站,兩手*身向右后方一劃,自下而上劃半圓弧向前穩住。左手經過右胯,擦過右肩,屈肘挺于胸前,左掌向左擰勁,掌心內涵,對準自己鼻尖,指尖上頂。右手屈肘后劃,貼右肋,沿右胸向上向前劃出,與左肘尖會合,手掌貼于肘彎出,掌根出勁,五指揸開。同時,左足向前邁進一步屈膝前弓,右腿微彎,全身勁力下沉,目光由前手虎口注視前方。右手掌緣沿左臂肘彎里側,經手掌心上穿。當兩手心合著時,用力右擰,邊穿邊擰,穿至左手虎口扶持右肘里側時,而右臂幾乎伸直為度。此時兩臂成一伸一屈,左肘貼身體,右臂上提過頂。左腿向前墊部步,以右臂下弦出勁,朝左下方盡力下劈,身子左擰,劈畢右臂外側*住左大腿外側,左手屈肘后抽,貼于左胯際,同時右足隨著下劈之勢向前跟步,右膝抵住左膝里彎,屈膝做下跪狀,足跟紋稹i 勁意: 大劈之勢,形如開山大斧,灌入全身之勁向下劈擊,大劈又如泰山壓頂,勁猛沉。劈時,劈之手臂須盡力向上搓,高舉過頂,并向里裹勁,掌心內涵,手指微張扣住,手腕宜直,肘部微彎。劈時連肩帶背劈下,同時身體下沉身腰要擰,前肩下栽,后手的抽與前手的辟相合。整個動作一氣呵成,不可有絲毫停滯。 用法: 大劈用時不要拘泥,抓住時機就劈。如敵有右手直拳攻我,我可向敵右側閃入,用左腳管住敵腳不使之逃脫,同時左手以貓洗臉之式封來拳,并順勁向下拓,同時右手順勢搓起下劈敵胸頸等處。 譚全勝之龍蓋肘練法 練法 輕步站,左腳向前墊步,身體左轉,左手向上前做弧線超級運動,五指張開,掌心向外,手背經過右肩,右側面部,止于胸前,同時左肘貼肋后抽,由后向上向前砸擊,手臂砸于左手掌,右肘向前頂,身體同時左擰并下蹲,右肩領前,三尖相照,右腿跟上,下身成雞步,左手的畫弧和右肘的砸擊同時進行。右手向上向前做弧線運動,左肘砸擊要領同前,回身時如果左腳在前,身體右轉,右腳向前墊步,同時右手向上向前做弧線動動,左肘砸擊。右腳在前正好相反。 勁意: 龍蓋肘主要在于肘的砸擊,砸時背要拔,練肩帶背,灌入全身力量,前手有撥,塌之意,手要灌力。砸后一手貼于另一手的小臂外側,便于肘被封后下一步進攻。兩膝兩腳扣,身體不可搖擺。 用法: 前手撥敵手,進步砸擊,可連續砸,以排同倒海之勢不停攻擊。進步可踩腳,或封住腿,使敵不能逃脫,也可用刮地風踢脛骨,同時進身。 馬氏心意六合拳技藝圖解見 傳統心意六合拳練習的四種核心功法
心意六合拳是“功夫拳”,講究“拳功一體,體用合一”,它的每一把拳勢都是一種功法(俗稱“功架”、“弓架”),每一種功法都要求符合于實戰的運用。但是,在實際訓練中,我們不可能將每一種功架都練到家,也不可能將有限的訓練時間平均地分配到每一個功架上。一般來說,每一個拳種內部,都會有幾種綱領性的功法來統貫整個訓練體系,從而構成該拳種的核心功法。心意六合拳也不例外,在它的整個訓練體系中,同樣存在著幾種核心功法,它們是:“踩步搖閃把、鷹捉把、虎撲把、貓洗臉”等四個功架。這四個功架的訓練目的是十分明確的,其中:“踩步搖閃把”練的是 “整”;“鷹捉把”練的是 “活”;“虎撲把”練的是“勢”;“貓洗臉”練的是“變”。 其具體意義如下: 1、“踩步搖閃把”練習時,下身練的是“踩雞步”,上身練的是“搖閃把”,通過“裹、踐、躦”的身法、步法、手法巧妙調配,將上下左右的“十字開合力” (即起落、束展)與內外呼應的“鼓蕩撐決力”融貫一體,鍛煉出“上下一體、內外合一”的整體的動力構架來。所以,對于心意六合拳來說,所謂“整”,并不僅僅是指練出“整勁”來,而是意味著意識、呼吸、動作、發力以及所有動力單元的呼應、聯絡與相互作用。這種“整”不是想出來的,必須通過明家指教,掌握正確的方法,下功夫反復鍛煉求得的。 我們把“踩步搖閃把”比喻為一部機器的動力系統,這個系統包含若干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正常運行,整個系統的運行就正常,機器的運轉也就良好。而如果這個系統內部的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機器就會出現故障。要保證每一個環節都按照其合理的方式運行,從而構成整體的合理動作,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所以,每一個練習心意六合拳的人,都會感覺到這把拳難練。而所有練習心意六合拳的人,都必須將這把拳練習終身。可以這么說,“踩步搖閃把”是心意六合拳“基礎的基礎、核心的核心”,心意六合拳的全部動作與技術都是這一把拳的延伸。因此,歷代拳師將它稱為心意六合拳的“母拳”,實在不是過譽之辭。 “踩步搖閃把”是一個復合拳勢,包括所謂“三拳六法”的練習:所謂“三拳”,就是“裹踐躦”三拳。但是,三拳不是指具體的拳法,而是整體的身法練習,是形成心意六合拳“翻浪之勢”的根本法則與竅要。所謂“六法”,就是六種不同的練法,即“定步搖閃、寸步搖閃、過步搖閃、剪步搖閃、調步搖閃、箭步搖閃”等等。在具體的訓練中,每一個動作都必須進行拆解,每一個勁力都必須反復、細致地操作才能掌握。所以,以前老前輩說:“入門先練三年‘踩雞步’”,并不為過。因為這句話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就一個“遛雞腿”跑上三年,實際上這三年是有豐富的訓練內容的。 學好了“踩步搖閃把”,便把握了心意六合拳的根本大法,“理會一本,形散萬殊”,就可以悟透心意六合拳的全部內涵。所以古人說心意六合拳是“打遍天下老雞形”,即指此而言。 