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長壽“慢”中求
近年來,隨著對生命本質的不斷揭示,發現人類壽命的長短與“生理磨損”的程度有關,如果能在生活中注重一個“慢”字,壽命就會超越現狀而向前延伸。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高壓力,已經成為困擾人們健康的陰影,由此而引發的英年早逝屢見不鮮。于此各國的科學家提出了“慢生活”方式。當然,這里所說的“慢生活”是一種積極的健康方式,是一種從容的處世狀態。 慢呼吸。在自然界中,生物提呼吸的頻率與其壽命的長短密切相關,呼吸越慢,壽命越長??茖W的呼吸就是要求通過各種呼吸方法的鍛煉,如胸式呼吸、腹式呼吸、體呼吸、胎息等,把呼吸的頻率調整到慢、細、勻、柔的狀態。 慢進食。養生名言說“多爵則壽”。健康飲食的重要環節就是細嚼慢咽。明代養生家鄭瑄說:“膳食之法,須細嚼慢咽,用津液送下,使飯之精味散于脾中,華色充于肌膚;吃得快,嚼的粗,只是用糟粨來填充腸胃而已。”現代生物學家也提倡食物多樣、粗細搭配、細嚼慢咽,這對中老年人尤其重要。人到老年,胃液、唾液、胰液及膽汁相對減少,慢進食可促進腺體分泌,防止消化功能損傷。 慢勞作。慢勞作能減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養精蓄銳,延年益壽。如果勞作過夜體能消耗的就多,就會導致內臟虧損;而悠慢的散步、柔和的太極拳和健身操,卻能使人長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量力勞作。 慢排便。進入老年期后,便秘現象常常會不請自到。有的老年人出現便秘后,排便時使勁用力,過于急躁,從而引起脫肛和肛裂;甚至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人還會出現暈倒的情況,這是非常危險的。 慢行走。定時定量的疾步行走是一種有氧運動,可延緩機體的早衰,對強化腰腎、調節心腦功能、預防老年癡呆大有裨益。但在非鍛煉時間,舉步行走應慢一點,這樣既能起到健身作用,也能減少體能消耗,避免意外發生。 |
|