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錯誤不等于否定自己
文:叮叮當當
人吃五谷雜糧,難免頭疼腦熱;活在這個世上,總要與人打交道,難免有時說錯話、做錯事。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即使圣人,也難免犯錯。犯錯誤并不可怕,也不可恥,可怕的是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可恥的是死不承認自己的錯誤。真誠的人,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聰明的人,善于彌補自己的錯誤,所以犯的錯誤會越來越少;虛偽的人,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愚蠢的人,努力掩蓋自己的錯誤,所以犯的錯誤就越來越多。承認錯誤也是一門藝術,需要很高的技巧,僅有誠意是不夠的。承認的恰到好處,錯誤反為自己增色;承認的不夠或者過了頭,自己的能力給人的印象就打了折扣。承認錯誤還需要勇氣,這種勇氣來自于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承認錯誤,不糾正錯誤,錯誤就會轉變為恥辱,而恥辱這種東西,和榮譽正好相反:榮譽,一個人很難得到,但又很容易失去;恥辱則是很容易得到,并且很難洗脫。
人們有個通病,一般不會輕易承認自己的錯誤,總會給自己找出許多借口來抵消或者減輕犯錯的愧疚感。 因為我們需要自信,需要自我認同,這是一個人有尊嚴地活著的精神支柱。我們需要他人的尊重,因為一個人失去了他人的尊重,人前矮三分,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來,活著還有什么意義?茍延殘喘、行尸走肉而已,但我們首先更需要自尊自信,因為只有自尊自信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一個人要獲得所有人的尊重,那是極難的,也是絕無僅有的。而一個人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卻能獲得他人的尊重,那也是從來不曾有過的。 為什么我們害怕承認錯誤?就是因為我們害怕失去自尊自信,害怕失去他人的尊重。但承認錯誤就會失去自尊自信嗎?就是否定自己嗎? 犯錯誤確實會影響到他人對自己的尊重,經常犯錯誤就會降低他人對自己的尊重。這是確定無疑的。錯誤人人都會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但犯錯與自尊無關。犯錯后承認與否,如何承認,才與自尊相關,同時也與他人尊重高度相關。犯錯了,勇敢地、坦白地承認錯誤,是相信自己能夠改正錯誤,是自信的表現,也會贏得他人的尊重;犯錯了,強詞奪理、百般抵賴、文過飾非、遮遮掩掩,不敢承認錯誤,怕失去他人的尊重,實際上是不自信的表現,反而會更加失去他人的尊重。《弟子規》曰:無心非,是為過,有心非,是為惡,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蹲髠鳌吩唬喝朔鞘ベt,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不用掉書袋了,只是想說明,中國的先哲們很早以前就已經明白這個道理了,同時也明白這是個很難輕易解決的人性問題,幾千年過去了,我們很多人還在為此苦惱,茫然不知所措。《懺悔錄》、《隨想錄》之所以被世人稱頌,就是因為奧古斯丁、讓—雅克·盧梭、巴金敢于公開承認自己的許多錯誤,同時也說明了這是個人性共同的弱點。 人生如同行路,被什么東西絆倒,摔跤了,或者一時疏忽,走偏了方向,這些并不可怕,站起來,揉揉痛處,拍拍身上的土,或者停下來,辨辨方向,回到正確的路上,繼續走就好了。怕的是站起來后,不承認是自己不小心,不承認自己摔了跤,或者是不承認自己走錯了方向,固執己見,那就危險了。 改正錯誤什么時候都不算晚,無論是從剛犯錯時,或者是從知道錯誤時,還是從已經造成后果以后時,也無論是從年輕時,還是即將離開人世時。但改正錯誤永遠只能從承認錯誤時開始。 承認錯誤不等于否定自己。承認錯誤是對自身的否定之否定,是一種前進和升華。掩飾錯誤和堅持錯誤才是否定自己,是一種人格的倒退和墮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