2、“鷹捉把”練習時,兩臂交相纏繞、上搓下掛、調膀活胯、循環無端,將指力、臂力、膀力、胯力貫穿一體,使身體的各部分勁力圓轉回環、靈活敏捷。尤其是兩手前臂的交相搓掛,長期練習可以提高手臂的觸覺敏感性,增強實戰中的“聽勁”能力,讓對手感覺到你勁活如水,難以捉摸。這把拳所講的“活”,實際上就是活化身體各個部分的勁力,使通過“踩步搖閃把”求得的整體力充分動轉,便于快速地調發到“梢節”上來。同時,通過其訓練而得到的“調膀活胯”的整體“變身”發力習慣(俗稱“調頭勁”),是保證實戰中動態整勁爆發的前提。這種“調膀活胯”的發力動作,在實戰中活如游龍、驚蛇,重如油錘、巨炮,令敵難以招架。 “鷹捉把”雖然表面上看是手上的動作,實際上用力的是身體,雙手臂的交相纏繞真正的力源在身上,手臂上的絞動是由身體上的絞動帶動的。這在心意六合拳中稱為“摩勁”(俗稱“絞身勁”),拳譜謂“摩出摩入,意氣響連聲”。這種勁意非常重要,其絞動的活化鍛煉,可以增強身體各部分的筋膜、肌腱、肌肉的彈性與強度,強化其“閉五行”的抗擊打能力與發力的彈性和穿透效果,其意義非同凡響。 “鷹捉把”也是一種復合拳勢,勁力構成也十分復雜,其中非但有“鷹捉”的頂勁、搓勁與勾掛勁,還包括“熊膀”之勁。在心意六合拳中,“鷹”與“熊”是不可分的,其中,“鷹”象征“陽”,“熊”象征“陰”,“陰陽相濟、陰陽互變”是心意六合拳的根本。具體到“鷹捉把”的練法,當然也不能離開“熊膀”的配合, “鷹捉”注重梢節,“熊膀”注重根節,梢節與根節合一,才能表現出整勁。所以,“鷹捉”需依靠“熊膀”“以固其根”,“熊膀”需靠“鷹捉”“以合其用”,所以,人們習慣上將其稱為“鷹熊合演”。順便說明一下,現在的形意拳的“十二形”中最后一形就是“鷹熊合演”,不過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其真義,只是理解為 “鷹形”與“熊形”動作的組合,這就大錯特錯了。 “鷹捉把”在具體的練習中,需要將以上勁力一種一種分析、比較、琢磨、合成才能掌握,所以心意六合拳強調“把把不離鷹捉”,可見其重要作用。 3、“虎撲把”練的是“進身之勢、致用之力”,充分體現了心意六合拳“沖、猛、進”的技擊特點。這把拳將所有的向前發力攻擊動作,概括為兩臂的前撐、撲擊,也就是說,在練習這一把拳勢的同時,就已經練習了所有向前發力動作的勁力,其他動作只需在具體的練習時稍加變化即可。所以,心意六合拳講究“勢勢不離虎撲”,就是每一個進攻動作都必須帶有“虎撲”的勁意,也就是帶有“沖、猛、進”的風格。具體的說:“沖”就是用步法帶動身法沖擊,帶有突然性和閃電般的速度,勢不可擋;“猛”就是發力猛烈,抖身而出,力透敵背,不發則已,動輒崩翻;“進”就是近身攻擊,沾身縱力,所謂“打人如親嘴”,即為此意。 “虎撲把”必須先從定步練習開始,先要將“胸背開合”的柔韌彈性練出來。因為“虎撲把”外形上看似乎只是手臂的向前發力動作,但是心意六合拳的每一個動作都是落實的整體力,也就是“上下一體、內外合一”的力,首先要用的就是胸背之力。如果胸前與后背的大筋不能得到很好的鍛煉,使其強健、柔韌、富有彈性的話,是無論如何打不出整體的彈性與穿透力量來的。所以我們通過“虎撲把”的這一部分訓練,首先將胸背之關(所謂“勁過三關”,即“胸背關、腰胯關、頸項關”)練開,其他所有的拳法就同時具備了這種彈性與穿透力量,真是一通百通。在練習這一部分功法時,有一個練習攻擊中“炸力不斷”,連續爆發的秘傳法門,叫做“虎抖毛”,這是門內人都難得一見的秘密功法,練起來很簡單,但是功效恢宏,讓人一試稱絕。 在“虎撲把”的具體練習當中,我們根據其不同的發力方向與步法配合,又可以構成許多不同的練法,這主要是為了適合不同的拳法發力與實戰用途而設立的練習方法。從其發力方向上來看,主要有:平直方向的“平撲發力”;由后下向前上的“撐挎發力”;由后上向前下的“排按發力”等三種練法。其中,“平撲發力”練好了,所有直線性攻擊動作的勁力就都具備了;“撐挎發力”練好了,所有由后下向前上的攻擊動作的發力就都具備了;“排按發力”練好了,所有由后上向前下的攻擊動作的發力就都具備了。 根據“虎撲把”應用時的不同的步法,我們將其練法分為“一步練法、二步練法、三步練法”等三種。具體的就是“進步虎撲”(進一步)、“過步虎撲”(進兩步)與“踐步虎撲”(進三步)等等。這三種練法一種比一種猛烈,一種比一種實用。同樣的,這三種“虎撲”掌握了,各種進攻動作的步法基礎就具備了。無論遠近,能打善進,連續爆發,頃刻致敵重傷倒地或凌空飛跌絕非虛言。 4、“貓洗臉”練的是實戰中的“變意”,即瞬間變化的能力。這一把拳在形意拳中叫“虎洗臉”,不過其練法僅得“貓洗臉”之大概形態,視為普通之“顧法”,沒有什么深意。在“大成拳”中有“玉貓洗臉”之法,用法殊妙,與心意六合拳的“貓洗臉”的練法、功用基本相似,可見其傳承是來自一脈的。 “貓洗臉”也分為“定步”和“活步”兩種練法,無論哪種練法,動作時都必須調膀活胯,尾骨內縮,以身體的總重心帶動雙臂在面前循環包裹、動轉不停。練習時必須肩、胯、手、步同動,協調一致,兩手上下左右呼應,一上一下、一左一右(或者一右一左),連環不斷,交搭互用,勁路含蓄、手法綿密。其要求“上過額頭,下顧及膝,前不貼面,后摸對肩”,動作范圍大,防顧能力強,內含“掩手”、“龍甩尾”、“龍卷尾”、“蛇出洞”等多種勁力。同時,該動作還帶有“抽身變走”的兩側“晃閃”之義,隨時都有偏引對手勁力,“橫走正撞”對手的勁意。 