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腦與右腦就像父子倆,左腦是正當壯年的兒子,占主導地位,有自覺性與自主性,思考,計算,短時記憶等能力都在其范圍之內,意識在清醒的時候也在其范圍之內;右腦是父親,主要是是存儲長時記憶,大部份是潛意識。 意識就像一道光,它是思維進行活動的基礎,意識與思維幾乎形影不離,它體現為注意力,光分散注意力就分散,光集中注意力就集中。清醒時意識比較分散;催眠狀態意識比較集中。 右腦是退居二線的父親,經驗是它力量的源泉,兒子的任何決定要經過他過目,如果有沖突,那就要爭斗一番,誰的力量大聽誰的,通常是潛意識贏,如果思維敢忤逆,那父親就動用“情緒情感”這把武器,讓兒子嘗嘗“痛苦”的滋味,要想戰勝父親,兒子得付出多大的意志力啊! 因為沒有光線(意識),潛意識的世界一片黑暗,怎樣讓意識到達潛意識(也就催眠狀態)呢?首先讓思維抑制,有多種方法:其一言語的誘導使思維抑制,如言語催眠法,放松催眠法。其二思維最討厭單調冗長的刺激,受不了便受到抑制,如口令催眠法,凝視催眠法。其三生理催眠法,按住頸大動脈。以上方法使思維抑制后,而意識一直盡忠職守,把所有的光集中于這種刺激,沒有了思維的作用,刺激可以暢通無阻地通過意識進入潛意識。隨著思維抑制的強度與廣度越來越大,意識進入潛意識也不斷深化,這樣潛意識的內容一清二楚了。潛意識可以按照催眠師的指令行動,思維清醒時,行動之前兩者總要爭斗一番,即使潛意識贏了,但力量也被削弱,在催眠狀態下則不然,你可以調動全部的力量去完成不可思議的事情。 From:金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