久練“貓洗臉”,可以是雙手的同動呼應能力極大地提高,同時養成了“身動手隨、手動身隨”的良好習慣,便于在實戰動態中整勁不失,也便于在與對手近身搭手時,以我方身體的總重心調動、控制與發放對方,這是一種很寶貴的實戰感覺,不是一般人所具備的。所謂“手搭手、不讓走”,指的就是這種勁感。 而且,在“貓洗臉”的動作過程中,身體(尤其是腹部)一直保持一種充實的“內轉”狀態,可以增強身體的抗擊打能力,養成動態中的下意識自我防護習慣,這對于實戰技擊來說,意義也是同樣巨大的。這種訓練傳統上稱為“晃丹田”。 值得說明的是,“貓洗臉”這把拳,與心意六合拳中的任何一動拳法都能夠銜接互用,相輔相成,從而使心意六合拳拳法應用的靈活性通過“貓洗臉”得以無限地發揮。所以,練習“貓洗臉”,體會其內含的各種“變意”,以及各種拳法與“貓洗臉”的銜接、變化,是一個心意六合拳練習者“從練到用、從死到活、從單一到復雜、從初級到高級”的必經之路。 心意拳母式熊出洞(圖)襄縣心意熊出洞 熊出洞可以說是襄縣心意拳最根本的母式,大部分的拳式都是從熊出洞變化出來的。襄縣心意拳的熊出洞不象其它地區所傳那樣只是一個起手勢,而是一個復雜的動作。和形意拳相比較熊出洞就等于是拗步劈拳,也可以看作鷹熊合演,一變而成龍形。跳步熊出洞變出猴形。熊出洞有柔練緩練,有剛練快練。柔練緩練時就是一種優秀的丹田功;剛練快練時稱落把,就是打法。 拳功一體。據車毅齋一系形意拳傳人講:老輩曾傳言形意拳最初只有鷹熊合演,變而為諸拳。此說雖屬傳聞,但正與襄縣心意拳以熊出洞為母式暗合。襄縣心意拳的母式就是熊出洞、十字把、四把捶、溜雞腿和雞踩步。全捶的各個招式可以說都是從上述母式里變化出來的,結構嚴謹,任一拳式皆可隨意交叉,連接緊密成網狀。十字把是由熊出洞引出的。鷹捉、猴縱身和斬手都可以看作是熊出洞的變式。當然鷹捉和斬手也是母式,好多變化是直接從鷹捉和斬手變出的。 在實際運用中熊出洞、鷹捉、猴縱身、斬手的變化是用的最多的。所以說熊出洞是最根本的一個核心母式。在這里各動物名稱不是平等的關系,鷹捉、猴縱身可以看作熊出洞的變式。鷂扇膀是由熊出洞引出的。虎撲是另一個母式,含在十字把中。馬奔騰是蹬腳帶雙手齊出,可以看作虎撲的變式。雞抖身是騰空雙蹬,不常用。熊出洞口訣:丁不丁,八不八,身如寒冷,脊如背鍋,夜鵲束尾,一鵲蹬枝。嘴里掏手,肚里掏足。起如搊(音抽)搓,落如勾抹。兩肘不離肋,兩手把腮托。夾膀進力,摩脛磨脛摸脛。熊兒觀天不看天,鷹兒觀地不看地。熊勁出于枕骨,鷹勁出于額旮。觀山西祁縣郭瑾剛所著《戴氏心意拳》之用氣訣法:眼上翻屬陰,陰氣落在枕骨。鼻一掐屬陽,陽氣落在腭角。 《心意拳兩儀》譜稱熊為陰,鷹為陽。對比兩家譜,可知口訣暗合。虎撲出手是典型的起如搊(音抽)搓,搊是本地方言,有向上托架之意;搓則如搓繩之摩擦而出,有向前向下之意.搊搓合一。熊出洞落手時是典型的落如勾抹,勾者勾掛也,有向下向回之意;抹者如同用泥抹抹墻,有向下向前之意。勾抹合一。熊出洞出手時是單手,但也是起如搊搓。熊出洞起手時兩臂極力擰裹,身體極力擰裹。身如擰繩,臂也如擰繩。起鉆橫,落翻順。手起而鉆,腳起而鉆;手落而翻,腳落而翻。嚴格按照要領訓練,筋不抻而自抻,骨不拔而自拔。不走反弓勁而走擰繩勁,落手時起手之勁已蓄。起也打落也打,隨高打高隨低打低。 在練習時講夾膀進力,兩肘始終緊貼肋部,就算出手時肘也不離肋,手不長出,這是一種很科學的訓練方法,限制手的運動,嚴格訓練身法,用步法身法去找目標,而不能用手去夠,從而練出身勁,就是常說的的功夫練到身上。在實用時就自由隨心了,手可長可短,肘可貼肋可不貼肋。心意拳講整學亂用,死練活用。襄縣心意拳不管是練套路還是單盤還是交手,都沒有出勢收勢,側身稍息而立,就算出勢;練完自然起立,隨意散散步就算收勢。實用時也是側身稍息而立對敵,正是“與人交手不可先備式”之意。 襄縣心意拳進步落腳強調不可高抬,腳貼地而出,要有踩勁而不可跺腳,腳跟先落地,然后腳掌向前滾動落地,如踩毒物。當前多家心意拳抬腳過高,為襄縣心意所不取。十字把練的就是十個字,一觀二聽三節四梢五意==七到八迴九轉十實。稱十大動。非是腳下步法走十字之謂也,亦非兩臂交叉成十字之謂。也不是左手右腳相合,或右手左腳相合成十字形。十字把以虎撲雙把和攫勁為主,主練正身雙手發力。虎撲雙把發力時嚴格控制不可轉腰,全憑后足蹬勁和尾骨的抖轉將力調上脊背,從兩臂送出。熊出洞剛練時主練單手轉腰發力,二者結合,勁力全面。不管熊出洞還是十字把,都強調束長和起落。
河南許昌襄縣心意六合拳真諦 河南許昌襄城縣的心意四把捶 四把捶是心意門內所密傳的拳法,在舊時非入室弟子是不傳的,就是放在今天的社會中,如果不是本門的非入室弟子,也是很難學到的,所以,就有"斗金難買四把捶之說,"本人自幼喜愛傳統武術,后有幸拜河南襄城心意六合拳名師杜長坤先生的得意弟子李保峰先生為師習練心意六合拳,深得師父真傳,為發揚襄城心意六合拳,讓武術愛好者更深刻的了解我們襄縣的心意六合拳,今將我們心意門內密傳的心意四把拳公眾給大家,不到之處還望心意界的老前輩給予指點,那是"吾"之大幸! 一(撲踩)盤法: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前虛,后實,兩臂自然下垂,兩手布于襠部,掌心向下,束身下蹲,谷道要提,兩手十指張開,手的虎口對虎口,此式為起式,也叫輕步站.左腳向前上一步屈膝前弓,右腿在后蹬知,成左弓箭步。同時,兩手自小腹部由下向前撲出,兩肘*在左右肋部,左掌在前,右掌在后胡在襠部,兩掌用勁向下按,頭上頂,下顎內收,兩目前視.撲踩也叫虎撲.勁意:此為餓虎撲食之勢,可鍛煉丹田的精靈之氣.頭要有頂天之氣勢,腳要有抓地之精靈.在用法上:己方要做到渾身齊到無攔擋之氣勢,要腳踏中門,丹田發勁,雷聲響動,擊敵,敵應聲而翻. 二燕子抄水(橫拳)接上式,上身微下蹲,左腳向前上半步,右腳在后速過左腳,左腳不停在上步過右腳,成為仆步,右腿下蹲,重心在右腿上,動作不停,左手順大腿內側,掌指向前,掌心向下,自下往上抄起,同時右掌變拳,隨左掌向前沖打.拳要握緊,拳眼朝上,左右兩臂似曲非曲.由左仆步變為左弓箭步,右腿在后蹬直,左掌放于右手腕部,兩眼前視.勁意:燕子取水,自天而向下拂水面,點水而起,其勢非常迅猛,在拳術中就是效法此意,故練此式,可練出心意拳的抄勁.在用法上:我左掌撥敵拳,在裹撥的同時,我腳踏中門進右拳去攻擊對方胸腹部的要害處,中招無不橫飛出去,此為狠招,拳譜:起手橫拳勢難擋"就是指此意. 三(鷂子入林)接上式,右拳變掌,向右后轉身,兩臂間相交*,兩肘緊貼在胸部,右臂伸直下垂,掌心朝外,左臂在右臂在上方,左掌立在右肩部,掌心向右,同時,左腳由前方想右后越過,右肩在前,兩腿屈膝交叉,束身下蹲.勁意:此式有抱勁,為蓄勁,全身上下束而為一,兩臂在胸前裹,如捆繩一樣.在用法上:此式為先顧法后入打法,如果只打不知道顧,非拳術之道也! 四(挑領)接上式,右腳順式向前上一步,屈膝成右弓箭步,左腿在后蹬直.同時,隨右進步右手以肱部向上挑勁,五指要張開,手腕要直,臂微曲,左手下按于襠部護襠,兩手一上一下如撕物一般,要手腳齊起齊落,不可分前后,方為心意拳.勁意:此式接上式,一束一張,陰陽也.拳譜:轉身挑領陰陽式"就是指挑領和鷂子入林等拳式.上挑時要有狠地無把之勁意.在用法上:敵如用右拳擊我,我用右臂撥對方的拳,近身用己方的左肋部擊敵的胸腹要害處.我師經常用此式將我抖飛出去,用肋部打人是襄縣派心意拳所獨有的. 五(鷹捉)接上式,上身稍下蹲,右腳向前進半步,左腳在后跟一步,于左腳并齊,腳尖上翹身體直立,左手隨勢自襠部向上方穿撥,掌心向前,指尖向上,左腳停在右腳的內側,動作不停,左肩向前領,右肩向后,同時,兩手奮力向下捉,捉畢按于襠部,成撲踩式,下盤成左弓箭步.勁意:起手鷹捉,出勢虎撲,為心意拳的核心, 此式轉練心意拳的捉勁和撲勁,不可小看,下捉時要有"恨天無環"之勁意.在用法上,鷹捉接虎撲為正常的打法,可以隨以變化,隨心所欲. 六(斬手炮)接上式,雙掌變拳,左腳向前進半步,右腳跟步提與左腳內側,全身下沉與左腿上,右腳尖上翹,身體不可左歪右傾,動作不停,右腳上前上步,成右弓箭步,同時,兩手抱拳向前方斬出,右拳在前,左拳在后停放與右手腕處,拳眼向上.兩眼前看.勁意:此式可以練出心意六合拳的"剛勁",不可閑視之.在用法上,如敵方用拳攻我上盤,我雙拳自下而上化撥對方的拳,然后用斬手去擊對方胸腹的要害處,中招者無不橫翻出去.要打出火燒身的靈意來,放能打出心意拳的驚顫抖擻勁! 以上是我們襄縣心意六合拳的四把捶,為秉誠師傳,本人只是大概的介紹了一下我們襄縣的心意四把捶,不到之處還望各位心意前輩給與指教! 本人簡介:河南許昌市襄城縣心意六合拳名師杜長坤先生的第五代得意弟子李保峰先生的弟子,為河南襄縣派心意六合拳第六代傳人,隨恩師習拳多年,深得恩師身傳口授,為了更好的將隱藏與我縣200多年的心意古拳傳出去,發揚光大,本人肩負著很大的擔子,今特將本門內所密不外傳的心意四把捶介紹如上!以后還會本門的拳術一一的介紹出來! 釋論《心意六合拳譜論》 來源:唐毓堃 發表人:柏齊 中國散手網Copyright 2000--2004 Chinese Sanshou Website 一、心意六合拳的起源與內容特點 具有極高人體科學價值的心意六合拳,是由明末山西平陽府蒲州均村(今山西省永濟縣張營鄉尊村)人姬龍峰(一作鳳)創造的我國最古老的優秀內家拳種。《心意六合拳譜論》中曰:“山西平陽府蒲州人,居住均村,姓姬名宏、字龍鳳老先生,留下譜論,傳于習武君子,鉆心玩味, 以思其理……惟此六合拳者,則出于山西龍鳳姬先生,緣先生生于明末,精于槍法,人見之皆以為神,而先生猶有虞焉,以為吾處于亂世,可操執槍以自衛可也,若太平之日,刀槍入鞘,倘遇不測,將何以御之,于是即槍法改作拳法,而會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萬殊,稱其名謂六合。” 《譜論》中把心意六合拳創始人的籍貫、姓名、時代背景和創始人當時的心理活動以及對心意六合拳的命名均作了非常詳盡的描述。 姬龍峰“精于槍法,人見之皆以為神”,從這一點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姬龍峰造詣非常之深的武功,是常人所望塵莫及的。所以姬龍峰在創造心意六合拳時,并不是簡單地“即槍法改作拳法”,而是以他那出神入化的槍法為主,以“天乃一大天,人乃一小天”的“天人合一”的大系統理論為依據,經過精心思悟和鉆心研習,并以天干之數把世間和傳說中的十種生靈的可取之處,融合我國傳統的強身健體的功法與槍法貫通為一體,成功地創造了“十大形”為主的心意六合拳。心意六合拳與華佗以“五行”為基因創造的導引健身功法“五禽戲”有異曲同工之妙。心意六合拳是以龍、虎、貓、猴、鷹、熊、蛇、燕、鷂、馬等十種動物的特性(龍有搜骨之法、虎有撲戰之勇、貓有捕捉之妙、猴有縱身之靈、鷹有捉拿之精、熊有戰斗之情、蛇有撥草之巧、燕有取水之能、鷂有側翅之力、馬有奔程之功)寓于人體,從而取得“天人合一”的整體作用。所以心意六合拳又俗稱“十大形”。 《譜論》中曰:“不別三意,不時常用,可能調治百病,四梢循環,血梢發腳心到天門,再無別疑真豪雄,牙骨肉梢仔細評,評出理來是一通,觔骨一氣要和全,天地陰陽憑一氣,氣能皆通,萬事皆通,氣復,萬事皆復,哪有痕跡?哪有阻隔!以和為始,以和為終。”說明了心意六合拳功與拳并重并練的無窮奧妙。正因為心意六合拳是功拳并重并練,所以練習此道者不會存有“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的后顧之憂。這樣也大大縮短了先練拳、后練功或先練功、后練拳的時間。心意六合拳妙在功中有拳、拳中有功的鍛煉,所以可以使練習者在強身健體和技擊防身等方面均能取得速效和療效。 從心意六合拳的功法角度來看,姬龍峰創造心意六合拳要求“以和為始,以和為終”的“和”,是和于術數的。《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中曰:“術數者,保生之大倫。”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姬龍峰創造心意六合拳是為了:“倘遇不測”而創造,是為在“太平之日……顧其自家,顧其性命,有拳尚焉。”《譜論》中的論述充分指出了心意六合拳防身健體的雙重作用。健體就必須要懂養功。“不時常用,可能調治百病”就是告訴我們,心意六合拳天天鍛煉,不是每時每刻要用以抗暴防身,在太平的日子里,天天練習,可以調治百病,體弱多病者,可以達到治病健體的作用,無病者,更可延年益壽。 《心意六合拳譜論》中曰: “出手橫拳勢難招,展開中平前后稍。 轉身挑領陰陽勢,鷹捉四平足下拋”。 “精養靈根氣養神,元陽不走得其真, 丹田養成千日寶,萬兩黃金不與人”。 這兩首七絕是對心意心合拳內外兼修的科學寫照,也是對心意六合拳功拳并練的高度概括,也就是這門內家拳種的本義和真諦。 二、心意六合拳中的陰陽 陰陽學說是我國古代哲學的重要概念。它是宇宙萬物最基本屬性。陰陽學說貫穿在我國的許多領域之中,并占領主導地位。我國的傳統醫學就是根據陰陽來為人診病、治病的,可以說,沒有陰陽學說,就沒有我國的傳統醫學。陰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主體。 心意六合拳是我國傳統武術的一部分,它與陰陽有著密切的關系。陰陽究竟是什么呢?《內經·陰陽應象大論》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陰陽的重要性,我們的祖先,就是根據陰陽學說,利用本身的智慧,創造出了光輝燦爛的中華傳統文化。 心意六合拳中的陰陽是心意六合拳的整體主要法則。《素問·陰陽離合論》中曰:“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心意六合拳譜論》也明確指出:“會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萬殊……可知一切武藝,俱出于拳內。”等等論述,都說明了陰陽的離合論貫穿于心意六合拳的理論之中,并指導著心意六合拳的研習。宇宙間任何事物都包含著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這就是陰陽。陰陽本身有著:對立、互根、消長、轉化等四個基本法則。心意六合拳中的陰陽關系就是依照這四大法則來指導練拳行功。《譜論》中曰:“陰陽之法,看陰而有陽,看陽而有陰,天地陰陽交合能以下雨,而拳上陰陽交合,能以成其一塊,皆為陰陽交合之氣,成其陰陽。”“左為先鋒,右為元帥,手足相顧,準備一切,護上下相連……前六勢觔硬,后六勢觔軟。”等等都是根據陰陽四大法則的論述。“看陰而有陽,看陽而有陰”;這是指練習心意六合拳者,要以頭和臀部為軸承,身驅為轉軸,使本身之體好似木工的鉆一樣,左右不斷地轉換前后的方位,故《譜論》中曰:“渾身動轉不停勢,左右明撥任意行”。這里的左右就是陰陽的表現形式,左在前為陽,右在后為陰,反之則右為陽,左為陰。 陰陽在心意六合拳中存在著無限的可分性與和合性。它們始終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和相互轉化。心意六合拳非常強調練拳行功中的陰陽相對平衡,只有這樣,練習者才會有利于健康,有利于克敵制勝。《譜論》中曰:“論身法:不可前栽,不可后仰,不可左歪,不可右斜,往前,前一直而起,往后,后一直而落!”做好了這關鍵的一點,把握好整個身體的陰陽平衡,才能有效地“左右明撥任意行”。所以練心意六合拳者,必須每個動作都要左右兩邊貫通熟,只有貫通熟了,才能在遇敵之日,思謀所學,彼為陰,我以陽克之,彼若為陽,我則以陰取之。取得陰陽“消長轉化”的絕對優勢。陰陽是心意六合拳練拳行功的主導,每個練習者都必須要洞曉陰陽,沒有掌握好陰陽的四大法則是練不好心意六合拳的,故《譜論》中曰:“不動如山岳、難知如陰陽……”。 三、心意六合拳中的五行 五行學說與陰陽學說一樣,同是我國古典哲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是反映古典的“天人相應”、“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的主要模型之一。五行學說是以元素論為基礎,以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自然辯證法思想來認識世界的一種學說。它在戰國時代頗為流行,并被引到中醫學中。心意六合拳中的五行,基本上是以中醫學中的五行來為理論依據的,并運用于拳中。《心意六合拳譜論》中曰:“五行:金、木、水、火、土,內對五臟,外應人之五官,如心屬火、心急勇力生,肝屬木、肝急火焰蒸,脾屬土、脾動大力攻,肺屬金、肺動陣雷驚,腎屬水、腎動快如風。此五行之存于內也。目通于肝,鼻通于肺,耳通于腎,口舌通于心,人中通于脾。此五行之著于外也。故曰,五行真如五道關,無人把守自遮自靈之。五行真確論也,而最宜和也。心手通屬火,鼻尖通屬金,火到金回,亦自然之理,而馀此類推也。”這段文義把五行在心意六合拳中的內在作用作了非常完整的描述。心意六合拳拳法中的五行如何呢?《譜論》中曰:“踩、撲、括、束、撧。踩者:如踩毒物也、撲者:如虎撲物也、括者:包裹而不露也、束者:上下束而為一也、撧者:抖撧也。”“踩、撲、括、束、撧”是以應人體中的五臟和外五勁的內外高度統一協調的實在作用,是心意六合拳中五勁的最高表現形勢。“踩者,如踩毒物也”是說明足部動作要準確疾快,是要求以足跟為落點,以足掌為踩面,全部動作非常沉穩迅速,這樣踩勁方出,才能起到“如踩毒物”的作用。足跟通腎,腎為人體先天之本,故五勁以踩勁為先。踩勁也就是五勁統一作用的基礎。《譜論》中:“去意好似刮地風”實乃此意。“撲者,如虎撲物也”是指手足相顧,護上下相連。虎乃百獸之王,一嘯震天空,雄威撼山岳,其撲物具有雷霆萬鈞之勢。《譜論》中曰:“如虎之伸爪而物不能逃”,故撲者乃“肺動陣雷驚”之意。“括者,包裹而不露也”是說在以上手足上下相連相顧的基礎上,人本體尤如蒼茫大地一樣包括萬物,而不露其機。脾屬土,故有“脾動大力攻”之意。“束者,上下束而為一也”是把人體比似一束火把,心又是人體之君火。《譜論》中曰:“心一動戰,而內觔出矣”。這里內勁是指人體束得越好,發揮的技擊作用力就越大。所以說“束者”實乃“心急勇力生”之意。“撧者,抖撧也”,在前四勁形成了上下束而為一的作用下,撧勁就尤如山洪暴發、天崩地裂之勢銳不可擋,這就是心意六合拳中內勁的真實體現。但這種體現并不是一攻一擊的離散動作,而是尤如熊熊大火的火焰一樣不簡斷地竄動。故說“撧者”乃是“肝動火焰蒸”之意。 以上所述的是五行在心意六合拳中的有機聯系和功用。然心意六合拳中的五勁不是分散之力,而是一個整體之勁。《譜論》中曰:“五行一發響雷聲,拳去雷動風聲響,山林不能阻隔……五行順一氣,放膽即成功。”只有這樣運用五勁,才能產生出心意六合拳的技擊高效。心意六合拳的五行運用要求是“攢簇五行”,即把人本體心、肝、脾、肺、腎這五臟的氣聚合一處,再自丹田發出,或氣養丹田。實是一種動靜相兼的內外雙修功法。 《譜論》曰:“動靜之法,靜為本體,動為作用。若言其靜,未露其機,若言其動,未見其跡。動靜、發而未發為之動靜,成其動靜也……心一動而氣近之,氣一動而力伏之,此必然之理也。”這里面對動靜之法作了很清楚的闡述。要動則首先是內動,然后隨即外發,這樣才能發必中對方,取得最理想效應。 四、心意六合拳與中醫學 我國醫學的歷史源遠流長,心意六合拳盡管是內家拳種,并含有技擊的目的,但它與中醫學一樣,都受到了陰陽、五行這兩部分古代哲學思想的感染,所以心意六合拳與中醫學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祖國傳統醫學里的陰陽、五行、氣血、臟腑等學說的基本理論,也同樣是心意六合拳中有關這些方面的理論基礎。 “生命在于運動”是人體科學一個方面的寫照。我國傳統醫學認為,人體患病的主要原因是氣血乖亂,陰陽失調。而治療的法則即是調和氣血,調和陰陽。中醫學還認為體弱者只有通過刻苦鍛煉,身體才得強壯,故曰: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煉補。在這一點上,心意六合拳就是通過鍛煉來調和 人體的氣血和陰陽的。《譜論》中曰:“茍入于其中,日就月將,如攀如躋之靡窮,則智無不周,勇無不生,得和平之理,會和平之原。”這里十分清楚地告訴人們,練習此藝者只要堅持不懈地進行鍛煉,就會自然地調和氣血,調和陰陽,會得到良好的效益。同時還可以提高人體的智慧。《譜論》中曰:“好心之人,常有孝順之心,常存公道之心,不別三意,不時常用,可能調治百病。”這就是說,練武人要武德高尚,練武并不是為了逞強好斗,恃強欺弱,在和平的環境中是以健身強體為主的。體弱病患者可經過鍛煉取得很好的體育療效,甚或取得根治的效果。 因為心意六合拳是功、拳并練的內家拳種,所以它和中醫學中分流出來的傳統氣功一樣講究調心、調息、調身。 調心是一種意念的鍛煉。練習者要做到集中精力,忘思別意,專心致志。 調息是內功的鍛煉,武諺說:“內練一口氣”即乃此意。調理呼吸為調息。練習心意六合拳時,該呼則呼,應吸即吸,一切順其自然,不必強求。只有順其自然,才能達到疏通經絡,充實丹田之氣,以起到蓄精養銳的作用。 調身是練習心意六合拳的外體標準要求的表現形式。練拳行功時,在全身要做到松中有緊、靜中有動、虛中有實。為丹田之氣循還經絡創造良好的條件。 心意六合拳的“三調”鍛煉方法和要求,基本上是根據中醫學中的導引術而演化的。心意六合拳吸取了我國傳統功法的精髓,具有很高的體育療法的醫學價值。其次心意六合拳與中醫學的密切聯系就在于它內涵功法。《譜論》中曰:“以和為始,以和為終……凡皆得其中和矣。”我們人體無病,皆因人本體陰陽、氣血調和,故邪氣不入。心意六合拳中的“和”,即是和于術數的。《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曰:“陰陽者,天地之常道;術數者,保生之大倫”。 五、心意六合拳傳授教育與倫理學 我國具有悠久的文明史,是禮義之邦,中華武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心意六合拳則是這一組成部分中的奇葩之一。 如何去繼承和發展這一優秀文化遺產,這就關系到如何解決武學教育和倫理方面的問題。《心意六合拳譜論》作了很好的解答。《譜論》中明確要求:“傳于習武君子,鉆心玩味,以思其理。”這里確定了心意六合拳一定要傳授給有志氣、有遠大抱負的武學之士。解決了選材的首要問題,后學者就應該“茍入于其中,日就月將,如攀如躋之靡窮”,這樣長期堅持不懈地刻苦操煉。才能“智無不周、勇無不生、得和平之理、會和平之原”。在鍛煉中不斷地反復思悟,總結經驗,認真揣摩,最終才得以“能去能就、能弱能強、能進能退、能柔能剛”,從而達到“不動如山岳、難知如陰陽、無窮如天地、充實如太倉、浩渺如四海、眩耀如電光,則盡乎其智、備乎其勇、全乎其和”的出神入化之境界。但練習心意六合拳者必定要經過由量變到質變的艱苦長期的磨練,日積月累地養精蓄銳,培養出本體智慧和英勇氣概,才能繼承和發展心意六合拳。 以上談的是選材。那么練習心意六合拳應持什么樣的態度呢?《譜論》曰:“夫武之術,非人與人爭掃平之事也。”這就是說,練習心意六合拳并不是為了爭強好勝,不能有風頭主義思想。要把練習心意六合拳作為一門優秀的傳統文化來繼承和發展。為祖國、為人民爭光。 端正了練習心意六合拳的態度,那就得掌握好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順序前進。心意六合拳要如何進行鍛煉呢?《譜論》曰:“日就月將,如攀如躋之靡窮”,“鉆心玩味,以思其理”。任何技藝都不是十天半月可以煉好的,心意六合拳更是如此,練習者應該象攀蹬高峰一樣永遠向上進取,并不斷地進行思悟,摸索總結經驗,這樣,才能到達光輝的頂點。《譜論》又曰:“牡丹花好開一時,不如松柏四時青,只用根深心實,若得人心,亦如是自可復嚴霜不屈也。”“好樹長在林崖”。這些精要的論述,均是告誡練習心意六合拳者不可做溫室里的花朵,要做一顆根深心實、屹立于高山之巔的勁松,不怕風霜雨雪的摧殘,四季常青,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旺盛的戰斗力!在前進的途中不可有畏難思想,不管氣候如何都要堅持鍛煉,拳諺:“熱練三伏,冷練三九”就是此意。 練習心意六合拳,僅有勤奮刻苦的實際操作精神還很不夠,還必須盡心盡意地去領會其中的要旨,去問一個為什么,搞清楚它的每一個內涵,才能真正練好心意六合拳。《譜論》中曰:“并無此心,忘思別意,見其何切,自思不到,萬思無心,三思無意不可以轉,自思不到吾無禮。能見一身,莫見一心,賢者可也,不肖者不能。雪里潑墨自然黑,蜜調黃柏終是苦,自己欠悟理不通,每日迷來罔自神。”這里很明確地指導后學者在練習心意六合拳時,一定要用心用意去研習,不可貪多求快,更不可投機取巧,否則就會適得其反,欲速則不達。只有老老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才會收到良好的效益,才會“成為人美之人”。只有“時時考煉自己身心,一件通,件件通”,“才知靈山大光明”。 心意六合拳的練習者應該勤奮刻苦,用心領會。教授者則應有園丁精神,要做到“吾有栽樹之心,育苗之意”。還要讓練習者明事理、動真情去認真鍛煉。《譜論》曰:“解勸世人,學藝莫學武,兇多吉少難以知,丟財惹氣在眼前,不如息氣養神卻自然千樣之,吾也不知可破乎。”這里的中心意思就是要求教授者不可夸夸其談,更不能去欺蒙詐騙、見利忘義,敗壞武風。后學者在此認識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刻苦鍛煉,永遠向上! 但練習心意六合拳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呢?《譜論》曰:“哪一武不因思悟者?有失思悟者,有大才能,用此言語,照四梢,四梢一定要依行、行到何?行到陣前!”“武門有由惡言不入語爾,則力亦誠不可少哉,于是乎,顧其自家,顧其性命,有拳尚焉。”在冷兵器時代,練武的實際作用就在于血灑疆場,為國爭光,為民出力!在我們現代社會,練武可為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起到積極有力的作用。在和平環境中,它的主要作用還是“調治百病”,得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良好效益。強壯人的身體,更好地為人民而工作。 心意六合拳在倫理方面應該如何呢?《譜論》中要求心意六合拳門人:“將心服于他罷,不可背毀有德者……不可末出他人之心。”這就是說,練心意六合拳者,要尊敬師長,不可做損人利已之事。《譜論》中:“何為三懼?有服從尊長者可懼,年高有德者可懼,耍笑玩童者可懼。”更深刻地說明了練武者要尊老愛幼,要守法有度,講究社會公德。好心好意去練習心意六合拳,這樣“這心意無處不到,不如自悟自身,見志而后到天堂、無地獄!”從而才會達到《譜論》所云:“行到地里五谷生,行到人前得其志,行到家里無禍生!”的理想境界。學者還必須做到:“學藝之事,無狂妄之氣,驕傲之心。遇敵之日,思謀所學,可以動則動,可以止則止,凡皆得其中和矣”。只有時刻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才能“不怕泰山勢壓頂”,從而永立不敗之地。 我國的教育與倫理學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心意六合拳的教育與倫理也同樣有著內在的聯系。《心意六合拳譜論》曰:“夫武藝者,言其和也。而和之中,智、仁、勇具焉。”這里的“智、仁、勇具焉”就是我們現代“德、智、體”的全面要求。從這點我們完全可以看出心意六合拳在教育和倫理方面的超前意識,它對門人均提出了全面發展的要求。所以制定發展對象是十分嚴謹的。《譜論》中要求:“寧可遺失,不可亂傳”。因為“君子學了護重心, 小人學了亂糊傳”。這樣不僅僅會給任何社會帶來動亂的因素,尤其是會敗壞門風,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危害,同樣也會貽害傳授者自己。故《譜論》中對練習心意六合拳者還特別強調:“三心里有三義,義起火身之傍,要報恩義到人前、一切公義到世間。”心意六合拳的傳人只有按《譜論》中有關的基本標準和要求去做人,才能具備“聞子不出語力者,蓋因尚德不尚力之意也”的崇高武德。 閉五行與六部劍 附:李存義五行丹配方 李仲軒先生遺作——閉五行與六部劍 附:李存義五行丹配方 形意拳的根本是五行拳,形意拳內功的初步是“閉五行”。形意的白蠟桿子厲害,白蠟桿子有丈二長,等于是張飛的長矛,名為“十三槍”。我年輕的時候,在唐維祿的弟子中算是耍十三槍較突出的。這是我練武的根基。練槍練的是拳勁。 形意拳的內功從何開始?說出來惹人笑話,從大小便開始。形意拳的架勢好理解,所謂外五行就是那麼幾個架勢。還有內五行呢?一個人對自己的五臟六腑沒有體會,便沒法練形意拳。我一個師兄外五行的架子很剛猛,結果唐師笑話他,說:“挨打的拳,練拐了”。這句話也是從李存義來的,李存義一看到別人練的不對路子,就這麼說。 挨打的拳,一是打法不靈,光會動蠻力,別人找對了擊打你的方向,一下就把你甩出去了。二是光在肌肉上長功夫了,不會在五臟六腑長功夫。那么功夫還是虛的。就好像窗戶紙,好像有個門面,其實一捅就破,打這種人,一兩下就能把他捅趴下。 人很難體會五臟六腑的,先要在大小便的時候“閉五行”,閉目,咬牙,耳內斂,鼻靜氣,腦靜思。大小便時因為體內有運動,就牽扯上了五臟六腑。對五臟六腑有了體會后,不大小便的時候也就能“閉五行”了。閉五行好處多,在坐公共汽車時,閑散時間里,都可以閉五行。尤其是在早晨起來時,醒后先不要急于起床,閉一會五行,就是形意拳的長壽之法。 我有九旬之壽仍可以有吃大魚大肉的胃口,這就是閉五行的功效。希望讀者先從閉五行中找到一點內功的味道。 我從小是個戲迷,年輕跟隨評劇名家高月樓時,發現了一個現象,每回演戲演員們都是一身汗。他們演文戲時沒有多少運動量也是一身汗。這一身汗是怎么來的?是發聲發出來的。 因為有這個經驗,所以我對形意拳的發聲,格外留意。前面是講的閉五行是形意的內功,雷音也是內功,是五臟六腑的功夫。說“沒什么,就是比武時嚇唬人的”--這是應付外行的話。我所處的時代,武林規矩大,來客要陪吃陪聊,臨走要送路費,就算客人有錢這個路費也一定要送的。人窮對朋友不能窮,這是祖上定下的規矩。師傅教徒弟,先教出來一個清白知禮的為人,才能造就人才。 形意門不但是槍法,劍法尤為精妙。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了。我的劍法開始是跟唐師學的,后來在尚云祥門下深造了一下。 尚師傅家中掛槍,他有一把刀,說:“這刀吃過鬼子的血”。唐師對我說過:“當年,你尚師傅可是把洋人一場好宰!” 李存義和尚云祥殺洋人,是殺一場就躲幾天,所幸沒有發生意外。拿日本使館的人開了殺戒,后來是白種人也殺。李存義的刀法用刀尖,也等于是劍法。 何謂六部劍?清朝的官制有六部,天下就可以治理了。形意拳的劍法叫六部劍,就是說方方面面都照顧到了,比武就可以制人了。 六部,就是上下左右前后。練形意拳的劍法,可不只是一根劍呀!方方面面都要有東西的!形意拳的劍法刀法都用尖,但并不只是一個尖。形意拳又叫六合拳,六合就是四維上下。還要練出隱藏的劍尖,一遇非常,可以八面出鋒。 包括練拳也是要四面八方的練,一個鉆拳出去,在練的時候,不是只沖敵人的下巴,全管。--這樣才能隨機應變。有的拳師教徒弟,讓他們先傻練著,漸漸有體會后,教劍法時,再把這個四維上下的道理點透。學劍是習武的關鍵。 薛顛《形意拳精義》的篇首口訣,便是說四維上下,不是玄理,而是具體練法。“內中之氣,獨能伸縮往來,循環不已,充周其間,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潔內華外,洋洋流動,上下四方,無所不有,無所不生。” --這已是形意的妙訣了,讀前輩文章,這些地方都要讀進去。我只會說點碎嘴閑話,水平所限,能把些東西講得有點“呼之欲出”的意思,便自我滿足了。 (全文完) 附:李存義五行丹配方 丹方: 彰丹4,火硝8,朱砂5,黑锘1,雄黃2。 這是一般配兩,拔毒治腐肉。 當配兩總計到15兩5時,便稱之為丹。傳說有治腦瘤的附帶效用。 煮丹時用木炭,新買的砂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